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也是切身利益散文
職業道德,這對廣大財會人員來說,是最熟習不過的了,似乎也是老生常談。但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在本質上,是對自身的一種規範,其核心是依法辦事與客觀公正。不做不真實的賬,不搞小金庫是其最根本的要求。誰遵守了職業道德,它便成了誰的保護神,反之就會受到教訓。不過,在現實工作中,特別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它與我們具體的工資、職務等等這些切身利益相比,卻又顯得那麼地抽象與朦朧,往往被我們所忽視,或者,往往我們認為,被它所忽悠。誠然,如果說工資、職務這些具體的東西,它們是我們的切身利益的話,那麼,我要說,職業道德也是我們切身利益。
或許,你認為職業道德是切身利益,有點言過了。道德是精神層面的,高貴的,亮麗的,而利益是物質的,渾濁的,灰暗的,二者豈能混為一談?但是,物質與精神是對立統一的,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的.東西可以上升到意識層面,精神也能物化成物質的東西。職業道德,它是介於二者之間的這個中間地帶,是否變為直接的物質利益,往往取決於我們的價值判斷與行動。譬如,倘我們一時置職業道德於不顧,或暫時能獲得一些較小的,抑或是較大的,眼前的利益,但卻最終失去根本的、長遠的利益。因此,從這個角度,我以為職業道德也是我們的不折不扣的切身利益。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或許能說明這點。M君是我的一個最好的哥們,他有著近三十年的財務工作經歷,更曾有過比較輝煌的過去。但如今,他只在一家國有公司做著一般的普通會計工作。年齡也不小了,每天被一個二十來歲的小科長管著,不免常常尷尬。有時,工作之餘喝點二兩小酒,牢騷滿腹,但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還是:“老弟呵,悔不該當初沒有把它當成一回事呀。”是的,他之所以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極大地損失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其實是與他當初無視職業道德有關呢。
那還是在十年前,M君正值青年,聰明能幹,自從深圳回來後,一心想在當地找一份工作。正月十五過後,各種用工的資訊與外出的人流,如春潮一般湧動,無論是外地的還是當地的人們,其盼望工作的熱情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他留心著當地的招聘廣告,終於一天,他看到了當地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招聘財務主管的廣告了。保險公司,他沒有做過,但屬於金融行業,工資收入高。為了進入這家公司,他做了精心的準備,甚至於啃起了那些難懂的精算書籍。自然,筆試很快通過了,考了第一名。面試的那天,M君西裝革履,抖擻精神,在面試官前對答如流。但坐在面試官旁邊的一位中年女士卻一直沒有開口,其實上她就是這家公司的老總。最後,她只問了M君一句話:“你認為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最重要的是什麼?”M君當然又侃侃而談了一番,那位老總面帶微笑,最後卻補充道,“你講了許多,但最主要的一點還是漏掉了,那就是職業道德這個重要的方面。”好在M君亦反映得快,說“那是自然的,這是對一名財務人員起碼的要求。”不過,事後M君卻是不以為然,如今提什麼勞什子職業道德,真老土了!所幸的事,M君還是被這家公司錄取,一個星期後走馬上任。保險公司是一個充滿激情而又流動性較大的地方,只要肯幹,機會有的是。憑M君的能力,他在不到兩年內就榮升為財務經理。一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祝賀之聲不絕於耳。但事情往往是兩方面的,當M君與前任經理移交時,他得到一個神秘的預算外資金。前任說,這是公司專門用於領導交際的費用等等。M君開始時自然很不想接這個額外資金,但面對一大筆費用,也為了今後工作,根據慣例只好先接受下來。但顯然,M君自此後便在劫難逃。因為預算外資金實是靠做假而生成的,是一顆定時炸彈,是身為一名財務人員最忌諱的,更是職業道德所不容的。可惜,M君沒有當一回事兒,隨著職位的升高,工作的忙碌,收入的增加,職業道德早已拋置腦後,他漸漸地容忍並習慣這筆資金的存在。然而一年後,在一次總公司的審計中被查出,他百口難辯,結果被上級公司免職。職務沒有了,收入大幅度地下降,切身利益受到了直接的影響,更主要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受到了重大創傷。他只得闇然離開公司,從此一蹶不振,雖走了許多單位,卻始終不如意。現在,留給他的是深深地懺悔,悔不該當初只把收入職位等當成切身利益,而完全忽視職業道德這個其實也是切身利益的重要方面。
是的,職業道德這個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似乎無足輕重,不值一提,但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職場或工作之中,它已成為與職位、收入,乃至誠信記錄融為一體的重要元素,實際上已成了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利益。它看似不起眼,但卻好比一部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一旦沒有擰緊或丟失,則往往導致整個機器的失靈,甚至於停止運轉,造成直接利益損失。因此,職業道德,對我們財務人員來說它並不抽象,它是我們能眼可觀的、手可觸的切身利益,不可不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