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關於老人與海的重難點講解

老人與海的重難點講解

關於老人與海的重難點講解

  1、本文的哲理和象徵意味: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裡,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2、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體現為:

  ⑴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裡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⑵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儘量採用直截了當的敘述和生動鮮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彙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著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裡,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湧現在太陽光下。”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⑶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物件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物件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⑷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以冰山來比喻創作,說創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藉助於象徵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