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集錦七篇

讀後感的作文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集錦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當你漂流到一個沒有食物、沒有住所、沒有同伴,甚至連生還的希望都沒有時,你會怎樣做?如果是我,估計會絕望得想要投海自盡。我相信大多數人是和我差不多的想法。在這麼一個荒島上,有誰能生存下去?但是還是有人創造了這個不可能,他在這個荒島上活了下來,他就是魯濱孫,一個出自笛福之手,十分神奇的一個人物。

  魯濱孫第一次乘船外出時在鄰居的慫恿之下,之後因為他年輕,氣血方剛,又隨著別人外出了幾次。然而他在某一次外出時,被海盜抓走,之後逃到巴西,在一位好心船長的幫助下,做起了生意。但是,耐不住的他,立下遺囑,若出現意外財產歸船長所有,便又外出去了。

  然而這一次外出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所在的船隻撞到了一處暗礁,這突如其來的災禍,奪走了除他以外船上所有人的生命,而他則漂落到了一個荒蕪人煙的小島上,自己自力更生,在島上度過了二十八年,最終獲救。

  二十八年,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魯濱孫獨自一人在孤島上,一定解決了不少大問題、大困難,再看看我們,許多都是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也沒有處理過什麼大問題,一碰到難題就丟給父母,有些甚至四肢健全,卻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愛孩子有時也需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是嗎?

  我們需要向魯濱孫學習不畏懼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老人與海》是一本可以讓人瞭解什麼是真正的人,什麼是堅強的書。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老人在艱難的環境奮力向前的老人。

  老人經常下海捕魚,連續八十七天都沒捉到魚,但他還是堅持著出海去打漁。後來他決定到深海去打漁,如他所願,終於有大魚上鉤了,誰知這條魚大過了老人的船,老人為了捉住這條魚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大魚拼搏了幾天幾夜,終於把大魚捉住了,他把魚的頭和上半身綁在船邊上。誰知,大魚的血流進深海里,被大鯊魚發現了,引起了更大的戰爭,黑藍藍的深海里,一大群鯊魚游來了,老人想,這下糟了,可是他很冷靜,拿起木棒,朝它們砸去,他不顧一切地向四周打著、砸著。突然木棒給什麼東西咬住了,他用力拔,拔不出來,搖晃,也搖不動;甚至連推也推不動,他只好把木棒放下了。鯊魚把能吃到的魚肉都吃完了。結果大魚剩下不到一半,卻還有800磅左右,直到鯊魚都走了,老人總算鬆了一口氣可幾乎同時,他突然覺得疲憊感像排山倒海一樣向他壓來,無力的躺在船裡,粗粗地喘著氣。可是他還是很擔心,那些鯊魚還會不會來呢?他的運氣不好,鯊魚又來了,老人又一次和鯊魚們拼搏著。直到身上的所有的武器全部用完了,只好眼睜睜看著鯊魚,把剩下魚肉全吃光。老人託著疲憊的身體,帶著那比船還大的魚骨回到了家。

  老人是個不被任何困難所壓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我們現實生活中,會有不斷受到挫折、失敗還有很多負面的情緒,有很多的人以為消極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那些人選擇了放棄,選擇逃避。我們要學習老人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是呀!只要我們堅強面對困難和挫折,有什麼事情做不到。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西遊記》是一本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書。唐僧心地善良,一心向佛,但是容易上當受騙。

  孫悟空武藝高強,有火眼金睛,能七十二般變化,翻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還有如意金箍棒,重三萬六千斤,但是他脾氣急躁,做事魯莽,所以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緊箍咒,可以約束他。豬八戒毛病不少,總是禁不住誘惑,貪吃貪喝,還愛偷懶,但是他也跟悟空合作,為保護師傅出了不少力。沙和尚能吃苦,肯幹活,但是武功一般。這幾個人裡我最喜歡孫悟空,因為我也是隻猴子,希望能象他一樣厲害。

  由於到西天取經非常艱苦,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個磨難,所以觀音為了試探他們,故意裝成老太太和三個女兒,要留下他們,結果只有八戒上當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妖怪,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和妖怪作戰,也得到很多神仙的幫助,收服了妖怪,到了最後,他們取經回來還差點被白鱉翻到通天河裡,真的是很不容易,最終他們修成正果。讀了《西遊記》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很多困難,要努力去克服,還要爭取別人的幫助,就一定能成功。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醫者治病,不忘醫人,這是我讀了喚醒醫療後最深的感受,患者就是生病的人,而在我們整個醫療過程中,我們最終治療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單純的疾病,倘若我們只關注疾病這個表象,而忽略了人這個本體,我們所有的治療效果都將會大打折扣。

  張中南教授在書中給我們剖析了當前我們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患者與醫護之間的不信任,這可能與我們身處的社會大環境、輿論導向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部分不信任的產生出現在了我們自己平時工作中的言談、做法中。跟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的時候吞吞吐吐、諾諾唯唯,雙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個地方好,患者向你問一個化驗指標,你說還要去看下病歷。患者問你下一步怎麼做,你說先觀察看看。給病人換藥的時候言語生硬、動作粗暴、反覆刺激讓患者多受痛苦等等,這些很細節的東西讓患者覺得這個醫生不稱職、不負責任,不信任隨即產生。患者不信任、不肯定醫生,覺得自己花錢得到的不是最好的醫療服務,這種落差逐漸放大,患者就會產生更多的思想負擔,“醫生能把我的病治好嗎?他是不是為了賺我的錢來的?這項檢查是不是多開了?”於是就開始不配合治療,或者不情願的做治療。

  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平時多多交流經驗,多多練習換藥手法,有了知識,有了底氣,知道了患者病情變化了是怎樣的原理,該怎麼進行下一步的治療,與患者溝通交流時就不會那麼緊張。注意我們的溝通技巧,說話的時候不要說“打打針看看,做這個觀察觀察”,猶豫不決的言辭會讓患者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試驗品,沒有安全感。

  記得實習的時候,醫生辦公室裡突然來了一大群患者家屬,個個飛揚跋扈,原來是一名剛做完手術的小患者術後吸收熱,體溫稍高一點,家屬們到辦公室來吵著要退燒藥,我的帶教老師看完小患者後,用一種很自信的口氣說:“孩子沒事,只是手術後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先給他溫水擦浴,如果沒退燒也不用擔心,我們再用藥物治療,但是畢竟藥物對孩子有刺激,能不用就儘量不用,有什麼變化及時來找我。”然後我發現那些家屬都安靜下來了。這幾句話即向患者家屬說明了病情,又告知了處理方法,充分的體現了我們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後續的治療患者家屬一個個都認真配合。當時這件事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另一件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事發生在去年,9歲的小孩燙傷了手臂,由他的爺爺帶著來的醫院,I-II度燙傷,面積約5%,須要住院治療,我們開了住院單給他爺爺,需要交押金20xx塊錢,老人家一看生氣地說:“要這麼多錢,醫院真黑,這裡就是喝人血的地方!”讀書筆記.雖然最後還是辦理了住院,可這句話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在人們的眼中,醫院這救死扶傷的聖潔之地已成了血海翻騰的地獄了嗎?”入院後老人家每天都戴著老花鏡跟護士一遍又一遍地查對住院清單,每天早、晚都來問一遍啥時候能出院,所有藥品都要自己一一簽字確認。好在小孩的病情一天天好轉,老人家也對我們越來越信任……

  以患者為中心,多一點微笑,多一個關懷的動作,多一點關注患者的在院生活,從心出發,從一點一滴小事出發,積累信任,讓患者體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

  書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還在腦中回想,既然選擇了這份聖神的職業,那麼我們就要為這個社會去努力,去奉獻。《喚醒醫療》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實踐,相信一定可以改善醫患矛盾的現狀,促成一個和諧安定的醫療環境。作者:王登安(外科)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看了幾天,終於把《列那狐的故事》看完了。

  這本書是法國吉羅夫人寫的,故事非常有趣,講述了一個封建社會所有動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其中有個狐狸叫列那狐,它非常非常聰明,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自己和家人所需要的食物,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擺脫了危險,最後過上它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而那些上當受騙的人,正如列那狐說的“你們都是被自己的貪婪、饞嘴和笨拙所害”。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我們要有自己判斷、分析和自衛能力,不要被貪婪、自私和虛偽所害。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列那狐靈活機智,善於動腦筋的優點,卻不要學習它花言巧語,不擇手段的缺點。

  讀《列那狐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讀生命流淚的樣子讀後感愛像一朵綻放的百合花,傾吐著它那濃郁的芳香,純潔而清新,雖沒有蝴蝶花的絢麗、玫瑰的嬌豔、秋菊的堅強、蘭花的高雅,但它卻有本身獨特的芳香,冰清玉潔。在它樸素的外表之下,清新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為之陶醉。同學之愛、父母之愛、老師之愛、舉手之愛……

  愛的百合花開遍了整個世界,愛的花香沁人心脾!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症,這場飛來的橫禍,使她的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媽媽的病使她感到孤獨和睏倦,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著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友誼的滋潤,但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地體驗到了生命的殘酷、愛的深刻含義。讀到這本書的尾幕,我哭了,不禁為盛欣怡的遭遇而感到同情,我和她一般大,但和她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

  在家裡,我一直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心頭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都視我為掌上明珠,捨不得讓我吃一點兒苦。

  在讀完這本書後,才體會到媽媽對我深深的愛,不但體現在物質上,還有很多細節,很多看不到的愛,包括媽媽平時的嘮叨和指點,我才知道愛無處不在,我才知道我是多麼幸福!媽媽對我的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更多的是無微不至的。每一次安慰就是愛,每一個微笑就是愛,每一次鼓勵就是愛,每一次批評也是愛。在家,我時常要惹媽媽生氣,有時甚至還與她頂嘴,每次家裡的氛圍就被我搞得一團糟。在媽媽批評我時,我總是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任她數落我,心裡卻不服氣。在讀了《生命流淚的樣子》後,我對媽媽的做法有了非常深刻的瞭解。我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她的全部,是她的命根子。世界上從來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媽媽批評我是為我好,希望我能知錯就改,揚長補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為人父母所期待的,世上哪會有不盼孩子成才的父母呢?還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位母親和自己的兒子過著相依為命的苦日子。一天,兒子趁鄰居沒在家就偷拿了他家的一件值錢物品。事後,母親知道了不僅沒有批評兒子,相反還表揚了他。

  數年後,就是因為這位母親的教育方法有誤,才使她犯下了一個滔天大錯——兒子走了犯罪的道路,最終被槍斃了。一次錯誤教育毀了一個孩子的前途,可見一位母親的責任是多麼重大,多麼神聖。媽媽對我的批評就是對我的愛,就是一位母親急切希望孩子成才的願望。別人都說“父愛如山”,我說“母愛如雲”。

  在“山”與“雲”的相比之下,雲是顯得多麼柔弱,可是,我不這麼認為,媽媽的愛就像雲,把我包裹在愛的空間裡,給予我勇氣,給予我信心,給予我力量……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我喜歡讀書。在書中,我能結識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偉人或英雄,我喜歡在書中與他們為伴。與高尚的人對話,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有四本——《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每一本都飽含了作者所有的心血刻畫了無數活靈活現的人物,至今仍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例如《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在書中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人物形象,使他們走進了千家萬戶心中。機靈活潑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善良慈悲的唐僧,貪吃懶惰的豬八戒,法力無邊的如來……在唐僧師徒四人中最不起眼的也許就是那整天挑著擔子的沙僧了。一身紫色的長袍,光頭大鬍子,脖子上還掛著一串大珠子,用鏟子揹著所有的行李,任勞任怨,守在唐僧身邊保護他。我認為,沙僧最經典的話莫過於四句——“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扎走了。”“師父,大師兄回來了。”“師父,二師兄回來了。”他沒有太多的語言,也沒有太多的情節,就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卻走進了中國人民的心中。其中一個情節,我永遠不能忘記:“唐僧師徒三人途徑流沙河時,沙僧阻擋他們前進的道路,一番曲折後,觀音指點他幫助唐僧西天取經,他跪在地上,喊的一聲聲‘師父’令人無比感動。”從此他便和唐僧一起走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任勞任怨,一起取得真經,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沙僧這種精神宛然象徵了今天為新中國偉大復興埋頭苦幹、竭力奮鬥的體力勞動者,他們和腦力勞動者一樣值得尊敬,是無比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