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第二課時)教案
教材分析
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這首詩透過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展現了木蘭的英雄形象,這節課的學習重在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分析故事情節,瞭解木蘭的形象,提高同學們閱讀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
(2)採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故事情節,感受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教學流程
一、匯入語:
在中國文字中以“女子”為好,我們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女性,相信今天這個女子也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為她為我們樹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榜樣。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木蘭詩》,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二、重點研讀:(教師先帶領學生齊讀課文,之後以提問式展開課堂教學。)
[提問]:本文由木蘭戶織引出故事情節,由“當戶織”可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明確]:是一個勤勞的女子。
[提問]:首段寫木蘭停機嘆息有何作用?
[明確]:設定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提問]:文中哪句話交待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
[明確]:“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提問]: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這體現了她身上的什麼優秀品質?
[明確]:深明大義,忠孝皆備,勇敢果斷。
[提問]:在出徵前木蘭做了哪些準備?
[明確]:“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師:這裡作者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渲染了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突出了戰事的緊迫。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木蘭踏上了征途。
[提問]:是如何展現木蘭奔赴戰場的情景的?
[明確]:“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提問]:這幾句展現了木蘭從軍征途的哪些特點?同時又展現了木蘭怎樣的情思?
[明確]:征途遙遠,行軍神速,木蘭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戰場,又很深切的思念親人。
師:這裡既寫出了木蘭的兒女深情,又展現了她的英雄氣概。
接下來,作者為我們展現了木蘭的征戰生活。
[提問]:“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兩句與上文有何聯絡?
[明確]:是對上文“旦辭……”八句內容的概括。
[提問]:詩中是如何展現木蘭的軍營生活的?
[明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提問]:這兩句展現了木蘭軍營生活的什麼特點?
[明確]:極其艱苦。
[提問]:“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展現了木蘭經歷了一場怎樣的戰爭?
[明確]:經歷了一場曠日持久,激烈悲壯的戰爭。
[提問]:木蘭能夠勝利歸來,展現了她怎樣的英雄形象?
[明確]:英勇善戰。
[提問]:文中是如何展現木蘭立功之大的?
[明確]:“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提問]:“木蘭不用尚書郎”反映了她怎樣的優秀品質?
[明確]:不慕名利。
[提問]:思鄉心切的木蘭,急盼與親人團聚,文中是如何展現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的?
[明確]:“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師:這裡透過爺孃姊弟的不同舉動,渲染了一種全家團聚的喜慶氣氛。
[提問]:回到家中木蘭有何表現?
[明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提問]:這反映了她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回家後的喜悅心情,恢復女裝的激動心情。
師:這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對正常生活的嚮往。
[提問]:最後作者安排了怎樣一個戲劇性的`場面結束了故事?
[明確]:“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師: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劇色彩,增強了的生動性。
(讓學生自由組合,分別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劇。教師把握好尺度。)
[提問]:最後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明確]:以兔為喻,歌頌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幾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
師:從木蘭身上我們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
三、歸納木蘭的形象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選派代表發言,最後教師歸納。
[歸納]: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熱愛和平生活。她代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四、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五、課堂討論:
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麼?從木蘭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優秀品質?
--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木蘭形象,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傳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這首詩。
(2)選擇詩中一段故事情節,改寫成現代文,要合理運用一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七、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