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耐久跑練習》高一說課稿

《耐久跑練習》高一說課稿

《耐久跑練習》高一說課稿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教學以單一教材——耐久跑為練習內容;是以複習或練習形式展開;

  2.在體育教材中,耐久中內容貫穿學生在中學體育教學的始終;

  3.本節課教學目標設定分別:

  認知目標:體驗耐久跑練習的新方法,瞭解自身的耐久跑能力;

  技能目標:透過練習,體會跑程中不同的節奏及不同節奏下自身生理的反應,鍛鍊和發展學生耐力素質;

  情感目標:培養和增進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品質,提高學生對耐久跑的信心,並能在課後交流此項鍛鍊的感受。

  4.本次課的重點為體會跑程中不同的節奏及不同節奏下自身生理的反應,難點為跑程中對意志和品質的鍛鍊

  學情分析:

  1.本次課以高一學生行政班教學形式進行,男女生各20名;

  2.作為高一學生(15、16歲左右),在經過中考體育的鍛鍊,學生耐力素質總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對耐久跑專案的艱苦應該說都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但正因為了解也造成了學生心理上對耐久跑練習的畏懼和恐慌。現在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和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個性及自我意識的突顯,極易產生在耐力練習中出現消極乃至牴觸的狀況。這也是導致高中學生耐力素質逐步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設計思路:

  1.鑑於以上學情分析,本次課力求打破原來的教學方法,透過形式新穎的“萊格爾”跑對學生進行教學。 “萊格爾”跑是籃球裁判員體能測試內容之一。是一種透過控制跑的節奏和節奏跑的時間的來鍛鍊和提高人體耐力素質的跑法,在教學中可透過設定不同短距離跑距、練習過程中調整跑距或擷取音樂不同起止點進行練習。練習的始終貫穿音樂和語音的提示。這對學生了解自身耐久跑能力高低有較直接的幫助。

  2.“萊格爾”跑有助於調整學生心理狀態,轉移學生心理畏懼感。長距離練習,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有畏懼心理。“萊格爾”跑中透過短距離12米、15米、18米乃至20米的隨音樂節奏進行折返跑相對於以往400米跑道上4~6圈的各種變速跑、勻速跑、追逐跑來說,距離數字的暗示功能讓男女學生在心理上起到一種微妙的變化,加之練習過程中音樂的介入、英語的提示能讓學生注意力得以轉移,在跑動次數不斷的突破中又給學生帶來實力的體現和自信心的增強。而且在此練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忽略了時間的要求和音樂節奏的控制。透過教師適時恰當的語言激勵和調動,學生內心對自身能力、實力的.瞭解、知曉,能讓學生較容易接受和投入到此項練習中去。

  3.此方法由於場地要求相對較低,且相對集中,因此在教學中增加了教師近距離的觀察和調控。在練習過程中能有針對性對能力較低或生理產生不適的學生透過調整跑距來進行調控。

  4.練習的強度和負荷得到有效保證。運動訓練學告訴我們,耐久跑練習的最佳練習強度是每分鐘心率控制在120次—160次之間。筆者透過練習發現,在不進行任何準備活動下,直接進行15米間距的“萊格爾”跑,經過8—10分鐘左右學生心率基本上可以達到120—140次/分鐘,再經過3—5分鐘的持續的節奏跑,心率可以達到140—160次/分鐘。完全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教學流程:

  1.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氣勢,初步瞭解學生跑程中的狀態和反應,本課開始部分設計了佇列操練中改“稍息”為“開立”部分以改進學生姿態、提升學生氣勢的內容。準備部分透過小場地圖形跑和相對複雜的徒手操的練習,觀察學生狀況,鍛鍊學生協調性,提高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播放“萊格爾”跑音樂,讓學生認知。

  2.透過適當講解,讓學生了解“萊格爾”跑及練習過程中的要點,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鬥志和探究自身能力的慾望。並在練習間歇中講解耐久跑練習的實質。透過“萊格爾”跑二的練習,加強鍛鍊效果,磨練學生意志。

  3.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透過呼吸放鬆和靜力性拉伸,從學生心理和生理進行調整、放鬆。

  4.透過對過程中學生心率和跑程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和實力,增加對耐久跑的信心。

  5.本次課練習密度和強度較大,預計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可達150-160次/分左右。本次課在場地上需要四片相連的排球場(利用場地上的標誌線)及錄音機、自制光碟和50米電源連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