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理> 【精選】心理的作文四篇

心理的作文

【精選】心理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的作文 篇1

  “田恬!下次考試必須考在95分以上!”,“田恬!語文必須在90分以上!”,“田恬!……”“田恬!……”。你看看,又在喝令我下次考試必須考好。都從公元20xx年說到公元20xx年了,用我的話說都聽了N遍了,耳朵都聽出老繭了。我想同學們都有和我一樣的煩惱吧:家長希望我們考好,我們往往會因為這樣而十分緊張,越緊考不好,越考不好,家長越會生氣,越生氣越考不好。這樣惡性迴圈,永遠考不好,反而會使我們討厭考試。

  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壓力過重的後果,症狀以及解決方法。

  壓力過重的症狀有:

  症狀一:感冒

  如果你連續幾周感到筋疲力盡、咽喉疼痛,很可能是因為壓力削弱了免疫系統功能。

  症狀二:頭痛

  緊張是偏頭痛的主要根源。通常10個女人當中,就有一個患不同程度的偏頭痛,但患偏頭痛的人中,只有一半會主動尋求治療。人們對偏頭痛的起因說法不一,一般說來,如果你反覆感到眼眶周圍疼痛、噁心時,很可能是偏頭痛的前兆。

  壓力過重的後果是:頭腦一片空白,老想上廁所,總感覺有東西忘帶了,更嚴重的甚至會暈倒。

  那到底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呢?當然有啦!做深呼吸,找個空曠的地方大喊幾聲 或者去練歌房發洩發洩或者對老師說說,跟家長談談,讓他們給你減減壓。

  我是透過和老師談心,老師轉達給我的父母。爸爸媽媽也意識到他們的期望值一下子給定地太高了,要循序漸進,現在我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成績在不斷的提高。

  很快就要期末考試了,是檢驗這一學期所學習的知識我到底掌握了多少,也是檢驗爸爸媽媽地新式教育方法好不好的時候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心理的作文 篇2

  乙:前些時候,我們討論了“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學問題,老師們都很感興趣。學生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感性表象和學習到的材料,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積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透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等等,這很重要。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豐富,不經過主體的選擇、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這就涉及到作文的構思問題了。袁老師,今天我們就從構思這一方面,來探索一下兒童作文的心理奧秘,好嗎?

  (一)作文構思一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

  甲:好!兒童對作文的構思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這一心理過程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在擁有作文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思維活動概括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根據它選擇所應寫出的內容,明確所要敘述的事物之間的正確邏輯關係,以確定先後次序,段落層次。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達這些內容,這就是所謂作文的構思過程。

  乙:這就是說,作文的構思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結構;三是選擇詞句表達。這幾部分都很重要,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心理活動內容。為了討論得具體些、深人些,袁老師,我們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樣從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兒童確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規律。

  甲:好啊!什麼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文章是資訊的載體,作文和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作者向讀者傳遞資訊的過程。文章的這種屬性,決定了作者在動筆前必有一定的寫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資訊想要傳遞給讀者。

  乙:關於這一點,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寫東西,全都有所為。如果無所為,就不會有寫東西這回事。”他還指出,即使是專門寫給自己看的日記之類,也是想將現在自己瞭解的資訊傳遞給日後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沒有資訊要傳遞,就寫不出文章來。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這種想要傳遞某種資訊的願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產生的根源。在寫議論文和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思想感情,因此,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達的觀點或感情。在寫說明文和另一部分記敘文時,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告訴別人某種客觀事物的情況,於是寫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過程

  乙:從兒童作文實踐來說,他們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袁老師,您是不是舉例給大家談談。

  甲:可以。心理學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深入思維的複雜過程,是作者對於感知獲得的生活細節、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組的過程。

  讓我們先看看一位高年級小學生介紹自己作文構思時的體會。

  教學片斷一

  甲:從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

  兒童在生活實踐中,透過感知、體驗、認識了客觀事物的外部特徵,採集了各種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問題或事例,引起他們的興趣,深深觸動了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動,得到啟發,引起聯想,產生了想反映事物,表達感受的念頭。這時,中心思想就進人了孕育狀態。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有所感尚不夠清晰,有所思還比較粗淺。

  乙:看來,介紹構思體會的那位同學,在參觀時,參觀後,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狀態都處於中心思想的孕育階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階段是——萌生。

  作者透過艱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裡,於是在大腦裡發生了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產生了概括。由於概括,作者從客觀事物的現象中“發現”內涵的意義,“悟”出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本質的東西。這些在作者大腦中漸漸明確、突出、凝聚起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應運而生了。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朦朧變為明朗,渙散趨向集中,粗淺發展為深刻,一種明確的中心思想逐漸形成。剛才談體會的那位小作者,在動筆作文前的那番對於確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則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階段的具體表現。

  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根據同樣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兒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陳小平老師安排了這麼一次作文訓練——

  教學片斷二

  乙:陳老師總結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於孩子們的認識、情感有差異,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他們的感受就不一樣。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樣了。

  甲:從這裡,我們還可以想到,由於同一個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種意義,兒童不斷挖掘文章材料的內涵意義,最後在自己大腦中常常也會萌生出好幾個中心思想。這就必須透過比較、選擇、最後確定一個意思為中心思想。這時才能說這個兒童真正確立了中心思想。

  乙:這就是說,兒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階段——孕育、萌生。有些兒童,有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孕育、萌生和比較選擇。

  甲:是這樣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條件

  甲:從對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過程的考察,我們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生活實踐;第二,思想認識;第三,思維概括性。

  從生活實踐來說,在實踐中透過感知、閱讀、體驗,蒐集材料,經大腦貯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礎。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從作文材料中概括出來的。作文材料的貯存越豐富,透過思維認識事物的本質特點,提煉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於生活實踐,這第一個條件——生活實踐,確實十分重要。

  甲:從思想認識來說,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生活實踐中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在作者感知、貯存和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滲透作者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傾向。

  乙: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兒童的思想認識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決定性條件。

  甲:再說思維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其重心和關鍵是思維。

  對作文來說,感知是出發點,記憶是材料庫,從感知所捕獲的資訊或從記憶貯存的資訊中,提煉觀點,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維概括性。 在實踐中,我們不是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嗎?參觀的`地點、採訪或觀察的物件與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學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卻深淺有別,這除了他們思想認識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們思維概括性的差異。

心理的作文 篇3

  那年春天,正好十五歲。脫去了童稚的外表,穿上了成俗的“外套”,縱使有“少年壯志當拿雲”的雄心壯志,可也能透露出無盡的哀泣,整天愁眉苦臉的。

  離開了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母校,遠離了農村的安靜祥和,更重要的是:離開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位老師。沒有人會了解他內心的孤獨與無助,縱然一張重點中學的通知書加在他身上也於事無補,但他知道只有接受現實,帶著所有人的期待,邁入了XX中學,才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績。然而陌生的面孔,高大的教學樓,喧囂的城市,對一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說有些“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他也不僅僅接受這些。“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份寸”,他從來都與懶惰“針鋒相對”。老師讓同學們一星期內背熟《琵琶行》,頓時怨聲四起,連聲哀嘆著。第二天同學們來到學校,玩的玩,笑的笑,早已把背書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了,而他為了背熟,連早餐的時間也犧牲了。當老師檢查時,全部像“縮頭烏龜”,面面相覷時,他非常謙虛的站起來,有感情的把全文背下來,讓別人目瞪口呆。別人可能不會知道昨天晚上他背到凌晨1:30才睡覺,今天一早複習。

  可能接受了太多鄙視的目光,他總是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結果也證明了他的努力沒白費,以高於第二名30多分的優勢穩居第一。他沒有被繁華的事物所吸引,可是他從來沒在別人或老師面前笑過,若有所思似的,他總是那麼的深沉。

  那年夏天,正好十七歲。當自己聽到那個訊息——小學的X老師不幸在車禍中去世了,那年夏天的晚上,註定是他自己的一場“音樂會”。心酸的眼淚,老師的音容笑貌……。可以說堪比他母親的人靜靜地走了,而一切的一切讓他不知如何面對。

  沒有了昔日的刻苦,自己開始得過且過起來。老師問,他不回答,同學議論,他避開。彷彿他只活在了自己的世界。終於有一天,“你看他,從這一直到了第幾十名。””是呀,咱娃怎麼了?“他在一旁默不作聲。老師不知怎麼了:”我看他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我也不抱什麼希望了,可就是對不起他的小學老師六次找我,為他生活和學習的事跑前跑後,他卻因為一件不幸的事而墮落。“當著全班同學以及父親的面,第一次批評教育他。

  第二天當他重新跨入那個不熟悉而陌生的校門時,他狠狠的對自己說:“我不僅要從這裡爬起來,還要從這裡起飛,證明給那個傢伙看看我是否還有希望。”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他實現了諾言,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上學前那個夜晚,父親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好酒。他恭敬的敬了父親一杯,又敬了母親一杯,然後父親為他斟滿第三杯,說:“孩子,這杯你該敬你那位班主任。”

  他不可思議的望著父親,父親回憶說:“你的班主任為了讓你的心靈有所觸動,做了那樣的事不讓我告訴你,說對激勵你有好處,希望你勇敢的笑,一直堅強地笑下去。”

  一股冬日裡的暖陽在他似笑非笑的臉上,可是心裡美滋滋的,他把這三年之內唯一的笑容奉獻給了那份潛風送雨的鼓勵和愛。

  老師好,我這個作文是不是缺少點題“心裡美滋滋的”句子,請老師幫忙增添一下,充分表現“心裡美滋滋的”這一主題,謝謝。

心理的作文 篇4

  一位著名的醫學專家曾說:多年來,醫學忘記了愛情是疾病防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非常錯誤的。近年來,愛情醫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夫妻恩愛,感情融洽,家庭和睦,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因為愛情既有社會性,又具有生物性,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近年來國內外有的醫院打破舊的常規,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允許其丈夫在身邊陪伴,使產婦減少了精神心理上的恐懼感和孤獨感,丈夫的體貼、支援和安慰,使產婦順利地透過產程,把愛情的結晶——小寶寶安全地迎到人間。據調查,有丈夫陪伴的產婦順產率高於沒有丈夫陪伴者20個百分點。

  感情融洽是家庭和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優生的重要因素。在夫妻恩愛、家庭氣氛和諧的情況下,受精卵就會安然舒適地在子宮內發育成長,生下的孩子就聰明、健康。胎兒在子宮內對外界的刺激是有反應的。

  夫妻感情融洽還有益於健康長壽。調查發現,多數情況下,離婚者、喪偶者的身心狀況比享受美滿婚姻的人要差得多,壽命也會因此而受影響。

  據國內外醫學家分析,愛情是一種使人奮發向上的力量,夫妻恩愛首先是雙方在思想上和感情上的一種和諧,在心理活動上的一種互相補充,這就使雙方產生了一種溫暖、協調的健康心理,這樣有利於大腦皮質功能和肌體免疫功能的生理協調,從而促進體內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等物質。這些物質能把控制體內血液流量的神經細胞興奮程度調節到最佳狀態,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