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六國論優質教案

六國論優質教案

六國論優質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國論優質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中出現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梳理文字思路結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理清文章思路。

  難點:體會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影片匯入:

  播放《秦始皇》電視劇中秦國統一六國的片段影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意味著持續五百多年的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終結。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知識,說說曾經稱雄一時的韓、魏、楚、趙、燕、齊六個諸侯國,為什麼會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相繼滅亡?

  現在,我們來學習《六國論》,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文學家蘇洵的觀點是什麼。(板書:六國論)

  (二)梳理積累

  互助討論學習。全班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先組內交流、討論、解決課前預習時遇到的文言詞句方面的問題。小組還有沒弄明白的問題,再提出來師生一起討論解決。

  翻譯下列句子。提醒學生圈點句中的重要詞語,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

  2.為國者無使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被動句、省略句)

  3.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於)霜露。(省略句)

  (三)誦讀課文,理清論證思路

  自由誦讀課文,並快速閱讀文後賞析。思考並回答問題。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如何提出論點的?

  明確:本文的論點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弊在賄秦”。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2.提問: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論述這一中心論點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明確:一是“賄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分論點一),這是從賄秦的諸侯國來說的.;二是“不賄者以賄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分論點二),這是從不賄秦的諸侯國來說的。其作用是,總領全文,引發以下議論。

  3.既然如此,賂秦的是哪幾國呢?試據課文回答。

  據“燕趙之君……”和“齊人未嘗賂秦”,可知“賂秦”僅指韓、魏、楚三國而言。)

  為什麼作者不指名呢?(這是史實,盡人皆知,無須指名。)

  4.哪一段是論證賂秦的危害?作者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證的?

  明確:第二段針對“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個分論點進行論證。(齊聲朗讀第二段);

  作者運用了對比論證:

  (1)以地事秦,導致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刺激了貪慾和擴張的野心。

  (2)韓、楚、魏三國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賂秦的危害是:“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5.齊國未嘗賂秦,燕、趙兩國也“義不賂秦”,可為什麼也滅亡了?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滅亡的自身原因是:燕“以荊卿為計”,惹火燒身;趙“牧以讒誅”,自取。而蘇洵認為的根本原因是:“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孤立無援,其滅亡是“誠不得已”。

  6.假如蘇洵是戰國時韓、魏、楚、齊、燕、趙六國的謀臣,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策略來對抗秦國,而保全自己?試結合文章作答。

  明確:

  (1)“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

  (2)以賂秦之地封謀臣,禮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

  (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三)合作探究,討論文字。

  再讀文字,分組討論:

  1.你同意蘇洵關於六國滅亡的觀點嗎?試結合課文和相關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1)六國君主中了秦國的挑撥離間的詭計,不能“合縱”聯合抗秦。

  (2)六國之間互相侵奪以及六國與秦的頻繁戰爭,造成六國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

  (3)秦國具有雄厚的經濟力量和優越的物質條件,能支援連年對外戰爭。

  (4)統一乃人心所向,老百姓厭倦了幾百年的混戰。

  從歷史事實來看,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並非像蘇洵所論述的那樣簡單。

  2.你認為作者有什麼樣的寫作意圖?你是從何得知的?試結合文字和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明確:從課文第五段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可知,諷諫北宋王朝面對外來侵略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歷史覆轍,這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即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作對比,六國力量雖然比秦弱小,“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而北宋現在一統天下,力量強大,來勸諫宋王朝改變妥協政策,奮起抵抗才是唯一出來。這是一種借古諷今的手法。

  (五)拓展延伸

  對於六國的滅亡,古今學者進行過許多分析和探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文段,並回答問題。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於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宋]蘇轍《六國論》)

  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以來,兵禍日熾;迄乎戰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於人上,日驅無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終劉於虐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惡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後之論者,何厚於六國,而必為之圖存也哉!([明]劉楨《六國論》)

  讀了上述兩段選文,你有何感想?試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六國滅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