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發展幼兒空間知覺與組合構建的能力。
2、 培養幼兒主動學習、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能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協商完成操作。
4、 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重點和難點】
發展幼兒組合構建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 色塊卡、無色魚五條、 大操作卡兩張、
學具 每人紅黃藍方塊各五塊、操作卡兩張
【活動過程】
一、送方塊寶寶給小朋友玩,讓幼兒嘗試一下組合構建的樂趣。(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快慢輕重的拍手遊戲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孩子們,你們好,今天陳老師帶來了許多方塊寶寶,這些方塊寶寶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個一個的接起來,就可以變成一個個圖形寶寶呢!看我變成這個圖形,再接一塊,我又變成了另外的一圖形。孩子們,你們也來試試吧,看誰變得又多又快。(每桌發一籃方塊寶寶)
觀察幼兒的構建情況,詢問幼兒所構建的物品的名稱,向全班幼兒展示構建新穎的作品。
二、學習構建特定的圖形和學習旋轉圖形。教師出示特定的圖形幼兒進行組合構建,並要區分顏色,學習旋轉。(發展幼兒組合構建的能力)
教:孩子們,方塊寶寶要回家了,我們送它們回家吧。剛才,陳老師也用方塊變成了幾個圖形寶寶,瞧,他們正在排隊呢,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麼圖形。這個圖形是用什麼顏色的方塊寶寶構成的?用了幾塊?數數看…,現在請孩子們用方塊寶寶變出三個和老師一模一樣的圖形寶寶,做好了讓他們在桌子排好對, 看誰變的又對又快。第一名、二名…有一個、兩個…好多小朋友都變出來了。
三、學習用特定色塊構建特定的圖形。教師給出特定的色塊和要構建的圖形,先讓幼兒組合色塊再進行構建圖形。幼兒自我構建後,請個別幼兒示範構建。(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和創造思考的能力,用多種方法進行構建,而不僅限於用一種方法)
孩子們真聰明,變得又快又對.
告訴孩子們一個秘密,這些圖形寶寶手拉手還會變成一個大正方形呢!(一邊出示正方形一邊取下圖形寶寶進行示範,強調不要拆掉完整的圖形寶寶,運用旋轉和交換的方法進行操作)。現在請小朋友把綠紙寶寶拿出來,用你們做好的三個圖形娃娃來變一個正方形吧,看看能行嗎?(觀察和老師不一樣的擺在黑板上,給大家看看)小朋友看這三個正方形,雖然是同樣的三個圖形寶寶變出來的,但是都不一樣.(指點一下圖形的位置)說明我們用這三個圖形來變正方形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圖形寶寶又要排隊了,我們送綠紙寶寶回家了。(教師一邊示範一邊說)
二次:現在請孩子拿出黃色圖形寶寶我們給他添上一個方塊,讓他變成這種圖形寶寶。然後再讓他去排隊。孩子們,這三個圖形寶寶想變成這個圖形(出示圖形)我們來幫幫他好嗎?請孩子們拿出紅紙寶寶開始吧! 看誰最快,請他上來展示給大家看。
小朋友真能幹,都變出來了,那你們動動腦筋,還有另外的變法嗎?小朋友真聰明,能想出好幾種方法.(看黑板)現在圖形寶寶又要排隊了,我們送紅紙寶寶回家了。下面請孩子們動動腦筋,這三種圖形寶寶除了能變出這種圖形,還能變出什麼圖形呢?孩子們試一試。
四、小組活動:合作完成大型組合構建活動,幫魚兒穿衣服。
(培養幼兒同伴間合作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形寶寶出來這麼久了,該回家休息了,我們送圖形寶寶回家吧。(收學具)
孩子們,你們看,這條小魚告訴我,他的衣服不漂亮,請我們給他做幾套漂亮的衣服好嗎?
那我們分成幾組,每一桌為一組,第一二……每一組的小朋友團結起來,互相合作,給小魚做漂亮的衣服,每做出一套衣服,我就獎勵那一桌一顆智慧星 (貼到桌子上),但每次做的衣服不能相同,到最後,我們來比比看,哪一桌獲的智慧星最多,好嗎?開始動手吧?(請兩位老師協助指導和貼智慧星)
五、小結與整理學具活動。
孩子們,時間到了,快過來,我們開火車啦,我們坐火車去看看哪一組獲得的智慧星最多?(教師數)
小朋友們今天真不錯,不但學會了變魔術,還幫助小魚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現在我們出去做遊戲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透過“玩夾子”遊戲,激發幼兒對感知、分類、排序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感受其中的奧秘。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夾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車卡人手一份(汽車卡分四種顏色,上面分別貼有4-10不等的數字)、場地上貼有四種顏色的汽車標記。小鈴、教師用數字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徵。
二、玩夾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看數字,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數,幼兒按數在直尺上夾夾子。
2、聽鈴聲,夾夾子。
① 教師任意敲鈴,鈴聲數在10以內,幼兒按鈴聲數夾夾子。
② 教師任意敲鈴,讓幼兒夾比鈴聲次數多1的夾子。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1、幼兒自由給小夾子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2、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麼給小夾子排隊的,引導幼兒發現有的小朋友給小夾子排的'隊是有規律的。
3、鼓勵幼兒有規律地排序,並說一說是按什麼規律給小夾子排序的。
4、啟發幼兒變換不同規律給夾子排隊。
四、遊戲“開汽車”,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1、坐車。請
幼兒手持汽車卡將相同數量的小夾子夾在汽車卡上,數量和車身上的數字相同。
2、汽車排隊。幼兒做小司機,手持夾了夾子的汽車卡,找到與自己車身顏色相同的汽車標記,並根據車身上的數字按一定的順序排好。
3、開汽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要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動中我將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整合,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進行探索。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瞭解球體的主要特徵。
2.比較、發現球體和圓形的不同,並樂意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球、飛盤、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碟、圓環、硬幣、瓶蓋等及其圖片,筆和記錄表。
2.環境佈置:圓圓世界--擺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種球體物品及圓環、光碟、飛盤、硬幣、瓶蓋等。
活動過程:
(一)以"圓圓世界"匯入活動,教師ppt展示圖片,引發探究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進入一個"圓圓世界",看看這個世界裡都有什麼東西?它們哪裡一樣?
(二)引導幼兒在"圓圓世界"裡邊玩邊探索,初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介紹玩法和記錄要求;老師把他們請到了教室,待會兒小朋友們滾一滾,玩一玩,看一看他們是不是都可以滾,如果可以滾的就在這個圖示下面"√",不能滾的就打"×"。
2.幼兒選擇"圓圓世界"裡的物品玩,教師觀察、引導他們;把玩的結果記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玩的結果: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滾的?哪些東西是不可以滾的?
4.小結:原來,"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
(三)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球體的特徵。
1.師;"圓圓世界"裡的東西都可以滾,但可以隨便滾嗎?請小朋友們再去滾一滾,玩一玩這些東西。操作時請按照記錄表上的圖片指示進行,並且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再次探索,教師觀察、引導幼兒;把玩的結果記錄下來。
3.結合記錄,交流結果。
4.小結:從各個方向來滾、滾來滾去都不會倒的這些東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球體"。
(四)引導幼兒找一找生活中的球體物品。
1.師幼交流:找一找我們的周圍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如櫃子上的地球儀等)。
2.師展示ppt,介紹生活中的球體及其作用,。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球體,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它們為什麼要做成球體?。
3.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球體物品。
師:回家以後你們再去找一找球體的東西,看一看這些東西有什麼作用,會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幼兒非常喜歡上數學活動,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孩子熟悉的是1-10及以上的數。而0是被我們所忽視的。隨著幼兒對數字的認知維度的提升。我發現幼兒在對0的認識上有疑惑有問題有需求,於是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使幼兒能對0有最基本的認識,為將來更急一步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0”,感知數字“0”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0”的探究興趣。
2、初步瞭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它數字結合後表示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感知“0”,理解“0”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瞭解“0”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對數字“0”的興趣。
活動準備
1、1——9和0的數字卡片,圖片實物(糖果、雪花片/水果積木)
2、紙、數字1、2、0、0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1、遊戲: 小魚遊。(教師和幼邊唱邊做小魚遊的動作,師可以說3、5、6……遊一起,然後3、5、6……個幼兒一起,最後所有小魚都遊走了,所有幼兒回到座位坐好。
2、出示數字0——9,回憶。(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數字朋友,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讀一讀。這些數字朋友想和我們做個小遊戲呢。)
二、瞭解“0”。
1、感知“0”代表沒有的意思。
(1)出示糖果圖片(5顆)。看,這裡有幾顆糖果?請你從0——9的數字中選出一個數字表示糖果的數量。(個別幼兒選出數字卡片)(師收起糖果)現在盤子裡還有幾顆糖果?(幼兒回答)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0)
(2)出示圖片(雪花片8片和3個水果積木)。8要去找朋友了,它的朋友在哪裡?(收起雪花片)現在還是8的朋友嗎?那是數字幾的朋友?(0)為什麼要用0來表示?
小結:是啊,沒有東西可以用“0”來表示。
2、生活中的“0”。
(1)我們還在什麼地方見到過數字“0”?
(2)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溫度計中“0”表示溫度的度數,電話中“0”表示一個號碼,車牌中“0”表示號碼……)
小結:原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能表示其他一些意思,0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3、“0”和數字的結合。
(1)我們都知道在這些數字當中“0”是最小的,可有時候它卻變得非常厲害,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有趣的0》
(2)為什麼9個哥哥一會兒看不起小弟0,一會兒又喜歡0呢?
如果0在數字1的後面一站,結果會怎麼樣?如果0在數字1的前面,結果又會怎樣?(演示)
小結:“0”表示沒有,但它如果站在數字的後面或前面,就能使數字發生改變。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進行左右位置關係的判斷。
2、嘗試根據圖意,運用塗色講述的方法區分左右。
3、知道注意傾聽教師的語言要求,善於分析和領會題意。
活動準備:
1、手腕花人手一分。
2、紅黃紫等各色氣球若干。 水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帶領幼兒套手腕花,區分自己的左右手。
教師:小朋友,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漂亮的手腕花,請你們把它套在自己的左手上好嗎?小朋友,現在你們哪隻手上套了手腕花,哪隻手上沒有?
引導幼兒正確區分自己的左右手。對棒的幼兒進行表揚。
二、遊戲:塗色比賽。
讓幼兒注意傾聽教師的語言要求,以自我為中心,進行左右位置的判斷。
1、知道遊戲名稱和比賽規則,調動幼兒注意傾聽的積極性。
(1)教師:今天我們要玩一個"塗色比賽"的遊戲。
(2)出示掛圖問:看圖中的小朋友左右兩隻手上都拿了一個氣球,不過兩個氣球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讓我們一起來認真聽好要求,幫助他們塗上顏色好嗎?好,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誰能仔細聽懂老師的要求,準確,快速地塗色。
2、嘗試傾聽要求,根據圖意,運用塗色方法區分左右。
(1)教師:小朋友,讓我們先看看第一排左邊的女孩在哪兒?
這個女孩的左手拿的是什麼顏色的氣球?右手拿的是什麼顏色的氣球?(引導幼兒說出這個女孩左手拿的是紅色的氣球,右手拿的是藍色的氣球。邊講解,邊塗色。教師檢查幼兒塗色情況。)
(2)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快速確定第一排右邊的女孩和第二排的男孩,並且為他們手上的氣球準確地塗上顏色。
三、遊戲:你說我拿。
讓幼兒注意傾聽,以客體為中心,進行左右位置關係的判斷。
1、師出示畫片,引導幼兒遊戲方法,注意傾聽同伴講述。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張畫片上有幾個小朋友?
(2)每個小朋友手上氣球的顏色一樣嗎?好,現在我們玩一個遊戲,遊戲名字叫"你說我拿",
(3)請一個小朋友說說圖上第幾個小朋友左手拿什麼顏色的氣球,右手拿什麼顏色的氣球。另一個小朋友不看圖,自己按要求去拿氣球,我們比一比,看一看,他們是說對還是拿得對,還是都對或都錯。
2、兩幼兒示範遊戲,進一步明確遊戲玩法。
教師:誰願意找好朋友試玩一次?(教師引導幼兒交換角色再一次玩遊戲,並且要一個說出要求,另一個拿氣球。)
3、請幼兒自由組合玩遊戲,教師利用手腕花幫助有困難的幼兒,自由轉身驗證。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敢於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能透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透過實踐活動,學會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重點:瞭解簡單的統計方法,並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難點:在實踐活動中,幼兒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記錄表、數字卡、各種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1.幼兒隨音樂《摘果子》進入活動室。
2.在進入教室時,每位幼兒從樹上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
並回到座位上。
3.讓幼兒給水果分類,並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課件,幼兒學習分類統計1.出示課件,水果統計表。
2.教師講解統計概念。
3.學習條形統計,透過圖表感知數量多少。
三、遊戲《猜拳》
遊戲規則: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師出示統計表,找一名幼兒進行統計,其餘幼兒猜拳遊戲。
四、幼兒操作幫助小熊在超市物品進行分類並統計。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內容:區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嘗試法
一、目標
透過觀察貼上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特徵進行嘗試擺放;發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二、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三、過程
(一)觀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各有幾個?
(2)左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
(3)右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特徵?各有一個?
(2)左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
(3)右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個數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且個數是5個)
(二)區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特徵,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該分別放在哪裡?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是5個。
(三)貼上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貼上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貼上)
四、建議
(一)本活動設計內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二)亦可用實物材料在集合擺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形寶盒》說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釣魚、分魚的活動,練習將三個數按組成關係排四道題,發展心算能力。
2、培養積極思維及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魚若干(魚上面數字1~8)、貓頭飾若干。
學具:每組若干只盆子及魚(也有數字)。
活動過程
一、釣魚出示池塘,你們看有什麼?(魚)今天老師做貓媽媽,你們做小貓,一起來玩遊戲好嗎?(好)今天貓媽媽要帶小貓去釣魚,這些魚上都有1個數字寶寶,請小貓釣三條魚,要求三條魚上的三個數能排出四個算式。
1、老師先釣數字為1和8的兩條魚,請幼兒再釣一條(數字為7),可排出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1+7=8,7+1=8,8-1=7,8-7=1
2、剛才那麼多小貓只吃這麼點魚,太少了,我們再來釣兩條,多吃一點。
老師再釣數字為6和2的兩條魚,請他們補釣一條魚(數字為8),三個數也能排四個算式。
引導幼兒說出四道算式:2+6=8,6+2=8,8-2=6,8-6=2
3、請幼兒獨自釣三條魚(魚的數字分別為3.5.8或4.4.8),分別請幼兒進行三個數排四個算式的口算練習。
二、分魚每組桌上有若干只盆子,若干條魚
1、要求各組的幼兒協作分魚,每隻盆裡放三條魚,這三條魚上的數能排四個算式
2、幼兒動手分魚鼓勵幼兒很好地配合,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如在分魚過程中,有一隻盆裡的魚不成功,就應想辦法將不同盆裡的魚進行調換,使五隻盆裡的三個數都能排四道題。
三、獎魚(活動延伸)
今天小貓真能幹,釣了許多小魚,貓媽媽也釣了許多大魚,這些魚要獎勵給貓寶寶,貓媽媽有要求,要求把魚後面的題目做對,才獎給你。(到區域角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