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閱讀的作文合集8篇

閱讀的作文

閱讀的作文合集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閱讀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閱讀的作文 篇1

  未來,一個忽遠忽近的字眼,又是讓多少個青年懷著憧憬嚮往的境界。它彷彿就是一個夢,一個美好的夢,讓許多人都想開啟那扇走進這個夢的大門,想看一看門內那個奇妙的世界,到底是好是壞。

  以前懵懵懂懂的我,就彷彿一個活在蜜罐中的公主,每天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事情在以前每一天都上演著,一成不變。時間就像一位魔術師,在你眨眼的一瞬間,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已成為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這個過程反反覆就是一朵花苞慢慢變成一朵蓮花,最後綻放自我。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大了的我總是對未來抱有幾分憧憬,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快點長大。朋友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總是會讓我們大為驚歎。等我們長大後,親眼目睹就能體會到那個未來時刻給人帶來的驚喜。這些話我信了,我一直期待我有一天長大成人能去看看那個世界。老師曾說過:想要體驗生活,那你就要好好讀書,學到滿腦子的知識,你才能在這個社會上安安穩穩的立足。那時候,老師的話我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未來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讓人捉摸不透。直到有一天,那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故事講述了一位青年從小住在深山裡。有一天他告訴他母親他想去山的那一頭看海。母親知道這一路必定會很艱苦,便勸阻青年不要去。無奈之下,母親只能由著青年。分別之後,青年他上了旅程。一路上,青年披荊斬棘,走出了陰森的樹林,砍死了那些令人髮指的動物。當青年走到最後一座山面前,青年身上已遍體鱗傷,可是他卻沒有在意,他心裡始終有一個信念就是翻過這座山就是海了。這是,山的那一頭時不時傳來海水拍打海岸的聲音,讓青年心中釋然了。幾番周折,青年翻過了這座山,看到這片海,那樣美,讓青年心頭不禁一顫……

  讀完這個故事時,我的臉上早已佈滿淚痕,啜泣聲斷斷續續,就彷彿一隻受傷的小鹿站在森林中徘徊。我明白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背後,總是會有一段艱辛的歷程。你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換來屬於自己的收穫。雖然我沒有這個青年的勇氣,但是我知道只要我每一天過得充實,不讓自己懊悔就足矣。

  非常感謝這個故事,它讓我明白這些道理,讓我學到不一樣的知識。讀一本好書,讓人受益終生,這個故事也會一直影響我,伴隨著我走向未來,是我的未來更加精彩,讓我更清楚只有百毒不侵,才能百鍊成鋼。

  淚會風乾,傷會結瘡,路還會很長,不要怕,我們終會長大。懷著崇敬,踏進未來的路程。

閱讀的作文 篇2

  讀書是人類最古老的習慣之一,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圖書館是公民終身讀書和繼續教育的學校,在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保證公民自由、平等獲取各種文化資訊、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也許與大多數人都不太一樣,因為在我生下來時,媽媽就已經在新華書店上班啦!也就是說,書是伴我成長的。每次放寒假、放暑假我都和媽媽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有時認真起來,一天能看十多本書。也不知為什麼,一天讀這麼多書,我卻絲毫沒有厭倦的感覺。人生在世,修身養性,都離不開讀書,也許,我的一生,難以成為像韓愈、孔子等知識淵博的人,但我一定能做胸有點墨的人。

  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曾說過:“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夠生活。”幾十年來,孫中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天都要讀些書,甚至在火線指揮作戰時,也都帶有書籍。他一生的好學,被同時代人譽為“手不釋卷”、“無不博覽”的表率。

  臧克家曾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確實,讀書重要,讀一本好書更重要,它會成為你的朋友,成為對你有幫助的朋友。人的一生離不開書。與書為伴,可以使人清雅脫俗,心胸豁達;以書為友,可以使人睿智深刻,懂禮明志。

  再談一談我們所學的文言文,它是典籍。如果先哲的書也如現代書籍般的卷帙浩繁,恐怕即使未被綿長的歷史所淘汰,也將被忙碌的現代人所遺棄了。這也使我明白為什麼外國人說中國人是內向的,不善也不喜歡宣揚自己。這與我們的先人必然有很大的關係,就如老子的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對於書,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其也只有好評。“書猶藥也,可以醫愚”(劉項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語)“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高爾基語)這些名言都是我們所熟悉的。顯然,人生是離不開讀書的。人生,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書的內容需要你自己來譜寫,書的味道就要看你懷著什麼樣的心態去讀這本充滿哲理與懸奧的人生之書。

  讓閱讀成為習慣,使公眾在閱讀中提高品質與素養不僅是歷史賦予圖書館人的使命,也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學子的使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設和傳播先進文化,為營造全民讀書與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素質、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閱讀的作文 篇3

  我十分喜歡看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喜歡的書也不停的更換。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給我訂了《幼兒畫報》月刊。因為裡面的內容有趣,字多半我都認識,還有裡面的圖畫也十分好看,人物也提起了我的興趣,每次拿到之後愛不釋手,剛拿到一本就看完一本,睡前再讓媽媽讀兩個故事。

  上了一二年級,這書就看不過癮了。一面才幾十個字,一下子就看完了,翻都翻著累。那些書就給了妹妹。我又讀起了四大名著的青少版和《笨狼的故事》。這些書的一個章節也不長,語言很通俗易懂,還配有彩圖,我有空就看,導致有一次失手把一本書掉進了洗腳水裡……

  又到了三四年級,我開始看四大名著原版和《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原版用的是文言文,但十分好懂、內容更多。不過《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後面的結局太殘酷,我只看過一遍。有時熱血沸騰,有時暗罵小人,十分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揭露了官場的險惡和一個王朝的興盛衰敗,讓我感觸良多。而且語言幽默,也不覺得非常嚴肅、古板、無趣,補充了不少歷史知識。

  現在,我在看《重返狼群》。狼女經過九死一生,把狼兒子送回了狼群,讓我感動。書裡狼女對狼兒子的真情流露,還有苦中作樂,都讓我印象深刻。為了保留小狼格林的野性,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草原,最後還順帶野化了自己。其中有些問題十分深刻,引人沉思。狼女真情把格林養大,格林也回報狼女,讓我感動。

  我期待著以後會看什麼書,那些內容是不是也會讓我有不一樣的奇遇呢。

閱讀的作文 篇4

  看過一個調查,觸目驚心。一記者站在街頭巷尾採訪過往的人群。“請問,您讀書嗎?一年可閱讀幾本?”車如流水。和繁華相對的是,沒有一個人回答“我讀書”三字。落日西斜,眼看著暮色即至,人逐一散去,記者掩不住滿臉的焦急。還好,終於逮著了一個手不釋卷的年輕男子。“請問,你讀書嗎?”“讀”。男子微笑點頭。記者長舒口氣,終於微笑。男子轉身的剎那,記者追問:“可以看看你閱讀的書嗎?”男子把書抖抖翻過來,卻讓記者大跌眼鏡。原來,男子手不釋卷的只是一本八卦雜誌。並聲言: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看每天的運氣指數。

  這個調查,我恰好看到。和記者一樣,心裡亦是久久不能平靜。忍不住追問做老師的自己:是什麼?讓我們喪失了閱讀的興趣?是什麼?讓我們再也沒有“寧可食無肉,不可不讀書”的追求?是什麼?使我們失去了烹雪煮茗,閒話詩書的雅興?

  讀書到底有多重要?猶太人給了我們回答。不是上帝給了他們財富,給他們財富的是書籍。猶太人把書籍抹上蜂蜜,送給孩子,旨在告訴孩子:知識是甜美,讀書吧,孩子!他們每人每年的閱讀量平均都是幾十本,從大人到孩子,如出一轍的熱愛書籍,熱愛閱讀。他們成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類,你能說這與他們熱愛閱讀沒有關係嗎?

  看過前蘇聯一些作家的不朽名篇。如高爾基的《母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遊弋書中的剎那,總有思緒湧起。為什麼他們國家作家輩出,且個個馳名中外。翻看前蘇聯的歷史,才知道那個時期的蘇聯,把讀書提到了首要地位,全民上下,無一不以熱愛讀書為榮。上至國家總統,下至平民百姓,均能如數家珍地道出優秀讀物的內容和名字。這麼濃厚的文化氛圍,難怪天材輩出,佳作不斷呢!

  我們的國家,也曾是詩書大國。寫出鉅著的曹雪芹,才情滿腹的納蘭容若,大才子蘇軾,軍事家孫臏,飽讀詩書的孔子,孟子,莫不是嗜書如命者。我們的古文化是一顆明珠,訴說著我們曾經輝煌的過去。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張藝謀把我們的古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琴棋書畫,容古博今。這一切,也在彰顯著我們古代的人是多麼的愛讀書,於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筆經典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的人可以後人乘涼,可是,如果我們就此打住,我們的後人呢?莫非還要攫取古人的財富?所以,我們用閱讀創造精神財富,已經迫在眉睫。

  一個人熱愛讀書,不是生就的。讀書如走迷宮,需要引導。想起朗讀手冊上的一句話:老師,最重要的不是培養學校期間的閱讀者,而是要培養出走上社會依然愛閱讀的人群,也就是終身閱讀者,國家才會有希望。慶幸自己接觸這句話不太晚,所以當我接了一個新班時,我就把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放在了第一位。我們師生同讀一本好書,邊讀邊討論,邊讀邊糾正自身的不良習性。一本《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完了,我們學會了在困境中也不能低下高貴的頭顱,做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一本《昆蟲記》讀完了,我們知道了每個生命都是那麼可愛,都是那麼需要我們的珍惜和呵護;一本《讀者》讀完了,我們吸取真善美的力量,學習永不言敗的精神。我們像水中的小魚兒,張著飢渴的嘴巴,不斷吮吸著清涼的露水。一日復一日中,我們堅強了,明理了,有愛心了,看到弱者能主動伸出援助的雙手,汶川地震能主動獻出愛心,遇到坎坷的坡不放棄,克服困難,超越自己。若不是這些明媚的書籍,我們何來的進步與清淡出塵?

  學校是一個國家的希望。這句話並非危言聳聽。是真真切切的硬道理。國家要發展,靠人才,人才來源於學校的教育和培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下高尚,結不出卑微,播下寬容,絕對不會結出仇恨。所以,當我們播下閱讀的良種,我們可猜想會收穫到什麼?收穫到知識,收穫到崇高的價值觀,人生觀。一個思想高尚的人走向社會,他給社會的影響應該是正面而陽光的。

  如何播下閱讀的良種,不是一蹴而就的莽撞。需要一個穩步就班的計劃,需要一個持之以恆的信念。在我們學校,基本形成了讀好書的氛圍。師生熱愛閱讀率可達百分之九十。這還要感謝以侯校長為首的一批領導班子,當然,我們的每位老師亦是值得一書的。侯校長詩書滿腹,字字珠璣,我們由讚歎到模仿,由模仿到自覺,侯校長又及時的加以引導,讀書團體立刻壯大。現在,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均能自如地在網上購書。單去年一年吧,我就購了將盡五千元的書。從教育書籍到文學名著,從古詩詞到現代隨筆,一一涉獵。讀書多了,所有的名利心都淡去了。面對新生的朝陽,唯一的念頭就是好好教育我帶的學生,好好當一名稱職的老師,好好帶領學生讀好書。

  因為領導的閱讀興趣,老師有了閱讀慾望,老師有了閱讀慾望,學生自然而然地進行模仿。不知不覺中,閱讀的習慣就會形成,閱讀中的快樂也會不請自來,閱讀中受到的啟發就會引領我們的追求和行動。我們從不提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清寡,我們提倡新型的讀書,讀書和讀社會,讀生活緊密結合。從有字書中讀無字書——社會,利用閱讀帶來的啟示明辨是非;從無字書——社會中讀有字書,利用社會上取來的經驗檢驗書中的精華與糟粕,活讀書,學以致用,把閱讀的功效揮毫潑墨到極致。

  一個家長的一句話曾經讓我倍感欣慰。她告訴我週末她帶孩子去班上,當其他人都在亂糟糟嚷嚷之際,她的孩子卻拿著書,津津有味地閱讀著。看到的人莫不點頭稱道,讚賞有加。我欣慰的是,離開了校園的孩子竟然能這樣閱讀,說明學校的閱讀教育是正確的,這個孩子成為終身閱讀者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還有一位家長,他告訴我他那沒有管教的孩子因為愛上閱讀,竟然會主動替父母洗腳了。我查了查學校的校友足跡,發現目前一個在美國備受器重的博士生竟然也是嗜書如命的人。有了身邊的例子,我更加覺得帶領學生做個終身閱讀者是正確而有意義的。

  我想:學校的發展若只靠硬體建設,是不是也會像澳大利亞的一些學校,走向不歸路呢?學習最主要的任務是育人,育人育什麼?高分低能?投機取巧?都不是吧。應該育一個人的信念,理想,報效祖國,維護人類的決心和行動。怎樣育?帶領學生進行高品位的閱讀,從精神財富中創造新一流的精神財富,國家的興旺應該指日可待,人類的和平也不會是烏托邦吧。說到底,學校要育出陽光型的人才,方可無悔地稱作學校,國家才會後繼有人。不是嗎?

  不要太遠,亦不要太近。用十年的光景試一試,在學校播下閱讀的良種,看是不是會綠蔭滿枝?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從今天開始,不要猶豫,在你大刀闊斧進行學校改革時,敬請播下閱讀的良種,讓它根植於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心田吧!

閱讀的作文 篇5

  風捲開書頁,雨悄悄地點在窗上。

  他生在貴族奢華的宮殿中,吶喊在冰冷的國土上,死在絕望與迷惘之中。

  “列夫?托爾斯泰”我喃喃道。一位身軀與思想的苦行者,文學使他的思想更脫凡。

  雨使整個城市昏昏沉沉,汽車軋過水窪,沉積的雨水再次揚向天空,片刻後再次灑在路牙石上,鬱鬱寡歡地再次扎堆

  電線的常客垂著頭躲在風雨吹打不到的地方,一隻流浪的貓飛一般地穿過廣場,抑鬱的黃眼睛發出微弱的幽光。

  我站在陽臺上,忍受著雨聲,為百年之前的文學泰斗輕輕嘆惋。他的`文學鼓舞了世界,卻鼓舞他自己。

  他曾經穿過一個西伯利亞,經歷過戰爭,苦難,找到了他心中的理想社會,最終卻痛苦地發現,這理想中的社會永遠無法真正的出現……

  窗外的雨已經停了,路燈亮起溫暖的光,我定定地望著它,卻突然看到一隻肥胖且灰不溜秋的東西,在等邊不停地飛舞,我有些厭惡地挪開了目光

  尋找那顆屬於托爾斯泰的星,書裡的他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卻又被現實所羈絆,他絕望地死去,卻將精神留在了人間。

  忽然,“鐺鐺”聲傳入了我的耳中,我望見了那隻飛蛾,開始一下又一下地撞向路燈。“可笑”我看著它無畏地一下又一下撞擊著燈,卻永遠夠不到那一份熱

  可它還是執著地,不假思索地衝擊著,朦朧的“噹噹”聲對我卻似乎相當有力,一下又一下地撞在我的心裡。

  列夫·托爾斯泰我突然想到了他,他就像那隻愚蠢的飛蛾一樣,揮舞著翅膀——他的筆,一下又一下向光明進軍,執著的精神使他穿過西伯利亞

  穿過戰爭與苦難,穿過黑暗面前,可他卻被迫停止了,卻無法超越。最終,他含著痛苦逝去。一隻飛蛾讓我認識到了他,而他的精神又著實令我感動。

  桌上仍伏著那本書,而清晨的陽光則照亮了偉人的名字。

閱讀的作文 篇6

  說起碎片化生活,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生活中的閱讀,一種碎片化閱讀。

  初二的暑假,我一直窩在家裡。難得放一次大長假,終於可以放鬆放鬆,犒勞犒勞自己了。所以,我準備去圖書館借幾本書回家看。可不知怎麼地,自從把書借回去後,明明空閒的時間很多,可閱讀時間卻變得少了。每天的讀書時間大約也就是中午與晚上,或者有時突發奇想隨手拿起一本就進行閱讀。就這樣借來的幾本書參雜在一起月,中午讀這本書,晚上讀那本,這本讀一點兒,那本都一點兒,最後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讀什麼。

  在我看來,現在式的閱讀就如我在暑假讀書那般,很急躁,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品讀一本書。而現在式的閱讀又是又像似一種形式,一種虛榮的形式。興許很多人認為:哦,我讀書了啊!我讀了很多書呢!天真,可笑而又可悲!是的,或許你是讀了很多書,甚至還包括一些明珠。可是,請你們問問自己,你們都進去了什麼?書最後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想給我們呈現的又是什麼?當然,我這也算在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以往讀書的錯誤方式。而我在寫這些話是,內心更多的是後悔和遺憾。後悔與遺憾自己沒有把我曾讀過的書讀透。

  再論閱讀吧,現在很多人閱讀的已不是看紙質書本,而是電子書,手機等科技裝置了。科技發達是好事,可人們在其中看的內容卻很很令人失望。看網路小說的越來越多,看微博段子的就更不用說了。經歷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巔峰後,21世紀最熱門的文體莫過於段子了。曾有人調侃:“早上開啟微博,有一種君臨天下審閱奏摺的感覺。”說實話,這種行為真的沒意義。

  時代的快節奏讓人們幾乎沒時間安安靜靜地獨身享受閱讀了。大家只能抽取零碎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但這讀書的意義不也大大下降了?而且,有時候人們並非沒時間閱讀,而是因為書本中字太多,太深奧,沒意思罷了。人們在時代化的巨大書本迷宮中漸漸迷失自我,漸漸喪失了閱讀的興趣。

  請,別做一個被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生活方式支配的人好麼?即使再忙,也請抽些時間留給閱讀吧!

閱讀的作文 篇7

  曾記的很小的時候,讀過朱自清的《背影》,也許是因為年齡尚還小,無法真正讀懂那父親的背影留給朱自清的是什麼,只是覺的有點酸酸的,澀澀的,長大後,卻有一件事讓我明白了朱自清那道不盡,說不清的感受,那就是我媽媽的背影……

  教室的窗子已經被渡上了一層"雪白色",幾個無聊的男生用手在上面畫畫,單憑這點,就已經可以猜出屋外的溫度,我搖了搖頭,忽忙地收拾了幾樣作業裝進包裡,便一溜小跑出去了……

  騎著單車,不禁又縮了縮脖子,"天冷的真是邪",我一邊騎車,一邊嘟嘟著.早晨試卷發下來後,心情就一直不好,平時不錯的成績跟這次的成了巨大的反差對比,而老師也一遍一遍地談話,這一早晨真是…,不過還好,中午回家吃飯可以吃到媽媽的手藝,把心中的怒氣向媽媽說說,這對於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到這,我不禁加快了速度向前騎去……

  鎖好車,總是會要聞聞媽媽今天炒的什麼菜,可是奇怪的是,今天樓裡沒有任何的菜香味,不過,我不著急,媽媽一定在家裡等著我呢!伴隨著我的一聲"媽媽",門被打開了,奇怪的是平時家裡的菜味都要飄過來,今天卻沒有,我又叫了幾聲,"媽媽,媽媽",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媽媽竟然不在家!我一下子坐在沙發裡,本來心情就不好,只盼望著能與媽媽說說,訴訴苦,可是…淚水不禁落了下來,心裡除了委屈還是委屈,好似不能自己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平時應早就來了,可是直到現在,都還沒來,我徹底失望了,抹乾了眼淚,朝外走,"咯嚓"門被打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是媽媽!只見她不慌不忙地撣撣身上的土,縷了縷頭髮,一抬頭,看見了我,她忙說:"倩倩,媽媽出來晚了,路上又堵車,你看,我現在就給你做飯去,你等…",我抬起頭,我不知道當時是用一種怎樣可怕的表情怒視著媽媽,我心頭好似除了怒氣並沒有別的了,我沒等媽媽說完,就摔門而去,我不想也不願去想後果,一陣陣眼淚湧了上來,心頭仍然委屈著……

  這已經是下午第一節課下課了,屋外好像比剛才還要冷了,中午沒有吃飯,肚子開始嘰哩咕嚕地叫,真是又冷又餓,我開始覺得自己中午是不是有點過分,其實,也並不是媽媽的錯,正想著,"哎,你媽在樓底下等你呢!你快去吧!"一個同學朝我喊到.這難道是真的,天哪,外面這麼冷,我急忙跑了出去,果然仍然是那個熟悉的身影,我走了過去,想與媽媽說聲"對不起",可還沒等我說話,她就從包裡拿出了一個盒,說道:"倩倩,中午是媽媽的不對,沒能及時回來,讓你挨著餓,我就趕緊做了,給你送來,快去吃吧,還熱著呢!快去吧!"霎時,我的心底像打翻了五味瓶,什麼味道都有,但更多的是悔恨與自責,我一抬頭這才注意到媽媽的手凍的紅紫紅紫,連手套也沒帶,臉也被風吹得紅紅的,歲月的痕跡已經爬上了她的額頭,我的眼淚再一次流了下來,我沒讓媽媽看見,努力遮掩著,媽媽笑著說道:"快去吧!飯涼了就不好吃了!我走了!"我沒抬頭,只道了聲"嗯",等我再抬頭時,媽媽已經走的很遠了,只留給我一個背影,那背影的含義好似有許多,但更多的是母親對我的愛,我端著那盒飯,眼上的淚未乾,久久地站在風中,想了許多……

  風,無聲,吹綠了大地;愛,無言,滋潤了心田。

  曾經認為,父親是個感情遲鈍的人。

  小時候放風箏,陪我的是我的母親,撿風箏的是我的父親。

  學習騎腳踏車,扶起摔倒的我的是母親,站在一旁喊著讓我爬起來繼續的是父親。

  小時候闖了禍,打我的是我的父親,給我上藥的是我的母親。

  舉辦生日聚會,陪我吹蠟燭的,是我的母親。替我吹氣球的,是我的父親。

  手指感染,上醫院摘除壞指甲時微微顫抖地攥著我且反覆告訴我別害怕的,是母親,被我緊緊攥著且一聲不吭的,是我的父親。

  ……莫非是父親不會表達感情,還是……

  我開始用心去尋找答案。

  每次,我的腳踏車出了小毛病,第二天,它卻被修好了,並且被擦得鋥亮,事後,才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考試前一天早上,我的寫字檯上都會擺好削好的鉛筆,事後,才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當我為突然的跳閘而氣憤時,電視螢幕總會刷地一亮,我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我放學回家,幾乎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我知道,是父親做的。

  寫字檯上整理好的卷子,是父親擺的。

  床頭上那心愛的鬧錶,是父親修好的。

  小屋牆上的印記,是父親抹沒的。

  ……

  猛地,,我察覺到:不是父親“遲鈍”,而是我的愚笨,是我沒有體會到那沉默背後迸發出來的溫暖啊!

  光無聲,照亮了大地;愛無言,溫暖了心田。

  父愛,無言。

閱讀的作文 篇8

  閱讀在詞典裡的釋義是從書面材料獲取資訊的過程,從浩翰書海中汲取珍貴的知識,像大海中尋找珍珠,像旅人在行路上尋找美麗的風景。旅行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征程,不同於***的放鬆休閒更像是一場歷練,閱讀正像一場旅行,是非定居者一場孤獨的旅程。

  孤獨的閱讀並不是空虛和自閉的,閱讀是跟隨地平線顯露的第一縷光線,是耐住寂寞追隨目標,孤獨並不意味著需要閱讀但閱讀一定伴隨孤獨,閱讀的世界是廣闊無邊的,真正的閱讀像愚公移山,必定懷著虔誠的孤獨的信念。緩慢而堅定的達成目標,涓流匯成海,一簣成山丘。

  孤獨的旅程又是充滿樂趣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轉折都能翻找出閃閃發光的金子來,字元段落都是作家精心計算的,筆下生的花都澆灌過努力的汗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家深厚的筆力經過了孤獨歲月的沉澱,又透過閱讀被感知,讓人不禁按照同樣認真孤獨的心態去學習去自勉。

  書上的文字如同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只有經過閱讀才能使耳得之,目遇之,最後為聲成色。

  閱讀是頑石變璞玉的過程,是惡徒洗滌心靈的途徑。旅行的意義在字裡行間從來都表達不清,而閱讀的意義又像旅行一樣,因人而異,須是自身總結自己悟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靡有不初,鮮克有終,一場孤獨的閱讀需要翻開書頁那一刻的欣喜也不能缺少合上書本畫上問號時的那一聲謂嘆。閱讀教會我的,是學會享受孤獨,是磨礪自己一次一次振作精神鼓起勇氣,是前方艱難險阻,仍舊意志堅定,跋山涉水永不放棄。

  一個人的一生總有一件事需要一個人去完成,我願選擇一個人閱讀,在精神的道路上以夢為馬,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