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棲居作文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意的棲居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意的棲居作文1
當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話》印成鉛字,成為兒童們手中的珍寶,當慈愛的父母為嬰兒朗誦那詩篇般的傳說,當童話中善良的公主為孩子五彩斑斕的夢增色這些傳說的真諦,格林兄弟們苦苦尋覓的與人類發展史的聯絡,於無言處彰顯。那便是亙古以來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
這是多少簡單的三個字,卻總是被數數然的我們輕易忽視。格林兄弟窮究傳說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隱藏其中的真理、律條,卻忽略了那連鄰家孩提都能總結的至真善至美。
我們總是如此,實用性的價值標準成了現代人的鼻環,殊不知科學、技術、修辭終須美感、善念與真誠為線,前來縫合。沒有真善美為信仰的實用主義,只是清寂的舊代朝服,釦子滴滴答答地掉,散落滿地。是的,我們必須有充滿勞績的實用主義來領航,但人之為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荷爾德林曾說,充滿勞績,人還是要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若我們只是一味追求實用的勞績,縱使有豐碩的穗粒、有甜美的飯食,卻依舊只是匍匐於地的生靈。若當真如此,我亦要讚美人類謙卑的神態與豐厚的勞績,卻哀傷於靈魂的羈旅無依。你可曾聽說,靈魂,是大地上的異鄉者?是美,讓人的雙膝直立行走,傲然挑戰烈日!是真誠,讓人之間萌生稱之為愛的強韌紐帶,讓人性溢滿芬芳!是善,讓這群大地上的異鄉者將根基所向土地深處,卻始終向上生長,不生旁枝!海德格爾說,精神乃是湧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飈。是真善美創造了人的無限可能!人對內在生命無數次的重生與再造,無不是以美為明亮的焰火,善為擺渡的舟身,真為手中的柱杖。
當我們翻讀《格林童話》,或是《同海經》、《伊索寓言》,我們看到的人類歷史前行之指路燈,皆是人性的光芒。矢志不渝的愛情,星漢為之震懾的母子紐帶,抑或是一諾千金的友誼,都建立在無與倫比的人性之上,真善美之上,沒有公式的繁瑣,亦無關定律的教務,她們真實存在,為人類鋪路助行。
實用主義的發展迷惑了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於機件般的冷酷言行,我們忽略了美,遺失了真,摒棄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記那顆徇霞般的初心。
不,我要依然將根基深扎地下,引體向上接近太陽。我要同樹的主幹一般強壯,善是我枝幹中的瓊漿,我將現實的責難裁成片片綠葉貼於項間額前,真是豐沛的雨水,美是頭頂的湛藍晴空。
詩意的棲居作文2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在生命的原野上,我們不僅要生存,還要選擇一種最美的方式綻放。
——題記
人,詩意地在大地上棲居,它不僅僅代表了一種生存姿態,更昭示著一種熱愛生活的理念,一種生命哲學和精神美學。物質的富足只是最低的追求,我們要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堅定的位置,整個地靜息在那裡,再無貧乏或享受,得到心靈的完全充實,找到真正的幸福。
夢中水仙花開,那淡淡的清香,編織著靈魂的追求。如果可以,願用手中的麵包去換一朵水仙,讓它永遠開在夢中,開在眼前,開在人生的每一段路上,永不凋零。
每個人手中都有兩塊麵包,它代表著外在的物質世界,是我們生存的基礎,缺之不可;每個人心中都曾開過那麼一朵水仙,它是我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它不如物質具體,但卻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追求,缺少了,我們的人生同樣不會完整。
那幽幽的清香無形,卻又在每個人的心中幻化出不同的形狀:有時它化作《詩經》中的歌聲,婉轉悠揚;有時它化作莊子夢中的蝶,翩躚起舞;有時它化作《離騷》中的文字,隨汨羅江淌過千年……
每個人都應用手中的.一塊麵包去交換一朵水仙,它是我們心靈的追求,也是我們區別於其他人的根本,在這追求中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心。
水仙是莊子的思,戰火紛飛,命若琴絃,他神情枯淡,而內心卻渴望九萬里風鵬正舉;水仙是李白的詩,官場黑暗,壯志難酬,他千金散盡,而內心卻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水仙是梵高的畫,飢寒交迫,難以為生,扭曲的星空下,他卻將自己的生命開成一朵最美的葵花。
是的,在生命這片原野上,不管歲月的風霜使我們怎樣傷痕累累,我們仍要選擇一種最美的方式綻放。
文革中,許多人被下放,在那個貧乏而又艱難的時代,有些人仍不放棄生活的希望,仍每天堅持喝自制的下午茶,讓生命之中保留了一份優雅,這樣的人,不會被艱苦壓垮。
二戰後的德國一片廢墟,但人們相信它定會重新崛起。因為在那片廢墟之中,一朵鮮花燦爛地綻放。在生存都面臨威脅之時,仍不忘精神上的追求,這不正是他們民族精神的最好的寫照嗎?一個在廢墟中仍不忘精神追求的民族永遠不會被擊垮,而今,德國之花果然在曾經的廢墟之上燦爛。
不要選擇一種隨意的姿態度過一生,在生命的原野上,伴一株水仙,詩意地棲居,讓那淡淡花香,喚醒我們對生命的原初印象,看清那些險些忘卻的希望和夢想。
讓自己的心中開出一朵水仙,用一種最美的方式綻放。
詩意的棲居作文3
生活如酒,過於濃烈則辣喉,過於淺淡則無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顯醇厚;生活如歌,過於高昂則刺耳,過於低沉則抑鬱,唯有平衡的曲調才顯悅耳;生活如畫,過於繁雜則繚亂,過於簡樸則無韻,唯有平衡的筆觸才顯美麗。
荷爾德林說:“人生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讓我們在奮鬥的征程裡學會欣賞沿途的風景,讓我們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我們要在奔跑中學會憩息。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遙望千年以前,孔子駕車周遊列國。遊說,輔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並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靜地憩息,他能夠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義。於是我們眼中的孔子,便是那兩袖清風,至賢至雅的聖人。回首當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喪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驢子前的蘿蔔,誘惑著人們不斷邁步。然而驢子的結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機器,沒有了靈魂,沒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於此,我們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詩意地棲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我們要在追求中學會享受。因為事業固然是我必須打造的聖殿,但在這聖殿之後還應有一個花園。
阿爾卑斯山腳下有一塊著名的標牌,上書“慢慢走,欣賞啊!”是啊,在你攀登絕頂追逐勝利的同時,別忘了享受沿途如畫的美景。生命在追求與享受中圓滿,人生因奮鬥與欣賞美妙!魯迅先生執筆時端莊肅穆,那筆頓作棍棒,唱醒百萬愚民;又頓而化為刀槍,直刺敵人心臟。這樣的冷峻中,先生為事業為中華民族的覺醒耗盡心血。然而在蕭紅筆下,我看到了一個溫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著的小花,那嫋嫋煙霧中輕緩吞息的神態,那一本正經探討服裝搭配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一位別樣的豐富多彩的魯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於案頭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財富的同時,魯迅先生享受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釀造出碎金般的詩意,鑄就了他輝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
從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著平衡生活的智慧。讓我們且歌且行,於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
詩意的棲居作文4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身軀是用來相愛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而靈魂,是用來歌唱的。”一直很喜歡這句在吉普賽人中流傳甚廣的格言,人生在他們的眼中披上了一件詩意的輕紗,時時刻刻都煥發出迷人的光澤。而生活,不就該這樣嗎?
生活中總是有無數選擇題中在路口等待我們的經過,應該慶幸,選擇的權利在我們自己手中,你可以選擇生活,選擇愛情,選擇關心他人,選擇希望和信仰,選擇真善美,這在於我們心中的天秤傾向哪一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失意、痛苦,選擇偏頑固執,但這又何必呢?這種選擇不合情理,只會自添煩惱,讓自己跌入更陰冷的深淵,換個方向,我們會欣喜的發現柳暗花明,會尋到通往幸福的星光大道——詩意的生活需要善於選擇的智慧。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生活就是用一分一秒的時間堆積起來的牢不可摧的城堡,沒有人願意成為受他人支配約束的囚徒,但大多數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淪為時間城堡的階下之囚,而鐘錶可謂是它最忠誠的守護者了。
生命被這些分分秒秒切割成無數的碎片,而為了將這些碎片組拼出一幅完整的畫面,我們一頭扎進了與時間的搏鬥中,激烈的戰鬥使我們的目光永遠投向前方,匆忙的腳步讓我們忽略了道旁的“草長蝶飛”“鶯歌燕舞”,而這些正是使我們的生活亮麗起來的最主要色彩,沒有色彩的生命縱使有再多的勝利也失去了魅力,緩下匆匆的步履,為我們的眼睛注入生命的活水,我們會進入一個充滿高貴靈魂的世界——詩意的人生需要找尋的眼睛和心靈的交流。
生活是快樂、悲傷、痛苦,希望交織沉積起來的富礦,每一塊礦石都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情感因子,懂得生活的人將它們精準地提煉出來,煉成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他們的眼裡,沒有珍貴與低賤之別,每一樣情感因子都是生命的精華凝聚而成,品味生活珍惜生活才不會讓生命的血液白白流失——詩意的人生要求有顆博大的心。
死是容易的,活著卻很難,但當我們捨棄浮躁、貪婪,褪去人性中的醜惡時,我們卻可以簡單而快樂的生活,這種詩意的追求讓我們的人生得到昇華,靈魂得以淨化,恢復最原始的純淨。
選擇詩意的棲居,看生命舞蹈,聽靈魂歌唱!
詩意的棲居作文5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是啊,書不是食物,不能使我們溫飽,卻可以令我們更加充實;書不是衣服,不能為我們禦寒,卻可以使我們變得美麗;書不是時鐘,不能計錄時間,卻可以激勵我們奮進。
它,是知識的海洋,是理想的風帆,是進步的階梯。
手握書卷,沉浸墨香。我可以穿越千古,聆聽先人聖賢對我們語重心長地孜孜教誨;我可以直面聖人,領略他們高尚的人格,不老的雄姿;我可以橫跨江南,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體會大江南北間的獨特魅麗;我可以知人冷暖,常常設身處地地多為別人考慮。
讀書,可以改善一個人的品質與心靈;讀書,可以增長人們的智慧和修養;讀書,可以使人堅忍而執著。
讀書使人明智!
如果說,我們就像剛剛燃燒起來的火焰,那書就是一根柴木;如果說,我們就像剛剛流出的泉水,那書就是一顆水珠。也許,一本書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手不釋卷,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可以得到提高;道德修養得到昇華;思想境界得到陶冶。
民族的振興是一本本好書堆積而成的,悠悠五千年的歷史沉澱,是文化復興的引言。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
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
它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如河面的浪,水中的波,字字相連,句句相印,共築文化長城。
讓我們乘此東風,正如海明威所說“詩意的棲居。”
詩意的棲居作文6
無意間想起了海德格爾,那位充滿詩情畫意的老人說:“生命裡充滿了勞績,但還要詩意的棲居在這塊土地上。”那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還有那起舞弄清影的蘇東坡,都在人生天地間詩意的棲居。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詩意,每一縷陽光,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每一條小溪,都是一組流淌的旋律;每一徑迂迴的小道,都是一部寫滿樂章的樂章。詩意地棲居,用心去享受生活的意趣。
月夜下,朱自清漫步荷塘,讓一顆輕鬆的心在荷花池塘間遊蕩,是一種情趣;窮困時,郁達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細數一絲絲陽光,是一種閒趣;監禁中,陸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一種戀趣。人生好比漲潮,潮起潮落,向滾動的音符歡快的跳躍。縱使遭遇烏臺詩獄的摧殘,也還要大江歌一曲,“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縱使被貶黃州,也還要“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侶魚蝦而友麋鹿”;縱然發配天涯,也還要享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俯仰萬世,東坡詩意地去棲居,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於是,滿腹的悽苦得以超越,滿心的靈魂得以昇華。現實容不下海子,沒有像徐志摩那樣“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海子毅然選擇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置身在這個世界,未曾遠觀它的美好,而人與世俗的差距又太大,也許在這種情況下面朝大海就是一種詩意的棲居。翻開塵封的歷史,跨越歷史的長河。恍惚中,有人拔劍長歌曰:“我輩豈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順滾滾東逝長江,穿巴峽巫峽,過洞庭揚州;醉酒入長安,揮毫金鑾殿上,故作狂態。國舅磨墨,力士脫靴,嘲盡天下豪貴;雲遊九州,望川而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豪情萬丈,詩意地棲居,練就了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生活可以沒有富足絢麗,但卻不能沒有詩意,在人世間詩意地棲居,才能享受生活的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諦。
如果生活可以有n多種選擇,我只願詩意的棲居。
詩意的棲居作文7
莊周夢蝶,逍遙物外,遨遊無形於物我之間,這是一種詩意的生活。陶潛棄印,不為五斗米折腰,採菊於東籬之下,構建了自己心中的桃源,這也是一種詩意的生活。梭羅在藍寶石般的瓦爾登湖畔築起了木屋,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的生活,或垂釣於藍湖之上,或散步於密林小徑,寫下不朽名作,他的生活更是詩意的。
將回溯歷史的眼睛轉回到現在,不可否認,當今時代是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各種文化交融錯雜的時代,我們自然不會面臨物質的匱乏,但我們的精神世介面臨太多抉擇。隨著“微信時代”的來臨,群眾的天羅地網迅速降臨。在嘟嘟的提示音中,我們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個濁雜的大細胞,步履匆匆而又滿面灰塵,神色緊張而又充滿焦慮。一時沒有提示音響起便如百蟲噬體,心癢難耐,活脫脫一個癮君子。
“人過度依賴工具,就成了工具的工具,與行屍走肉無異。”《駭客帝國》中尼奧如是說。不可否認,“微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與人的交流方式,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原本不怎麼溝通的朋友一下子活絡起來了,這固然是件好事。但各種各樣的群也隨之建立起來了,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在群裡喋喋不休的討論著家常瑣事,太多無用的資訊充斥著你的大腦,你的生活被群支配而疲於奔命,心靈的翅膀被加上層層桎梏,詩意也蕩然無存。
莊子說:“無所待以遊於無窮。”是啊!要達到心靈的絕對自由必須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即“無我”,排除一切人為的桎梏,清靜無為,逍遙自在。我們終究無法衝破現實條件的制約,那就關上你的手機,將自己的大腦置於嘟嘟的提示音之外,感受自然的那份從容與詩意,排空大腦,遨遊於那一瞬間永恆的逍遙之間。
梭羅不願生活在那躁動不安的、神經兮兮的、熱鬧喧囂的19世紀,獨自來到偏僻的瓦爾登湖畔,靜靜的思考,任時間悄然流逝。他就像他筆下的柑橘一樣吸收著原生態的營養,心靈在大自然的滋潤下充實起來,沒有閒人的打擾,超然的活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誠然,微信改進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但它恐怕不會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甚至會導致人們忘記生活的意義,本末倒置的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這也是梭羅所擔憂的。
那麼,可否不要讓嘈雜的提示音主宰你的生活,拋開所有的重負,讓內心變得輕盈,思維變得開拓,體悟真正的生活?
在這嘈雜的時代裡,唯有把持自己心靈的空靈和詩意,我們才能把握住自己,才能詩意的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以平和之心看待事物,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
詩意的棲居作文8
不管是有關還是無關,就像赫爾德林所說的人可以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之上。
正因為在大地之上,我們腳踏實地人不可放棄並否認自身的社會屬性,世界將人與人聯絡起來,構成社會,一味的推就並指認自身的孤立是違背客觀的。人是有責任感的生物,我們交際攜手共進,開創未來沒人可以拂袖而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人生教育中基礎的一課,人只有意識到與世界的聯絡,才會有憂患,有眼光有勇氣,人與人的聯絡讓我們收起自身的荊棘,學會包容並進而用平等的價值觀去迎接未來。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人的成就來自於他人。是的我們幫助有關的人,與所有的人,現在和未來遭遇的人,與他們開創無數的遠方。
然而我們真可以放棄自身而投身於大流嗎?智者往往是在浮躁中醒來,是在庸俗的大流中,傲然獨立的,像赫爾德林的塔樓、劉禹錫的陋室、陶淵明的桃源,智者在本能上尋求平靜,這是在與世界的劣爭鬥,我們要學會的,便是保留住自身的獨立與個性,存留住自己的詩意。
詩意是人自身個體的昇華,是個人的理想的體現。它淬於現實,敗於人流中,本質上它與聯絡並無衝突。我們大可以在與世界充滿聯絡的同時,建立只屬於自身的高塔,隔絕世俗,使自己更為純真。
這樣看來人是不可以放棄與世界的聯絡的,而我們也要有自身的獨立自身的眼光去隔絕喧鬧,保留自身的詩意。這並不是放棄喧鬧的世界,人還是太微小,我們用盡全力不過只是確保自身不俗於世界罷了,尼采的話語,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有關於無關都不過是人自身的選擇,我們去偽存真,為的也是創造自身更好的價值。同時求得一份真誠的平靜時代,發展只會越來越快,現代人愈發不能遠離社交,浮於表面真實的有關應是腳踏實地的去創造的,無論是遠方還是人們,而建立精神的樓塔,儲存自身的詩意與煩悶的無關格局,又會有何人能做到呢?無論是有關還是無關聯絡了,隔絕都在這個時代流失。人們會同時失去兩件寶物在天平的兩端,在人性的兩端。
無數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對此的關聯抑或隔絕,都要有自己的眼光與胸襟。
願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