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徵文>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

  好家訓好家風不僅對一個人的成長髮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對整個家族亦然。以下是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一起去看看吧!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我看來,“家風”就是一種規矩。最早接觸“家風”一詞是在電視裡,主持人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人進行採訪,問他們何謂“家風”?答案千差萬別,有的人乾脆就說不知道。看完這則報道,我興匆匆得關掉電視,跑去問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對我說:誠實、守信。那會兒還小的我不是很懂媽媽的話,我又跑去問爸爸,爸爸的回答更讓我雲裡霧裡,他告訴我:“不打不成材”。我嘀咕著:家風=打?

  從小我就愛打破砂鍋問到底,於是我又跑去問了奶奶。奶奶對於家風一詞表現得跟我一樣的迷茫,奶奶沒啥文化,就給我講了她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在她們很小的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太姥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真的很艱難,每天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不用說吃好吃的,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為了能讓孩子們能稍微吃多點,太姥爺一般自己都不怎麼吃大米飯,都是吃的一些野菜、番薯、玉米渣之類的,還告訴奶奶她們:自己不喜歡吃大米飯,那回奶奶她們也都還小,根本就理解不來太姥爺的這種不愛米飯愛野菜的行為,久而久之,太姥爺把自己的胃都吃壞了,身體也不怎麼好。直到後來,奶奶她們才知道太姥爺的不愛是為了讓孩子們吃的更多點。聽到這裡我趴在奶奶懷裡哭了,我知道了奶奶想告訴我的其實就是要節約、要孝順。我想這就是奶奶想告訴我的家風吧!從那以後我每次吃飯都是光碟,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慢慢地我開始懂了媽媽的家風——誠實、守信。記得一次,我上學忘記帶鉛筆,正巧那天數學考試要畫圖要用到鉛筆,我便向同桌借了,考完試,忘記還回去。回到家,媽媽檢查作業的時候發現了這支鉛筆,問我怎麼回事,我漫不經心得跟媽媽說:今天考試,我忘帶了,借的同桌的,忘還了,明天會還他的。媽媽一下怒了,很生氣地訓了我一頓,我表示很委屈,很不解,心想著:媽媽就是愛小題大做,我明天還回去不就好了嗎?直到媽媽心平氣和地跟我解釋:“你借東西不還,第一次別人會覺得你可能忘了,那第二次,第三次呢?你覺得別人還會借給你嗎?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無信,不然,別人就不會再相信你了。”第二天,我把鉛筆還了回去,並誠懇地道了歉,同學也原諒了我。頓時我意識到了誠實守信的重要。

  對於爸爸的“不打不成材”到現在我還是理解不了,為什麼要打呢?也許在爸爸小時候,很貪玩,很調皮,爺爺就是這樣教育他的吧!雖說這種做法不怎麼文明,不怎麼科學,但是我相信這在爸爸的年代還是很管用的,也相信在很多家庭中,這種做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更相信,在棍子下也出了好多人才。畢竟孩子對於棍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恐懼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大家庭裡,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雖然奶奶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對於奶奶的愛,我相信我們家裡的每個人不會因為奶奶的離開而減少半分。而我也學著慢慢長大,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家人眼前。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而我家的家訓家風也必將能讓我做個有修養、有包容、懂得愛的.人。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2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煩人!沒有經歷過與青春期孩子共同相處的家長是無法體會個中的滋味的。毫不客氣地說:煩,累!

  前久和一個老同學聊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對我說了一句話:“只要引導孩子學好《弟子規》就什麼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恍然大悟。是啊,一本小小的《弟子規》卻涵蓋了生活習慣、禮義廉恥、學習習慣、保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它確實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家教讀物。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清中葉以後此書最為流行,一度成為私塾的必讀課本,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不僅如此,它還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讀誦、受益。對家庭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都有極大的好處。說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朋友家有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孩和同齡的其它孩子不一樣。他們的言談舉止都十分文雅大方。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非常好。學習也非常棒。接待客人熱情大方。老大現在在中國工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老二在曲靖一中,成績也特別好,明年高考。不僅這樣,她們兩姐妹給我們的印象是自幼就特別愛讀書,而且很會招待客人。給我們倒茶續水,席間給客人盛飯夾菜,儼然是個大人的模樣。大家都誇讚孩子無比懂事勤快,都向其家長取經,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總是說,他們哪有什麼妙招,只是引導她們從小讀《弟子規》。在孩子讀《弟子規》的時候因勢利導,給她們講講其中的一些道理。同時,讓她們按《弟子規》裡講的道理去做。當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地引導孩子。用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讓孩子學習《弟子規》,調整自己的心態,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說到此,我們不凡看看歷史,從古至今,但凡學業有成,事業有成者,其家風家訓均有《弟子規》的影子。

  是啊!一部《弟子規》雖然不是鴻篇鉅著,但它卻從每個方面規範了我們的言行。另外,《弟子規》裡還講了忠、孝、仁、義的典故,這些故事十分經典有趣,孩子們樂於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時,這本書裡還講了“餘力學文”和“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等。在“餘力學文”這一部分主要告訴我們在學習之餘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好好地培養學習一些情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等,對我們的情操修養有很大的提升。在護生愛物,保護環境的意識上也從小得到培養和加強。

  《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它不僅適用於家庭教育,成為很好的家訓家風教育,也適用於學校教育。如果學校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弟子規》教育,再力爭家庭的支援與配合,嚴格要求和督促孩子的言行,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應該是有理想,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何愁優秀的人才呢?

  好家風好家訓高中徵文1000字3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甚至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家風家訓的構造和傳承不僅是一件小事私事,還是社會矚目的焦點。好的家風家訓利家利國利民,反之則害人害己害社會。

  家風,顧名思義,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夠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質、道德作為的一種傳統風氣和德行傳承。我們家也同樣擁有家風。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要孝敬長輩並愛護幼小,並將這種品質一直傳承下去。在這件事上,我的父母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們孝敬長輩,常為他們添置衣物,購買食物,並時不時地去看望他們,為他們做些家務。我的父母用行動來教育我們“百善孝為先”。而我們也應當“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為父母做我們該做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在家中,父母還教我要節儉樸素。節儉亦是中國自古至今的優良傳統,為歷代人才所遵循。從很早開始,我們家就多出了一個大袋子,這個袋子可不普通。幾年前的一天,我剛要把一袋廢紙扔進垃圾桶,媽媽忙前來制止,說:“先別扔這兒,把這些廢紙扔到那個大袋子裡去。”“為什麼?”“把紙製品與其他垃圾分開來,那些紙製品可以攢多了賣錢,這樣既不太浪費樹木,也為家庭經濟出了力啊!”“哦,我明白了,這叫一石二鳥、一箭雙鵰!”“對就是這樣!”於是,在以後,我總是聽媽媽的話,不浪費,不奢侈。

  我總是纏著爸爸媽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每每回憶起來,嘴角上揚的弧度是那麼的明顯。爸爸對我說,他們小的時候,小隊裡分紅薯,每個家庭經過抽籤決定分到哪一堆。紅薯都被分完後,爸爸和幾個小夥伴就去撿落下的小紅薯頭,撿完之後就拿回家裡交給爺爺奶奶。他們以前吃的都是玉米麵、紅薯面的饅頭,基本沒有零食吃,最多就是吃一小塊糖,夏天時花兩分錢買根冰棒兒吃,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玩具玩……那時候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差距是天大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勤儉持家。正所謂“儉以養德,德由儉來”。

  在我們家,誠信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不欺詐。誠實守信,叫誠信。誠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誠信就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信。他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在我們家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天我回到房間裡,往最顯眼的的地方瞅了一眼,發現我心愛的手辦不見了,我心急如焚,那可是我在網上抽獎中的啊!於是我盤問家裡的所有人,問他們有沒有見過我的手辦,但他們一律都說自己沒見過。我發現弟弟在我質問他時神態恍惚、動作敷衍,我一看就知道他在撒謊,於是進一步逼問,在我的“嚴刑拷打”之下,他最後還是招了,就是他拿的,他說是看那個手辦好看所以才拿來的。最後,我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先是批評了弟弟,然後語重心長地對我倆說:“‘誠信是立人之本’,非常的重要,你們兩個必須牢記,除特殊情況外,都不能夠對別人撒謊,我們家的人,不能夠揹著自己的良心做事,要活得清清白白。”依舊記得這句話,而我們家也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的丟過東西。

  以上便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並不是掛在嘴上空說的,而是要真真正正地去做,並且做好。家風家訓從兒時和我共同走進青春,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