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樹> 【實用】楊樹的作文錦集7篇

楊樹的作文

【實用】楊樹的作文錦集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楊樹的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樹的作文 篇1

  星期天,我在尚品易購的小廣場上看見了一排大楊樹。

  這排大楊樹,長得又高又大,很茂盛,舒展著黃綠色的葉子,正在風中飄舞著。

  遠遠望去,大楊樹像一塊抹茶味的棉花糖,看起來真誘人啊,像高山上飄動的綠色雲團,又像……

  大楊樹上時常會有一些小鳥在這裡搭窩,幾隻勇敢的小蟲子,不怕危險,爬到又高又大的楊樹上尋找食物,結果沒找到,他們回家了。

  大楊樹站在馬路旁邊,不怕灰塵矇住優美的身姿,不怕汽車尾氣,不怕人聲嘈雜,他每天屹立在路邊為我們開啟一道綠色的風景線。我忽然覺得大楊樹不是樹,更像我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撐起了一片“綠天”。一個愛的港灣,綠色的家園,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就是我們的保護傘,他們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更應該尊敬他們。

楊樹的作文 篇2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校園的楊樹又重新恢復生機,楊絮再次來到了我們身邊,從遠看像一串串的毛毛蟲,像羊角辮,隨風舞動。春風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楊樹。

  校園的楊樹

  有句俗語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裡是國家教育基地,是老師的耕耘天地,是學生的學習樂園,它就是我們的校園。

  我見過四季常綠的松柏,看過絲絛般的柳樹,就是沒見過這樣的楊樹,校園的楊樹真高呀!往上看它直衝雲霄。校園的楊樹真多呀!數也數不清。校園的楊樹真粗呀!兩個同學才能抱過來。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校園的楊樹又重新恢復生機,楊絮再次來到了我們身邊,從遠看像一串串的毛毛蟲,像羊角辮,隨風舞動。春風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楊樹。毛毛蟲也愛漂亮了,瞧,它變白了,在風中翩翩起舞。我們的毛毛蟲又漂亮了,現在變成一團團、一簇簇,整個學校盡在楊樹的海洋。楊絮真輕呀!落在手上根本都沒有感覺。楊絮真多呀!整個校園都變白了。楊絮真調皮呀!藏到我的身體裡。這還真是萬紫千紅總是春呀!

  烈日炎炎,大樹身著墨綠色的軍裝,保衛著我們的校園。它又像是一把把巨大的綠傘,為我們撐起清涼,我們在大樹下快樂嬉戲,朗朗讀書,盡情地享用著絲絲涼氣。

  秋高氣爽 楊樹換上了迷彩服,秋風一吹 ,地上不知什麼時候繡上了朵朵金花。

  冰天雪地, 楊樹上又換了時裝,全身潔白,這還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樣的樹保護著這樣的校園,這樣的校園圍繞著這樣的大樹,像是走進了知識的殿堂,真是“樹在天天長,生在日日學”!

楊樹的作文 篇3

  故鄉的楊樹又高又大,就像我那歷經滄桑的姥爺。

  楊樹的樹皮皺巴巴,姥爺的臉也皺巴巴。楊樹的軀幹很高大,姥爺的身軀也很高大。楊樹的葉子好多,姥爺的話也很多。總之,姥爺就是棵楊樹。但這棵高大的楊樹,卻在一個夏天掉了一塊樹皮。

  那個四年級的暑假,我去了姥爺家。姥爺家門前有棵楊樹,我和姥爺坐在它底下。姥爺說:“你看它,高大的樣子,像什麼?”我笑呵呵的說:姥爺您的想象力太窮了吧?像個戰士呀!”姥爺沒理我,繼續說:“這棵楊樹楊樹啊,我小時侯就種了,那時它沒幾個葉子,活像個掃把。”我懶得理他,這時,姥爺的一個朋友來找他:“老兄,來幫忙修房子不?”“好!”熱心腸的姥爺立即答到。“好,我帶你去那。”那人說。

  幾個小時過去了,姥爺的一個朋友慌慌張張的趕來,大喊:“有人在家不?老爺子的耳朵摔傷了!”一聽這訊息,全家人楞住了。半響,姥姥才驚醒過來:“啊,老爺子摔傷了?什麼回事?”於是,那人連忙說了出來。沒等他說完,姥姥就衝出家門,去找姥爺。在去醫院的時候,我一直在哭,那是我姥爺,和藹慈祥的姥爺,怎麼會……到了醫院,我看到了姥爺。姥爺的頭上包著紗布……簡直是目不慘睹。過了幾個月,姥爺的傷疤好了。但又耳卻什麼也聽不見了。

  姥爺在我的心裡種了一棵楊樹,它在我心中生根、發芽,那健碩的根緊緊盤著我的心,那堅毅的枝幹牢牢地護著我的心,那陰涼的樹陰時時掩護著我的心。就像姥爺,他那佝僂的背影深深映在我的心中,他那枯老的雙手圍護著我……

  我多麼希望我是一位神仙,把楊樹上掉落的`一塊樹皮安上去,不讓楊樹疼痛。楊樹,楊樹,我愛你!楊樹,楊樹,您在我的心中永遠高大、雄偉、美麗!

楊樹的作文 篇4

  在我們學校小學部的教學樓前有一塊操場,在操場的兩邊各有一排白楊樹。

  白楊樹的主幹和支幹都是直的,它的葉子像顆“心”。它的生長速度較快,現在已有三、四層樓那麼高了。

  到了春天,白楊樹長出新的枝條,被春姑娘抽出細小嫩綠的葉子,像穿上綠色的新衣裳似的,美麗極了。

  到了夏天,白楊樹的枝葉長得鬱鬱蔥蔥。在課間,我們常在樹蔭底下賽跑、唱歌、遊戲,它像一把大陽傘似的,為我們遮擋強烈的太陽光。

  到了秋天,白楊樹的葉子都枯萎了,隨著秋風的陣陣吹過,心形的黃葉落得滿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葉上,彷彿昌站在海綿上,非常柔軟。風把地上的黃葉吹起來,好像一群黃色的小飛機飛起來了,非常壯觀。

  到了冬天,黃葉落盡,白楊樹赤裸裸的,我真擔心它是否會被凍壞,來年春天是否還會長出綠葉。

  挺立在操場邊上的這些白楊樹,是我們校園生活的見證,它們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我愛它們。

  【篇五:院子裡的白楊樹】

  我家住在黃州中學,院子裡綠樹成蔭,各種各樣的樹美化著校園。每天早上,我上學的時候,路的兩邊各有一排白楊樹,棵棵高大挺拔,像衛兵似的。

  春天來到時,樹枝上爬滿了一個個胖娃娃。當春雨淅淅瀝瀝下起的時候,他們拼命的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好像是要把明天裝扮得更美。再過幾天,丫苞開始抽葉,漸漸的每根枝丫上都長滿了綠葉,密密麻麻,一層一層,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活潑可愛的小孩。

  夏天一到,小寶寶們都長大了,滿樹的綠色。陽光灑在葉子上,那翠綠明亮的顏色耀眼得很,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力在顫動。雨過天晴的夜晚,白楊樹更加美麗。落在樹葉上的水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像一顆顆寶石。白楊樹不僅美麗,而且有高尚的風格,對待小鳥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讓它們在自己的身上搭窩建巢,並且為它們遮風擋雨。

  秋天,經霜的白楊樹葉漸漸的枯黃了,一片片黃葉在秋風中簌簌飄落。隨著風時而像在打鞦韆,飄飄悠悠;時而像降落傘,緩緩落下;時而像一群飛燕,悠然飛翔。多有意思呀!剛落下葉子的地面,就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落葉被掃進花園,與大地融為一體,孕育著來年的希望。

  冬天來了,雖然不如有樹葉時那麼輝煌,但這時它彷彿更大了。在寒風中總是發出嗚嗚的聲音,像是在和寒風挑戰。大雪來臨時,它們和雪姑娘交上了朋友,它頑強的精神終於感動了雪姑娘,雪姑娘慷慨的送給它一床棉被,白楊樹暖暖的睡著了。

  是啊,它們勞累了一年,也該美美地睡一覺了!

  我愛你,白楊樹!愛你的美麗,愛你的無私,愛你那不屈不饒的進取精神。

楊樹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武穴,位於長江以北的中下游。這裡的景色是特別迷人的,寬敞的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也會被這迷人的景色所迷住,最令人難忘的是那楊樹林,楊樹林是長江邊上的防護林。這個楊樹林是一個小天地,是一個老人小孩的天地,他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樂趣。

  春天,萬物開始甦醒,春風喚醒了花兒,花兒展開了自己的笑臉,春風喚醒了小草,小草揉了揉才剛剛開啟的眼睛,在微風的吹拂下,小草搖動著身軀,跳起了舞,這時,有許多的小孩在這裡放風箏,在這歡聲笑語中,春天悄悄地走過去了。

  夏天,天氣太熱,人們白天一般不出門,到了傍晚,老人們就在楊樹林裡乘涼,聽蛐蛐鳴叫,看花兒跳舞,聞那草兒發出的淡淡清香,談天說地。有的說新聞,有的說孫子孫女學習之類的家常事,還有的說什麼買房子的事呢!他們說著笑著,都忘記了回家嘍。那些小孩呢,他們呀,都在玩遊戲,有的跳皮筋,有的捉謎藏,還有的玩老鷹捉小雞......

  夏天剛剛過去,秋媽媽忙著給樹木披上了金裝,登高望去,猶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風掃過,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還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輕盈地旋轉。地上滿是落葉,像是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金毯。

  冬天,那就更好玩了,下雪了,小孩有的打雪仗,有的推雪人......歡樂無比。

  我們家鄉的這個楊樹林,就像一個技術高超的魔術師,追隨闐一年四季,變換著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時刻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楊樹的作文 篇6

  我家門前長著一棵笨楊樹,那是我五年前種下的,現在有三手扎粗了。在中學的時候,曾讀過茅盾先生的著名散文《白楊禮讚》,文中對白楊樹有一段生動的描寫:“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 ” 茅盾先生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的樸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從那時起,我對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多了幾分的敬佩,而我對我家門前的“笨楊”多的是喜愛。

  我家門前的這棵楊樹,家鄉人說它是“笨楊”,是因為生長速度慢,木質好,是蓋房做傢俱的好木材。我對“笨楊”情有獨鍾,是因為春天它的葉子葉綠多汁,有一種淡淡的異香,嚼在嘴裡爽口柔嫩,是農家人餐桌上好菜餚。夏日的時候,坐在家門口乘涼,享受著樹蔭的陰涼。

  娘在我小的時候,就給我講述著娘小時候的故事。六十年代,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全民忍飢挨餓,榆樹葉、榆樹皮、楊樹皮都成了人們的口中餐。每年四月份,正是楊樹長嫩葉的時候,田野里路邊一排排一片片的楊樹,長出嫩葉會被人們搶食光的。人們把這些嫩楊葉放在滾燙的開水裡濾一遍,然後再用涼水泡一下,這樣就會消去楊葉的苦味,用玉米麵做皮兒,嫩楊葉做餡兒,放上稍許的鹽,上籠屜蒸成菜糰子。在那鬧饑荒的年代,楊葉糰子比起草根、樹皮等來說,誰家能吃上菜糰子,可稱得上等的“佳餚”了。聽著孃的故事,我對笨楊樹有了一種相思之情。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嫩楊樹葉逐漸退出了人們的餐桌,好像被人們遺忘了。

  近幾年,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家鄉人在河、湖和道路兩旁栽植了一片片速生楊。速生楊採用扦插育苗,也就是春天把帶有芽兒、有拇指粗細的楊樹枝擷取一尺左右長,插入肥沃的土壤裡,然後罩上塑膠薄膜,補充上充足的水肥,樹苗當年就能長到一人高。速生楊生長速度快,造成了它的木質鬆脆,不適合做結實的傢俱,只適合遮陰當柴或者用來做成細木板。我對速生楊有偏見,主要是葉子太難吃。

  也許是孃的菜糰子的誘惑吧。我就惦記著,搜尋著這種笨楊樹。那年,我去鄰村一個同學家,見他家房東邊種著一棵楊樹,這棵楊樹和其他楊樹有所不同,不像路邊的鑽天楊直衝雲霄,我知道這就是娘說的“笨楊”。我發現在這棵楊樹的底下冒出了一棵小楊樹。我看到小楊樹,高興壞了。第二年的春天,小楊樹長到了一尺多高。

  農村有一種說法 “房前不種柳,房後不種楊”。我為“小笨楊”挑選了一處風水寶地。經過同學的允許,我把它移栽到了我家門口右側。這樣,每天我上下班都能夠看到它。起先,我怕孩子們搞破壞,用棗圪針把小楊樹圍起來,然後用繩子攏起來,淘氣的孩子不能靠近我的小楊樹了。每天上下班的時候,我總要看一看我的小楊樹。春天,我看著小楊樹發芽,吐出了嫩芽,然後綻出嫩葉。

  如今,笨楊樹已超過了我家房子了。每年的春天,我總是要爬上房子,捋下一些嫩楊葉做成佳餚。手巧的娘,發好玉米麵、黃豆麵和白麵三樣合成的面,做成菜糰子,餡兒是嫩楊葉加上五花肉,菜包子上籠一蒸,香味順著煙筒飄在空中。更有絕美的,是嫩楊葉切絲拌杏仁做成的小冷盤。早晨,就著小冷盤,吃上一饅頭,喝上一碗粥,那才叫精美絕倫。

  又是一年春來到,不知不覺進入四月。我有空閒的時候,總是要關注這棵笨楊樹。這天,我抬頭張望,發現楊樹返青了,樹丫上長出了嫩芽,枯枝中抱著幼小的新芽,那麼綠,那麼嫩,那麼柔弱,像是剛出生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我盼著嫩楊葉的下鍋時,舌尖美味回味無窮,這可以吃的風景唯有農村才有如此鮮嫩的享受。

楊樹的作文 篇7

  我家門前有幾十棵樹,但最高大的則是那一排排整齊的白楊。

  白楊在春天,似乎要比其他樹木都要綠、都要活潑。它的葉子和枝幹已經脫了外面的“毛衣”,換上了綠油油的長裙。雖只有幾點綠若隱若現地扒在樹幹上,但也仍擋不住它的生機勃勃。它在春天最為“放肆”──張開了胸懷,將它的“寶貝們”放出自己的懷抱,讓它們從小就養成了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好習慣。薄薄的嫩葉在春日溫和的雲朵下染織成一片耀眼的銀色。它從不像我的母親絮絮叨叨,只要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可以像它一樣繁衍就足矣了。若你哪一日被這飄蕩的楊花的清新的花香喚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你尋著這香味走上陽臺,你的身子為之一震,你的眼睛為之一亮,頓時整個世界都是潔白的“小雪花”,看到這幅景象,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討厭的冬天又來了?碰巧,落在地上,在陽光的照耀下,如一團團雪亮的棉花。再望望楊樹,你則會不由自主地讚歎:“又一個如意的春天來了!”一種奮進的決心油然而生。

  夏的白楊,是沉穩的。正值樹葉茂密,雖然葉子也很多,但它不像柳樹一樣軟弱,柳樹總是為顯示她那美麗的頭髮,低垂著腦袋;而楊樹從不這樣,它枝葉確實多,但它的枝條挺起,緊抱著樹幹,任憑狂風將樹冠刮的東倒西歪,滿樹的枝葉呼號猶如一頭雄獅,它戰慄、它翻滾。有時我十分擔心它是否會經不住狂風暴雨的“考驗”,但在閃電與雷鳴照亮黑暗的瞬間,我窺見它的樹幹卻始終巋然。大雨過後,它輕輕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大片一大片細碎光滑的葉子被雨水洗得發亮,飽含著水分,給人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

  白楊伴我一春一夏的綠色,到了秋天,它的葉子被秋姑娘的化妝盒染成了金黃,樹頂也被豔陽塗出一抹金黃,不久,窗前已是金碧輝煌。秋風乍起,樹葉如雨紛紛飄落,我的思緒常被這“唰唰”的樹葉聲打斷。我明白這是一種告別的方式,只好含淚揮手告別……而它呢?雖然已經衰老,葉子也掉的差不多了,但它仍然昂著頭,聳立著身軀,迎接那寒風凜冽的冬天……

  楊樹在冬天這個令人瑟瑟發抖的季節裡,裸露著身軀,向我展示它那無人能比的瀟灑。這種瀟灑,是一種孤獨的瀟灑、是一種豪邁的瀟灑、是一種無畏的瀟灑、更是一種自信的瀟灑……它雖孤獨,卻活的自信。樹枝在雪的壓垮和嘲笑下,慢慢屈服了,但經過凜冽的寒風這麼一吹,又挺直了身軀,豎起了枝幹,直插雲霄,像是在向蒼白的天空發出“挑戰”,在它的身下,還有幾棵果樹,它抵擋著寒冷,又在維護著身下的樹,積極向上、擁有責任感的感覺瞬時萌發出來!

  楊樹不管在哪個季節,都有著自強、堅強、迎難而上的精神,正是這精神,使我在每一年裡都不會被困難所打倒。楊樹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