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我們需要出走》短文閱讀附答案

《我們需要出走》短文閱讀附答案

《我們需要出走》短文閱讀附答案

  ①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②歐洲有種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佛羅倫薩認識一個十四歲的蘇格蘭小孩,拿著一學期掃廁所存的錢,就到歐洲來旅行。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再繼續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時候感觸很深,這樣的青年將來長大以後,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我們宋朝詞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裡面本來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

  ③我希望壯遊,帶動的是年輕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 )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將來也很難有出息。很多人去歐洲,就會來問我:“我要去歐洲,要準備什麼?”我就會反問他“你覺得你要去做什麼?”當你清楚自己愛什麼,要做什麼,意志力很強的時候,所有困難可以一層層克服。其實壯遊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說。此外,“壯遊”的`“壯”字,並不是炫耀,而是包含了一個深刻的,跟當地文化沒有偏見的對話關係。

  ④旅遊是很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檢查自身文化應該反省的東西。著有《真臘風土記》,出使吳哥城的周達觀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時候,受不了天氣。他不瞭解當地人怎麼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後,他變了。當初他帶著大國心態,當時元朝那麼偉大,但他後來說,真臘,一個小小的東南亞國家,可是禮儀這麼嚴整,“不可輕視也”。我覺得,人不可能沒有主觀,可是在旅遊裡面,我們能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見跟主觀.

  ⑤到吳哥窟,我總會帶朋友去柬埔寨人的家。他們下車都會嚇一跳,真的什麼都沒有,我們叫做“家徒四壁”,他們連壁都沒有。在臺灣,我老覺得還缺什麼。到那裡,我第一次想我在臺北家有什麼。我以為我比他們富有。可後來,我看到他們男男女女從田裡回來,在河裡、蓮花當中,彼此潑水、唱歌,我覺得他們比我富有太多了。我一生當中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我覺得這就是個很大的收穫。所以我覺得任何一個旅遊都值得,因為只要一對比,你就會回來檢討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旅遊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所以

  壯遊絕對不只是向外的觀察,而是向內的反省。

  ⑥在一個環境久了,會變得“僵化”與“麻木不仁”,出走當然是一個很棒的選擇。若短期無法成行,閱讀、學習、聊天、陪伴、分享、運動、散心、唱歌、畫畫……也是很不錯的方法。

  ⑦有多久沒抬頭看看天,看看路邊的小花小草,聽聽在行道樹上吱喳的小鳥?

  ⑧就從這個簡單的改變開始吧。

  【相關連結】

  壯遊,即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程序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壯遊一詞源自唐朝,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經,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壯遊之一,

  但後來,壯遊的傳統在中國逐漸消失了。

  小題1:第③段括號內應填入的關聯詞是____(2分)

  A.即使B.如果C.所以D.或者

  小題2:第④段採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其作用是____(4分)

  小題3:對第⑤段加點詞語“這樣的經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____(2分)

  A.富有與否,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

  B.貧窮的人,有時運比物質富足的人快樂。

  C.一個人物質上越貧窮,精神上就會越富有。

  D.當地人對生活的熱愛,使我感動和震撼。

  小題4:從全文看,“我們需要出走”是因為它能讓我們(1) (2)____(3) (9分)

  小題5:閱讀全文和相關連結,文中多處提到“旅遊”“壯遊”,為什麼作者在題口中用“出走”,而不用“旅遊”“壯遊”?(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2分)

  小題1:舉例論證具體而有力地證明了“旅遊是種反省,在旅遊裡面,我們能慢慢修正自己的偏見跟主觀”的觀點。(4分)

  小題1:C(2分)

  小題1: (1)避免頭腦僵化,感情麻木。(2)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3)反省自身文化應該反省的東西。(9分)

  小題1:作者用“出走”是想強調先走出去,因為壯遊的傳統在中國已經消失了,青年也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而“旅遊”和“壯遊”的第一步都是走出去,所以作者用“出走”而不用“旅遊”“壯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