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計算是本冊教學的重點。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裡以十為計數單位。例如20+10,計算時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就是30。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1、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2、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3、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掌握。

  三、說教法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複”相連,在教學中,藉助帶同學們去看花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透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演算法,體現了《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學生喜愛的遊戲、比賽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四、說教材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創設了看花的情境,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來體驗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那老師就帶你們去花園逛逛吧!可是工人叔叔說你們要是想去的話必須闖過兩關。大家有信心嗎?好,請看……

  1、課件出示複習題。

  師:大家真的是好厲害呀!過關了。請跟老師進花園欣賞吧!

  2、出示各種漂亮的花。

  師:現在花園裡又運來了一些花,想看一看嗎?

  3、課件出示例1。

  (設計意圖:創設帶同學們去看花的生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慾望。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探究新知。

  1、看著這些花,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請同學們說一說。

  2、你能自己提出不同的問題嗎?(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4、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要想知道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回答。

  板書(10+20)誰還有不同的算式?板書:20+10。

  10+20等於多少?你是怎樣想出來的?請每組的幾個同學討論(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最佳化演算法。

  6、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

  7、全班交流彙報。

  8、繼續探究。

  師:有一位小朋友要買10盆,同學們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指名回答。學生彙報:教師板書:還有多少盆紫花?

  原來有30盆紫花,買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還有多少盆紫花,怎樣列算式?

  板書:30-10=20

  你怎麼知道30-10等於20給你們組的同學說一說。(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在花園中欣賞花的情景中,透過觀察,發現並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後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運用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不同計算方法,體現了《標準》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三、鞏固延伸。

  1、接力賽.(學生豎行排列,第一名同學得出結果,告訴第二名同學繼續計算.)

  20+60→()-30→()+50→()-40→()+10……

  2、幫小熊改錯.

  90-20=7()50—30=80()

  40+1=50()30+20=10()

  3、郵遞員送信.

  在黑板上貼出小貓、小象、小熊貓、小猴四個信箱發給學生一張口算卡片,根據得數放入正確的信箱.

  20+20xx-xxxx+4060-4040-10

  30+3090-4080-1030+1010+50

  (設計意圖:將“枯燥”的計算練習用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出現,淡化了“練”的痕跡,容易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同時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做到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樂在活動”中。)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些什麼?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用常識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儘管剛開始學數學,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出發,就是要善於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驗轉化成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到親切,思維很快被啟用,從而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在[片段一]中,這些食品都是學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的題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自身邊的熟悉情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是符合學生年齡持點和認識規律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又是十分現實的。抽象的內容需要以生動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學的內容。如[片段二]讓同學們根據佳倩家中的餐廳的大小,為她籌措餐桌,椅的選購與配套方案。其間,涉及餐廳桌椅合理佈置,實用與美觀,敬老與來客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學直覺估算的知識,更啟用學生道德、審美、統籌等的綜合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大思維開放的空間和創造性進行問題解決的機會。學生圍繞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展開討論,讓每個同學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說、有人聽、有人反對、有人補充、有人質疑、有人解釋……此時教師也完全以一個合作者,引尋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這個活動中,由於學生沒有了解到佳倩家幾口人的資訊,少購了椅子,造成“有人站著吃飯”害得全班人鬨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問題來體驗數學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任何數學知識都有自身價值,但不同的數學對學生來說其價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一般都是無意的,透過學習“分類”以後,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的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主動構建知識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逐步趨於完整,並在應用中初步體驗“分類”的應用價值。

  又如:[片段二]在學習“估算”之後,上了一堂數學活動課,設定了為一間餐廳配置了一套合適的餐桌的例項。讓學生理解如何配套較合理想及一些綜合的思維過程,由於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又富有挑戰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學好數學的價值。

  教學的實驗證明,小學數學教學與生動豐富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絡,有利於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以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意識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思維感情,也便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兩個題材,引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激情,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數數數的組成》(板書課題),該內容的知識基礎是20以內數的認識,同時又為20以內讀數、寫數以及萬以內數的認識作鋪墊,就像一座彩虹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在此處安排100以內的數數、數的組成,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認知發生一個飛躍,那就是引領學生的思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感悟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十組成幾十幾。

  二、說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教材內容,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會一十一十數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數數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在具體情景中從一個一個數發展到一十一十數,並感悟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和幾個幾組成幾十幾,掌握“數群”策略,體現數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動平臺,營造寬鬆愉悅氛圍,讓學生感受數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

  這樣一來,三維目標有機融合,形成一種活力。其中讓學生會一十一十地數數及數的組成是重點,建立“10個一是一十”的數群策略是難點。

  三、說學情

  為了能較好的落實這些教學目標,在上課之前,我還將充分了解學情,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從1數到100,但只是淺層次的數,沒有思維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臺,做到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對於那些平時思維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中。當然,對於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養成善於展示、勇於創新的學習品質。

  四、說教法

  但是這一切的關鍵是要採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目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外因只有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針對100以內數數及組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將採用觀察法、發現法、合作法、展示法、歸納法等。不過,教無定法,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和選擇教法。

  五、說設計思路

  我的設計思路是啟動、互動、自動、整合。啟動就是激起數數興趣和動力,互動就是探究出數數方法,形成“數群”策略,自動就是運用數群策略感悟數的組成,整合就是鞏固、拓展、昇華。

  六、說教學流程

  (一)啟動

  數學知識從那裡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已知發展而來。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了數數平臺:四人一組,每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們,請數一數你們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這是學生們已經擁有的知識和能力,每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數著小棒,並爭先恐後地說著最後的結果“46根”。在學生數的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能閒著,要到他們中間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學生的思維脈搏,那就是大多數學生的數數方法是“一個一個地數”。這是學生思維從一個一個地數發展到一十一十地數的生長點,探究活動就從這兒開始,接下來進入互動部分。

  (二)互動

  1、肯定:老師微笑著肯定著學生的成功,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數數方法:一根一根數(並板書:一個一個數)

  2、再次提供數數平臺:(出示10枝裝的鉛筆整整4盒,盒子外面還零散著6枝鉛筆)你能數出這些鉛筆一共有多少枝嗎?

  學生一會兒就能報出準確的結果:46枝!這時老師千萬不能只關注“46枝”這個結果,一定要把住學生思維的跳動:他們會一根一根地數嗎?應該不可能!因為學生只能透過觀察,發現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數,而是一群一群地數,即採用“數群”策略,得出“46枝”。這個情景把學生逼到了思維的邊緣,在潤物無聲的思維衝突中從“一根一根數”突圍而出,發展到“十根十根數”,可謂一個飛躍,全新的教學理念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

  3、匯出“數群”策略:“十根十根數”

  當老師追問學生的數數方法時,學生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居然採用了“十個十個數”的方法,學生能不高興嗎?(並板書:一十一十數)在快樂的學習中,學生“創造”了數數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數群

  ”思想不知不覺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這樣,我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這正體現了一種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而不是教師教會,是讓學生想懂而不是老師講懂。自己學會才是真會,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動

  當得出“一十一十數”是數數的好方法時,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更加強勁,一切水到渠成,進入自動狀態。

  1、數小棒(請小朋友們拿出開始的46根小棒):這時我們來數這些小棒,你準備採用什麼數數方法呢?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學生大多數會認可“一十一十數”的方法。此時此刻老師組織每組學生合作將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組4捆零6根。學生會在觀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個一是一十。這種有觀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動就是“做數學”。捆完之後,請他們看著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數一數,學生會興高采烈地數著: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體驗著數數的快樂。

  2、數動物:出示例2的主題圖(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數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讓學生說出各種動物的只數,彰顯數數方法及數的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隻?(28只)你是採用什麼方法數的?(十隻十隻數)你知道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嗎?(2個十和8個一)……

  當說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隻時,老師要特別留心,因為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思維,一種是四種動物的只數相加(28272322=100),另一種是在圖上數,剛好10個十,10個十是一百。這時老師要把住學生的思維,不否定“只數相加”的方法,但要張揚“10個10個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十一十數”的基礎上感悟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還可以安排學生一捆一捆地數小棒,深化知識:10個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個十組成的。這是從10到100的飛躍,是“數群”策略的進一步發展。

  (四)整合

  1、數數活動:一個一個數,從66數到88;一十一十數,從10數到100,再從100數到10。感受著兩種數數方法的策略。

  2、數的組成:例3的情景圖(乒乓球、鋼筆、月餅),運用、鞏固幾個十組成幾十,幾個十、幾個一組成幾十幾的認知。

  3、說說生活中你用到的數(幾十或幾十幾),學生激動地說著。

  4、延伸:老師話峰一轉,如果我們遇到很大很大的數,你還會採用一十一十數的方法嗎?請小朋友們課外去交流交流。此時讓學生的思維又有了一個新的生長點,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數,能一十一十數嗎?假如不能,又會是怎樣的數數方法呢?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瞭,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能呈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

  數數數的組成

  一個一個數:

  一十一十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數學《100以內數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透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透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100以內數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數。

  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二、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1、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

  他們對100以內數看似瞭解,卻概念模糊,教師在引入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給孩子們送來禮物,100顆星星,透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2、數植物的種子

  首先向學生展示1粒種子的大小,接著讓孩子抓一把進行估數,這時也是想透過操作建立數感,但這數感建立已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了視覺,觸覺,和空間的範圍,然後動手數一數,透過數數達到要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學生主動探索數數方法的目的。最後以彙報的形式與全體進行交流。學生數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鎖緩慢,在這時,對於各種方法的優劣我不進行評論,而是讓各種方法得以展示,至於哪一種方法較好,孩子們在操作中是能夠體會到的。

  3、數100

  這一環節以學生的操作學具為主,要求就更進一步了,物品選擇,正好要數出100,還得讓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認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並在操作中發現,10個十是100,100裡面有10個十這一知識點。透過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讓孩子經歷數1到100的過程,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在這插入課本36頁的練習題2這幅小皮球圖,我認為並不重在數出100,而在於用什麼方法來數,由於有格子,整齊排列,又有色彩間隔,學生可以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數出皮球的數量,可能會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二十個二十個數,五十個五十個數,前面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4、數數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透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猜數遊戲的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孩子的數感。遊戲中部分孩子不斷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遊戲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數

  100以內數生活中有很多,透過學生的說一說,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貼近,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有著廣闊的生活背景,也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本課時是《找規律》知識體系中的起始內容,即讓學生探索,發現最簡單的圖形變化規律。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所熟悉的“六一”兒童節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包含著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同時還注意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探究,操作等實踐活動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教學目標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好奇心強,因此可以設計一系列的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基於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透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透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結合農遠資源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分析

  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班孩子們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不僅活潑,好動,而且形成了我班孩子所特有的風格——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敏捷。

  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多多少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和規律性的習題,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我班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規律,領悟規律的內涵,將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遊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資源,圖文結合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環節:

  (一)遊戲引入,感知規律

  以“動作接龍”的遊戲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上課開始,以學生喜愛的遊戲形式引入,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遊戲中來,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增強了學生探究規律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尋找規律

  1、看圖找規律

  創設情境:“六一”到了,學校組織聯歡會,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會場,一起來看看吧。

  然後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設計意圖:藉助農遠資源我利用主題圖,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六一”聯歡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探究,在農遠資源的輔助下,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

  學生找到圖中有規律的事物之後,再去完成例1,輕而易舉。(課件出示例1)

  最後師生共同小結:這些圖形、物體和小朋友都是兩個為一組,重複出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去找規律,體現了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初步感知規律的美,並掀起了探究規律的高潮。】

  2、擺圖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透過擺一擺的活動來探索規律,創造規律。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為學習例2做準備的,我並沒有先出示例2,而是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藉助給定的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律擺一擺,並說說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學生們大膽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並進行相互間交流,創造性的擺出多種方法,在操作和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操作後,請學生說說自己組是怎麼擺的,按照什麼規律,緊接著完成例2學習,水到渠成。(課件出示例2)

  3、塗色找規律

  請學生合作探究:根據從中發現的規律繼續塗下去,看哪個小組塗得又快,又準,又好?塗完後,派小組代表彙報自己組是按照什麼規律塗色的。(課件出示例3)

  【設計意圖:我從學生的愛好—畫畫入手,為學生

  創設了他們喜愛的塗色比賽情境,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在活動中又一次感知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4、師生互動找規律

  這個環節我利用掌聲來找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掌聲來找規律,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使數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尋找身邊規律的慾望,為後面生活中找規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聯絡生活,創造規律

  1、生活中找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絡生活,找出身邊的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造規律

  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創造出美麗的圖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思考,探究的方式,用塗色活動來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大膽創作中加深了對規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現。】

  3、欣賞作品

  將學生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們邊欣賞邊評價,並說說作品是按照什麼規律創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相互間欣賞作品,開闊了視野。在欣賞和評價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取長補短,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應用創新意識。】

  (四)嘗試練習,應用規律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應用,為了鞏固新知,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此環節,我設計了三種類型的練習題。(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習題的設計要考慮到富有情趣,富有挑戰性,此環節,我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循序漸進,在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驅使下,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創作,增強了應有創新意識。】

  (五)課堂小結,欣賞和暢談規律

  1、欣賞有規律的圖片。(播放課件)

  只要我們留心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比如斑馬身上有規律的條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保護自己;馬路上的斑馬線,提醒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注意安全;還有春天生機勃勃,夏日晴空萬里,秋天果實累累,冬天大雪紛飛,冬去春來,夏去秋來,四季有規律的變換等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有了農遠資源庫提供的課件的展示,使學生感受規律美,學會欣賞規律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2、課堂小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麼規律?是怎麼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然後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生活打扮的更加美麗,精彩。希望同學們能夠做一個善於發現美,創造美的孩子!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和動手創造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例1例3

  紅黃一組,重複出現。綠黃一組,重複出現。

  綠紫一組,重複出現。藍黃紅一組,重複出現。

  紫紅一組,重複出現。

  女男一組,重複出現。

  例2

  正方體、圓柱體一組,重複出現。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一組,重複出現。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

  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啟用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分四層次:匯入、新課、練習、總結.

  1.匯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透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透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著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數學《左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

  “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透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我共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大綱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

  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是本單元的訓。

  三、說學生

  從能力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隻手,一隻是左手,另一隻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後,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絡,“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於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透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係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瞭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遊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透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於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透過談話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邀請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如果你願意請舉起你的小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隻手嗎?(右手)那麼另一隻手就是(左手)。然後隨著學生的舉手,我相機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我說你做。感知左右。透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遊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別左與右。

  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麼?(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擺一擺,說一說。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與順序。

  透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並說一說、問一問”等環節的設定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想怎麼擺就怎麼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透過同桌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再透過“小判官”遊戲及與老師面對面一起做動作的活動設定,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透過幫小貓找小兔子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於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透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三)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因此,我在講授完新知後,立即讓學生做課後練習題。

  (四)全課小結

  透過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穫,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知識的梳理能力。同時相機對學生進行走廊行走右側通行的習慣培養訓練。

  (五)檢測

  課後題第三題作為測試題,能夠有效的反應本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應教學效果,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並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依據。

  六、板書設計

  清晰的板書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數學教學的思想性。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確立目標,分析內容――說教材

  《猜數遊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第三單元第四課34、35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5以內加減法及0的認識,對加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瞭解,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透過猜數遊戲歸納出6的加減法,讓學生繼續瞭解加減法的含義。學習本節內容後,為後面加減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學習好本節內容十分重要,它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將制定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透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正確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6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遊戲中,透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的計算。

  二、瞭解學生,因材施教――說學情

  由於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尤其是正式上課時間才一個月,很多的習慣和學習方式還不能與老師的要求同步。所以,組織教學會佔用老師很多的時間,影響上課的進度。從思維方式來看,他們的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於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抽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由於本課是遊戲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產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並掌握的。

  三、遵循規律,合理運用――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比起看螢幕和活動,學生活動更利於老師掌控一些。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活動引入。即複習5以內的加減法→活動引導學習有關6的加減法及6的組成→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得出6的組成的結論→教師總結→學生練習反饋

  四、合理安排,循序漸進――說程式

  本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高效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原則,為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展示交流、互動探究的新課改精神,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複習鞏固、猜數活動、總結、實際應用。(教學過程見教學設計)

  五、查漏補缺,自我提高――說反思

  作為一名新調入青東小學的教師,第七週我上了一節彙報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將這一節課進行自我反思。

  成功之處:

  1、本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學遊戲貫徹於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遊戲中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孩子們主動地參與。

  2、組織教學:我班的課堂組織教學在一個月時間的不間斷的強化訓練下,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基本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較好。學習時,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態度端正。

  3、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給予評價。

  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對6的加法的探索學生掌握加法的意義就行,但為了後面整個單元的內容有序學習,我又加入了探索規律這一環節。從教學效果來看,雖然使教學內容有了深度,但這部分教材的整合有些畫蛇添足。更應該把這部分內容放到課後的練習或者思維練習中。因為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完成,課堂環節不夠完整嚴謹,練習的容量也有些小。因為練習少,所以少了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

  2、學生對6的減法基本掌握,但對減法的意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應用和理解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3、基於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擔心,對學生抓的過緊,課堂還不夠活,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中從收開始到放,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藝術性要進一步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透過遊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匯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著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後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並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並說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麼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於10就行)

  透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遊戲——數字划拳遊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說: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說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透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遊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於合作.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材透過“跳繩”這個遊戲來教授新知識,即方便又實用。教材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抓住所有兒童的天性-----“好玩”來設計。取材於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活動,讓學生感到親切、生動有趣。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二、 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等多種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計算,也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豎式計算,已理解並牢記豎式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運數學語言表達計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計算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生活化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輕鬆愉快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退位的算理,掌握退位的方法。

  三、 說教學流程

  1.從遊戲“跳繩”開始,即複習以前學習的內容,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由“第一屆陽光體育節”引出課題,出示情景圖,讓學生獲取資訊,引發問題。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利用學具先撥一撥,說一說。再列豎式解決。在列豎式時,需要注意哪些?和學生一起邊回憶邊寫。最後小結列豎式的要求。

  4.掌握方法後,透過一系列的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即玩的高興,又學到知識,將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很輕鬆,玩的高興,學的輕鬆,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所萌發出的滿足感、學習信心,中主動意識。是教學的成功所在。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兔請客》,《小兔請客》選自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個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一節課,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兔請客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習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這節課為學生繼續學習加減法計算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體會演算法的多樣性。

  3、認識加減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透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三維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而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我運用多媒體,採用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的基礎上,體會算理,掌握多樣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具體設計了以下環節:

  溫故、知新、鞏固、拓展,體現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四個步驟,從複習到作業的佈置展示了課前、課中、課後的三個環節。

  五、說教學程式

  引入情境、仔細觀察、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列式解答、進行小結這樣一個流程完成知新這個環節。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三項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採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點難點。接著設計了闖關活動進行鞏固練習,最後一關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後進行了總結,並且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六、說反思

  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拖了幾分鐘;總結計算方法時語言不夠精準,忘了佈置作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

  1.2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介於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著重點應放在藉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後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知道釐米和米的進率關係。

  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釐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透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紮)。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

  (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透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後,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

  (4)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

  (5)練習 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後,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 “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連山區世紀小學的李娜。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題目是:小兔請客。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說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於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透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後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透過交流,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於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麼,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遊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正確計算。

  (2).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最佳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式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透過課件顯示情境圖: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裡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幹什麼呢?請同學們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透過讓學生講故事來了解圖意,然後揭示並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並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創設了小兔請客情境。

  1. 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圖並提問: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提出問題,更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慾望。

  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會提出許多問題。比如說: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其中解決較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果子?視為重點。

  (2)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但要學會提出問題,還要學會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3)那麼20+30等於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先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之後,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演算法。

  [這樣的教學安排,是依據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相互質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知道如何吸取和採納別人的建議。]

  反饋計算方法。

  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這時,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並把它說給你的小夥伴聽一聽。

  [新課標倡導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選擇演算法,教師要特別尊重每個學生的思考,注意保護每個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從眾多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自己去體會、理解、選擇。這樣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又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指導學生說出圖意,重點在於同第一幅圖相區別。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並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有了上面的學習和引導,學生對於這些問題應該會很容易的解答出來。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小組交流後,進行全班交流。並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這時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並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50—10=40

  加 加 和 被 減 差

  數 數 減 數

  數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再次舉例說明。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做完後組織學生口答,並說出計算過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透過這道題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2、 過課件演示小猴子、小兔子、小刺蝟在快樂的做遊戲,這時又來了幾隻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遊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透過找出得數相同的算式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3、 幾個小動物做完了遊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佈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指導學生敘述圖意,並解答。這時可能出現的演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4、 課件顯示小動物們參加完聯歡會,都要回家,可是該怎樣安排坐車呢?先讓學生先思考過程,然後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麼?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5頁,《找規律》的例1及“做一做。” 2.教材簡析

  探索規律是新教材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是本教材中的一個獨立單元,這課又是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本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影響。 3.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透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透過觀察圖畫,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透過塗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透過創設情景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數學之美。

  重點:透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說教法

  學法

  在教學上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採用遊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遊戲、探索、操作、練習中悟出找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推理、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喜洋洋和灰太狼》嗎?今天啊,林老師就帶領著我們一(1)班的同學們一起走進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

  故事:今天,灰太狼把美羊羊抓了,他得意洋洋的對喜羊羊說:“我在迷宮裡設了四關障礙,闖關主題是《圖形中的規律》,只要你能夠闖過這四關,就可以救出美羊羊了。”

  師:今天我們班聰明的你們就來當一當喜羊羊,希望你們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來思考、來闖關,最後順利地救出美羊羊。你們有信心嗎?好,闖過開始!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故事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第一關:找規律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進入情境,教師出示主題圖,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插入小遊戲):

  師:同學們,闖關有些累了。我們休息一下,來做個遊戲好嗎?

  師:老師發一串列埠令,你們用動作來完成。

  師: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順序指眼 ---摸鼻子---揪耳朵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猜猜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呢?

  師:哇,你們真聰明,猜得很準。誰來說說你們是怎麼猜到的? 生:

  師:看來啊,剛剛闖關沒白闖喲,找規律的知識已經記在腦子裡咯。真棒!

  3.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第二關:

  師:(出示課件)闖過第一關,我們現在進入第二關。先找一找規律,再看看按照規律,後面應該擺什麼。請你們拿出學具擺一擺。

  出示:△○□ △○□

  師:學具擺完了,規律也會找了,下面灰太狼想讓喜羊羊按規律塗一塗,聰明的喜羊羊們,以你們最快的速度塗一塗教材第85頁“做一做”吧。(教師巡視,從學生中選幾個塗的不一樣用投影儀展示)

  4.效果測評,練習提高 第三關:

  師:聰明的喜羊羊們,你們已經闖過第二關了。看看這第三關會不會把你們難倒呢?灰太狼要求:

  (1)完成數學課本第89頁第1題!

  (2)完成數學課本第90頁第10題!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再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遊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5.運用規律,拓展延伸 第四關:

  (1)出示課件。先找一找規律,猜一猜,後面應該畫什麼? △□△□△□△□

  師:同學們已經順利闖過灰太狼設的四關,但是灰太狼還是不服氣哦。他還想問問你們一個問題。他說:“我們的身邊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你們能舉個例子嗎?

  生1:有條紋的衣服

  生2:鬧鐘的滴答聲也是有規律的,聲音也是有規律的。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不僅學會了“找規律”,還能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案,用彩筆塗出有規律的顏色,老師也找了一些圖片,讓你們欣賞欣賞。

  邊欣賞邊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規律美就在我們身邊。

  機動:請5個女生、5個男生上臺,請其他學生來給這10位學生排出有規律的隊形或動作,請剩下的學生尋找規律。

  6.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闖過四關,用你們的聰明終於救出了美羊羊。那同學們仔細回想一下,這節課你們從闖關中,都學到了一些什麼呢? 7.作業佈置:

  回家試一試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

  指導叢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5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絡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於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裡,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並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說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絡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透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透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質疑問,匯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有位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個農場他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經常在家裡幹活,今天他又來幫爸媽幹活了。瞧!他在幹什麼?(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隻小雞在吃米?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裡你知道了什麼?一共有幾隻小雞?(你是怎麼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傢什麼?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說。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於八。

  該怎麼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裡,再把記在心裡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說一說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線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麼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說)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後走了2只,後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隻?

  列示:8—2—2=4

  師:這裡的8224各表示什麼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於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裡,再把記在心裡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說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麼想的?怎麼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說總結反思:

  理論聯絡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透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