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思維拓展教案
【專題名稱】
思維拓展
【專題解讀】
近年來的高考更加關注作文立意的新穎性和富有啟發性,論證的層次感、立體感;然而我們的作文寫作現狀往往是文思枯竭,從而邏輯紊亂,層次單一。為改善這一現狀,為“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寫作困境引來思維的活水,嘗試著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地進行思維拓展訓練,自然可以使作文觀點深刻,層次清晰。
【欣賞文段】
忘記是第一簇雛菊
①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擺脫一段感情重創,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這個理論在朋友A身上沒有得到驗證,她在3年前結束了一段感情,至今仍然沉浸在那段情事之中。她開了一個部落格,每天上去抒發她的懷念、展示她的怨恨、宣佈她的詛咒,出現在她生活裡的新人一律不被她接受,因為她們總會在於舊人的對照中敗下陣來。
②朋友B則沉浸在往日的榮光之中不能自拔,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南下海南,見識過財富,卻與財富擦肩而過。在南方的經濟低潮中,他回到了家鄉,從此成為一個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新加盟的公司,大到產品定位、運營方式,小到表格製作、待客咖啡的品牌,全都入不得他的法眼;朋友聚會暢談理財,他也會丟擲“沒有一億你還想炒股”這樣的句子,讓所有人面面相覷。
③朋友C咋走不出她舊日美貌所造成的怪圈。20年前,她確是一等一的大美女,但20年後,她仍然不能接受時間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外出旅遊,她從來都拒絕與人合影,有人為她拍到了一張照片,她勃然大怒----美貌消逝之後,她拒絕影像為她留下消逝的證據,寧可當自己此後的生命不存在。
④他們全都不肯忘記,就像侯孝賢電影《童年往事》裡的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從廣東去了臺灣。他總以為那只是暫時偏安,總想著能回家去,所以從不置辦價格略貴的木製傢俱,只買藤製的傢俱,只為離開時可以毫不惋惜的丟棄,直到他去世,他也沒能丟掉那些傢俱;就像謝晉電影《最後的貴族》裡的李彤,她的美麗和身世,是她無論如何也放不下的行李,也讓她始終不肯“正正經經去嫁一個人”,直到最後自沉到水裡。那些不能緩釋的記憶,耿耿於懷的過去,一點好處也沒帶給她。
⑤人生卻需要不斷忘記----這急弦繁管的大時代裡,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一切恆定不變。朋友曾給我看過他在中俄邊境上拍攝的若干小鎮,這些小鎮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們是由俄國“十月革命”後流落到中國的俄國貴族建立的,雖然不知道能在那裡住多久,但那些人還是認真的建了房屋、教堂,認真地生活下去。我想,對那些想要開始新生活的人來說,建造房屋並不是最難的,難在忘記過去。忘記當年農莊裡的奢侈生活,忘記舞會上的音樂和塔夫綢寧鄉一中:喻敏良的沙沙作響,忘記俊美的軍官前來邀舞,能忘多快就忘多快,偶然提起,也是當做講給兒孫的爐邊故事。在往日的一切都已遭毀滅的情況下,忘記,是廢墟里最先探頭的那簇雛菊,是最好的工程師。
⑥時光不能倒退,往日榮華不可能重來,塔夫綢的裙子不可能像畫面倒放,再次穿到被冰冷的洗碗水弄髒了雙手的主人公身上。在什麼都不能逆轉的情況下,忘記可能是一劑良藥。儘管,在記憶的機制裡,記憶是主動的,遺忘是被動的,“人能夠主動選擇記住某件事情,而不能選擇去忘記某件事情”,但我們必須用不斷的練習,促成這種忘記,至少也得使得那些橫亙在心上的記憶慢慢變淡減弱。
⑦唯有忘記,才能承認情已逝、美貌不再,才能建起石頭的房子,置辦木頭的傢俱,嫁人、生娃,鐵了心在新生活裡生根,餘下的時光,才不至被浪擲。
師生共同完成以下過程:
1.概括每段內容;
2.找出中心論點,明確文章論證方法,畫出以下圖示;
①感情
(虛)②榮光
(一)(反)不能忘記③美貌
(實)④傢俱
⑥⑦唯有忘記(虛)美麗身世
(二)(正)能忘記⑤奢華生活
3.找出以上思路背後的思維拓展順序。
①②③④⑤到⑥⑦是原因到結果的思維轉換,因為有前面正反現象對比,所以有“唯有忘記”這一結論;①②③④到⑤是由反及正的思維轉換也是由中及外的思維轉換,前面是不能忘記的結果,後面是能忘記的結果,前面的事例選自國內,後面的例子選自國外;①②③到④是由實而虛的思維轉換,由現實向電影的轉換,而④段內又形成了由實而虛的轉換,即由傢俱之實(當然其實質是對故鄉的無法割捨,所以也可看成虛)轉換到美麗、身世之虛。有了這樣的思維轉換,思路自然得到拓展,文章觀點深刻,層次清晰。所以我們應學會在思維轉換過程中拓展思維。
【方法歸納】
思維拓展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我們應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維順序。
常用的思維順序:
(一)由此及彼:
時間、空間;物質、精神;橫向、縱向;點、面;主體、客體;正、反(失敗、成功,悲傷、高興,得、失);中、外;過去、現在、將來;自然物、個人、集體、國家;文學、音樂、美術
(二)由表及裡:
實、虛;外、內;現象、本質;表象、原因;形式、內容;現象、危害、根源、本質、方法
【試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很有名氣的老教授,一天在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茶杯。當學生們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授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杯子掉在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髮出了惋惜之聲,教授指著杯子的碎片說:“你們一定對這隻杯子感到惋惜,可是惋惜也無法使杯子再恢復原型,今後在你們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情,請記住這隻破碎的杯子。”這是一堂很成功的教育課,學生們透過破碎的杯子,懂得了:人在無法改變失敗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忘記它。請以“學會忘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練習要求:請同學們進行構思,寫出中心論點及分論點。
【當場演練】
【習作點評】
【佳作品味】
一、構思
1.中心論點:不能忘記曾經痴迷的東西,那你也將錯過原本同樣美好甚至更加美好的東西。
反①正像旅行,愚者痴迷於一處,他們不懂得美景無處不在。橫人正②生活本來有多樣的精彩,智者不會痴迷於其一,他不會因為去了多!縱③同時,智者還不會因為舊而失去新,他懂得將自己固定於舊有的虛幻當中,生活也就無法向前。我④讓我們學會忘記,新的精彩在遠方呼喚。
名師點評:分論點①和②之間形成反正的轉換,分論點①②與③形成橫縱的轉換,分論點①②③與④形成人我的轉換。這樣的轉換也就是思維拓展的過程,在這一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思維轉換中,論證逐層深入,從而文章做到見解深刻,層次清晰。
2.中心論點:不能忘記曾經痴迷的東西,那你也將錯過原本同樣美好甚至更加美好的東西。
①正如旅行途中有人痴迷於一處美景,從而無視其他美景。
②正如情感路上有人痴迷於一人,從而失去一人,生活也就暗淡無光。
③某一景物、某一人既已錯過,還不能忘記的人只是使自己生活在虛幻中,本質上是一種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
名師點評:
①到②是由實而虛的轉換,①②到③是由現象到本質的轉換。
3.中心論點:不能忘記曾經痴迷的東西,那你也將錯過原本同樣美好甚至更加美好的東西。
①何必太痴迷,忘記曾經追求而不得的東西吧!
②何必太痴迷,忘記曾經追求而得到的東西吧!
③不管得與不得,過去的只是昨天,生活需要向前!為了明天只有忘記!
名師點評:
①到②是“不得”到“得”的轉換,這也是正反的轉換;①②到③是過去到明天這種時間層次的轉換或者是表象到原因的轉換。
二、整篇
學會忘記
①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若一個人執著於過去,又怎能迎來新的輝煌呢?②泰戈爾曾說:“如果你為逝去的太陽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月亮。”世間許多事物均如此,倘若你不能忘記曾經痴迷的東西,那你也將錯過原本同樣美好甚至更加美好的東西。(中心論點,暗含時空角度的思考)
③正像旅行,痴迷於一處的`人,他們不懂得美景無處不在。天氣突變,本是飛往巴黎的航班不得不在荷蘭某個城市迫降,許多乘客因此而怨聲載道,可直到他們踏上返航的班機,他們才意識到,自己不僅沒有去到一心向往的巴黎,就連在荷蘭也沒去欣賞任何東西。他們的心被沒達到的浪漫之都塞得滿滿的,以致連那美麗的鬱金香花田都沒有看到。他們都不懂得忘掉痴迷的巴黎,故而最終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④生活本來有多樣的精彩,痴迷於其一而無法忘記的人,也就失去了獲得別樣的精彩的可能,所以智者不會太痴迷,他會適時地放手!(從空間角度於一與多的關係中談忘記)
⑤桐華在《步步驚心》中寫道:“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痴念而已!”正如桐華所寫,這世上又有多少人痴迷於那份難捨的情感,無法解脫,悽苦一生。其實所有的東西不是唯一的,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忘記曾經的擁有吧!齊秦與王祖賢曾被喻為金童玉女,擁有一份人羨人慕的愛情,然而不久以後,王祖賢離齊秦而去。此時的齊秦能理性認知,坦然忘記。也許他知道王祖賢不是他的全部,愛情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沒有王祖賢,他同樣找到了真愛;除了愛情,更有他的音樂。於是他選擇忘記,成就了歌壇不老的神話。
⑥不能忘記曾經痴迷的東西,也就將自己固定於舊有的虛幻當中,從而無法沐浴新的曙光,生活也就無法向前。
⑦有人說,人若拿海市蜃樓當眼前美景,陷自己於虛幻之中,便會不思進取,裹足不前。但人若拿“昨日黃花”作眼前美景,陷自己於過往之中,也會不思進取,裹足不前。曾經有位作家,才華橫溢,字字珠璣,寫出不少讓人驚歎的文章。但他不懂得與時俱進,日漸平庸,許多文壇新人逐漸超越了他,但他沒有奮起直追,而是每天沉浸在過往的榮耀之中,忘卻不了以前的風光,仍以為自己是文壇上的那顆明珠,他最終被世人遺忘。其實許多人都如此,總是痴迷於自己過去的榮光,不思進取,殊不知人若不能忘卻舊功,舊不能建立新功。那些躺在功勞簿上一味吃著老本的人,怎麼可能再創輝煌,攀上人生新的高峰呢?(從時間維度於過去與未來的關係中談忘記)
⑧“春花開了秋月清,冬陽落了夏蟲鳴”,何必痴迷於“春花”“冬陽”,忘記吧,還有“秋月”“夏蟲”。一切均不可逆轉,一切都無法回溯,痴迷於一物,難以釋懷只會讓你生活於虛幻之中,畢竟生活如此多姿多彩,生活還會不斷向前。讓我們學會忘記,新的精彩在遠方呼喚。(總結暗含時空的思考)
名師點評:
①②提出中心論點,暗含時空角度的思考,③④⑤⑥⑦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角度展開論證,⑧為總結,暗含時空的思考。其中,③④是從空間的角度,於一與多的關係中談忘記,⑤⑥⑦從時間維度於過去與未來的關係中談忘記。所以,主體部分③④到⑤⑥⑦是從空間到時間的思維轉換,而⑤⑥⑦這一部分中,⑥為過渡,使⑤至⑦形成由正而反的思維轉換。藉助這樣的思維轉換過程,思維得以拓展,文章層次清晰,論證深刻。
七、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父子倆駕著一艘小船行駛在水面上,突然風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樹葉,眼看就要翻了,兒子驚慌失措,這時父親發話了:快往船艙裡灌水。當船艙裡的水位達到一定程度時,奇蹟出現了,小船不再搖晃。
行船如此,生命也如此,負重的生命或許更有韌性,更為健康。適當地給自己的生命負點重,這樣或許活得更有意義!
請你從“負重”“生命”“健康”“堅韌”“意義”等詞語中任選兩個詞語作為關鍵詞,自行組合命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行組合命題時可以增加相關詞語。②文體自選。③立意自定。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人生需要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