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巧用碎紙片》說課稿

《巧用碎紙片》說課稿

《巧用碎紙片》說課稿

  本課時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一課,在課標中明確了第一學段造型表型領域的目標定位:嘗試不同的工具,用紙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而《巧用碎紙片》這一課正是透過普通的廢紙透過想象、添畫進行造型表現的。除了純碎的添畫,我覺得本課的設計意圖是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從小就初步感知變廢為寶、綠色環保的理念,知道學習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廢紙廢料可以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的,從而在學習中做到節約用紙,巧用廢紙的習慣。

  教材中選用的作品中,有用一張碎紙進行想象添畫的作品,也有把一張廢紙撕出的碎紙片全部利用起來進行組合創作的作品,這樣透過一片片不規則的碎紙片,經過看一看,想一想,添一添、畫一畫等方法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動物、人物、生活物品等,是一種既有趣又有效地的造型表現方法。

  其次我們看到教材中重點選擇了一張不規則的紅色碎紙片,透過想象添畫變成小鳥、烏龜、茶壺、汽車等四件不同的作品,這部分是重點要分析的地方,除了看到所變的東西之外,更多地要觀察分析到一片同樣的紙片透過不同方位的轉動會想象成不一樣的東西。並且分析新增的方法。

  因此從教材上的內容設定上來看。這課的目標定位應該是:初步瞭解借形聯想、添畫等造型表現方法;透過對碎紙片的想象、添畫等練習活動提高造型表現能力;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獨特想法,對造型表現活動產生興趣。而重點就是:對碎紙片不同角度的聯想、新增變成一件美術作品。難點是如何對碎紙片進行巧妙聯想,並在碎紙片和新增的畫面形成構圖上的美感。

  我的教學設想和意圖:

  一、“魔術”匯入

  1.課件展示幾張廢紙片變成各種形象的過程。

  2.請學生觀察表現方法(碎紙)

  3.出示課題

  (啟發學生注意觀察,近距離感受碎紙片添畫成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引導學生看作品,分析作品的習慣,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啟發探究

  1.出示一張碎紙片,引導學生觀察:像什麼?(要啟發學生留意紙片的不規則性,要不斷變換角度啟迪學生想象,尋求於他人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多看多想。引導學生在“巧”字上多分析,重點是借形想象,形的聯想是關鍵。)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現場添畫。

  3.出示另外一張碎紙讓學生初步嘗試添畫。

  (在學生的添畫過程中,引導學生要根據碎紙片的隨意性可繁可簡,線條不必畫的3規範。在這個環節既可發現學生在初步嘗試中的不足,隨機指導,又可激發學生的探知慾望,培養創新意識。)

  三、拓展感悟

  1.展示四張同一碎紙片新增的不同作品

  2.引導感悟:不同角度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注重學生的思維拓展,打破其固有的思維定式,鼓勵其大膽想象,為後面的創作活動奠定基礎)

  四、討論探究

  1.欣賞各種碎紙作品。

  2.思考:和普通繪畫有什麼不一樣?

  (進一步豐富視覺經驗,為自己的創作提供經驗,也為難點的突破降低門檻)

  五、創作表現

  1.學生根據已有的碎紙片進行想象添畫。

  2.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評價

  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巧妙之處。

  (採用自評、互評、師評三結合的方法激勵學生學習動力。評價是讓學生多說說自己添畫的)

  七、課堂拓展

  1.出示生活中隨意丟棄紙片的行為照片,讓學生感悟,激發學生珍惜身邊物品、節約用紙的情感。

  2.你會怎麼做?(透過生活聯絡到美術課堂,為學生的美術活動和行為習慣傳遞正能量)

  在這一課中,為了很好地達成教材目標,我所貫徹的教學策略是: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探究活動;重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