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學常識> 白居易《錢唐湖春行》翻譯及創作背景

白居易《錢唐湖春行》翻譯及創作背景

白居易《錢唐湖春行》翻譯及創作背景

  《錢唐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白居易《錢唐湖春行》翻譯及創作背景,歡迎閱讀。

  《錢唐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⑵,水面初平雲腳低⑶。

  幾處早鶯爭暖樹⑷,誰家新燕啄春泥⑸。

  亂花漸欲迷人眼⑹,淺草才能沒馬蹄⑺。

  最愛湖東行不足⑻,綠楊陰裡白沙堤⑼。

  註釋

  ⑴錢唐湖:杭州西湖的別稱。因古時杭州名為錢唐,故名。後來寫成“錢塘湖”。

  ⑵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

  ⑶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彷彿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雲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裡指下垂的雲彩。(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⑷暖樹:向陽的樹。

  ⑸新燕:春時初來的燕子。

  ⑹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

  ⑺沒(mò):隱沒。

  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足:滿足。

  ⑼白沙堤:指西湖東面的白堤,上有斷橋等名勝。

  《錢唐湖春行》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舉目遠眺,但見水面漲平,白雲低垂。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好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錢唐湖春行》創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這首《錢唐湖春行》當作於長慶三、四年(823、824年)間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