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行線》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行線》說課稿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行線》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與圖形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的想象能力。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之一。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時,在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直線段的基礎上,主要解決平行的概念問題。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平行這樣的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他們理解概念中的`同一平面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物件的特徵,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係,這種相互關係,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數學活動中,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瞭解互相平行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會用語言描述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逐步形成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對平行現象充滿好奇心。

  (2)感受平行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平行美。

  (3)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

  以實踐觀察總結歸納運用為主線。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平行的概念,最後以課堂與生活聯絡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 平行的理解。

  2、學習方法

  本課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透過觀察、實踐、分析、總結、運用等手段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本節課所用教具學具:課件、木棍。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目標展示

  1.我們學過哪些線?它們有什麼特點?

  2. 拿出準備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每兩根為一組,請你用這些小棒擺一擺,看看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你能擺出幾種情況,在練習本上畫出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預習成果)

  二、目標感知

  課件出示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1.討論:你能根據它們的位置關係給它們分分類嗎?說出分類的理由.

  2.小組彙報。 (當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3.教師小結:表面上看起來不相交,如果把兩條直線無限延長後相交於一點,看來今後不能先看表面現象,要看到其實質.

  4.教師講解:

  這兩組直線表面不相交,延長後也不相交,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平行線.(板書課題:平行線)

  5.學生嘗試概括:什麼是平行線?

  6.教師演示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根小棒, 教師提問:這兩條直線延長後相交嗎?它們是平行線嗎?

  7.師生進一步概括平行線的定義(給重點處加標記)

  學生討論:平行線應具備哪幾個條件?

  三、目標達成

  課件出示 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線。

  四、目標累積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目標檢測

  課件出示檢測題,師生共同完成。

  六、目標預覽

  1.我們認識了平行線,也找到了很多的平行線。你還能找出什麼地方有平行線嗎?

  2.你會畫平行線嗎?需要什麼工具嗎?預習79、 80頁藉助工具自己嘗試畫一組平行線。

  七、板書設計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