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長江兩岸是家鄉》說課稿範文

《長江兩岸是家鄉》說課稿

《長江兩岸是家鄉》說課稿範文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長江兩岸是家鄉》。

  學情分析

  中年級學生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正處於一個範圍急劇擴大的階段,他們對外界充滿了探究的,但面對大量的資訊又不知如何選取。對於他們來說,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關重要的“看家本領”。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習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物產和風情,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的觀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本課資訊含量大,知識內容深,離學生生活較遠,需要教師、學生蒐集大量的資訊來補充教材內容,以達到學習目的。如何避免課堂成為資訊氾濫的海洋,如何避免學生髮言成為照本宣科的念資料,如何讓學生從大量的資訊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如何最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都是教師要精心預設的。

  設計思路

  1.貼近學生生活,構建開放的教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將教材中的材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並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課程資源,補充一些現實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2.課前調查,讓學生提高觀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我們應該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並針對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

  3.引導學生有效開展活動。活動中學生更多地是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非常重要,要作為教育的指導者、場境的創設者、活動的參與者、活動的評價者。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家鄉從而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以及保護家鄉環境和資源的意識。

  能力目標:繼續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繼續培養學生認識地圖圖例的能力。

  知識目標: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物產和風情,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物產和風情,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觀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湖北省水域,三峽工程,湖北省物產和風俗的相關文字、圖片和影片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與湖北省水域,三峽工程,家鄉物產和風俗的相關的資料(圖片、文字,有關調查表格及實物)

  活動一 欣賞風光,感受長江之美

  【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入手,直觀的感受長江的美麗風光,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

  活動二 回顧歷史,感悟治理之需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旨在讓學生感受長江美景後,呈現長江水患的圖片和有關資料,透過強烈的對比,引發學生的思考,也使學生明白了三峽工程的重要意義。

  活動三 盤點資料,領略宏偉氣勢

  設計意圖:三峽工程的宏偉除了讓學生透過圖片和影片感受之外,在教學中透過抓有關資料,引導學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偉、大、多,與學生身邊的事物相聯絡,變得具體,也使得三峽工程的宏偉更具有震撼力和說服力。

  活動四 深入幕後,感受三峽精神

  設計意圖:三峽工程的偉大,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在本教學環節中,旨在引導學生去關注三峽工程的建設者以及一百多萬的三峽移民,去感受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們迎難而上的非凡創造力。讓學生感受中國人的偉大,也正是愛國教育的一種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