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備課方案

《小石潭記》備課方案

《小石潭記》備課方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疏通文義,積累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理解作者以景寄情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將小石潭景色描寫和作者情感相結合,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理解作者貶居生活中的情感狀態。

  【學習重點】1.識記字詞,背誦課文。

  2.理解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

  【學習(難點】作者心情由樂轉悲的變化過程、深層次原因,寫作此文的目的。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學習流程】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測

  1、下列字詞注音:

  篁竹( ) 清冽( ) 為坻( )

  為嶼(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愴( ) 幽邃( )

  2、本科作者 ,字 ,世稱 、 ,

  (朝代)文學家, 之一。

  (二)課內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小組內合作完成對文字的釋義:

  2、梳理文章歸納文中寫了哪些內容?

  3、課文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條理十分清晰,請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三)延伸擴充套件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成山記》,合成《永州八記》。他的山水遊記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始得西山宴遊記》賞析:

  唐 柳宗元

  自餘為僇(lù)人,居是州,恆惴(zhuì)慄(lì)。其隙(xì)也,則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jiào)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xiā)然窪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攢(cuán)蹙(cù)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pǒu)塿(lǒu)為類。悠悠乎與顥(hào)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shāng)滿酌,頹(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四)訓練檢測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青樹翠蔓( )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③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

  ⑤明滅可見 ( )( )

  ⑥乃記之而去( )( )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遊無所依

  ④往來翕忽

  ⑤佁然不動

  ⑥悽神寒骨

  3、熟記並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