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關於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彙總九篇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關於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彙總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1

  我的家鄉—河南省焦作市,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祭灶是河南的傳統節日,俗稱“小年”“小年”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每到臘月二十三,我總是可以聽見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這是新年的第一輪鞭炮,所以家家戶戶都要燃放。而人們也都開始忙於購買灶糖,火燒等祭灶食物。而在農村祭灶儀式則在鞭炮聲中開始了。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據說雞是灶王爺昇天時所騎的馬。人們不把雞叫為雞而稱為馬。紅公雞稱為紅馬,白公雞稱為白馬。這時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用天執酒澆雞頭。若雞撲楞有聲,就說明灶王爺已經領情。這就是農村的祭灶儀式,祭灶的食物也很特別,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在河南首選的祭灶食物是灶糖和燒餅。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小時候,我聽大人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神,為了不讓灶王上天說壞話,就吃灶糖來黏住灶王的嘴。這種糖是小孩們的最愛,我卻不喜歡吃,因為我覺得這種糖太黏牙了,而我又不喜歡吃甜食所以祭灶時我很少吃這種糖。祭灶這天除了吃灶糖外,還要吃火燒。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燒餅攤點的生意就非常興隆。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看做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的人們都要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為的是吃到家裡做的祭祖火燒。祈求來年平安無事。

  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請你親自來焦作看看祭祖儀式,嚐嚐灶糖和火燒吧!到時我一定會熱情款待的。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2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同。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除夕那天,媽媽要包團圓餃子,要求我也參加。媽媽早早的調好餃餡,擀好麵皮,每張面皮薄厚均勻,方方正正。準備工作做好後,包餃子正式開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不是躺著就趴著。再看看媽媽包的,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站在那一動不動,好像正在接受考驗計程車兵。我包的呢?已經兩腿發軟,像打了敗仗似的,不敢抬頭見人。

  我又包了一個,我把兩邊捏住了,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我嘆道:“真難呀!”我洩氣了。媽媽對我說:“幹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聽後我點點頭,媽媽教我包餃子,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夾點餡在麵皮上,然後兩端對摺按緊,彎曲擠壓,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我開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規定。首先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擺放整齊,民間叫圈福。

  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至今,因為它代表著歡樂、團圓、吉祥!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3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沒有時間寫部落格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援!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是我們家鄉集會的高峰期。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一都是我們村裡集會的開始。從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會!從初二開始唱戲,一共有三天唱戲的時間。當然不光光是唱戲那麼簡單,還有集會,馬路兩邊都是擺地攤的。有賣衣服的,鞋子的。還有一些是專門賺小孩子錢的,像一些油炸的東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門的東西全出來了。為了這幾天的集會,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貪黑的去站個好地方。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腦袋都是為了這幾天的集會。

  今年的集會我感覺和往年很不一樣,往年的時候,聽到說家裡面有集會就高興的不得了了,最近幾年似乎沒有了那種激情。對像這樣的集會也不怎麼感興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覺還是蠻不一樣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感覺到了往年沒有過的興奮,也許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來參加集會的朋友都回來了。以前我們都在外地上學,沒時間回家玩。但是今年我們大部分都畢業了,工作了。向老闆請個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還是像這種家裡的集會最好了,逢年過節嘛?大家都有著自己的事情,像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聚集這麼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後大家可能都要忙於自己的事業了,那麼像這樣的機會就更少了。

  這是我的快樂,也是我的幸福!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4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著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著一隻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裡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隻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村莊裡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裡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為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說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說由於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瞭解它們的由來,讓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更加透徹。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5

  我的家鄉在江門,每年春節,市民們舉行的活動可多了!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除夕,江門習俗稱“過年”。除夕前人們就忙碌各式年貨了:買雞、鴨、鵝、魚肉、衣飾、傢俱、器皿、畫、春聯……樣樣都有。餐桌上擺的大魚大肉和糖果,讓人直流口水。人們還會買柑桔、青橄欖那些象徵吉祥如意的水果。

  舊俗過後,男的必新理髮,女的必“挽面”。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春節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趕回來團聚。家裡還會吃團圓飯。如果是晚農家的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這樣才能年年好運氣。

  農曆二十三晚,俗稱小年夜,人們為表示灶君一年來保護各家各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職時,特地給他賤行。謝灶要擺設貢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幾棵帶尾葉的甘蔗,還有炒米餅、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就是謝灶。

  臨近春節,香港人都喜歡按照習俗購買年花,取其“花開富貴”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門的花市有什麼不同?人們可以趁到香港過新年的時候去人潮擁擠的地方年宵花市湊湊熱鬧,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藥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據說桃花能為未婚男女帶來“桃花運”,連著葉子的柑桔則代表姻緣“開花結果”……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6

  今天,媽媽許諾要帶我和表哥去見識一下家鄉的白事風俗。

  我們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藍色的五菱之光,由媽媽親自駕駛。先開到殷莊接小姨,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我們在那裡遇到了表哥的家人——我的大舅、舅媽和只有一歲的表妹。天氣非常熱,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掛在天上,我和表哥口乾舌燥,還好大舅帶了一大瓶雪碧和杯子,我們坐在陰涼地,嚼著薯片,喝著雪碧,甭提有多美啦!

  媽媽、大舅和舅媽要去“送湯”了,託我們帶著調皮可愛的表妹。只見他們都是身披白色布條,頭上也繫著白色布條,大舅頭上還戴了一頂白色帽子。表哥哈哈大笑,一邊笑還一邊說:“天仙下凡啦!”,結果吃了我大舅一個超大“爆慄”,只好吐著舌頭乖乖站到一邊去了。

  敲鑼打鼓聲漸漸遠去,我以前也送過湯,知道他們後面要做的事——一直走到姥姥的墳墓前,磕幾個頭,然後回去。

  可是,這麼簡單的行程,媽媽卻半個小時候後都沒回來。我急了,掏出手機撥了老媽的電話。一陣嘟嘟聲,媽媽接聽了。

  原來媽媽現在才到姥姥的墳墓,我只好繼續陪表妹玩,表哥從兔籠裡抓出了一隻兔子,正在逗它呢!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舅媽和大舅回來了,她把我們帶到了吃飯的地方,等媽媽和小姨“凱旋而歸”。

  終於,遠處傳來的嗩吶聲越來越近,不一會兒,一群身披白布條兒的人就出現在我的視線中。

  媽媽和小姨站在隊伍的末端,汗流浹背,媽媽一邊擦著汗一邊說:“我們先去上禮,上完禮就走。”我和表哥便跟著這些大人,稀裡糊塗的上完禮,上了車。

  先把小姨送回殷莊,然後媽媽又把我送去了沙河,讓我在沙河過兩天。

  我先在另一個大舅媽家吃了晚飯,然後去了姑姑家睡覺,一天的奔波勞累,我很快就睡著了。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7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裡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裡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8

  中國傳統節日——過年。過年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3怨?綬梗??胰嗣ψ派奔Γ?毖跡?急改暌狗埂W鈑腥さ氖槍?θッ??螅?ǘ澇詡ξ舶蛻狹糲氯??鵜?N冶慊匙藕悶嫻男那楸閎ノ誓棠蹋?ldquo;奶奶,為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徵著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隻雞放進盆裡,再加上一根大蔥端著去廟裡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著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著,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為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麵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裡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裡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為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寫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篇9

  新年來臨之際,包餃子莫過於中國最傳統的習俗了。但對我這南方孩子而言,新年的餃子甚至能與那些燕窩鮑魚相媲美。今天可是喜慶的大年初一,我也終於能如願以償,不僅能嚐到美味的餃子,還能親自過一把包餃子的癮兒。

  我們一家子五口正在廚房裡熱熱鬧鬧地準備餃子的原料:新鮮的肉末、綠油油的韭菜末、糯軟的粉絲、片兒薄的皮子,還有鹽、味精等調料。這些原料經過了爺爺的烹炒、加工,終於搖身一變成為一盆香味四溢的肉餡。接著,待我向奶奶“拜師學藝”後,就輕鬆地包起了餃子:我先操起一張雪白的皮子攤在手掌上,用筷子夾了些肉餡放在皮子中央;然後再將皮子的邊兒緊緊捏攏,使肉餡密不透風地躺在睡袋一般的皮子裡;為了美觀,還要將皮子邊兒捏得凹凸有致——這下,一隻小巧玲瓏的餃子就製作完成。雖然它看起來大腹便便、站立不穩,但畢竟是我親手報的第一個餃子啊。接著,我捋了捋袖子,又一絲不苟地包起第二隻、第三隻……沒過多久,滿滿一桌小餃子便陸續跳下了鋁鍋,在熱水裡歡快地上下翻騰。

  不多時,一股肉香撲鼻而來,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爭先恐後的上了桌。垂涎三尺的我抵擋不住誘人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夾起一隻餃子,津津有味地品嚐起來:這餃子皮薄餡嫩,飽滿多汁,簡直就是“山珍海味”啊!

  這次包餃子既讓我一飽口福,又使我親身體驗了包餃子的樂趣,真是一件趣味無窮的樂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