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張九齡《望月懷遠》讀後感

張九齡《望月懷遠》讀後感

張九齡《望月懷遠》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九齡《望月懷遠》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九齡《望月懷遠》讀後感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假期。

  午時間隙,桌上一本詩集,引人入勝。隨手翻開書頁,便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這是一首由望月懷念遠方親人的詩,一輪皎潔的明月在寬闊無比的的海上徐徐升起,隻身在異鄉,此時此景最容易勾起對遠方親人的念想。唯一相連的是一輪明月,將天各一方的人串在一起。

  想起遠方的親人,她在幹嘛呢?生活是否安好?家務是否繁重?她是否也會想起我?諸多疑問在詩人的腦海裡萌生,不像現在通訊手段那麼發達,一個電話,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不像現在交通那麼方便,一張機票,就能抵達相聚千里的老家。

  而在古代,天各一方時,只能透過書信往來,知悉家中狀況,才有諸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所以有情的人總是怨恨漫漫長夜,一整夜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滅掉燭光,透窗而入的月光充滿整個屋內,走出去,欣賞那盈盈月光,來消解心中的思念,卻又覺得身上的衣服單薄,露珠沾在身上,有些涼,更有些冷。

  高空皓月,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地上彷彿披了一層銀霜,很美,想手捧月光,送給遠方的`親人,卻只能是空想而已。哎,還不如回屋睡覺,因為夢裡還可能有會面的時光。

  感想:意境清幽,情如月般的柔美,琴音瑟瑟,餘音嫋嫋,回味無窮。

  【知識擴充套件】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張九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詩人說:“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嫋嫋,令人回味不已。

  張九齡為何被貶

  張九齡當宰相的時候,盡心盡力輔佐唐玄宗,以正直著稱。然而,有兩件事使玄宗對張九齡不能容忍,再加上李林甫的挑撥,玄宗最終罷免了張九齡的宰相職務,並貶出朝廷。

  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嚴挺之事件。

  牛仙客擔任河西節度使時,政績顯著。玄宗很賞識,想給牛仙客加官為尚書。張九齡不同意,他說:“尚書是古代負責向皇帝提建議的大臣,牛仙客出身河湟小吏,一下子提拔為朝廷要職,會影響朝廷的聲譽。”玄宗又問:“只給牛仙客加個爵位可以嗎?”張九齡仍然反對,說:“爵位是對立功者的鼓勵,作為邊將使倉庫充實,器械修整,都是分內事,不算立功。如果陛下認為他工作勤勞,可以賞賜金帛,而分封土地,賜給爵位,極不合適。”玄宗心裡十分不舒服。李林甫跟玄宗說:“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給他個尚書稱號有何不可!張九齡所說全是書生之見。”玄宗覺得李林甫說得對。

  第二天,玄宗又提起封牛仙客爵位,張九齡仍然極力反對。玄宗說:“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的門第也不高啊!”張九齡說:“我家在嶺南,出身低賤。但是我出入朝廷,職掌誥命已經多年。牛仙客出身邊境小吏,大字不識,如果一下子提拔為高官,眾人會輕視朝廷。”李林甫又跟玄宗說:“只要有才能見識,要什麼學問才華!天子用人,什麼樣的人不能用!”有了李林甫的贊同,玄宗不顧張九齡的反對,賜給牛仙客隴西縣公的爵位。

  張九齡與嚴挺之關係好,想舉薦嚴挺之為宰相,曾經告訴嚴挺之,跟李林甫搞好關係。嚴挺之為人清高任性,從不到李林甫門上去。這些都使李林甫懷恨在心。

  嚴挺之前妻嫁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貪汙罪,朝廷交刑部、御史臺和大理寺會審。嚴挺之看在前妻的情分上,為王元琰託人說情,希望能寬大處理。李林甫抓住了把柄,讓手下的人告發此事。

  玄宗覺得既然嚴挺之為王元琰說情是事實,那麼張九齡明顯是袒護嚴挺之。考慮到張九齡、裴耀卿和嚴挺之常常互相聲援,認定他們結成了朋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玄宗罷免了裴耀卿和張九齡的宰相職位。張九齡曾推薦周子諒任監察御史。張九齡罷相後,周子諒彈劾牛仙客不勝任宰相,但理由荒唐。玄宗親自審問,把他流放。張九齡也因用人不當而受到牽連。於是,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