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精華】九九重陽作文錦集十篇

九九重陽作文

【精華】九九重陽作文錦集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陽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九九重陽作文 篇1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學校組織了三,四,五年級的中隊長跟五(1)班的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按照輔導員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著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跟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婆看了我們後,心花怒放,立刻排成兩隊隊伍歡迎我們。好象當我們是他們的孫子了。

  後來,紅十字會的一位阿姨跟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們還有我們學校的校長輪流上臺演講。最受人歡迎的要數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沖沖忙忙地上臺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說“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說就暫告一段落。

  我們非常醒目,立刻把禮物交給了公公婆婆,而且我還對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說了一段祝福的話:“祝老公公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呢!老公公聽了樂呵呵的好象十分開心。為了哄公公婆婆開心,我們幾個同學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跟她聊天,給她按摩,聽她講故事。雖然講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細一聽,故事裡蘊含著老婆婆的熱情跟好客,使我百聽不厭。

  快樂的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沒有了像剛才來老人院時的興奮,心裡好像有什麼想不通似的:我看見東城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觸景生情,擔心我老了之後也會在那裡安家,沒有親人來看望,每天孤孤單單,生不如死。不過,經過一會兒思考我那個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現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改變了很多,對公公婆婆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好,所以,我又恢復來時的心情,跟朋友聊天、歌唱……

九九重陽作文 篇2

  每到豐收季節,菊花開時,我們就迎來了一個歡樂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裡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跟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跟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

  在歡笑中,我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九九重陽作文 篇3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伴著花的芳香,踏著歌的節拍,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敬老院,開展關愛老人的活動。

  首先,我們為老爺爺、老奶奶們獻上了紅領巾和禮物,戴上紅領巾後,有些老爺爺、老奶奶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有些露出燦爛的笑容,像花一樣美麗。

  接下來,我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看!馬可欣和李睿軒表演的雙簧真搞笑啊!逗得大家合不攏嘴。盧繹迪表演的葫蘆絲音質優美,非常動聽。

  表演完節目,大家每三個人攙著一個老人,到老人住的房間,把自己親手做的一個禮物送給他,陪老人聊聊天。我和易江奕,董延澤一起扶著一位老奶奶回到房間,當我們都拿出了禮物送給老奶奶時,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還熱情地拿蘋果給我們吃,我拿著蘋果玩起了雜技-----把蘋果頂在頭上,繞著屋子走了兩圈,蘋果也沒掉下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們又陪著奶奶說會兒話,才知道今天也是老奶奶的生日,真是雙喜臨門呀!我們給老奶奶帶上生日帽,給她唱起了生日歌,還給她捶捶背、捏捏肩,老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

  該回家了,我們向老奶奶一邊找招手一邊說:“奶奶,以後我們會經常來看望您的!”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敬老院。

  這次活動真有意義呀!讓我懂得了尊老愛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九九重陽作文 篇4

  九九重陽,幽幽思情,品品香茗,遙望天空,心有餘淚,久久未滴,好想親切地道一句“: 您,好嗎?”

  還記得小時候,我整天纏著您,拉著您滿世界奔跑,總希望看到盡頭。而您就像那朝朝從東邊升起的太陽,發出耀眼的光芒,富有活力,充滿激情,好似總有使不完的勁,您總是把我高高的舉在頭頂上,迎著向日葵,小風吹著您的髮絲,我大聲呼喊著:“飛嘍,飛嘍!”而您又試圖把我舉得更高,爺爺,您好傻……

  漸漸長大些,開始早出晚歸的上學,這樣,與您相伴的時間少了許多。但我們之間,依然有著無法穿越的永恆。黃昏過後,霞光灑滿小巷,每天,您絕對會準時地守候在那,搬個凳子,目不轉睛地朝我回來的方向張望,昏暗的光將您也籠罩在這暖意的畫面裡,一切都如此和諧美好。晃然間才發現,您的頭髮兩鬢竟有絲絲斑白,在光的照耀下更加明顯,我的心莫名地痛了一下,您,老了……瘦小的我終於出現在您的視線裡,您遠遠地望著我,不停地揮動雙手,滿是欣喜的表情,像個天真無邪的小孩,爺爺,您真的好傻……

  如今回首,您已逝去,我腦中早已沒有了您的身影,為何?為何?我希望這一切都是夢……我不要醒來,因為我怕您再離開我。爺爺,我想您,您能否再看我一眼?我希望,我真的希望……又是一乍風起時,又是一年重陽過。爺爺,您過得好嗎?

九九重陽作文 篇5

  老師告訴我們上個週日是重陽節,媽媽在週六的時候也告訴我們週日我們全家安排了重陽節活動,我好興奮也好期待,週日的上午就和媽媽一再確認,今天是不是要帶大家出去玩。愉快了搞定上午的學習。中午吃完飯,就催著媽媽快去公園。

  路上打了個小盹兒,補充精力,到了公園,很快就找到了採花的地方,然後圍著大片的鮮花地歌唱,太開心了,摘了一朵又一朵漂亮的花,這一朵是給外婆的,這一朵是給外公的,這一朵是給媽媽的……然後一起和豆豆在草地上玩耍,和爸爸一起做遊戲……

  這一天,過的好開心!祝我的外公外婆,奶奶爺爺,身體健康,天天快樂!

九九重陽作文 篇6

  重陽節象徵著團聚。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在重陽節這一天我為我的家人幹了活。

  昨天晚上,我為媽媽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晚上,我為媽媽端了一杯水,身體不適,所以一直喝水。當我問媽媽到底是怎麼了。媽媽說:我感冒了還沒有好。可是過了大約有十分鐘後,我發現媽媽水杯裡的水已經喝完了。所以我又去給媽媽倒了一杯水。我又問媽媽:你這是怎麼了?媽媽說:不小心感冒了而已沒什麼大不了。我為媽媽端了3次水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就是我為母親做的事。

九九重陽作文 篇7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對親人的加倍思念。我也因此知道了傳統的重陽節,其實就是老人節。

  古人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第一就要做到“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那天,奶奶還是照舊騎著那輛破三輪車,放學接我回家,日復一日,風雨無阻,我望著奶奶滿頭銀髮,兩隻眼睛陷進了眼窩,眼角佈滿了深深的皺紋,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到家,我放下書包,準備用行動來表現一下,我拉著奶奶皺巴巴的手,讓她坐在椅子上,親切地說:“奶奶,您別動,讓我給您捶捶背吧,您太累了!”奶奶連聲說不用,有你這份心就夠了。於是,我又急中生智地想到給奶奶泡杯茶喝,當我端著一杯熱騰騰的茶放到奶奶面前時,奶奶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臉。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要繼承傳統的中國文化,敬重老人,關心老人,不嫌棄老人,把這個優良傳統美德傳遍神州大地。

九九重陽作文 篇8

  一天,有人發現鄰家窗子洶湧地冒出煙來,懷疑其家失火,趕緊跑去檢視,看了一回才知道,那家人信佛,家裡供了佛龕,重陽節了,給佛上了大供,香爐中豎一大捆香,把個屋子燻得狼煙地洞的。

  古代類書中有不少關於重陽節的資料,其中陶淵明的故事有些意思。陶淵明五十多歲的時候,家境貧寒,又是九九重陽,沒有酒喝,走到菊花叢那裡去坐,一坐坐了很長時間,這時候遠遠看到一個穿白衣服的人走來,原來是他的朋友王弘給他送酒來了,他也不多話,拿過酒來就喝,一直喝到醉。若把陶淵明這個說成是行為藝術,卻又比現在一些人的強多了。關於九月九,我在一篇文字裡曾經寫過一回。九,在中國文化中為陽數,這跟“周易”有點關係。月也逢九,日也逢九,九而又九,故曰重九,陽而又陽,故又重陽。這似乎給了人一點什麼啟示,於是,中國古人便覺得這是很吉利的。曹操的兒子曹丕在給人寫信時就說:“歲往月來,忽然又是九月九日了。九是陽數,日月並列呼應,民間對重九這個名稱特別喜歡,以為宜於長久,所以就到高處擺宴歡聚。”

  重陽節是個詩味很濃的節日,若把古來和重陽節有關的詩歌蒐集起來,一冊兩冊怕裝不下。齊竟陵王蕭子良有一首《九日侍宴》詩:“月殿風轉,層臺氣寒,高雲斂色,遙露已團,式詔司警,言戾秋巒,輕觴時薦,落英可餐。”屈原曾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蕭子良可能是要證明屈原說的是對的,秋菊之落英的確可食,只是不知他寫這詩時是否真的吃了。

  說到重陽節,人們自然又會想到一個古時候的故事。據說東漢有個費長房,貫會醫療眾病,鞭笞百鬼。他有個學生叫桓景,一天,他對桓景說:“你要有災啊!趕緊去做一些紅色的口袋,弄些茱萸裝在口袋裡,讓全家人系在胳膊上,九月九日登到山上去,喝點菊花酒,就可以除災解難了。”桓景就照著他說的做了,到了那天,全家人登到山上去,晚上回到家來一看,雞鴨鵝狗死了個乾淨。九月九飲酒賦詩,這是文人儒士的事,重陽節登高避邪,這又有些道家味道,九九重陽和佛家又有什麼關係,這又是檻外人所不知道的了。

九九重陽作文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人節”,為了表示我們對老人們的敬愛,所以學校開展了一次活動,就是到我們學校附近的一所老人院去為裡面的孤寡老人門一起慶祝重陽節,為他們獻愛心。

  這次活動可隆重了。由全校師生一起去慶祝。一路上少先隊的隊員們吹著號、打著鼓。這聲音震耳欲聾,彷彿它那小小的鼓點還表現不夠它滿腔的喜悅。我是一名攝影小記者,我用那小小的照相機跑前跑後的為他們留下了許多精彩而美好的瞬間。

  不一會兒隨著這雄偉的聲音,我們來到了敬老院。敬老院裡面的爺爺奶奶們都用一張張慈祥的笑臉接待我們,隨後,我們就開始表演節目了,首先是一年級的唱歌表演;二年級的朗誦……節目就這樣順利的進行著,時間也一步步推移著。活動結束了,我們也順著來路回校。

  經過這次的慶祝活動,讓我有了許多的感受重陽節是個很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能讓我們為老人們、長輩們做力所能及的事,讓我們獻出自己的一片孝心,獻出一份對老人的敬愛,讓他們都能夠快快樂樂的安享晚年,讓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著。

九九重陽作文 篇1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詩人王維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鄉山西祁縣,後隨父親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山西位於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餘味無窮。於是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因為這個節日風俗,是採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於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餘味無窮了。

  九月初九,稱為重陽節、重九節。九這個數字,是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字,稱之為至數。古人特別講究物極必反的事物規律,而其時在自然氣候的徵兆上,又是暑熱已過,寒秋襲來;百花多數殘敗,樹葉開始飄零;清陽之氣逐漸消失,肅殺之意陣陣逼人:預示著寒冬即將來臨,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所以在古人眼裡,九月九日完全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此時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接,便會產生一種不正之氣。為了避免邪氣中身,便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抗衡。至遲在西漢時期,重陽節就成為固定的節目了。後來在長時期的演變過程中,避邪習俗,逐步被注入了歡快的內容,形成了今天的娛樂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為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闢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鄉寧縣這天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一塊攀緣。

  萬榮縣傳統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為樂事。

  晉北地區登高習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餚,欣然出遊。登高環視,天高氣爽,雲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鍊鍛鍊。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痛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幹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後,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採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幹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孃家過節。

  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習慣吃壽麵。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