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

小班數學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區分男生和女生性別的不同。

  2、能初步比較大小。

  3、能依照性別與大小的線索,判斷出不同的對應關係。

  活動重點:

  先讓幼兒描述自己身上的穿著,並觀察女孩、男孩穿戴的不同特徵,培養初步分類、推理的能力,並能依大小的比較,做出合理的對應關係。

  活動準備:

  1、大人與小孩的衣物數件。

  2、男生與女生的衣物數件。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大家看看老師,今天穿了什麼衣服?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教師身上的穿著,並加以說明。

  2、教師提問:你今天身上穿了什麼衣服?幼兒輪流說明自己身上的穿著。

  3、教師挑選班上一位穿褲子的男生,與一位穿裙子的女生一起到臺上,請幼兒觀察並說說男生與女生穿著的不同。

  4、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選出一件後提問:這是大人的衣服還是小朋友的呢?

  接著和幼兒進行討論:

  (1)大人和小朋友的穿著有什麼不同?

  (2)誰的衣服比較大?誰的比較小?

  (3)拿出兩件衣服實際比比看,哪一件比較大?

  5、教師繼續將準備好的衣物,輪流展示並討論:哪一件衣服是大人穿的?哪一件是男生穿的?哪一件是女生穿的?

  6、再請剛才上臺的兩位幼兒分別站在兩邊,請其他幼兒上臺拿取一件衣物,做性別與大小的判斷練習,將適合的衣物分別放到臺上兩位幼兒的手中。

  7、教師請幼兒拿出幼兒用書,並提問:說說看,畫面上琪琪和小威,誰是女生?誰是男生?誰的身體比較大?誰的身體比較小?請用圖卡實際操作比比看,並想想看衣服、褲子、鞋子穿在哪裡才是正確的。

  8、教師可在教室角落準備大小不同的玩偶及衣物,讓幼兒多些操作機會,以熟悉將大小物品做分類並將衣物與玩偶做匹配。

  9、幼兒可將圖卡重複操作後,直接貼上在幼兒用書上。

  小結:讓幼兒能分辨大小,並且透過操作圖卡,學習將大小衣物與人物做匹配,並能觀察判斷出男女性別穿著上的不同。

  活動評價:

  幼兒能正確說出大和小。

  幼兒能將衣物圖卡依照大小與性別的不同,分別貼在相對應的人物圖片上。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充分體現了生活的觀念,從生活的視角關注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從生活中挖掘數學活動內容進行教學,確實能讓幼兒很富有興趣地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地探索知識經驗,能獲得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在積累知識經驗的同時發展幼兒的情感和相應的綜合能力,並反過來用獲得的數學經驗服務於生活。數學活動“禮物”,也是來自於生活,我們的生活經驗是這樣的:到別人家去做客,一般會給主人送上一份禮物,於是,我就從這一禮物入手設計了一堂送教下鄉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表述禮物——感知禮物——分享禮物的情景中來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會把實物與圖片對應歸放在一起,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體驗分享禮物的快樂心情。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把實物與圖片對應歸放在一起。

  2、樂意參與活動,能大膽地用語言講述,體驗分享禮物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自備各種禮物,相應的實物卡片、數卡。

  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表述禮物。

  (1)王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包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禮物?

  (分給小朋友,引導幼兒有禮貌地說“謝謝!”)。

  (2)和旁邊的寶寶說一說,你拿到的是什麼禮物?是什麼樣子的?

  (鼓勵幼兒大膽完整表達禮物名稱、顏色、形狀等,並能正確使用量詞:根、盒、瓶、包等)

  2、按圖歸放,感知數量。

  過渡:王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糖、巧克力、火腿腸、酸奶、馬蹄酥(一一出示圖片),那每一樣禮物有多少呢?(建議幼兒按圖片來歸放禮物,以便數清楚有多少。)

  (1)請寶寶們按照圖片把手中的禮物歸放在一起。

  (2)一起來數一數、說一說,每樣禮物有多少。

  (感知禮物的數量,大膽說出每樣禮物的總數:一包珍果糖、兩盒巧克力、三根火腿腸、四瓶酸奶、五個馬蹄酥,老師送上相應的數卡。)

  3、分享禮物,體驗快樂。

  (1)寶寶們喜歡這些禮物嗎?好,我們先來分享我們江陰的特產——馬蹄酥,其餘的禮物呢,我們帶到教室裡去分享。

  (2)什麼叫分享?(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有玩具、圖書大家一起玩一起看等。)

  (3)這麼多人怎麼吃圓溜溜的馬蹄酥呢?(用刀切一切,分一分,變成許多一小塊。)

  (4)分享馬蹄酥。(鼓勵幼兒兩人合作:一人端馬蹄酥,一人戴著一次性手套發給客人老師品嚐,並說一句話:請吃江陰特產——馬蹄酥。)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於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乾(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裡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淨。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裡面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乾”,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乾”。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裡有許多的“餅乾”,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乾”。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乾”。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乾”。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乾”。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乾”。

  三、幼兒吃餅乾。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乾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乾,看看你拿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乾。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乾。

  《看誰抓得多》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1、怎樣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環節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定懸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著目的去操作。第二環節幼兒操作記錄由於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遊戲,孩子透過玩遊戲自然的匯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透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並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充套件和延伸。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必迴歸生活。透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後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麼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去探索發現。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這樣的物體,但對這些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和理解“1”和“許多”,我設計了這節教育活動。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我選擇了“幫小兔拔蘿蔔”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孩子們很熟悉的,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過程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粗淺的數概念。

  依據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設計指導: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首先在教法上,讓幼兒透過老師所的豐富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其次在內容上,創設幫助農民伯伯摘果實的情境,貼近幼兒生活,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勞動的樂趣。

  三、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能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2)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3)培養幼兒愛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

  活動難點: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四、活動準備

  1、“許多”紅蘿蔔(一個大蘿蔔,“許多”小蘿蔔),

  2、蘑菇房子,有一扇門,門裡面有“許多”只小兔,“1”只兔媽媽,

  3、桔子“許多”,托盤,小碟,餐巾紙人手一份

  4、小兔子乖乖音樂,輕音樂一曲

  五、活動過程

  (一)引出問題

  出示蘑菇房子,這裡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小朋友猜猜裡面住著誰?開啟門(小兔子,有多少隻兔子?(許多)它們長得一樣嗎?(不一樣)

  (二)指導幼兒親自參加分合操作活動,感知“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許多”物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物體,一個一個的物體合起來成為“許多”個物體。)

  小兔子們肚子餓了,兔媽媽要去拔蘿蔔了,(師把蘑菇門關好,請小兔子在家裡別開門。)

  1、觀察蘿蔔,感知“1”和“許多”

  老師指著菜園問:“這裡有多少蘿蔔?(“許多”蘿蔔)這些蘿蔔都一樣嗎?(不一樣)有一個大的,許多小的。

  2、拔蘿蔔,體驗“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蘿蔔太多了,兔媽媽忙不過來,兔媽媽請小朋友幫忙每人拔一個蘿蔔,願意嗎?

  要求說“我拔了一個蘿蔔”拔完後再問幼兒:“菜園裡還有蘿蔔嗎?”

  兔媽媽:小朋友們,剛才菜園裡有“許多”蘿蔔,小朋友一個一個。。。地拔走了,菜園裡沒有了蘿蔔,我們把“許多”分成一個一個。

  3、送蘿蔔,體驗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幼兒唱歌請小兔子開門,開門後幼兒把蘿蔔一個一個地送給小兔子,要求說;“我送你一個蘿蔔”,小兔子們有了許多蘿蔔,他們說“謝謝小朋友”,小朋友說“不用謝!”

  兔媽媽:小朋友們把蘿蔔一個一個送給小兔子,我們就有了“許多”蘿蔔,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4、小兔請客

  兔媽媽:“謝謝不朋友們給我們送蘿蔔,我請你們吃桔子。你們知道我有多少桔子?(許多)把桔子一個一個送給小朋友們,兔媽媽沒有桔子了,“小朋友們你們有幾個桔子?(“1”個)

  你能想辦法把一個桔子變成“許多”嗎?

  幼兒想出可以把桔子一個一個合起來就變成了“許多”。還有的幼兒把桔子剝開變成“許多”瓣桔子。

  (三)結束活動

  天黑了,兔媽媽和兔寶寶要睡覺了,我們和它們說再見,明天見。悄悄走出教室。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類的物品找出來。

  2、指導幼兒依據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一套動物圖卡,其中有一張是汽車圖卡。

  2、蘋果、梨、橘子、香蕉四種水果若干。

  3、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參考提問:請幼兒觀察圖卡並說出圖卡上都有些什麼?

  請幼兒將自認為不對(它和這些圖卡不一樣或不是一類)的圖卡拿出來,並說出為什麼。

  2、請幼兒觀察桌上都有什麼水果,這四種水果可以怎樣分類?(提示:幼兒可以按顏色、形狀、味道、有無核、吃的方法、產地等分類)

  3、指導幼兒對積木進行分類。參考提問:

  (1)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分一分,把這些積木按大小歸類?按顏色又可以怎樣分?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還可以怎樣分?(提示:還可以按形狀分成四類)。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活動區投放可分類的材料,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分類,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認識鞏固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2、感受新年到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1個摸袋,圖形盒子若干,"新年好"音樂

  活動過程:

  一、摸獎

  【價值分析:透過觸控初步感知圖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匯入——師:新年到了,人們怎麼慶祝新年的到來?

  師:新年到了,人們用很多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過新年真開心。今天,老師也要和小朋友一起來慶祝新年的到來。我們一起來玩"新年幸運大轉盤"的遊戲,看看今年誰的運氣會比較好。

  2、出示1個摸袋,

  師:這是摸獎袋,在玩遊戲之前,每個小朋友先摸一個圖形寶寶,摸好了,請你把你的圖形寶寶保管好。

  3、請個別幼兒來摸一摸,猜一猜。

  提問:"你們猜猜他摸到了什麼圖形卡片?"

  4、其他幼兒一起來摸獎,鼓勵幼兒和朋友說說自己摸到了什麼圖形卡片。

  二、抽獎

  【價值分析:透過觀察認識鞏固圖形】

  1、出示PPT,提問:這是新年幸運大轉盤,看看大轉盤上有什麼?

  小結:原來大轉盤上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種圖形。

  2、要求:大轉盤轉轉轉,魔法棒指到的圖形和小朋友手中的圖形一樣,就中獎了,會有一份禮物送給你。

  3、師:現在開始抽獎啦!大轉盤轉轉轉,看看誰的運氣好!(和老師一起說說)

  4、提問:轉到了哪個圖形?

  小結:大轉盤告訴我們這次是**圖形中獎了。

  5、提問:哪些小朋友中獎了?數一數有幾位?

  小結:恭喜這些中獎的小朋友,待會兒有一份禮物送給你們。

  三、領獎

  【價值分析:透過操作再次鞏固認識圖形,同時感受新年到來的快樂】

  1、匯入—今年你們的運氣真不錯,每個人都中獎了,現在我們要領獎了,請小朋友找一找和自己手中的圖形一樣顏色、一樣形狀的盒子,禮物就躲在圖形盒子裡面。

  2、請個別幼兒來領獎,教師提問"應該找哪一個禮物盒子呢?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放背景音樂

  4、提問:開啟來看看,裡面是什麼禮物呀?(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得到了什麼禮物,數數有多少?)

  5、我們都得到了禮物,把你們得到的禮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引導幼兒將禮物分給朋友或者老師)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看圖列算式,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係。

  2、熟悉理解“又來了”“一共”“走了”“還剩”的實際意義,運用正確的詞彙表達圖意。

  3、相互出應用題給同伴猜加法還是減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圖一張、幼兒用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鈴(複習6以內的組成)

  師:嘿嘿嘿我的小鈴碰2下,你的小鈴碰幾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鈴碰2下,我的小鈴碰3下.、、、、、、

  小結:剛才我們把6以內的組成都複習一遍了,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自己來鼓勵一下。

  二、學習6的加法減法

  好我們來看看今天誰要和我們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來考考你們看誰本領最大。

  1、1只小熊高高興興地來了,可是它一個人太沒勁所以它又叫來5只小熊,現在一共有幾隻小熊?你用什麼方法算的?(1+5=6)那你怎麼知道是加法呢?因為它裡面說又來了、一共這就是說越來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在這一題上來編出另外一道加法題和兩道減法題。(5+1=6)(6-1=5)(6-5=1)

  小結:我們發現嗎這四道題目都用到了數字1、5、6。而且這兩道加法題就像老師以前說過它應用了加法交換律,所以只是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得數不變。其實這就是三數四題。

  3、接下來再來看看從小熊身上還可以編出那幾道算術題。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著帽子,還剩下幾隻小熊沒戴帽子?(6-2=4)反過來問就變成另一題啦,我誰來試試。(6-4=2)同時在得出兩道加法題。2+4=6、4+2=6

  小結:嗯,我們小朋友真棒。我們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和傍邊朋友一起來編算術題,看看哪一組本領最大,哪一組編的最好。

  3只小熊頭上戴著花,還有3只小熊頭上沒有花,一共有幾隻小熊?為什麼?3+3=6接著得出6-3=3

  三、遊戲:玩轉盤

  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最最快,教師說出算術題孩子在轉盤上轉,看誰的動作最快答案又準確。活動延伸幼兒書寫6的加減算術題。

  活動反思:

  在學習6的加減法時,我首先複習了6以內的組成,目的是為學習6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碰球的遊戲把孩子們很快引入學習中來。我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活動場面。由小熊來班中做客的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認真觀察圖畫,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首先讓孩子們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問一共有多少隻小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孩子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透過複習組成,並引導孩子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於孩子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孩子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對於本次活動下來,絕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麼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麼算的”,引導孩子思考計算的過程,從而匯入藉助6的組成計算加減法,否則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經會了計算結果上,而不去考慮計算的方法和過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實物來算的時候,應及時引導昇華為,因為1和5組成 6,所以1+5=6結合情境,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接下來讓孩子們運用知識的遷移結合情境圖獨立地解決得數是6的加法問題,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讓孩子們思考,看著小熊身上的不同之處來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道得數是6的加法算式,並讓孩子們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看圖解決問題的能力。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孩子的思維,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於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說不到點上。所以活動中孩子們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係,原因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理解減法的時間較少,對減法部分還應該讓孩子充分的說說一圖兩式的列式根據,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時間應該相應減少。

  活動點評:

  孩子們能認真觀察圖畫,理解“一圖兩式”,孩子們在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時,有的孩子觀察的較仔細,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時個別幼兒較好。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方法單一簡單。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說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多1或少1的數)。

  2、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個數的相鄰數。

  3、理解相鄰兩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4、獲得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體驗,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想象力、和樂於助人的精神。

  活動準備:

  1、1― 10的數字頭飾一套,1―10的數字卡一套。

  2、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每個數子都有自己的鄰居,前面一個,後面一個,前面的比它少1,後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們來做個遊戲,看誰能快速的找出數字的鄰居。

  二、基本部分:

  1、遊戲:找朋友

  將幼兒每十人分為一組,每組幼兒將1―10的數字頭飾看好戴在頭上。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全體幼兒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後把2和 4 找出來並按順序站成一排,告訴大家,數字3的好朋友是誰和誰,為什麼?

  遊戲前,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一遍,然後遊戲繼續。

  (這個遊戲讓幼兒說出2―9各數與其相鄰數的關係)

  2、遊戲:鄰居拍拍手

  每次請10名幼兒遊戲,請10名幼兒任意選一張1―10的數字卡片站成一排,教師說:請數字5的鄰居拍拍手,這是數字4的幼兒就拍4下手,數字6的幼兒就拍6下手,啟發幼兒說出因為4比5少1,6比5多1,所以4和6是5鄰居。(遊戲繼續)

  (這一遊戲能讓幼兒熟練地找出2―9各數的相鄰數。)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每一個數字寶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鄰居,它們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快樂的生活著。我們小朋友也要像數字寶寶一樣,大家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練習生活,對幼兒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延伸:

  教師把頭飾、數字卡投放到數學區角中,小朋友可在區角活動中進行遊戲。填寫好準備的數字卡讓幼兒從卡片中看出相鄰數的規律(單數的相鄰數是雙數,雙數的相鄰數是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