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木蘭詩優秀教案

木蘭詩優秀教案

木蘭詩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木蘭詩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木蘭詩優秀教案1

  教學設想

  前面已經說過,初一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誦,而且要當堂背下來,不能留到課後。.這首詩儘管長達330字,也要當堂背下來。當堂能背,而且背得準確無誤,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標誌。設想要點如下:

  一、要啟發學生背誦的自覺要求,這主要依靠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如果學生中有人在課前就背了下來,也要請他們作背誦表演,總之,要把課堂上背誦的氣氛搞得濃濃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加快記誦的速度。這首詩共14節,除“萬里”“爺孃”“開我”三節各有六句而外,其餘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詩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間有頂真(又稱聯珠,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來也有助記誦。

  三、要講得精當、簡練。須知,名篇中詞語句的解釋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須嚴格區分學術研究和教學要求,認定一種解釋即可,用不著辨析、徵引;分析內容但求具體、貼切,不貼政治標籤,不用空洞的讚語;修辭常識(如“互文”)也要講一點,不講可能產生誤會(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四、在水平較高的教學班,可以搞一點鑑賞。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於一般水平)

  一、解題。

  [說明]詩中有多處涉及歷史背景,不交代學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講,既費時又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效果不見得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借“解題”之名,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講。

  教師講述要點: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後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後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讚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後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北魏是鮮卑族人的政權,鮮卑族當時已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徵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詩中“東市買駿馬”一節即來源於此。

  ⑤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⑥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詞

  以下的詞語(加點字要求正音)可抄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看註釋或,到課上再作檢查。下面只注註釋中無注音及釋義者。

  三、教師及個別學生誦讀全詩

  這一步關係到學生能否進入詩中的境界,如只視為教學程式,則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作精心準備,反覆練習,使自己的誦讀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講幾個要點,供教師參考。

  1.前兩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答父問表現了憂國憂家之情,要讀深沉些,至“願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3段第1節寫出發前的準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3.第4段的基調是悲壯,讀時頭腦裡要有“平沙列萬幕”的視象,每兩句作一氣讀,速度更慢——須知,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節,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後一節是正意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後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毫無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妝時輕鬆、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著力表現夥伴的驚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讚辭,最後一句慢讀,使有餘韻。

  四、誦讀練習。

  這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教學步驟 是:(1)齊讀課文兩遍,第二遍分段朗讀並歸納各段大意;(2)提示記誦的方法,然後分段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在此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誦讀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簡要的解釋或提示,促使學生加深領悟。

  段意如下:

  1.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第1、2段合併)

  2.自備鞍馬,從家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

  3.概述十年戰鬥生活和勝利後歸來。

  4.入朝受賞,辭官回家。

  5.到家後的歡樂情形。

  6.歌者讚辭。

  記誦要領如下:

  1.歌者讚辭一節易成誦,可以略而不計,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詩中敘故事共用13節,課文分為六段,無妨將1、2段及第4、5段分別予以合併,使每段各有3叫節。如此,一段一段地練習記誦,就會容易得多。

  2.要一邊誦讀一邊思考,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例如:

  “可汗大點兵”一節,反映了當時官情緊急,徵兵刻不容緩。父女對話至“從此替爺徵”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節讓讀者自己去設想。

  購鞍馬一節,東南西北跑遍,每處只購一物,不是找麻煩,而是要藉此烘托木蘭的英雄形象。“旦辭”兩節不是單純地寫木蘭的思親之情,要著重理解“但聞”所說的內容,想一想黃河聲悲壯、燕山胡騎鳴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戰場生活一節寫法特殊。我國古代詩歌中寫戰爭慘酷場面者不少,\而此篇獨寫戰場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堅韌不拔的意志。“明堂”一節只寫天子,而眾臣環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問欲”一節有省略,其實是問“願為尚書郎否’:,這樣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蘭一節,爺孃、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孃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總之,要想得細緻一些,才能體會到全家的喜慶情狀。木蘭開門坐床一節,表現了她對故居的熱愛;恢復女兒妝一節,更顯出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夥伴的讚語要跟上文“朔氣”兩句聯絡起來看,才能體會此中的韻味,說明木蘭在極其艱苦的戰鬥環境裡表現得勇敢、堅強,跟其他戰士相比,毫無遜色。

  [說明]以上內容也可以設問讓學生回答。

  3.每段試讀兩三遍後就應試背,並用鉛筆將背不出或背錯了的字句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體成誦,同桌的同學可以相互檢查。

  五、總結全課。

  1.討論木蘭的英雄形象,

  擬用問題匯入 :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裡?(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代父從軍,是出於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於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願和理想。

  2.引導學生認識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1)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有怎樣的特點?(開頭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用的是民歌中起興的手法;結尾讚美木蘭,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寫法,在民歌中稱“賦”,三者合起來,正是所謂“賦、比、興”——這一點暫時不必講給學生聽。

  (2)民歌中敘事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①復沓,如“問女”兩句、“女亦”兩句以及“旦辭”兩節;②排比,如“東市”一節“爺孃”一節;③頂真(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關於對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詩文中已經有之,但不像後來那樣有嚴格要求,詩中的對偶有“朔氣”兩句、“將軍”兩句(工整,系後來文人所加)、“阿爺”兩句、“坐我”兩句、“脫我”兩句、“當窗”兩句、“雄兔”兩句(以上均不夠工整)。

  講以上修辭手段的目的是促進記誦,不宜作發揮。

  3.關於“互文”的解釋。

  (1)“東市買駿馬”四句,意思是緊張地備辦鞍馬,突出木蘭的英雄形象,不是一個市場買一件可需之物。這是民歌敘事的特色,如果只說一處,則淡乎寡味,讀幾遍就能體味出來。

  (2)“開我東閣門”兩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坐坐,不是開了東閣門而不進去,卻轉身跑到西閣的床上坐著。

  (3)“當窗”兩句,意思是當著窗子,對著鏡子,先理雲鬢,後貼花黃。

  (4)“將軍”兩句,前面已說過,無須重複。

  六、留作業 :背誦這首詩。

  教學總結:

  這節課讓我感到,課堂教學做到既真實又紮實,既生動又生效才是一節好課。這節課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組合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加強他們的誦讀能力,努力體現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和互動、主動、能動等特色。首先,我認為我這節課的優點有:

  (1)課件製作比較精心,經過認真整理,化繁為簡。課前我花費大量時間精心設計準備課件,為的是更好的梳理課文思路,讓學生目的明確。

  (2)分析文字和學情,找準切入點和實破口。

  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字、解讀文字、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木蘭詩》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據本課時的設計理念,木蘭可親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此,把“透過課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確定為本次教學的核心目標,這也是本次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我認為這個切入點和突破口找的比較好。

  (3)注重朗讀,適當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於朗讀的語調、語速、情感方面,我都認真點評、引導、分析,學生的朗讀比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都有明確的合作要求,操作簡單,避免了合作形式化。同桌互說,6人小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現方式,成果呈現多元化,促進了學習的實效。

  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一開始的“溫故知新”環節,此環節設計意圖是想感悟詩意,檢測學生前一節課學習情況和概括能力。不過學生還不在狀態,我的調動還不到位。一兩個學生後,狀態恢復,回答和朗讀漸入佳境。

  其次是經驗不足,第二個教學目標沒有全部完成到位。只抓木蘭形象,忽略分析本詩的`語言美、音韻美。並且沒能實現在課上講本詩背誦下來。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師有效的指導,有效的調控,更是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組織學習,這麼做,學生的個體意識就能夠有效的被激發出來。而自己只當後臺老闆,從旁指點,甚至把自己也作為同學們中的一員來參與學習,這樣不單起到了監督學習的作用,還讓學生感到老師非常親切。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

  我還要多花心思,繼續實踐EEPO模式,讓課堂變得更紮實,而不只是一個花架子!

木蘭詩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並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積累重要文言詞語,背誦全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想:

  1、這是一首北朝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要反覆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範背誦。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麼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透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3、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4、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影片引讀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四分鐘)。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 《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疏通文義:

  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 ――― 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段) ――― 凱旋歸來

  第四部分(第7段) ――― 結尾附文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c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d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

  從軍緣由 ——詳寫

  出征前的準備 ——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 ——詳寫 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 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 ——詳寫

  家人迎接 ——詳寫

  木蘭改裝 ——詳寫

  作用: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3、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並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鬥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鬥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四、複述表演,走近木蘭

  學生複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可片段),並結合教師提供的圖片,試著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複述故事指導:複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複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五、總結

  本文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感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柔的女性。她勤勞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智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六、佈置作業

  ①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②完成練習冊的練習

  ③想像作文:《木蘭到家第二天》

木蘭詩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作用。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愛國、孝順父母。

  教學重點:理清故事情節、把握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的表現作用。教學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影片引讀(6)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四分鐘)。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20’)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③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替父從軍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第三部分(5—6段)―――凱旋歸來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12’)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d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②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④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對木蘭的讚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首詩透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從軍緣由——詳寫出徵前的準備——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凱旋辭官——詳寫家人迎接——詳寫木蘭改裝——詳寫作用: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徵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並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