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明> 實用的假文明作文三篇

假文明作文

實用的假文明作文三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假文明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假文明作文 篇1

  今天是星期三,今天有三堂課,我掃完地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時我正好拿著聖誕樹。忽然後面走來一個高年級的同學,他說:“小鬼,把聖誕樹交出來。”我說:“你以為你是高年級的就了不起了,不可以隨便搶小孩東西了。”他根本不聽我的話,一直跟在我後面像小跟班一樣。

  他想一直跟在這小子後面也沒用,要想個辦法讓他把聖誕樹交出來。所以他就說他是文明崗的,如果再不把聖誕樹交出來就扣你們班的分。我說:“我有證據你不是文明崗的,因為我根本沒有看見你在打分。”他看我還不交出聖誕樹,就我是幾班的要扣我們班的分。我說:“就算你是文明崗的,也不能強迫小孩把東西交出來給你,如果你再問我要聖誕樹,我就跟校長說讓你永遠也當不了文明崗。”

  那個同學想這個小鬼還挺厲害的,本來我問他幾班的,要給他們班級扣分。現在輪到他問我是幾班的,要去告訴校長,他只好失望的走了。

  我自言自語的說:“真是討厭的假文明崗。”

假文明作文 篇2

  盼啊,盼啊,寒假終於來到了。寒假中的活動與節日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繚亂,而就在這些活動與節日中,“文明”倆字充當著重要的地位。你的言行、舉止無不透露著個人的文明氣息,那就讓我們看看寒假中無處不在的文明吧!

  除夕的鞭炮

  一說到寒假,最重要的節日那就非春節莫屬了。而春節的前一個晚上叫做除夕夜,除夕中的鞭炮是重要的一個元素,它用來除去舊的一年的`不開心,以噼哩啪啦的響聲來迎接新年。可如今地球環境汙染的厲害,今年的鞭炮聲也就小了許多,更多的是喜氣洋洋的歡聲笑語,這是每個人為了環境作出的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的貢獻,這難到不是除夕的文明嗎?

  新年的問候

  新的一年到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新年的問候可少不了,大街小巷的人見了面就說過年好,過年好!走親訪友喜笑顏開,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新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談吐、言行中無不散發著春節人與人之間文明的魅力。

  元宵節無形的花燈

  今年的元宵節十分簡單樸素,可我認為人們都愛它的簡單樸素,沒有了五彩繽紛的花燈,換成了家家戶戶團圓的燈火。沒有了孔明燈的滿天繁星,換成了夜晚為人們守護的蠟燭,即照亮了室內也照亮了彼此的心,這是人們的一大進步,是文明讓社會發展,讓環境永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明社會將變得越來越發達,文明將永遠伴隨著我們,不僅是寒假,每一天都會有感動,都會有奇蹟發生,讓文明伴我行!

假文明作文 篇3

  今年寒假,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作業:品中華傳統文化作文明禮儀之星。目的是讓孩子們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相關的儀式,把中華傳統文化透過不同的途徑發揚光大。

  實踐體驗表收上來之後,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孩子們的實踐內容多種多樣,有拜年、寫春聯、貼春聯、收發壓歲錢、給老人過壽、祭拜祖先、吃團圓飯、做陶藝、品茗知味.孝子奉茶、看燈展、打燈籠、逛廟會等。孩子們有的在實踐感悟中寫到:親手貼上春聯,感覺很有成就感。很喜歡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很溫馨,給爸爸媽媽拜年,更能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有一名給敬老院老人拜年的孩子寫到: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還需要更多像這樣的實踐活動,學校以外的另一種生活。不僅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意識,而且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還有的寫到:透過今天給爺爺奶奶拜年,我瞭解了過年的一些習俗,知道了拜年的許多講究,要怎麼對長輩說祝福語,也讓我們在中華傳統文化和禮儀教育方面得到更多的知識,我以後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家長們在評語中也寫到: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禮儀禮節。守歲、拜年、待客等都是炎黃子孫非常重視的習俗。透過過年期間的一系列實踐活動,能夠讓孩子更好的襲承中華民族傳統佳節的文化精髓,做到知理、懂理、守理,體現孩子良好的素質和素養,也從兩一方面反應了家庭教育和家風。王悅凱的家長寫到:在彰顯個性,突出自我的時代,禮儀缺失,規矩不再成為一種常態。在這種總情況下,加強對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禮儀教育尤為重要。跪拜、叩頭這種大禮也只有在春節這種傳統節日才能見到,也最能體現出中華文明的尊老愛幼的傳統,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業非常大。但僅僅依靠這種傳統節日來維持中華的傳統禮儀,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每個人從每一天、每件事做起來,才能影響整個社會,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王浠宇的家長寫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學茶、習茶、品茶、奉茶的過程中隊傳統文化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瞭解,而我們也在進行著一次自我精神上的洗禮。在孩子們的身上,大人可能學到的更多。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是中華茶文化與儒家孝道思想的完美結合。馬哈敏之媽媽寫到:透過帶孩子給老人拜年,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平日裡我們工作忙,對老人的關心、探望很少,所以假期裡帶著孩子們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家家都有老,人人會變老,讓孩子從小感受這一傳統,做一個尊老、敬老的禮儀之星吧!

  看著孩子們的實踐活動,體會著每份實踐感悟,作為老師我的感受更加深刻。怎樣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下去,怎樣拓寬更加有效的途徑?是我的責任,也是下一步要思考並實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