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一、 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律,以及我校協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 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 養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徵,並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體、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 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傑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並非是由客觀物件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於物件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於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

  現問題,“創造”新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展統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協同學習”強調系統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展。

  (3)“協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透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 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課分為四個聯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透過創設情景激情引趣,複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麼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後,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於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麼?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①什麼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②它有什麼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節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透過對圖形的特徵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1、 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 色 綠 色 橙 色 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麼是三角形嗎?由於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並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透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透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 ) ( ) ( )

  2、 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學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後,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於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並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為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麼特徵呢?”然後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徵(板書),再透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影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 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

  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透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列舉,或者不必要列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列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並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後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後讓小組彙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透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後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後再透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徵的名字。最後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透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後透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透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麼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麼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透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並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並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邊電腦演示)。最後,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並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鍛鍊。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形成知識網路,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歡迎批評指正!

二年級數學三角形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律,以及我校協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養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徵,並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體、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傑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並非是由客觀物件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於物件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於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

  現問題,“創造”新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展統一論。

  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

  “協同學習”強調系統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展。

  (3)“協同效應”強化論。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透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課分為四個聯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

  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透過創設情景激情引趣,複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麼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後,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於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麼?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①什麼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②它有什麼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節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

  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透過對圖形的特徵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1、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色綠色橙色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麼是三角形嗎?由於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並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透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

  透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2、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學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後,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於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並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麼特徵呢?”然後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徵(板書),再透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影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透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

  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列舉,或者不必要列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列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

  這節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並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後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後讓小組彙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

  透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後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後再透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徵的名字。最後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透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後透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透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麼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麼三角形,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

  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透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並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並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邊電腦演示)。

  最後,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並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鍛鍊。

  第四階段:

  總結評價,系統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形成知識網路,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