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8篇

中班美術教案

精選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目標:

  1、稻杆吹畫,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合理構圖的能力,發揮創造力、想象力。

  2、培養幼兒耐心、細緻的作業態度和良好的衛生習慣。

  過程:

  (一)欣賞吹畫作品,匯入活動內容

  1、出示吹畫作品,並提問:這張畫是怎樣畫成的?

  2、師:這幅畫是利用稻杆吹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二)幼兒動手操作,探索作畫奧秘。

  1、請幼兒在操作間利用稻杆吹畫,探索作畫的方法與技巧。

  2、教師巡迴指導,積極誘導幼兒發現多種作畫方法,要求保持衛生。

  (三)集中講述:教師講解作畫技巧。

  1、請幼兒展示作品,並說明吹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吹出來?

  2、教師作畫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水粉顏色滴在紙上,然後用稻杆對準顏料(不可以貼得太近)可以向一個方向吹,也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吹,吹己想要的圖案和效果。

  (四)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創造與想象,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五)吹畫後,引導幼兒可用手指點畫部分內容,使畫面更豐富(如吹出的樹枝可點畫梅花,樹葉)

  (六)利用實物展示儀、幼兒作品,互相欣賞,互相,請小朋友講講自己的畫,自己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蝸牛在平常生活中很常見,有時後,在草地上大家圍成一團,觀察小蝸牛的體型和它那慢吞吞的挪動。為此,我運用說說看看畫畫的方法讓幼兒更進一步瞭解蝸牛。

  蝸牛的移動緩慢,所以用蝸牛開“運動會”的故事情境又好玩又有趣,很受幼兒喜歡。在色彩方面,更是鞏固了對對比色的掌握。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深淺對比的顏色,有規律地在圓形上間隔裝飾圖案。

  2、願意愉快地參加活動,表示對蝸牛的喜愛。

  活動準備:

  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說說——透過謎語的形式匯入

  1、(邊畫邊讓幼兒猜:先畫身體----再畫觸角----再畫眼睛----最後畫殼)老師畫的會是誰呢?想象會去幹什麼?(參加蝸牛運動會)

  二、看看畫畫——幼兒透過觀察嘗試畫不同的蝸牛。

  1、欣賞作品。

  (1)第一個專案已經開始了,蝸牛們在比賽什麼?(比賽蝸牛爬牆)----蝸牛們雖然爬的很慢,可是他們可以在牆上穩穩地爬行。

  (2)每隻蝸牛都把自己的衣服打扮的漂亮漂亮得,找一找他們用了幾種顏色?(有的兩種、有的三種)為什麼他們用很少的顏色也這麼好看呢?(因為顏色有深有淺,還排著隊呢?

  (3)看看、想想這些衣服是怎麼打扮的?(如:從圓心向外深淺間隔,將圓劃分成小格深淺間隔)。

  (4)老師的這隻蝸牛也來參加運動會,它想怎麼打扮自己呢?(教師按幼兒的建議進行示範性裝飾—可圖案分割或深淺顏色)。

  (5)小結:有深有淺有間隔的裝飾才有精神。

  2、幼兒操作

  (1)爬牆比賽結束了,蝸牛又開始哪項比賽了?(爬葉子比賽、爬樹比賽等)

  (2)你認為蝸牛會參加哪項比賽就把它畫下來。

  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顏色深淺均勻與圖案裝飾有規律。

  三、運動展示會——幼兒交流欣賞

  交流幼兒作品,評評哪些蝸牛才是真正的運動員。

  運動員:間隔有規律、塗色均勻。

  預備隊員:衣服沒有整齊(間隔有規律,塗色不均勻)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嘗試用不同的創作材料在一定的範圍內大膽裝飾畫面,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能保持作品的整潔和美觀。

  活動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創作材料在一定的範圍內大膽裝飾畫面,體驗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

  嘗試用多種蘸印裝飾法在畫面範圍內進行裝飾(如對稱裝飾、排列裝飾、組合圖案裝飾、有規律裝飾、無規律裝飾),並有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青蛙絨玩具一個、青蛙圖片及教師範畫結合起來的"照片展"。

  2、各種廢舊材料,如棉籤、紙團、泡沫網、小瓶蓋等。

  3、紅、黃、藍、綠顏料、調色盤、溼毛巾、小紙簍、報紙,已經畫好的衣服輪廓圖。

  4、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欣賞範畫。

  1、情景匯入。

  師:"我是魔術師,我最喜歡變魔術,看我給大家變個好朋友出來,變變變--哇!變出誰來啦?(出示青蛙絨玩具),小青蛙想和大家打打招呼呢!"師邊搖動青蛙邊模仿其口吻:"小朋友好,我是青蛙齊齊,我剛才還在綵衣國裡玩得正高興呢,那綵衣國裡全是漂亮的衣服,我穿著那些漂亮衣服照了許多的照片,可是我不小心被魔術師給變到這裡來了,我的照片還留在綵衣國裡呢!嗚嗚--"

  師:"別急別急,我來幫你變一變,變變變--看這不是變出來了嗎?"(開啟布簾,出示青蛙照片)師模仿青蛙:"哇,真棒!我的照片變回來啦!小朋友趕快來欣賞我的照片,看看我穿的新衣服漂不漂亮?

  二、基本部分--幼兒創作。

  1、引導幼兒欣賞"照片"(教師範畫),說說自己喜歡哪件衣服,為什麼?你覺得這件衣服的什麼地方最漂亮?(欣賞範畫上的花紋、構圖及色彩)

  2、介紹創作材料。

  師:"哇,這些衣服真的很漂亮,我也特別的喜歡,我很想知道綵衣國的人是怎樣把他們變得這麼漂亮的?"

  青蛙:"我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作說悄悄話狀)

  師:"青蛙齊齊告訴我他看到綵衣國裡的人請了好幾樣寶貝幫忙才把衣服變得這麼漂亮,看我把這些寶貝變出來!(引導幼兒認識所出示材料,瞭解這些材料原來的用途,知道有些物品雖然廢舊了卻還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初步理解變廢為寶的意義!)猜一猜,這些寶貝是怎樣把衣服變漂亮的?(把寶貝蘸一蘸喜歡的顏色,在盤子邊上舔一舔,再到紙上親一親,寶貝的樣子就留在紙上了。)"

  3、引導幼兒發現所示材料在範畫上留下的痕跡,大膽探索利用廢舊物品在紙上的創作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在青蛙齊齊的衣服上看到了什麼樣的花紋?找一找是哪種寶貝變出來的花紋?猜猜是怎麼變的?(教師示範範畫上的印畫法,並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該材料的其它用法)這些花紋還在哪件衣服上也出現過?這些花紋在衣服上組成了什麼圖案?(花、圓形、心形等)除了這些圖案?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麼圖案?誰來試一試?"

  4、個別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教師可隨機指導)

  5、教師用各種材料示範操作方法,並提醒幼兒操作時應注意的事項。(如:一種材料不能去蘸幾種顏色,想換顏色就換沒蘸過顏色的,也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用, 材料用後要放到小紙簍裡,小手、衣服、畫面要保持清潔。)

  6、(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大膽創作。

  師:"哇,這些寶貝真神奇,能把一件件衣服變得這麼漂亮,青蛙齊齊告訴我,過幾天他要到綵衣國去參加時裝表演,他帶來了許多白色的衣服,想請小朋友也幫忙變一變,把白衣服變成比這些更漂亮的衣服,看看誰變的衣服最漂亮!"(鼓勵幼兒大膽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適度增加難度,引導他們印出多種圖案和顏色的花紋<對稱圖案、排列圖案、有規律圖案、無規律圖案>;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應該適當給予幫助。)

  三、結束部分--分享與交流。

  幼兒相互欣賞、交流同伴作品,教師表揚構圖、用色豐富大膽、畫面整潔的作品。

  活動延伸:

  1、將幼兒作品裝飾於活動室內。

  2、在美工區放置多種廢舊材料,供幼兒進行手工或繪畫方面的大膽創作。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

  1.運用搓、團、壓扁、拉長等技能,塑造出各色花朵來裝飾盤子。

  2.活動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重難點:

  運用搓、團、壓扁、拉長等技能,塑造出各色花朵來裝飾盤子。

  體驗泥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範例、陶泥、泥工板、泥工刀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美麗的盤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件漂亮的禮物,小朋友猜猜是什麼?

  2.出示範例花盤你們知道這花盤是怎麼做的嗎?”

  3.幼兒觀察盤子裡的花朵是幾瓣的?是什麼顏色的?知道花朵有花蕊、花心花瓣三部分組成的。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製作盤子並用花朵製作

  1.先製作盤子從旁邊看,圓圓的扁扁的,中間低,邊稍高。把泥團圓壓扁,用大拇指和食指把邊捏的稍豎起來即可。

  2.再把陶泥團成一個團,然後壓扁,這樣一個圓形的花瓣就形成了。

  3.拿一塊比花瓣小的陶泥製作成花心,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把花心和花瓣製作成各種顏色的。

  4.教師重點示範講解:如何製作不同形狀的花瓣。(如三角形的、橢圓形的)

  5.幼兒嘗試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製作花朵並裝飾在盤子上。提醒幼兒運用兩種以上的顏色來製作花朵。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觀察瞭解幼兒的製作情況,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操作,做出不同形狀的花瓣裝飾盤子,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三、展示花盤

  幼兒作品展覽,表揚有創新的幼兒作品。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課後反思:

  活動中,我先出示了花盤的範例,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然後再示範了花的製作過程。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幼兒都能找我的要求操作方法來完成,但是在活動過程中我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動的引入還不夠自然,活動中的提問問題方面做的還不夠好。

  小百科:盤子,指盛放物品(多為食物)的淺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多為圓形。多數為陶瓷品,也有金屬製品,可以在上面放東西。用盤子盛菜時,夾起菜來比較方便,散熱也比較好。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各種夏天水果的小圖片。

  範圖一張。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多種顏色表現夏天不同的水果。

  透過觀察、練習,瞭解並學習畫出各種不同形狀的水果。

  知道要換顏色時,將自己的畫筆洗乾淨再使用,保持顏色的乾淨。

  活動過程

  一、感知夏天水果的多種多樣

  1、你知道夏天有哪些水果嗎?教師一一出示這些水果的圖片。

  2、這些水果是什麼樣子的呢?象什麼東西呢?

  3、是什麼顏色的呢?(幼兒一一說出水果的形狀特點及與什麼樣的物體相似,並根據圖片說說水果的顏色特點。)

  二、幼兒嘗試練習手指繪畫:夏天的水果

  1、我們用自己的手指做筆,畫畫夏天的水果吧。啟發幼兒使用自己的手指在桌子上練習畫不同的水果。

  2、幼兒使用鴨嘴筆,練習繪畫:夏天的水果。

  3、教師出示鴨嘴筆。幼兒指認名稱。 幼兒嘗試使用鴨嘴筆在桌子上練習繪畫。

  三、觀察桌子上顏料的色彩,嘗試自己說說作畫的過程

  1、幼兒觀察桌子上顏料的擺放。引導幼兒用水粉顏料畫水果。

  2、提醒幼兒如果要換顏色時,要把自己的筆放在水裡洗一洗,才可以在使用。

  3、讓幼兒可以說說這樣洗筆的好處。

  四、繪畫活動

  幼兒進行繪畫活動,教師在過程中不斷地指導。

  五、評價

  幼兒根據顏色的乾淨程度和水果形狀的相似性進行相互評價。兒童網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目標:

  1.透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想象繪畫的能力。

  2.培養幼兒從外觀、功能上考慮會場的設計,並用簡單的語言大膽表述。

  準備:畫紙、記號筆

  過程:

  1.前一陣,我們參觀了城市歷史發展展示館,看到了上海以前的房子,你們說說看,以前的房子和現在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嗎?

  2.幼兒討論、比較。

  3.教師小結:現在的房子無論在外觀上,還是在功能上都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改觀,那麼到20xx年,世博會要在上海召開,那時候的房子會是怎麼樣的呢?

  4.今天,我們都來做做小小設計師,想象一下世博會的會場,設計的時候要先想好,要畫的大,方便人們出入,和別人不一樣是最好的。等一會兒,請你來講一講你設計的會場叫什麼名字,它有什麼本領?

  5.幼兒互相討論後作畫,教師指導幼兒作畫、添畫背景。

  重點: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難點:從外觀、功能上考慮會場的設計。

  6.師生共同講評:你最喜歡哪幅畫?為什麼?

  7. 鼓勵幼兒向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參與環境展示。

  編後語:

  主題“未來的世博會會場”有較強的時代感;另外,以“以前的房子和現在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作為想象的切入點給孩子搭了臺階;整個設計雖文字上簡略但對師生都有較大的生成空間(海月)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透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幼兒運用形容詞(例: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衣衫襤褸的),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藉助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求異性。

  (二)情感目標

  透過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樂於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標

  透過幼兒自由想像,並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幼兒的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感知聖誕節是開心、快樂的節日。

  (二)環境準備 佈置有聖誕氣氛的環境。

  (三)物質準備 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視機、VCD機、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整體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1.師:聖誕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聖誕夜的,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出示書面漢字: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等形容詞,營造氣氛,幫助幼兒理解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師: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賞,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為什麼會這樣。

  1.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師: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願望,你會怎樣幫她呢?

  2.師: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會怎樣幫助她呢?

  3.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

  4.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過聖誕夜的?

  (三)整體欣賞,激發幼兒感情的昇華。

  師:小女孩這麼可憐,如果你能幫助她,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讓幼兒在欣賞這一童話故事後,把自己的感受和對小女孩的祝福與希望畫出來。

  五、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培養豐富的情感。

  六、環境中滲透

  1.將故事製成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圖講述。

  2.設定小小舞臺,放置道具,讓幼兒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讓幼兒多欣賞同一體裁的童話故事,深化幼兒對美好生活的情感,並懂得珍惜。

  八、活動評價

  專案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

  存在問題

  等級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評價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會變的樹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會變的樹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所講故事的內容畫連環畫。

  活動準備

  1.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鋼琴曲磁帶。

  2.每位幼兒一本繪畫練習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樣。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用提問幫助幼兒記憶故事內容。

  老師富有表情生動地講述故事:“離我們很遠,有一個奇妙的花果山,那裡長著一種奇妙的樹,會變的樹。這種樹種下去第一天,就會長成一棵大樹,樹上只有一片葉子。第二天的時候,這種樹就開始變了,它會一下子長出各種形狀的樹葉:有的葉子像圓圓的蘋果,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圓圓的輪子,有的像芭蕉扇,有的像葫蘆,有的像小朋友張開的手……顏色也變得豐富多彩,紅的像火,黃的像金子,綠的像青草,藍的像天空……真是美極了。到了第三天,你猜,這種會變的樹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停頓一下後繼續講述)

  “每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樹葉精靈,有的像在哭,有的像在笑,有的兩片葉子靠在一起,兩片樹葉精靈手拉手好像在做遊戲……到了第四天,這種樹還會變下去,每天都會變出新模樣。”

  提問:這種樹叫什麼樹它第一天是怎樣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樣的?

  2.師幼一起討論繪畫方法。

  組織幼兒討論:現在請你們把這個故事畫下來,你認為該怎麼畫?

  幼兒個別講述。

  師幼一起小結:可以把第一天樹的樣子畫在寫有第一天字樣的那頁紙上,依此類推。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畫自己想出來的樹,塗色要均勻。

  4.利用投影儀展示幼兒作業,並讓幼兒相互評價。

  孩子的講述能幫助教師發現、理解他們的創作意圖及創造性表現,也使其他小朋友學到同伴的優點。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畫自己聽過的故事或創編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美麗的風箏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美麗的風箏

  一、 活動目標

  學習“刮蠟”的表現方法,體會不同效能工具的使用對配色所產生的效果,並提手不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

  在玩風箏、畫風箏的活動中,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牙籤刻出花紋。 難點: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三、 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油畫棒、牙籤、淡顏色的水粉顏料(淡綠、淡黃、淡蘭、淡紫等)小毛筆。

  四、 活動流程

  1、放風箏――討論――示範――創作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紙編活動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紙編活動

  一、生成活動

  在我園的民族教育活動中,我班的民族工藝展示臺上,展示著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其中有各類編織的物品。一天,班上的李元溶小朋友拿著一個竹編的小動物好奇地問:“咦?這是什麼做的呀?真好玩。”他的一句話馬上吸引來幾名幼兒。他們又拿起其它的幾件編織的物品,看著、摸著、說著。幾天後,班上的小朋友先後拿來了竹編、草編、布編、繩編等各種編織物。見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我準備就編織開展幾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透過觀察編織物品,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慾望。培養幼兒多種能力。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活動

  目標:

  ⑴ 觀察編織物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的慾望;

  ⑵ 瞭解幼兒對圖示的理解水平。

  材料:各種編織物品若干,紙編作品若干,彩條若干,說明書一份。

  過程:

  ⑴ 出示展示臺,讓幼兒欣賞,並介紹自己所帶的物品,找異同點,引導幼兒小結用的材料不同,都是編織而成的;

  ⑵ 教師出示紙編作品組成的畫面,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的興趣;

  ⑶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出示作品所用的材料,並出示相關的紙編說明書,提出探索問題上面符號代表什麼,和以前看過的摺紙圖示有什麼不同;

  ⑷ 幼兒熟悉材料,嘗試看圖學習直編。

  分析:幼兒對參與活動,尤其是說明書的投放很感興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說明書的第五步對幼兒較難,需成人指導,所以在說明書的旁邊應投放相應的供幼兒拆編的紙編作品,提高對圖示的理解。

  (二)操作活動(一)

  小組活動㈠

  目標:引導幼兒能自己看說明書,進行直線編。

  材料:說明書,彩條及相關成品,教師邊觀察邊幫助小組。

  過程:

  ⑴ 幼兒分組自選編織成品,學習看說明書直線編,發現說明書中圖示的規律;

  ⑵ 幼兒自由編織,教師輔導個別幼兒;

  ⑶ 引導幼兒在仿編後進行變化;

  ⑷ 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分析:幼兒基本學會了看說明書,在第五步時,不少幼兒藉助旁邊可拆收的作品。但投放的彩條的寬度要有變化,以利於幼兒選擇組畫。幼兒的作品種類少,主要是因為幼兒間的相互模仿和幼兒的感性經驗少所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應從豐富幼兒的經驗入手。

  操作活動(二)

  目標:引導幼兒自己看曲線編的說明書。

  材料:說明書,彩條等。

  過程:

  ⑴ 幼兒小組自學曲線編的方法;

  ⑵ 和幼兒共同總結曲線編織的特點,教師輔導個別幼兒;

  ⑶ 組織幼兒賞析幼兒作品。

  分析:幼兒能根據說明書自學曲線編,個別幼兒不再需要教師的輔導,但有十名幼兒需旁邊的輔助說明才可以編。

  操作活動(三)

  目標:

  ⑴ 鼓勵幼兒利用兩種編織方法編織出自己需要的形 象,

  ⑵ 鼓勵幼兒大膽地創新,並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材料:彩條,膠棒,各色彩紙,水彩筆,大白紙等。

  過程:

  ⑴ 請幼兒自由組合,協商所要組合的畫;

  ⑵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主題分工;

  ⑶ 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組畫過程中的分歧意見;

  ⑷ 作品展示,引導幼兒自評、互評。

  分析:幼兒經過相互協商,把各自喜愛並想表現出來的作品歸納為三類,並自覺分組,組合出的三幅畫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動物、公園一角。幼兒情緒高,興趣濃厚,當不知道的形象出現時,幼兒會去相關的區域尋找答案。幼兒學會了協商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另外,幼兒衝出了紙條的侷限,能使用多種材料進行組畫。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一枝梅花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一枝梅花

  一、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習用團點的方法畫出梅花的花朵,並初步學習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2、 鞏固幼兒的'正確握筆姿勢,讓幼兒熟悉毛筆和顏色的使用,以及常規訓練。

  二、 教學準備:

  (1)幼兒作彩色畫的用品; (2)不同的姿勢的紅梅數枝。

  三、 教學過程:

  1、 複習鞏復固團點的技法

  出示數幅幼兒畫的梅花朵的作品,鞏固團點的方法,接著老師出示一幅畫好花枝的畫,請個別幼兒畫上花朵。

  2、 講解示範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1)讓幼兒透過觀察知道畫花枝的方法與畫花朵的方法不一樣,是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的,因為花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有的彎曲,有的直(同時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所以用筆的輕重,筆的轉動都要有變化。

  (2)演示勾線方法。筆桿握直,由下端往上畫,用筆時先重後輕,這樣花枝才能由粗變細,同時用筆轉動使花枝曲直變化。

  (3)示範畫一枝梅花。請二個幼兒可以先畫花後添枝,也可以先畫枝再畫花。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檢查握筆並指導蘸色、用筆方法。

  4、 講評作品,重點講評用筆用色的優缺點以及表揚在洗筆蘸色、擱筆等常規方面表現的好的地方。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在欣賞中初步感受古代石刻質樸、單純的形式美。

  2、樂於嘗試簡單的雕刻工作,並在雕刻、拓印的探究中體驗創作的歡樂,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3、基本能正確使用刻畫、拓印中的工具材料,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泥塊、刻刀、紅黑油墨、幼兒護衣與幼兒人數相同。高麗紙若干。

  電腦、投影、音樂:原始歡快的、舒緩的。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欣賞石刻畫,感受質樸單純的形式美。

  老師點選幻燈出示一幅羊的畫面。(定格一副石刻作品進行對話)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師:“這些畫和我們的畫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他們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刻在石頭呢?”(引導幼兒知道他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小結:很久很久以前沒有紙和筆,可是人們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歡的東西畫下來,怎麼辦呢?他們找來了工具,有鐵錘、石斧,用尖尖、硬硬的東西當筆,岩石當成紙,有的敲有的磨,大岩石上就留下了他們喜歡的各種東西。經過了很多很多年,這些刻畫被風吹過、被雨淋過,但還是留在岩石上,所以我們現在的人依然能夠看見、欣賞這些刻畫。

  師:“猜猜他們除了喜歡這些,還喜歡什麼呢?”

  二、幼兒欣賞石刻幻燈,營造藝術感受的氛圍。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些刻畫嗎?

  三、展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泥刻創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刻畫自己心裡喜歡的東西呀?”

  “你喜歡什麼?”

  師生共同圍在一大塊的泥塊邊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巖畫都是刻在岩石上的,可是這些岩石太重,而且太硬,小朋友力量還不夠大,刻不動,所以田老師就帶來了軟一點的泥塊,讓我們小朋友在泥塊上不同的地方刻上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刻畫用的刻刀(展示刻刀),它可以幫助我們刻畫出各種喜歡的東西(邊說邊示範刻法)。

  四、幼兒創作,老師鼓勵幼兒大膽刻畫。

  (放悠遠、神秘的背景音樂)

  五、幼兒相互欣賞??泥刻畫並學習拓印的方法。

  師:“我們刻了這麼多漂亮的畫,你們想不想把刻出來的畫送給爸爸?想不想送給媽媽?想不想送給爺爺奶奶?想不想送給好朋友呢?可是這裡只有一幅畫怎麼辦呢?你們看老師可以把一幅畫變成很多幅。”(邊說邊示範)。

  可以引導幼兒用紅黑兩種不同的顏色來拓印不同效果的畫。

  六、幼兒自由選擇顏色拓印自己的畫。(放輕鬆的音樂背景)

  七、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相互欣賞,並贈送自己的拓印畫。(非洲音樂)

  活動反思:

  透過本堂課我發現幼兒在親自作畫時非常的高興,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團結,更是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提到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我認為只要一堂課滿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課要達到的目標,那麼也就達到了本節課的目的。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的特點,並使用圖案、線條等裝飾傘面。

  2.能使用對稱的方式裝飾雨傘,感受到對稱圖形的美。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準備:

  1.課件、傘柄、一次性彩色杯子、置物架

  2.傘柄的製作方法:首先,將塑封膜剪成圓形;其次,使用膠槍將吸管黏貼到塑封膜的中間,變成傘託;最後,在塑封膜上黏貼雙面膠(供幼兒黏貼傘面)。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匯入語: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裡有什麼美麗的顏色?

  1.魔術師想把這麼多美麗的顏色變一變,看!變到哪去了?

  2.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把傘的傘面吧!

  3.它是怎麼樣的?

  評析:以春天為切入口,讓孩子們以春天的背景為元素設計傘面,這離孩子的生活很近,他們很容易引起共鳴;以“魔術師把春天的顏色變到傘面上”為情境,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讓孩子觀察到魔術師以顏色的方式來裝飾傘面,為活動的開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觀看動畫:

  知道春天的特點,說出典型的圖案,討論用春天的圖案裝飾的方法。

  過渡語:魔術師走呀走。瞧!他看到了什麼?

  1.春天的花和草。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春天還有哪些花?你會畫一畫嗎?

  3.魔術師也想把它們變到雨傘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傘面上有什麼?它們是怎麼裝飾傘面的?

  5.像這樣兩邊有相同圖案的裝飾方法,是對稱裝飾。

  6.聽這是什麼聲音?(春雨)7.魔術師會怎樣把春雨變到傘面上呢?誰來試試?

  8.還有什麼好方法。

  9 . 春天除了美麗的顏色、花和雨,還有什麼呢?

  評析:課件的使用既在視覺上讓孩子看到了春天的花;又在聽覺上,讓孩子聽到了春天的雨,這都給了孩子充分感受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激發孩子將春天的美繪畫在傘面上。此外,還讓幼兒自己想像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繪畫春雨,是對孩子利用圖形和繪畫布局的深度挖掘,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雨的圖案顏色可以是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

  三、幼兒作畫

  利用圖案、線條等圖案,並嘗試使用對稱的方式裝飾雨傘。

  過渡語:春天裡還有些什麼?

  1.你想把什麼變到美麗的雨傘上呢?

  2.我們一起來變變吧!

  3.你用的什麼圖案?

  4.畫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傘面貼到前面的傘柄上吧!

  評析: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孩子以變化的方式裝飾,比如:“雨”除了用點子,還可以用小圓點、雨娃娃、泡泡雨等,激發幼兒思考後繪畫。

  四、幼兒介紹自己的傘,並說說自己的裝飾方法。

  過渡語:你覺得最美的傘是最美?為什麼?

  1 . 春天的小花我也很喜歡。

  2 . 你有什麼好方法願意和大家分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 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的雨傘變得更美?適合的變化可以讓我們自己不太滿意的作品變美。

  4 . 你喜歡自己的傘面嗎?為什麼?

  結束語:其實,大自然還有許多美麗的事物,我們都可以在傘上畫下來呢。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

  評析: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在最後激發孩子對春天的探索。此活動後,既可以繼續讓孩子繼續繪畫雨傘;還可以把雨傘放到科學區,讓孩子們玩降落傘的遊戲;還能開展關於春天的科學活動,探索萬物生髮的不同等等。

  小百科:傘是一種遮陽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紙、油布或塑膠布等做成。雨傘的英文Umbrella來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陽、陰影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