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中國寓言小故事三則

中國寓言小故事

中國寓言小故事三則

  寓言故事是有深意的,是具有諷刺現實生活的。yuwenmi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寓言故事,快來看看吧。

  《藏賊衣》

  有個小偷,想去偷點東西來換些吃食。一天夜裡,他找來找去,那些大戶人家的門上都上著大鎖,結實極了,他怎麼也弄不開。

  轉來轉去,這小偷終於找到一戶人家,兩扇門板破破爛爛的,不費多大工夫,小偷就開啟門進到屋裡了。他東翻翻、西看看,到處尋找值錢的東西。可是這一家實在是一貧如洗,除了些破桌椅爛抹布,簡直找不出一樣可以換錢的東西。小偷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暗自叫苦:唉,我的天!我怎麼倒黴成這樣,這家人簡直太窮了,根本沒什麼可偷的,叫我白費了這麼多工夫和力氣!

  要空手回去,小偷實在是不甘心,他繼續四下裡仔細搜尋,一雙賊眼滴溜溜亂轉。過了一會兒,他果然有所發現——床頭放著一罈米。小偷思忖道:沒法子,就把這米拿回去煮飯吃吧。可是連罈子抱回去太重了,既不方便又可能拿不動,還容易讓人起疑心……哎,對了,不如這樣……

  小偷一拍腦袋,計上心來。他脫下外衣鋪在地上,然後回過身子去取米,想把米倒在衣服上包走。小偷鬧騰了這許久,將床上睡著的丈夫吵醒了。藉著照進屋裡的月光,丈夫瞧見了企圖偷米的小偷,生氣極了:這個壞蛋,我家裡這麼窮,他竟然連唯一的一罈米都不放過。本想大聲叫抓賊,又怕賊一時急了傷人,怎麼辦呢?丈夫悄悄一伸手,把小偷鋪在地上的衣服拿起來,藏進被子裡面。小偷取了米回頭,卻發現衣服不見了,又急又惱。這時,妻子也醒了,驚慌萬分地問丈夫:“房裡窸窣(xisu)作響,是不是有賊呀?”丈夫回答說:“我醒了半天了,哪裡會有賊呢?”小偷聽見這夫妻倆的對話後,忙高聲喊道:“我的衣服,才放在地上,就被賊偷了,怎麼還說沒有賊呢?”這時鄰居們全被吵醒了,聽到這家喊“賊”的聲音,紛紛跑過來抓,小偷來不及逃跑,只得束手就擒。

  小偷竟然忘了自己的身份,賊喊捉賊,暴露了目標,終於被擒。凡是喪盡良心算計別人的人,到頭來只會算計了自己。

  《柳季與岑鼎》

  從前,魯國有個寶貝,叫作岑鼎。這隻岑鼎形體巨大,氣勢宏偉雄壯,鼎身上還由能工巧匠鑄上了精緻美麗的花紋,讓人看了有種震懾心魄的感覺,不由得讚歎不已。魯國的國君非常看重和珍愛岑鼎,把它看作鎮國之寶。

  魯國的鄰國齊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國力很是強盛。為了爭奪霸權,齊國向魯國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魯國較弱,勉強抵擋了一陣就全線潰敗了。魯國國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齊國求和,齊國答應了,但是有個條件:要求魯國獻上岑鼎以表誠意。

  魯國的國君很是著急,不獻吧,齊國不願講和;獻吧,又實在捨不得這個寶貝,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為難之際,魯國有個大臣出了個主意:“大王,齊人從未見過岑鼎,我們何不另獻一隻鼎去,量他們也不會看得出來。這樣既能簽訂和約,又能保住寶貝,難道不是個兩全之策嗎?”“妙啊!”魯國國君拍手稱是,大喜道,“就照你說的這麼辦!”

  於是,魯國悄悄地換了一隻鼎,假說是岑鼎,獻給了齊國的國君。

  齊國國君得了鼎,左看右看,總覺得這隻鼎雖也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但似乎還是不如傳說中那樣好,再加上魯國答應得這樣爽快,自己又沒親眼見過岑鼎,這隻鼎會不會是假的呢?又能用什麼方法才能驗證它的真偽呢?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隻假鼎,不僅自己受了愚弄,齊國的國威也會大大受損。他思前想後沒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塊兒商量。一位聰明又熟悉魯國的大臣出點子說:“臣聽說魯國有個叫柳季的人,非常誠實,是魯國最講信用的人,畢生沒有說過半句謊話。我們讓魯國把柳季找來,如果他也說這隻鼎是真的,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齊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人把這個意思傳達給了魯國國君。

  魯國國君沒有別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請來,對他把情況講明,然後央求他說:“就請先生破一回例,說一次假話,以保全寶物。”柳季沉思了半晌,嚴肅地回答道:“您把岑鼎當作最重要的東西,而我則把信用看得最為重要,它是我立身處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輩子的努力保持的東西。現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壞自己做人的根本,來換取您的寶物,恕臣不可能辦到。”

  魯國國君聽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話,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有用了,就將真的岑鼎獻給了齊國,簽訂了停戰和約。

  柳季如此守信用,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好品質。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誠實信用是無價的,任何寶貝都不能與之相比。無論何種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放棄做人的根本。

  《望洋興嘆》

  綿綿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黃河。水勢之大,竟漫過了黃河兩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漲得越來越寬闊,已經看不清對岸的牛馬了。河神見狀歡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為天下美景已盡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順流東下,到達北海。朝東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見邊際,這使他頓時大吃一驚,一掃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無邊的海神,不禁大發感慨:俗話說的真是好,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認為自己高明。這說的正是我這類的人啊!

  一番反思,河神想到曾有人說過,即使是孔子的見聞與學識也還是有限的;伯夷的高尚品德也沒能達到頂點。那時我並不相信這樣的評價。今天我看到坦蕩無垠的.海神如此浩瀚廣博,一望無際。在事實面前我才明白這話講得對。要不,我的所作所為定會被深明大義的賢者所笑話。

  聽完河神的一番自省,海神開口了。他說,井裡的青蛙由於受自身居住環境的限制,不可以同它講大海;夏天的昆蟲受季節的侷限,不可以同它說冬天;見識淺的人孤陋寡聞,受教育有限,不會聽懂大道理。現今,你河神走出河流兩岸,眺望大海,開闊了眼界,知道自己渺小淺薄,才能同你談談大道理。

  世界是無限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知道少的人,往往以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知道多的人,才會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自我滿足是知識淺薄、眼光短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