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關於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三篇

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

關於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三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 篇1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的時候,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麼做些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非常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裡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鮃瘓洌骸奧飛閒⌒目闖擔鴯饌娑!”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後,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

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 篇2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名“老人節”。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我們學校組織了三,四,五年級的.中隊長跟五(1)班的全體同學到東成敬老院送溫暖,獻愛心,陪老人們度過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來到敬老院我們按照輔導員的吩付在敬老院門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後提著抱者花花綠綠的營養品跟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們。公公婆婆看了我們後,心花怒放,立刻排成兩隊隊伍歡迎我們。好象當我們是他們的孫子了。

  後來,紅十字會的一位阿姨跟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們還有我們學校的校長輪流上臺演講。最受人歡迎的要數華潤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沖沖忙忙地上臺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說“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說就暫告一段落。

  我們非常醒目,立刻把禮物交給了公公婆婆,而且我還對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說了一段祝福的話:“祝老公公老當益壯,身體健康”呢!老公公聽了樂呵呵的好象十分開心。為了哄公公婆婆開心,我們幾個同學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跟她聊天,給她按摩,聽她講故事。雖然講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細一聽,故事裡蘊含著老婆婆的熱情跟好客,使我百聽不厭。

  快樂的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沒有了像剛才來老人院時的興奮,心裡好像有什麼想不通似的:我看見東城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觸景生情,擔心我老了之後也會在那裡安家,沒有親人來看望,每天孤孤單單,生不如死。不過,經過一會兒思考我那個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現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改變了很多,對公公婆婆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好,所以,我又恢復來時的心情,跟朋友聊天、歌唱……

九九重陽節作文600字 篇3

  在民間,在重九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等習俗。習俗由來已久,由此也產生了泳重陽節的詩篇,許多名篇傳誦至今。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重陽席上賦白菊》中寫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如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歌抒發詩人的情感,記載了古代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風俗。有的詩篇至今流傳不衰,成為千古佳作。

  關於“重陽節”習俗的來歷,有多種傳說。據傳,漢初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後,侍候戚夫的宮女環環也被趕出宮,嫁樵夫為妻,居住在鄉間。日久,她與姐妹們敘述宮內之事時傳出:“每年九月九日,上至皇后、妃子、宰相太臣,下至侍眾輦夫、宮女都要佩戴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九九重陽”求長壽。鄉親們聽了信以為真,紛紛效仿去做,漸漸傳遍全國城鄉,稱謂“重陽節”。

  又傳,東漢年間,汝南有個人叫桓景,醉心仙道。後來,聽說終南山有位仙人叫黃長房,可降妖除魔。於是便棄家,背上行裝朝終南山走去,歷盡千辛萬苦,矢志不移,終於拜在黃長房名下演習法信,歷時三年之久。一天,黃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災大難,你得趕回去。”同時囑咐道:“先讓你們全家老少,肩膀上都披戴茱萸,然後走到附近最高外,飲菊花酒,大難可除。”桓景聽後火速跑回家中,於九月九日那天按黃長房所說的去做。天黑一家人平平安安回到家中,一看雞狗牛羊都死了。次日,桓景回到終南山向黃長房訴說情況。黃長房說:今後每年九月九日,必登高處,披戴茱萸、飲菊花酒。

  舊時,重陽節食俗,興用發麵卷棗、粟子或肥肉蒸糕一說,糕諧音高,有的人家蒸九層糕,象座寶塔,上邊用麵食捏只羊,寓意重陽(羊)。飲菊花酒、插茱萸,這些習俗早已不復存在。民諺說:九月九陰,一冬溫:九月九晴,一冬凌。九九可預測氣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