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肖邦故園的練習題

肖邦故園的練習題

肖邦故園的練習題

  ①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樂同波蘭風光的聯絡,可以說任何地方也無法同這樸素的馬佐夫舍的村莊——熱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這種說法或許顯得有些荒誕不經。這瘠薄的土地,這平原小道和麥草覆蓋的屋頂,跟肖邦音樂所賜予我們的無限財富和充分享受又會有何共同之處呢?但是,只要我們進一步觀察,就不難發現,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②誠然,它沒有那種招搖的俏麗。但它蘊藏著許多細微的色調變化,只有久居這一帶的人才會跟這裡的景緻結下不解之緣,才能看到這些形、聲和色彩的微妙差別,並且給予應有的評價。

  ③一年四季都得細心觀察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飄下一朵朵淡紫色的雲霞;夏天,樹木欣欣向榮,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黃,霧繚煙繞;冬天,大雪覆蓋,粉妝玉琢,清新素雅,在這潔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條的柳樹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風得意,翩翩起舞。這四季景色裡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樸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④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絡,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它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

  ……

  ⑤我們恰好能在肖邦的瑪祖卡曲和夜曲裡找到這平原的歌聲——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這兒時之國畫面的作品,我們都能發現一縷鄉音。

  ⑥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養、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對自己使命的不凡見解,使這畫面複雜化了,或者說,像一層霧遮蔽了這些畫面。絢麗的大都會風光,頻繁的旅行,豐富的經歷,給他提供了另一種創作靈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遙遠、寒冷的愛丁堡又懷念起“我的家、我的母親、我的姐妹”,我們就有理由想像,故鄉的朦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們也懷著激動的心情瞻仰這些大樹,這些灌木叢和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們聽到,或者親自彈奏偉大作曲家臨終前的最後一組瑪祖卡曲,我們必能從中聽到昔日國內歌聲的淡淡的旋律。由於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於關山阻隔,有國難投,這一組瑪祖卡曲似乎是被萬種離情、一懷愁緒所過濾而淨化了,跟鄉村的質樸相距甚遠,但它們無疑是出自故里,跟這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1.第①段中寫“這瘠薄的土地,這平原小道和麥草覆蓋的屋頂”,有什麼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散文中,景物的描寫都是為表現文章主題服務的,要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首先應聯絡肖邦的音樂創作和他的愛國情懷,“瘠薄的土地”“平原小道”“麥草覆蓋的屋頂”都體現出“簡樸”“清寒”的特點,這正體現了肖邦音樂的特色,同時也和下文構成對比,以突出肖邦音樂的價值。

  答案:為了說明肖邦故園所在地樸素的特點,同時使其與“肖邦音樂所賜予我們的無限財富和充分享受”形成對比,表現肖邦音樂的價值。

  2.第③段描寫的熱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麼共同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樸素、淡雅;持久、深沉。

  3.第④段中“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這句話的含意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