查文庫>雨巷> 《雨巷》說課課件

《雨巷》說課課件

《雨巷》說課課件

  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小編整理了《雨巷》說課稿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課文,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個政治風雲激盪、新舊詩風交替的時代,戴望舒攜著中國古典詩歌婉約的深蘊,踏著法國象徵派詩風的輕雲,飽含著純潔而苦悶的真情,用那回環往復的和諧音節,譜寫了一曲幽怨而悽美的雨巷之歌,為中國的新詩領域樹立了一座豐碑。它的音韻、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內涵,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以新詩為第一單元來組織文字,顯然突出了它的審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徵的《再別康橋》共同組成一個文字,出現在這一單元,那麼我們就得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心,在音樂般的節奏中,在優美徜徉的語言中,在迴環往復的結構中,在朦朧如雨的意象中,引導學生去欣賞美,去探索美。

  【說學情】

  《雨巷》是高一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新詩”,也是被人們傳唱不休的名作。本課恰可以作為視窗,幫助學生認識這個陌生的領域,學會欣賞它,並喜愛上它。以此達到審美訓練的效果。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課文字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我由淺入深地設定了如下幾個有層次的教學目標,皆在誦讀中完成:

  一讀音韻,品味詩歌的音樂美;

  二讀語言,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三讀意象,品味詩歌的意蘊美;

  四讀內涵,品味詩歌的思想美。

  【說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雨巷”“丁香”等重點意象的含義,並由此把握我國傳統詩歌當中的意象情節。

  意象是中國詩學的重要概念,是解讀作品靈魂的關鍵所在。在這首朦朧含蓄極富象徵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為重要。將本篇的意象理解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意象的解讀結合起來學習,不僅有助於理解本課,也為以後的詩歌鑑賞打下了基礎。

  【說教學難點】

  理解“姑娘”這一意象,品讀其象徵意味,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鑑賞沒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讀要合理,要有依據,必須知人論世。

  【說教法】

  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完成本課。詩歌重在朗讀,所以本課四個環節的解讀都在朗讀中完成。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美的詩歌需要美的心境來欣賞,更需要一顆好奇心牽引著去求索。我的匯入語是這樣設計的:

  聽慣了北方衚衕裡粗獷的叫賣,看慣了北國風光的千里雪飄,卻不曾體會,那細雨如絲的江南空氣中氤氳的朦朧與悽婉。一條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點太息般的淚光,若有若無地,飄進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麼樣的意境如此蕩人心腸?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欣賞那別樣的美。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我不準備一開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和背景,因為我想努力創造一種讀詩的心境,隨著匯入直接進入一種美的境界,而不想因為作者、背景的介紹而中斷;再者,介紹之後,反而扼殺了學生自己對詩的想象和理解。尤其這首朦朧的小詩,更有多樣的解讀。

  初聽配樂朗誦,進入詩境,同時展示江南雨巷的畫面。這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那麼完美,而詩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旋律嗎?

  再聽配樂朗誦,思考:詩人的音樂美是怎樣造成的?

  明確:①重疊和反覆手法的運用。(構成聲音和感情的迴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韻到底,每節押“ang”韻二、三次。(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悽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2.再讀語言,品情感之美

  請一位同學朗讀,讓同學們在與錄音朗誦的對比中,思考:該用什麼語調去讀?

  明確:幽怨、低沉、傷感、惆悵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哪些地方體現出這種感情呢?請學生找出表現感情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