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有關名著讀後感作文合集八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有關名著讀後感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最近我讀完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格列佛遊記》。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英國一個名叫格列佛的外科醫生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胭國的冒險故事。

  我被大人國、小人國離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小人國裡的一切都非常小,他們對格列佛來說就像玩具一樣。而大人國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們的“寵物”一樣為他們表演,逗他們開心,還要提心吊膽,以防被他們弄死。我不喜歡飛島國中的人們,他們只重視音樂與數學,我覺得他們很多的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我最喜歡的是書中慧胭國的故事。慧胭國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裡的人們勤勞,乾淨,熱愛勞動,有禮貌,舉止端莊,樂於助人,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他們的社會充滿了友愛、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厭惡邪惡,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國度吧,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胭國那樣,只有真誠,沒有虛偽,這也許只是個理想吧,但是,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當看到監獄的旗杆上升起黑旗時,心中沒有悲傷,反而升起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苔絲死了,但是對於得到的痛苦遠多於喜悅的苔絲,死也是一種解脫。

  在剛開始讀《德伯家的苔絲》時,就對約翰·德北這人產生了深深的厭惡,愚蠢、懶惰伴隨著對於“德伯”這姓氏沒來由的自負,使得苔絲一家在村中不受歡迎,如果可以選擇,苔絲會在這個家庭中降生嗎?生在這樣的家庭中已經成為她的一項罪過了。六個大大小小不懂事的弟妹,再加上一個幾乎也是不愔世事的母親,年輕的苔絲身上已背上了一個家庭的責任和生計,使她不得不在外奔波,而這又造成了她一項不能稱其為罪過的罪過。

  苔絲非常美,書中的男子和女子都在不斷強調這一點。苔絲的美麗帶給她讚美,同時帶給她男人的追求和女人的嫉妒,帶給她災難。苔絲的美是一種婦人的美,但她的心仍然是單純且天真的鄉下少女,她不斷地受到男人搔擾,但男人們卻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那是因為她的誘惑。在苔絲所處的年代,女性是毫無地位可言的,最大的幸福是去做“闊太太”,而對於貧寒的苔絲,美麗的容貌是引誘男人的“罪過”。

  苔絲第一件現實中的“罪”正是因為她的美貌。亞雷·德伯,這冒姓德伯的花花公子,只因有錢就可以讓苔絲的父母受他的意願擺佈,他讓苔絲失去了那是女人視如生命的貞潔,卻又把她棄之不顧。而苔絲的另一樣罪:她有頭腦,卻並不聰明,使她不願意像通常人們會做得那樣嫁給他。她寧願揹負不好的名聲,獨自撫養違背意願而誕生的嬰孩。可是她與亞雷·德伯的這段往事,是她生命中無法驅散的陰雲。讓她與安璣·克萊的愛情,成為她短暫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痛苦。

  苔絲什麼都沒有做,但是她已經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而她決意做出反抗的時候,她也不得不以生命作為高昂的代價。她的悲劇與其說是命運,是上帝的捉弄,不如說是當時殘酷的社會對一個人的摧殘。當時的社會,對於現在的我是陌生的,中國的國情也不能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相提並論,但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劇仍然時有耳聞。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凡是進入了父系時代之後的女性,或多或少的總是受到男性的壓迫,有些地方更是因為習以為常而根本沒有受到重視。一切的規則都是以男性的標準而設立,同樣的事情對女性總是更苛刻一些。可能我的看法有一些片面,但是女性作為群體在社會的席位仍是較低的,無論是在政界,金融界或是科技方面。而“女強人”這個詞給人的感覺總是更接近一名像男人的女人而非一名純粹的成功女性。

  因為受到蛇的誘惑,繼而誘惑亞當的夏娃是女人的關係嗎?女性受到的懲罰總是大於男性,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劇總是顯得更慘烈一些!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我真佩服他,能寫出這樣的好書。這本書裡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孫悟空,勇猛機智。豬八戒,憨厚,愛偷懶;沙僧,勤奮;唐僧,無比慈善。孫悟空法力無邊,可以前卻幹出大鬧天宮這樣不好的事,最後還是被佛祖的五指山降服了。五百年過後,佛祖讓孫悟空改過自新了,還和豬八戒、沙僧一起幫助孫悟空西天取經。孫悟空一路降魔無數,可最害怕唐僧的緊箍咒。唐僧有時也挺糊塗的,明知道自己的徒弟有火眼金睛的神力,卻偏說孫悟空打死的妖怪是好人,還寧願相信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也不相信自己最厲害,最順從自己的徒弟,太固執了!就因為這樣,還把孫悟空趕走過呢。可這並不怪他,他又不會火眼金睛,再加上他太善良了。為什麼說豬八戒愛偷懶呢?有一次,孫悟空讓他去探山。他一開始埋怨孫悟空,之後自己找了個地方睡覺去了,睡覺時害怕大家問起來這是什麼山,什麼洞,還想了一個辦法應付大家問他探山的結果——胡編了一個答案說是“石頭山”“石頭洞”。幸好孫悟空跟去了,讓他重新探了一次山。你說他是不是愛偷懶?最後,經過他們師徒四人的齊心努力和眾天神的幫助,他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不愧被稱為名著,我真佩服吳承恩,寫得真好!這樣的好書,值得大家一讀!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4

  “陳陣迷茫的目光追隨著小狼調皮而生動的舞姿,那是它留在世上不散的外形。那美麗威武的外形裡似乎仍然包裹著小狼自由和不屈的靈魂。”這,是狼圖騰中的一段話。讀到這裡已經接近尾聲。再從頭看起,盯著那句“獻給:曾經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我不禁輕輕嘆息。

  這本書講述了陳陣和其他知青,也就是知識青年在草原上的生活。陳陣在這裡放羊,掏過一次狼崽,養了一條小狼,生活得不亦樂乎。可卻有一群盲流也來到了這裡,仗著和領導的關係,殺天鵝,下池塘洗澡,把來自都殺光了。這領導也瞎指揮:殺光了狼,贊同這些盲流胡作非為。儘管草原人和草原狼拼死保護草原,但草原最終還是變成了黃沙。

  狼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在許多人眼裡,狼是狠毒、狡猾、貪婪、的象徵,不然也不會有什麼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嚥。而在草原生態系統中,他們卻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們吃鼠兔獺牛羊馬等食草動物,如果沒有狼,草原會被啃食得一塌糊塗。所以說,草原人和草原狼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而狼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團結,以十當一,以百當一;化悲憤為力量,當狼崽被掏走,母狼們便加入狼群,以生命為代價消滅了一群千里馬;不屈,小狼剛出生便離開了狼群,卻也有狼的精神性格:寧可被勒死,也不願被牽著走。而最後。也是因為它的不屈,才會讓它永遠的離開陳陣,飛上了騰格里。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像狼一樣戰死沙場,又有多少人像羊一樣苟且偷生。有外國人嘲笑我們說,中國人的圖騰應該改為熊貓,因為中國人就像熊貓一樣軟弱。難道真是如此嗎?我們華夏民族,中華兒女的龍圖騰,明明與熊貓大相徑庭。如果我們都有狼一樣不屈的精神,外國人還會嘲笑我們嗎?讓我們行動起來,用行動證明我們中華民族不是熊貓、綿羊一樣軟弱的民族,我們也有狼一樣不屈的靈魂!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5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汙垢,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6

  手上拿著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受到了他幼年的童真,也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雖然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幼年的回憶,卻好像是路邊的野花,雖然快枯萎了沒有了原先的美麗與嬌豔,但也是別有一種美,無法比擬的美。

  第一遍看時,就被文中的範愛農吸引住了,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而我就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所以就特別喜歡他,他對是否因他的老師徐伯蓀被殺而打電報到北京這個問題所提出的觀點:“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電報呢。”而他是徐伯蓀的學生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魯迅先生也是同樣不理解,不過這更體現出了他的與眾不同,非同常人的思想境界,雖然他沒有做成什麼大事,但他的思想境界與獨特的個性深深吸引著我。其他的文章還是不太明白。於是我又讀了一遍,我讀了“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裡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也反映出了“公道在陰間的現象”可見當時的社會很黑暗啊。當我還沉浸悲慘的心情中,又看到美好的一面《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這一類的代表,這篇文章是寫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事,我也是個小孩子自然也就很感興趣了,看完後很是羨慕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百草園,和好玩的樣子哦,很嚮往那樣的地方,同時也看到了封建社會對孩子的.殘害,說吃完長了人形的的何首烏就可以成仙了,天真的魯迅就真的去挖啦,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昏暗。哎……我為那個時代的孩子感的悲哀。看了一個小時多了,於是我就休息了一會,突然又有一股衝動再看一遍。讀第三遍時,我從第一篇開始看起了,看到了題目《狗鼠貓》我是屬鼠的,也很討厭貓的最喜歡狗狗了。原以為只是魯迅先生的個人喜愛問題罷了,沒想到世界這三種動物來描述當時的官員的腐敗與無知。也有當時的醫生的……不,我錯了,他們不是醫生,是草菅人命只會騙人的壞蛋。醫生是善良的樂於救人的好人,他們不配。

  ”不要讓人一看了之,應讓人細細的品味,反覆的品味。“用一句話來形容《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讓人一定要深思才可以明白它的內涵。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想說一下:為什麼魯迅先生喜歡的書都沒有了呢?是由於當時社會太亂嗎?我也不敢妄自下論斷。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7

  《三國演義》不僅精彩在戰場的廝殺,也表現在各自軍營裡智者的鬥爭。有臥龍稱號的諸葛亮一直是我認為最聰明的人。在面對敵人的強勢,他總是以微弱之力取勝,而且每次都是智慧的取勝。這讓我驚訝之時,也讓我學會在面對強敵時,不能硬碰硬,可以透過智慧取得勝利。對於中學生來講,這種精神對於我們的學習是應該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多動一點腦筋。

  諸葛亮是一個懂得報恩的智者,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一生戎馬沙場,費盡心血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在劉備死後,他仍然輔佐後主劉禪,忠國忠君之心可昭日月。他明知後主無能,蜀漢必亡,但是他仍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奮鬥。直到逝世的時候還是在戰場上,還瞻念著國家前程。

  我看到諸葛亮不僅聰明,而且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忠臣。為了信念付出了一生。

  從他的一生我看到我們應該以他的忠君為國為自己的座右銘。牢記國家重於一切,學會諸葛亮舍小我為大我的品格。

  現在我明白了《三國演義》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歡,因為我們手中捧的是一本活書,能夠告訴我們許多道理的活書。讀完了《三國演義》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值得探索的東西。現在我十分喜歡《三國演義》,因為我讀懂的道理越來越多,我也感到它越來越有趣味,我相信這對我是有益處的。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8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叫《西遊記》的書。我看了《西遊記》的書。《西遊記》是明朝的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內容很豐富。裡面的人物也寫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來為大家說一下,我讀完西遊記的感受吧!

  我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孫悟空的勇猛;豬八戒的自信;沙增的耿直忠心;和善良唐增。裡面的人物可愛可憎,就像是真人在紙上。裡面的故事都像真的發生了一模一樣。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生動感人。更不可思議的是裡面的妖精竟然是各位神仙的動物;或者,是他們的家人。我真不敢想象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

  接過書之後,我立刻就把書翻開,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本書講的是唐僧為了廣傳佛法,普度眾生,一路上與他的三個徒弟斬妖除魔、不畏艱險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唐僧先是救出了被壓在五指山下,受菩薩指點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孫悟空又先後降伏了豬八戒、沙僧,他們三人一路上不畏艱險,經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共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取得了真經,從而他們也都修成了正果。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深有感觸,並深深地愛上了它。

  我至今讀過的書有很多,如:《海底兩萬裡》、《水滸傳》、《名人傳》、《簡愛》、《呼嘯山莊》等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西遊記》。說到這,肯定會有許多人會這樣問我:既然你讀過這麼多,而且都是些名著,那為什麼你偏偏選擇《西遊記》,而不選擇其他的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最明顯的。那就是想《三國演義》、《紅樓夢》、《簡愛》等這些書都是初中、高中讀的,而且書中內容複雜,對於我這個小學生來說,幾乎都看不懂。而《西遊記》就不同了,書中內容通俗易懂,沒有多少複雜的內容。其二,就是《西遊記》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

  眾所周知,《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這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師徒同心;這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師徒情深;這是一個挑戰創新的團隊,上下協作。唐僧為人和善、信念堅定,孫悟空聰明機智、愛憎分明,豬八戒憨厚純樸,沙僧老實正直、勤勞肯幹,白龍馬吃苦耐勞、默默無方,四人各有所長,誰也離不開誰,一路打敗妖魔,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