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此次活動《圈裡圈外》來源於一次晨間活動套圈遊戲中,當時有兩個小朋友的圈重疊套住了同一輛小汽車,在計算兩人各自套了幾輛小汽車時,這兩位小朋友為同時套住的這輛小汽車到底應該歸誰發生了爭執。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價值,於是設計開展了"圈裡圈外"活動。根據幼兒思維數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大班下學期應培養幼兒尋找物體明顯和不明顯特徵進行多重分類,繼續學習交集分類,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題"旅遊商品店"中有一個活動"放蘋果",旨在透過這個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提高幼兒的計數能力。但是僅僅透過這樣一次活動,幼兒對於自己空間的方位感和逆向邏輯思維的培養還不夠深入,於是我設計了"圈裡圈外"的數學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交集的意義。在設計本活動時,我考慮了以下幾個的要點: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的思維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萌芽狀態。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知、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所以,本次活動的環節安排是從具象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逐步過渡,層層遞進。

  2.體驗數學學習對促進幼兒多元智慧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學學習並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數理邏輯智慧,本次活動的第三個環節"站圈樂"需要幼兒以商量、協作的方式來學習,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要求,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此來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智慧。根據以上情況的分析,及"情感與態度"、"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三個緯度,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圈裡圈外標記圖,學會正確判斷物體在圈裡圈外的空間位置並計數。

  2)會按數卡和標記圖,在圈裡圈外正確擺上物體數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精神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新《綱要》要求:幼兒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以及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個要求,我將目標1設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重在發展幼兒表達交流資訊的能力。將目標2設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培養幼兒從不斷探究及體驗中獲得逆向思維的發展。因為逆向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過程中一種加成熟的表現;而大班幼兒的思維具有語言在前,動作在後,思維主要依靠語言進行,言語計劃行動,動作實現計劃的特點,尚處於發展過渡階段。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本次活動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語言討論法、遊戲法、總結歸納法、遷移法、嘗試操作法。

  1.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透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養了幼兒的表達交流的能力。

  2.遊戲法:透過套圈樂、站圈樂的遊戲,高度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實行"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家韋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側,讓兒童積極活動,主動地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

  3.總結歸納法: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歸納法是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對每個科學依據的小結。在整個活動結束後也要為這次活動的設定的目標做歸納總結。

  4.嘗試操作法: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絡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遷移法:在第三個環節中能運用前一環節學過的內容來探索解決眼前的問題,體現經驗遷移的過程。讓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遷移,掌握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為了更好的開展好本次教學活動,我做了以下課前準備:

  1.教具。標記圖(物體在圈裡圈外標記圖,綠圈裡綠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黃圈裡黃圈外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兩圈交叉部分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綠圈裡黃圈裡有幾個物體的標記圖),0~9磁性數字卡若干,綠色、黃色小圈共7個,綠色、黃色中圈各一個。紅圓片若干,綠色、黃色大呼啦圈各4個。

  2.學具。

  ①看圖判斷圈裡圈外點子數量的作業單。彩旗4面。

  (二)教學過程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認識標記圖——套圈樂——站圈樂——操作練習。

  認識標記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認識物體在圈裡圈外的標記圖。教師先出示兩張標記圖,再提問"誰願意來說說它的意思?"在讓幼兒充分看懂、討論之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最後教師做總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透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在遊戲中透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10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為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透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3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組織幼兒排隊或遊戲時發現小朋友對序數的概念比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據這個發現,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先進理念為指導,讓孩子"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兒發展水平的實際狀況,準備了數學《照相》這個活動。

  一、說教材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草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以《動物園》為線索,將認識"10以內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

  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了以下活動目標

  1、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往右,從右往左)確定10以內序數排列的次序,知道物體按不同方向排列時它所在的位置,進一步理解序數的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三、說重難點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是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認識10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對於突破重難點採用的方法是:運用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尋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學習,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四、說活動準備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我準備了小動物若干。

  五、說教法本次活動我透過引導發現法,操作法、遊戲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親自實踐,主動的進行學習。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幼兒水平的發展。

  六、說學法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透過幼兒自己相互討論、合作做遊戲,讓幼兒在想想說說玩玩的氛圍中掌握學習目標。

  七、說教學過程第一環節是透過聽音樂:照相,積極引導幼兒進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第二環節是透過動物園的小動物照相排隊引導幼兒認識10以內序數,讓幼兒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時小動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圖片,幼兒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動手操作,自己給水果排排隊,然後按不同的方向說出各個水果分別排在第幾。對第二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教師及時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肯定。

  第四環節是完成幼兒用書中的題目。

  以上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使幼兒主動學習,達到認識"10以內序數"的目標。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6的分解與組成》。

  幼兒園的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對周圍環境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該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特點制定以下活動目標,分別為:

  1、幼兒透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說出6的五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陣列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並透過遊戲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同時我把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與組成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能夠大膽地參與活動,並主動探索發現6的分合規律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數學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貓圖案圓片,背景色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是綠色,每人6個。

  3、"撒圓片遊戲"記錄單。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中游戲法、多種感官參與法和自由討論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對於這三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以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探索6的分解組成。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探索法來獲得知識,透過動手操作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故事匯入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許多小動物都收到了樹媽媽的信、你們猜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呀?(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裡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隻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隻)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第二環節,遊戲:撒圓片,幫熊貓分家。

  1、每名幼兒取6個圓片,引導幼兒玩撒圓片遊戲。

  教師請小朋友把6個圓片輕輕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幾個是紅色的,幾個是綠色的,把不同的發現記在記錄單上。

  2、幼兒操作並記錄撒圓片的不同結果。

  3、將幼兒分成小組,根據記錄結果進行討論,熊貓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組為單位歸納總結出以數字方式表達的6的分解組合式。

  4、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整理。

  第三環節是探索觀察6的分合規律為了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聲音變化的方法進行結束部分,有利於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在自然狀態下結束本次活動。

  觀察左邊是12345,右邊是54321,左邊的數越大,右邊的數越小。

  教師小結: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數,一個數一個一個的減小,另一個就會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總數不變。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教學反思:

  我授課題目是6的分解組成,這個內容是在孩子們學習了2-5的分解後學的內容,我利用孩子們喜歡小動物的特點來設計這節課的。本節課以引出小螃蟹、小豬和小老鼠等到小動物,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整節課是以幫助小螃蟹解決送花的問題,引出6的種分法,並運用小圓圈和數字記錄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6的分解。整節課下來,效果並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我分析原因,可能存在:1、小朋友在幫忙送花時,我沒有做到邊分邊記錄,這就讓後面孩子們在用圓圈記錄時出現錯誤或者忘記的現象,這是我沒有考慮到的。2、整節課的課堂氣氛不好,沒有很好的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透過今天的講課,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做到讓孩子們喜歡我,讓孩子們喜歡數學。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5

  一、什麼是“說課”關於“說課”,網上有不少的資料,但對其內涵沒有統一的界定。提供以下幾種說法,幫助大家對說課建立初步的印象。

  1、說課是教師透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表述具體課題的活動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說課”以說為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為主的教案分析。

  2、說課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要求教師以教育理論、教學大綱、教材為依據,針對某一課題的自身特點,結合教育物件的實際情況,口頭表述該課題教學的具體設想、設計及其理論依據。

  3、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基礎上,於授課之前面對領導、同行或評委主要用口頭語言講解具體課題的活動設想及其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教師將教材理解、教法及學法設計轉化為“具體活動”的一種課前預演,也是督促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和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還是評估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說課”與授課的異同說課與授課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其相同點在於二者都是同一活動的教材。

  不同處在於:

  第一,目的不同。授課的目的是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幼兒的理解,進而培養能力,進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兒會學”;說課的目的則是向聽者介紹一次活動的活動設想,“使聽者聽懂”。

  第二,內容不同。授課的主要內容在於讓幼兒理解哪些內容,怎麼教。說課則不僅要講清上述的主要內容,而且要講清“為什麼這樣做”。

  第三,物件不同。授課的物件是幼兒。說課的物件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課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說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

  三、“說課”的意義

  1、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組織幾次活動,再請幾個人評議,組織活動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透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組織活動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活動效率。

  2、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講都是很認真的,但是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活動的目的、準備、過程等,至於此活動的目的、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去探索的很少,導致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只流於形式,使備課質量不高。透過說課活動,可以讓教師在活動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3、說課有利於提高活動的效率教師透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活動的重點、難點,理清活動的思路,這樣可以克服活動中重點不突出、引導不到位等問題,提高活動的效率。

  4、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學前教育的專業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活動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四、“說課”的內容

  (一)說教材

  (l)說教材內容及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透過分析所選活動主題的內容特點,指明其在整體或主題網路教學中的地位。

  (2)幼兒現狀簡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兒的興趣,動機,行為習慣,意志等發展狀況。

  (3)說目標。先說主題目標,再說本次活動目標,主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地表達出來,並能體現主題的教育要求,最後說確立此目標的依據。

  (4)說活動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二)說教法說教法主要說明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情況等,來說明選擇某種方法或手段的依據。說活動準備,包括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社群協調、環境創設、資料收集、幼兒園活動等),活動中的準備(即有關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等)。

  (三)說學法說學法就是說出要教給幼兒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幼兒哪些能力,並結合活動目標、教材特點、幼兒年齡特點具體地說出理論依據,主要說明幼兒要“怎樣學”的問題和“為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師是如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探索的;還要講出教師是怎樣根據班級特點和幼兒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教育教學規律指導幼兒進行學習的。(根據活動內容和採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給幼兒一些學習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漁”。)

  (四)說活動過程說活動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透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活動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透過對活動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活動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說活動過程就是說明整個活動的流程,即各個活動環節的實施過程。按照活動的先後順序說明每一環節所用的大體時間,重點說明主要環節的雙邊活動,要致力於活動難點和重點的突破。

  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者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組織幼兒活動那樣講。注意,在介紹活動過程時不僅要講活動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為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綱要》依據、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依據等)。

  (五)展示自己參與設計的輔助課件。所製作的課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動重點,降低難度,以突破難點的作用。展示課件時還要簡述自己設計、製作的思路和過程。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幼兒、教師)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五、“說課”的實施說課,不同於一般的發言稿和教育活動,它要求說者比較系統地介紹自己的活動設計及其理論依據,而不是宣講教案,也不是活動的濃縮,它的核心在於說理,在於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說課的重點在於活動重點和難點的突破上。在說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使用普通話。目前,全社會都在大力推廣使用普通話,作為教師要首當其衝。在說課過程中,使用普通話,有利於成功。

  2、充滿激情,慨慷自然。說課時不但要精神飽滿,而且要充滿激情,要使聽者首先從表象上感到說課者對說課的決心與自信,從而感染聽者,引起共鳴。3、緊湊連貫,簡練準確。說課的語言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語言表達要簡練乾脆,要有聲有色,靈活多變,前後連貫緊湊,過渡流暢自然。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體。在說課時,要注意將現代化的電教器材組合在說課的主體裡,來刺激聽者,使說課更加生動,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說課”中應遵循的幾項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說課活動的前提科學性原則是組織活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說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是保證說課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科學性原則對說課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材分析正確、透徹。說課中,教師不僅要從微觀上弄清弄懂活動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準確無誤,更重要的是要從宏觀上正確把握本活動、本年段、本主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動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深刻理解之間的關係。(2)分析客觀、準確,符合實際。

  說課中教師要從幼兒理解本內容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兩個方面分層次的、客觀、準確的分析情況,為採取相應的對策提供可靠的依據。(3)活動目的明確,符合《綱要》要求、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4)教法設計緊扣活動目的、有利於發展幼兒智慧,可行性強。說課中,教師既要說清本次活動的總體構想以及依據,又要說清具體的活動設計,尤其是關於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的構想及其依據,使教法設計思路清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理論聯絡實際原則——說課活動的靈魂說課是說者向聽者表達其對某次活動設想的一種方式,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說課活動中,說課人不僅要說清其活動構想,還要說清其構想的理論與實際兩個方面的依據,將學前教育理論與活動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

  (1)說課要有理論指導。在說課中對教材的分析應以專業基礎理論為指導,對活動情況的分析和教法的設計一概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力求所說內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2)教法設計應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在實踐中,往往注意到對教法本身的探索、積累與運用,而忽略了將其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並使之系統化、規律化,因而淡化、淺化了實踐的功能。說課中,教師應儘量把自己的每一個教法設計上升到學前教育教學理論高度並接受其檢驗。

  (3)理論與實際要有機統一。在說課中,既要避免空談理論,脫離實際,“放之四海而皆準”;又要避免只談做法不談依據;還要避免為增加理論色彩而張冠李戴,理論與實際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論切合實際,實踐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

  3、實效性原則任何活動的開展,都有其鮮明的目的。說課活動也不例外。說課的目的就是要透過“說課”這一簡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來在短時間內集思廣益,檢驗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從而優化了活動過程,提高活動效率。因此,“實效性”就成了說課活動的核心。

  為保證每一次說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目的、收到可觀實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目的明確。大體上,說課可用於檢查、研究、評價、示範等多種目的。一般來說,檢查性說課主要用於領導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研究性說課主要用於同行之間切磋教法;評價性說課主要用於教學評比、競賽活動;示範性說課則是為了給教師樹立說課的樣板,供其學習、參考。在開展說課活動前,首先要明確目的,也就是將要開展的是哪一型別的說課活動,以便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2)針對性強。這主要是針對檢查性、研究性兩種說課活動而言。檢查性說課一般來說主要針對以下問題:教師的工作態度、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說課應主要針對承上啟下的活動、難度較大的活動、結構複雜的活動以及教師之間意見分歧較大的活動等。只有加強了說課的針對性,才便於說課人和評說的準備和對問題的集中研究與解決。

  (3)準備充分。說課前說課人、評說人都圍繞本次說課活動的目的進行系統的準備,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分析情況,做到有的放矢。說課人還要寫出條理清楚、有理有據、重點突出、言簡意賅的說課稿。

  (4)評說準確。評說要科學準確,指導性強。說課人說完之後,參加評說的人員要積極發言,抓住理論上的重大問題和活動中帶有傾向性、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進行重點評說。主持人還應該將已達成的共識和仍存在分歧的問題分別予以歸納總結,以便在活動中貫徹執行或今後繼續進行研究。

  4、創新性原則——說課活動的生命線說課是深層次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將活動構想轉化為具體活動之前的一種預演,其本身也是集體備課,尤其是研究性說課,其實質就是集體備課。在說課活動中,說課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學特長、教學風格,另一方面更要藉助有同行、專家參與評說、眾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機會,樹立創新的意識和勇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探索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在說課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才能使說課活動永遠“新鮮”、充滿生機和活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熊媽媽,幾點了》。它是大班數學認識單雙數第二課時的活動。

  一、 說教材

  l、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岡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透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在遊戲中透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o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為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 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卜,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

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透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白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哎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 “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人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一)幼兒透過聽數做反應,複習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我以可愛、笨拙的熊媽媽形象吸引幼兒遊戲的興趣,邊和他們玩“熊媽媽,幾點了”的遊戲,邊進入教室:當熊媽媽說到“天黑了”的時候,幼兒回位坐好。愉快的遊戲氛圍給整個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把遊戲引入課題,提出新的

  遊戲規則:當熊媽媽說單數時它會回頭,這時幼兒站好不動;當說到雙數時,熊媽媽不回頭,幼兒可以自由活動。新遊戲開始,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遵守新的遊戲規則。遊戲後請個別幼兒運算元仁和實物忙宋證明]0以內的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幼兒透過觀察

t;)用肢體動作表現10以內的單、雙數。

  皮亞傑在認知學說中提山:“幼兒在遊戲中擴大認識,形成概念,思維變得靈活,能用實物、動作和語言米表現周圍世界。”所以在這一環;YJ中游戲由淺入深:

  當幼兒問幾點時,熊媽媽不回答,只出示數p讓大家判斷:看到單數,就獨白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相抱。這個遊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遊戲的難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濃厚了,好奇、好動是幼兒的特點,這一環節的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白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三)幼兒透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o(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並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於是,老師出示l—10的數p,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遊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運算元k:-(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山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2)教師再次把數F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山最小的單數;最人的單數:最小的雙數;比2大的雙數; 2的大隔壁鄰居;翻出6的

  小隔壁鄰居: 從1——10還有哪些數字沒有翻出來,它是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呢?呀? (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幼兒在音樂遊戲中鞏固單、雙數。

  l、音樂遊戲《倫敦橋》的歡快氣氛可以使本次數學活動達到新的高潮。請來到的所有單數寶寶到前面站好,請最大的單數和最小的單數寶寶搭橋,遊戲開始,捉到一個數字寶寶就要請它的人、小隔壁鄰居來救它,遊戲繼續進行。請今天來到的所有雙數寶寶到前面站奸,遊戲玩法如I所示。

  結束環節:熊媽媽和大家玩了這麼多遊戲,它要帶著數字寶寶們(全體幼兒)去數學王國認識更多的朋友……本次數學活動以遊戲形式開始,在遊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於一系列動靜交替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同中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遊戲使邏輯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起來,讓孩於們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8

  一、設計意圖

  本節課在我們大班年級組進行了一次研討活動,本次的教學活動是在上次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在開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兒園老師相同款式的兩輛汽車直接匯入,從而讓幼兒想到車牌號碼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數字組合,讓本次數學活動滲透到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們對本次活動產生興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在最後一部分我以孩子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為內容,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再結合我們班幼兒數學的發展水平,制定目標如下:

  1、瞭解一些數字排序的知識,學習對給定的3個數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

  2、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3個數字的組合排列的規律。

  難點:運用規律嘗試又快又全地排列組合。

  三、準備教學具

  1、教具:車的PPT、自制車牌號碼。

  2、學具:作業紙,筆。

  四、活動過程

  《有趣的數字》這節活動我主要分四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我採用圖片匯入,在我們幼兒園老師中有兩輛一樣的汽車,於是我把它們的汽車拍了下來,透過提問:這圖片上的汽車,是我們幼兒園裡馬老師和許老師的汽車,它們顏色一樣,外形一樣,那她們平時用怎麼辦法辨別哪一輛汽車是自己的呢?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相關內容車牌號。並且車牌上的數字也有很多不同組合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為了發揮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首先我出示3個數字,提出數字組合的要求,讓小朋友來寫一寫可以排列組合成哪些組合,先讓孩子思考。然後教師將幼兒所說的數字組合展示出來,請將小朋友說的所有組合進行整理,並在記錄的過程中用紅筆來特別標註,方便幼兒尋找其中的規律。

  第三部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為了瞭解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我在這一塊裡面設計了一份操作活動,給孩子們3個數字,6輛汽車,讓他們來給汽車製作車牌。

  在教師講評部分,因為操作紙比較小,為了使孩子們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將孩子們的操作紙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電腦裡進行講評,使每個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數字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透過生活的拓展,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課三議”後的最後定案,本次活動上下來解決了先前提出的“重點問題”,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活動過程清晰流暢,環節層層遞進。但在重點問題:3位數字排列的規律上我沒有真正的講解清楚,導致後面的4位數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沒有真的弄清楚這種規律和學會排列的方法。數學活動講究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發現——思考——總結,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體性,一味的主導孩子根據教師的流程來學習,輕視了孩子的“學”,在小結規律時,我的語言缺少規範性和嚴謹性和科學性,而這些是數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中,教師只注重集體,忽略了與個別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細小環節的處理上還不是很恰當,值得在以後的活動中慢慢改進。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

  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佈置新家為切入點,準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並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說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於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說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4、說亮點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說活動特色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透過讓孩子看動作做的門簾和幻燈,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物體進行按一種特徵進行排序,教會幼兒分析特徵並掌握其中的規律。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探索發現,使幼兒能正確區別,理解排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1

  題目: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以時間為主題設計的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思維特徵已經從具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轉化,而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必須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無直觀形象較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7:00起床,8:00入園、11:00吃飯,12:30午睡,2:30起床,4:0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兒情況分析:在時間概念中,小班幼兒對一年四季有了較初淺的感知,對早上、中午、晚上三個時間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兒則對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較好,而大班幼兒則對時間更加敏感,對於大人手上的手錶更加感興趣,總是會提出怎麼滴答滴答的響,為什麼這個細細的針會動呢等等。而現今每家每戶都配有時鐘,幼兒則更加嚮往瞭解時鐘和時間的關係並希望能讀懂時鐘。而大班幼兒對時間的瞭解掌握也可為入小學幼小銜接做好準備。因此我以時間為主題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

  二、說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起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結合科學領域中數學教學活動目標特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並從情感、認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別制訂為:

  1.知識目標:認識時鐘,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能叫出名稱。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2.能力目標:透過觀察、操作、記錄、交流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情感目標:感知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難點:透過觀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點、半點記錄的方法。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大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大班幼兒理解水平方面,對時鐘的半點整點運轉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分針和時針之間的運轉規律是非常重要。而記錄時間則又為幼兒提升了一個高度和難度。

  四、說教學準備

  準備分為前期知識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教學準備

  (一)前期知識經驗準備:

  1、首先教師設計一份科學的作息時間表發給每位家長,在這張表中有如下內容:幼兒起床時間、早點時間、入園時間、中餐時間、午睡時間、午睡起床時間、晚餐時間、晚上入睡時間。並按照科學的作息時間進行相應的一日活動。

  2、指導家長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初步的帶領幼兒感知時鐘的整點和半點。

  3、班級主題牆飾中佈置有各種各樣的鐘已經進行展示(可用蛋糕盒製作)

  (二)物質準備:

  1、ppt幻燈片“我的一天”從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動情況,在每張幻燈片上都畫有相應的時鐘和記錄的時間(如7:00用數字7、冒號兩點和00數字來表示和記錄)

  2、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操作鐘,讓幼兒在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教師自己使用的示範鐘錶。

  3、操作記錄表一:這份操作記錄表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突現(如在半張a4紙上畫有時鐘已經顯示好的時間,又有小明起床或者進餐、午睡的圖畫)請小朋友記錄時用文字表示,在這張圖的右下角有—:—的圖示,意思是讓幼兒記錄數字即可。

  4、操作記錄表二:這份記錄表上有圖片,只有記錄時間—:—的圖示但沒有時鐘做襯托,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記錄自己午睡的時間等

  (三)說教學流程

  設疑激趣,引入主題——觀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記錄驗證——遷移經驗,生活引用

  五、說教學環節

  (一)設疑激趣,引入主題(提問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

  播放幻燈片1,你看到了什麼(小朋友、鍾、記錄的數字)小明在什麼時候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實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二)觀察操作,分享交流

  環節分析: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

  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和自我實踐操作。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遊戲法。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小朋友,看,鐘面上有什麼呀?”“這鐘面上都有那些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怎麼排列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等,來引導幼兒初步的認識時鐘。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朋友們,誰能看出這三隻小時鐘上面有什麼一樣的地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糾正幼兒用寧波方言說的幾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如:7時半;八時等)緊接著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能馬上得以鞏固。接著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突破重點。

  環節分析: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標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3.看圖撥時間

  考考小朋友,看誰把剛才的知識學會了。”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後運用圖片上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並透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最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活動滲入到常規習慣的培養,使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三)合作探索,記錄驗證

  環節分析:這個環節主要是突破難點解決目標2記錄的方法,在上一環節的鋪墊下,幼兒已經對時鐘的分針和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理解的比較透徹,在此基礎上深化幼兒對時間的概念性的記錄從而突破難點。我園一直以來以數學活動為特色幼兒在對數學的掌握較好,但記錄時鐘上的整點和半點還是第一次,所以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本次環節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要運用合作法、實踐操作法。

  1、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了三種操作卡片一種是上一環節中能力較弱的幼兒還未掌握的運用圖文並茂的操作卡片進行操作;一種是有圖沒有時鐘標誌,但卻有記錄標誌的;一種是有圖片指示既無時鐘指向又沒有記錄時間標誌的操作卡片。

  2、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孩子自由選擇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請幼兒說說記錄的正確方法,在操作時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你在一天當中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分別在什麼時候。(教師詳細介紹記錄的方法:時間的記錄用數字表示:如7時半,用數字7、冒號和30表示,而7時則用數字7、冒號和00表示)

  4、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時間的重要性)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

  5、將記錄的結果以自由講解的方式在集體內互相交流。

  (四)遷移經驗,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時間對我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除了以上的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時間,你還會在哪些時間做什麼事情呢?比如遊戲、玩玩具、做客。

  2、你還將用寶貴的時間做哪些事情。時間很寶貴,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們像小明一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一名能幹的孩子。

  六、說本次活動亮點

  1、數學活動生活化、數學活動遊戲化。幼兒的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積累。大班幼兒的數學學習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自主建構過程。數學活動的建構,其活動設計必須貼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堅持師幼互動原則。整個活動創造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教師在活動中一直以引導者、支持者、鼓勵者的角色身份進行數學教學活動。

  3、,注重個體差異性,透過幼兒自我操作實踐建構知識經驗。透過不同的操作卡,讓每位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2

  活動目標:

  感知10以內數與量的對應關係,複習1~20的數數,瞭解各數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數字1~10卡片人手一套。1~20數字卡片一套。

  2、小型玩具。

  活動過程:

  1、數量對應:

  幼兒將1~10數字卡依次排好。

  幼兒在數字卡片下面排出對應量的玩具。引導幼兒發現1~10數量按順序排放的遞增(遞減)關係。

  教師隨意取幾張數字卡片,請幼兒按照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列。

  2、遊戲“大了、小了”:

  玩法:請一名幼兒離開教室,教師出示一張數字卡片,給在場的幼兒看,然後將卡片合上。請離開的幼兒,猜猜這個數字是幾。如果他說的數字比卡片上的數字大,其他幼兒立刻說“大了”,反之,則說“小了”。以此類推,臉續猜3~5次為宜。

  (1)幼兒分成兩組,以小組的形式做遊戲“大了、小了”。

  (2)以競賽的方法,比比哪組得勝。

  (3)指導在遊戲中有困難的幼兒,幫助幼兒逐步建立1~20之間數的順序。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3

  目標:

  1.理解加號、減號、等號的含義。

  2.學習5以內的加法。

  準備:

  1.5以內加法題卡,加、減、等於符號,動物卡片圖等。

  2.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過程:

  1、介紹新朋友:教師出示+、-、=符號。“+”表示一個數與另一個數合起來。

  教師示意:兩個幼兒分別站在教師左右兩邊,“+”表示兩個幼兒分別從教師的左右兩邊走到一起並擁抱。

  “-”表示原來的總數中去掉一個數。

  教師示意:原來擁抱在一起的兩個幼兒,走開一個。

  “=”表示它兩邊的數量相等。

  教師示意:教師的左右手分別攙著兩個幼兒。

  2、學習加法:

  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題:

  ——“河裡有2只小鴨,游來了只小鴨,現在河裡有幾隻小鴨?”

  教師演示算式:

  ——“原來的2只小鴨用數字2表示;游來了一隻小鴨用數字1表示;現在河裡有幾隻小鴨?在數字2和數字1之間用+,表示這兩個數字合起來是3。

  2+1=3。”

  “等號兩邊的數字有什麼特點?”(兩邊的數量相等。)

  以此類推,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

  3、遊戲:奇妙的口袋:

  教師在教室的地上畫一個圈。

  幼兒參加遊戲,看教師出示的符號,立即做出反應:

  ——“看到‘+’號你們趕快從外邊站到圓圈裡去;看帶‘-’號你們要從圈裡出來;看到‘=’號表示圈內圈外的人數一樣多。”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4

  目標:

  1.複習10的分解

  2.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含義

  3.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義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悅

  準備:

  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過程:

  一、談話引出

  今天,王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如何來拼搭機器人,你們可以幫我一下嗎?不過拼搭機器人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與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機器人之前,我們還需要學許多本領,每學到一種本領就貼上一個標記。

  二、尋找合作伙伴

  講解遊戲方法

  教師出示數字卡10,根據自己胸飾上的數字去尋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來是10。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

  教師講解玩法(5以內加法)

  根據泡沫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拼起來

  四、智力大沖浪(4人合作)

  講解:根據底板上圖片的意義找出相應的式題。(5以內減法)

  五、巧拼機器人(4人合作)

  講解:"機器人"材料,由頭,身體,兩隻手,兩條腿組成。拼接時,按頭部上的數字找出相應的有算式圖形,拼成機器人,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對。《巧拼機器人》說課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來,我班的孩子們對拼圖很感興趣,這源自於主題活動"愛我中華"中的拼中國地圖而來。我想何不把數學活動體現在拼圖中呢?讓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可能比較容易接受。於是,我就設計了《巧拼機器人》這個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課是幼兒在學習了2、3、4的分解和組成和5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基於幼兒對數概念比較不理解,教材透過操作、觀察讓幼兒反覆進行5的分解和組成的練習,從而形成數概念意識。

  2、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係。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與同伴交流的興趣。

  3、說重點難點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5的分解和組成,難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悅的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活動室裡的環境,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啟用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二)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透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透過靈活、有趣的遊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4、透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程式

  (一)說設計思路

  本堂課我總共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分別是:

  1、遊戲匯入,複習4的組成。

  2、學習5的分解。

  (1)丟擲問題。

  (2)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

  (3)小結。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4、找一找,合一合(《鴨子走》。學習5的組成)。

  5、遊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二)說活動流程

  1、遊戲匯入,複習4的組成。

  出示數字4,(碰球遊戲):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學習5的分解。

  透過丟擲問題,幫助小鴨分吃餅乾的情節,使數學貼近於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種分法,啟迪幼兒的智慧。

  由於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5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係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著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4、找一找,合一合(學習5的組成)。

  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幼兒將所掌握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當中,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同時要求他們進行記錄和同伴交流,有利於發展他們表達能力、合作能力。

  5、遊戲出活動室《鴨子走》。

  根據第二環節中《鴨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鴨子走》的遊戲:1只鴨子前面走,4只鴨子後面走;2只鴨子前面走,3只鴨子後面走;------

  這樣教學前呼後應,讓幼兒興致濃濃地在複習5的分解和組成中結束本節課。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遊戲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動手動腦,練習次數多,密度高,有利於幼兒熟練地掌握5的分解,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可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幼兒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過程,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