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簡報> 心理主題簡報(通用9篇)

心理簡報

心理主題簡報(通用9篇)

  在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簡報,簡報不是一種刊物。因為有些簡報可裝訂成一本,像一般“刊物”,更多的是隻有一兩張紙,幾個版面,像一份報紙。你所見過的簡報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主題簡報(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簡報1

  繁花五月,活力熱烈。20xx年5月26日下午,溫州市實驗中學“心理教育主題月”系列活動在本部中山樓舉行,我校相關領導、七八年級班主任以及春草工作坊的成員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首先大家共同聆聽了由七年級班主任厲朦朦老師和八年級班主任陳婷婷老師帶來的兩堂精彩的主題班會課——《5·25悅納自我》和《直面挫折,助力成長》。課後,邵天珊老師和鄭玲釵老師就兩堂班會課分別做了點評。

  幽默睿智的邵天珊老師在點評時指出,厲朦朦老師的這堂班會課符合該設計原理,並且所選主題不僅結合5月25日“全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日”的時情,而且也貼合班情,給大家帶來啟發的同時,又能夠真正解決班級目前的真實問題,最後她以袁隆平的一句名言“只要有陽光,就會有生命的交響曲”與大家共勉。

  大氣溫婉的鄭玲釵老師則對陳婷婷老師的班會課進行了精彩點評。鄭老師說,“挫折”話題非常符合八年級階段學生的學情和心理需求,陳婷婷老師的課堂活動設計上由淺入深、步步推進,讓學生從“瞭解認識,正視挫折”,到“樹立信心,面對挫折”,再到“巧用方法,戰勝挫折”,整堂課有體驗、有感悟、有方法。她建議,最後環節若還能從小挫折到人生路,進行昇華提升就更好了。

  最後是由我校兩位專業心理老師——黃飛鳳老師和池麗潔老師帶來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講座。黃老師的講座主題是“悅納自我”,她從“自我意識”的角度出發,首先講解了“悅納自己”的定義,緊接著她又分享瞭如何認識自己的方法。她強調雖然方法很多,但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一定要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和收穫,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也要努力營造安全、和諧、放鬆、預約的氛圍,活動過後,老師可以採用“4F提問技巧來了解活動的效果。

  緊接著,池麗潔老師進行了“正視蛋殼心理,化挫折為動力”的微講座,在池老師的講座中,老師們第一次較全面、系統地瞭解了心理活動輔導課的整體設計框架,她也特別強調活動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體驗,在最核心的“工作”環節,教師對學生所給出的所有答案一定要有較高的包容性和積極的肯定。除了理論的普及,池老師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實用的實施建議。

  兩位老師的微講座,不僅有理論,還與實際緊密結合,讓在座的老師們獲益良多。意猶未盡之時,西區綜合處的姚衛星主任與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和很多老師一樣,他認為本次活動解決了一線班主任長久以來對於“主題班會課”和“心理健康活動課”之間差異的困惑,對今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最後,黃慧校長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她對厲朦朦老師、陳婷婷老師、黃飛鳳老師和池麗潔老師的工作進行了積極肯定,併為她們頒發榮譽證書。黃校強調,這樣的心理健康主題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滿足心理需求,還可以提高教師們的心理素質,達到身心淨化的效果。

  心理簡報2

  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對幼兒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11月19日下午,大莊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以“關愛幼兒守護心靈”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活動在小、中、大班分別開展。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小班組教師為幼兒開展了“講文明講衛生”活動,老師像媽媽一樣悉心為幼兒梳頭髮、剪指甲,教會幼兒正確洗手法。培養了幼兒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中班組教師以情緒為出發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想抱抱你》《害怕》等守護健康心靈活動,透過表達不同的情緒、說說如何幫助心情低落的朋友等活動內容,讓幼兒學會了分享快樂、能夠勇敢的面對傷心、難過、恐懼等壞情緒,幼兒在老師和小朋友們愛的抱抱中快樂成長。大班組開展了預防校園欺凌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孩子們觀看了預防校園欺凌的宣傳片後,在老師們的親切教導下,知道並努力做到關心同伴、樂於助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透過本次“關愛幼兒守護心靈”的主題教育活動,幼兒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會分享、樂於助人、不欺弱小的基礎上,能夠將正能量傳向他人,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心理簡報3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中,李瑾老師先對同學們發出提問:你們有沒有住過校的經歷?你和室友的關係怎麼樣?出現這些矛盾是該如何妥當的去解決?然後從經常困擾同學們的寢室矛盾入手,分析了造成了寢室矛盾的主要原因以及寢室矛盾呈現出來的幾種主要形式,接著播放心理教育影片,並對幾個案例的分析中給出了對應不同矛盾時的不同解決辦法。在此過程中李老師對學生提問:如果是同學們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聽了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回答後,李老師詳細的給同學們講解怎樣建設和諧友好的宿舍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並提醒同學們室友間相處不僅僅是寢室問題,它更是社會的縮影。

  由此,老師引出來人與人相處的四個基本原則即:平等原則、尊重原則、真誠原則、互惠原則。為了使同學們能學以致用,李瑾老師圍繞這幾個原則進行了詳細的解析,讓同學們更透徹地理解這四個原則。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氣氛活躍。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希望同學們能收穫良好的宿舍關係和開拓更坦蕩的人生前途。

  心理簡報4

  20xx年7月8日,四川大學應用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陳智教授和張珊珊老師走進我校心理健康培訓課堂,驗收我校心理健康團隊老師們心理學學習成果的專題彙報。今天參與專題彙報的老師分別是:王春莉和王武曲老師。老師們的專題彙報都來自她們內心的獨白,來自她們對教育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老師們發現特別是在當今,教育可不是一樣容易的事,來看看老師們都說了什麼。

  首先進行專題彙報的是王春莉老師,她的彙報專題是《越接納,越美好》。王春莉老師從她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大家講述了她學習心理學的理由:學習心理學賦予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看待關係,從而幫助我更好地解決問題和處理衝突。接著王春莉老師闡述了心理健康素養中很重要的人格特徵:接納。王老師講述了神經症主體或有神經症傾向的主體出現的困惑:即自我和他人有關的煩惱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衝突——不接納彼此。怎樣可以使該主體逐步重新獲得接納自己、接納對方的自發性可能呢?王老師說透過學會“接納”可以逐步達到療愈的效果。王老師從講述“什麼是接納”,“接納什麼”,“為什麼要接納”等三方面講述了出現心理異常人群要面對的困惑;接著王老師說明了人們對“接納”常見的誤解:接納不是思維遊戲、接納不是消極無為、接納不是徹底放縱、接納不是沉溺於痛苦;王老師告訴我們怎樣做到“接納”,就是當我們的思維被焦慮、恐懼、抑鬱等困住時,首先要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你不必喜歡它或想要它,只是願意給它騰出空間,不排斥它,然後再採取“覺察、呼吸、解離和當下”的技術對待這些想法和感受。最後王老師引用了古希臘哲言:痛苦是傷,亦是解藥;進一步說明了接納不是為了舒服,而是為了不更痛苦的真正價值。

  接下來進行專題彙報的是王武曲老師,她的彙報專題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王老師羅列出在小學生中最常見的人格扭曲現象:自責、叛逆、攀比、以自我為中心,然後提出:如何有效幫助這型別的孩子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呢?王老師說:首先孩子們要多跟父母,老師溝通;孩子要學會換位思考,懂得互相尊重、理解;孩子要學會寬容;孩子要做到有錯就改;更重要的是孩子要學習瞭解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對自己要時常鼓勵增強自信心;同時孩子還要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設立明確的生活目標,學會舒緩舒解憤怒、低落、憂鬱、厭倦的情緒;多做有意義的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展現朝氣活力;學會思考,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生活態度,正確面對競爭,在競爭中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以促使自己越來越優秀!

  陳智教授對兩位王老師們的彙報課提出了以下建議:第一、老師們的心理學理論學習可以繼續堅持;第二、透過班、隊會課,或者專題講座的形式做好家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在與問題家庭交流時,要把工作做細,不說問題,多說老師看到的現象,探求家長自己覺得合適的解決辦法;第四、堅持與相關家長保持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交流,一起討論應對辦法,以求得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好辦法。

  雙流區實驗小學有3000多名在校學生,為了全面做好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實驗師張珊珊老師為心理老師們講解心理健康測量知識。張老師給老師們普及了心理學測量的基礎知識,還具體講述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工作的詳細流程,推薦了三個適用於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測試量表:學齡前兒童行為量表(CBCL)、兒童行為問卷(Conners)和兒童行為問卷(Rutter)。這些量表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師們得出學生心理健康指標中各型別群體的資料,從而可以更細緻地為實小每一個孩子做定製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最後,祝波校長說:透過心理學理論學習、心理諮詢實踐,老師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收穫滿滿!今天,成都市雙流區實驗小學心理教師骨幹培訓班結業了!希望老師們把自己所學本領應用、落實到實小的每一個角落,應用、落實到老師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讓每一個實小學子都可以開心學習,健康成長,讓老師們的家庭也受益良多,家庭關係更和諧、家人更幸福!

  心理簡報5

  心中有光,你便會發光;向陽生長,不辜負春意盎揚。菖蒲中心學校一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透過家校合作、心理電影啟迪心靈、心理健康課程以及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文化修習等核心素養。

  家校合作,共育未來。家庭教育在學生的一生中起著很重要的角色。為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導作用,向家長全面普及科學的教育主體意識,主動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給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課”,使學生養成好身體、好品德、好習慣、好人格。學校組織家長培訓會以及透過微信群學習的方式,幫助指導家長如何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疑難和困惑,有效推動良好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觀看一部心理電影。各年級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電影賞析的方式對學生科普心理學知識。觀看結束後,四、五、六年級各班紛紛組織每一位學生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參加觀後感徵集和評選活動。

  齊做心理喚醒操。為了幫助師生們除錯心理,釋放壓力,放鬆心情,更好適應校園的學習生活節奏。全體師生踴躍參與,一起學習兩套心理喚醒操,即:“喚醒頭腦鼓舞操”和“提升能量喚醒操”。全校各班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在上午早讀課和下午第一節課上課前,師生一起點點頭、甩甩肩,舞動起來,啟用身心,用充沛的精力準備迎接下午的學習。

  心理簡報6

  為了讓學生展示自我,度過愛意滿滿、健康快樂的兒童節,同時豐富孩子們的校園文化生活,全力構築學校心理健康防線。5月31日,頭陀輔導小學舉行以“唱支紅歌給黨聽”為主題的“歡度紅色六一”文藝匯演,該校及中心幼兒園學生參與演出。

  每個孩子都是小小藝術家,歡歌熱舞是他們的天性,童言無忌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孩子們透過才藝展示的方式盡情釋放自我,愉悅身心,表達其所知所想,分享孩子們的童心童趣,小朋友們傳遞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氛圍感染著所有人。節日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快樂、充滿童趣的節日氛圍,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並讓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得到了鍛鍊,提高了孩子社會交往、語言交流和集體參與意識,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此次匯演是貫徹學習黨史的一次重要實踐,也是我校美育教育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一次關注學生成長、彰顯自我價值的契機!

  心理簡報7

  為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進一步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同育人作用,惠濟區開元路幼兒園於2022年4月21日組織幼兒開展了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並對全體教職工開展了身心健康生活會活動,關注職工身心健康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幼兒心理健康輔導專業能力。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幼兒的身心發展速度也逐漸加快,這就更需要我們老師與家長學習耐心傾聽幼兒內心深處的聲音,進入他們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客觀的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理性判斷出現行為的問題原因、深入地瞭解幼兒內心的想法,更加和諧高效的與幼兒溝通。透過主題教育引導幼兒掌握正確表達情緒與調節情緒的方法,讓幼兒認識生命之美,幫助孩子們樹立起生命至上的理念,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從而提高心理素質和受挫能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環境。

  教職工身心健康生活會上,透過“我想大聲說”活動、教職工身心健康調查表等形式幫助教職工運用合理的方式舒緩壓力、合理宣洩負面情緒,形成健康向上的園所氛圍。

  我們將以此活動為教育契機,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建設,努力打造科學有效、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心理課程,為幼兒創造和諧、陽光的校園環境,幫助孩子們以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共赴未來。此次活動的開展,使老師們更加懂得了如何發現兒童、瞭解兒童、讀懂兒童,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種子,用心呵護,讓幼兒在美麗的校園中茁壯成長,用陽光心態面對嶄新的明天!

  心理簡報8

  在昌江江區教體局的組織下,7月3日至5日開展了心理健康培訓。3日,是景德鎮陶瓷大學二級心理諮詢師金雲的講課。

  金雲老師講到,心理健康重在認識,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到自己的許多問題,然後才能去對症下藥,一個個去攻克,要充分研究自己。

  在塑造孩子的性格的過程中,環境非常重要,因此為自己的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關注學生是否有各種心理疾病,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或者更嚴重發展為精神疾病,因此,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受到強烈重視。

  4日是陶瓷大學二級心理諮詢師鄧超華的講課,鄧老師舉了許多生動形象的列子,和各位教師們暢談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許多事,有感動的,有難堪的,對於這些事情我們作為教師該如何去處理,等等。

  鄧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什麼樣的父母,很大程度上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子女,一個經常是良好的書籍薰陶的家庭環境,必定也會教出一個愛書,愛學,書香環繞的孩子。

  5日是由景德鎮學院心理健康中心遊文老師講課,遊老師的課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在玩了幾個小遊戲之後,讓大家感到了心理上的輕鬆與自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緊密了。消除了陌生感與距離感,回到童年時代的小夥伴之間的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時光。

  然後遊老師講到了溝通的技巧,在溝通中,言語冷暴力與社會上的暴力一樣具有巨大的殺傷力。我們要學會正確的去溝通,正確的使用語言,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後,三天的培訓圓滿結束,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卻收穫良多,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一定會好好珍惜。

  心理簡報9

  5月20日,濱江幼兒園邀請宜賓市南溪區教師培訓中心關敏老師,為全體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專題培訓。

  關老師從“教師之自我成長”、“教師職業生涯探索”、“做幸福的幼兒教師”三大方面進行培訓,以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教師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如何進行心理除錯等方面展開。

  在培訓過程中,為了進一步讓老師擁有積極的心態,良好的狀態,學會自我調節,關老師透過心理互動小遊戲,讓老師們盡情的把心裡的壓力充分釋放出來。

  透過此次培訓,老師們不僅在緊張的工作中得到一絲放鬆,也透過今天的培訓,學習到了如何在工作中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以積極,快樂,愉悅的心情和心態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