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困在回憶裡的母親讀後感

困在回憶裡的母親讀後感

困在回憶裡的母親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困在回憶裡的母親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愛,是伴隨我們成長的一段不可或缺的感情。尤其是女孩子,有時候母親是自己最好的伴侶,雖然會在青春期時有過拌嘴,有過矛盾,但是有母親在總會有一個臂膀,一份兒依賴。不同於友情也不同於愛情。母愛的無私,有時會比前兩者更為壯烈,更為勇敢。我們永遠無法想象到,一個母親有著怎樣的能量去保護自己的兒女,一個母親有怎樣的堅強去面對各種未知的恐懼。

  俗話有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或許只有做了母親才能去體驗一個母親的苦楚與辛酸。而作為一個“未婚先育”的單身母親,以及在生產之後帶著孩子嫁人的母親,其中的困惑與艱辛恐怕又是一個普通母親不能體會的。而英國作家莎拉。查利斯的《困在回憶裡的母親》簡就是這樣一個人。

  然而她所操心的並非是一個青春期懵懂無知的女兒,而是一個與她有著相似命運卻有著不同的心情去面對自己的女兒。即使自己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孩子與丈夫有著明亮的未來,卻因這份兒相似將她又拉回那個命運的.盤旋路口,夾雜著痛苦、夾雜著懊惱、夾雜著心酸。但是,這些痛苦的經歷卻並非讓人心酸,而是面對著相思,女兒所表現出來的不理解,排斥等諸多情緒,讓她更為痛苦。如果她能知道後果,她還會選擇相同的路麼?這讓人不能去想象。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導致著人們面對問題的態度亦是不同,就如同書中的簡與弗洛這對母女。如果這兩人沒有之間的血親關係,前面那句話可能成為二人之間這種矛盾最好的解釋。但是作為相依相親又相斥的母女,我們可能不能用時代的不同去解釋二人之間的分歧了。之前有很多的案例,比如母女都是不盡相同的愛上一個同樣的男子,即使女兒百般的避免去走母親相同的道路,但是無論怎樣去掙扎去“鄙視”自己母親的態度,最後又都回到了相似的情節,“你就是她,她亦是你”這種怪圈。這種事態的形成可能取自於母親本身的一種迴避與盲目,取自於女兒本身的一種叛逆與掙扎。二人皆有自己的苦楚,二人皆有自己的不被理解。而這本書的側重點更在於母親。

  其實這種悲劇式的愛,來源於不被理解,而這種不被理解源於不溝通、不夠坦白。母女二人既然血脈相連,既然心心相通,既然關心如己,何不拋棄膽怯、拋棄擔心去面對自己的“過錯”與“失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