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3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工作計劃。可是到底什麼樣的工作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1
繪本是指以手繪圖畫來講故事的兒童讀物。繪本以畫為主,字少而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很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內涵,圖與畫之間呈現獨特的敘事關係,表達繪本的整體意境,能帶給孩子美好的薰陶和教育。因此,開發“繪本快樂閱讀”這一校本課程,可以推進兒童閱讀,促進兒童和諧發展。 課程願景:童年應該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夢裡可以有自己飛翔的影子。童年應該是由一個一個串起,那些故事裡有我們的歡樂,有我們小小的煩惱,有我們的秘密花園。童年裡,最最需要的是,我們應該有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可以是我們漂亮的老師,可以是我們拄著柺杖的老外婆......
如果從一年級開始,我們的孩子就浸潤在故事裡,浸潤在愛與美的世界裡。在故事裡感受寬容,合作,感恩,信心,愛......這些美麗的字眼將化作一座橋,把我們的孩子帶往那個充滿著純真,快樂與勇氣的地方。
希望透過一個學期到一年時間的努力,透過繪本課的教學,讓孩子愛上閱讀,在一年級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以至於培養終身的閱讀愛好者。更希望透過孩子的閱讀,能感染孩子周圍的人,讓別人也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分享閱讀帶來的成功。
繪本閱讀的意義:
(1)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朱永新)
(2)共讀,就是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
(3)透過優秀的兒童讀物,我們將向下一代傳授人類普世的文明價值,以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特質。
(4)共讀,可以在班裡形成共同的磁場,在開始的時候,需要老師引導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生自然而然會被這些故事吸引,漸漸的喜歡上閱讀。
時間安排:每星期兩節的繪本閱讀課作為共讀課,本學期共計18周左右
1.根據會本適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心理特點,重在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兒童愛讀書,快樂地讀書。
2.培養兒童讀圖和閱讀簡單文字的能力,讓兒童積極向純文字閱讀過渡。 3.研究快樂繪本閱讀對兒童知識的積累、思維的啟用、情感的豐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學會閱讀,而且要讓他們從閱讀中感受到學習、創造和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在快樂繪本閱讀中健康發展。
課程內容
怎麼挑選優秀的繪本呢?我們應該明白,兒童早期閱讀的意義應該是感受作品的人文性。法國著名文學家史家保羅.亞哲爾定的兒童閱讀的好書標準可以借鑑:
1.忠實於藝術的書。就是訴之於“直觀”,培養兒童觀察力的書是具有質樸之美的書。
2.可以解放兒童的心,使他們喜悅讀的書。
3.能把人類高貴的感情吹進兒童心靈的書,使兒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羅永珍的生命。
4.承認遊戲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動的書。
5.啟發兒童知識的書,幫助孩子認識人性、人類心情的書。
6.含有高尚道德的書。這種道德是永遠不變的真理,能讓人變得活潑、激奮起來。
活動措施:
一、結合班主任建立書香家庭的評比。建議家長為孩子營造書香家庭。
1、為孩子建立小書櫃。配合孩子的成長儘可能的充實相關圖書
2、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內容包括: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聽孩子讀書、一起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等。
3、幫孩子記錄讀書情況。內容包括:讀書時間、內容、孩子想說的話、家長的評價等。
4、加強與其他家庭的聯絡。透過家庭間的聯絡,交流心得,互通有無,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二、保證閱讀時間和頻率
1、早自習有指定的晨誦領讀員帶領孩子們背誦《弟子規》。
2、利用閱讀課講述系列繪本教材,並推薦每週閱讀繪本書。
3、提供展示的舞臺,利用故事課前十分鐘的時間,充分讓孩子們熟讀背誦學會的弟子規,比一比、賽一賽、講一講。
4、講故事:班裡提前識字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榜樣。讓這些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他們喜歡的小故事,相信馬上就會有孩子為此而在家裡認真讀一篇小故事了。這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
5、交流。
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小朋友們講一講你讀到的故事或者你知道了什麼。 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平等地和他們討論故事的情節,對人物的評價。讓孩子們把老師當成自己的大夥伴,拉近與圖書的距離。
注意事項:將讀與說緊密結合,不贊成一年級的孩子做讀書筆記,或帶著其他任務,這一階段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愛上閱讀。
三、評比彙報。
學期終進行優秀書香家庭、超級小書蟲、小小故事家等評選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
1、家庭閱讀記錄評比。比一比誰讀的書最多,誰的收穫最大。
2、介紹我的小書架。學習整理書籍,並與其他孩子進行圖書交流。同時,將優秀家庭的圖書資訊傳遞給其他家長,以促進書香家庭的建設。
3、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家長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閱讀情況,交流讀書方法,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籍。
4、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將自己畫的故事。
四、課外閱讀圖書推薦。
首先圖書要有內容明確的畫面,下方配有簡單的一兩句話,字要大一些的。不一定要有拼音。印刷一定要清楚,色彩要和諧。內容不確定,可隨孩子們的喜好,自行選擇,科普、童話、神話、民間故事、成語故事均可。
然後是兒歌、童謠、謎語、古詩,這都是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內容。如果孩子喜歡卡通,家長要幫他們選擇健康的內容,但不鼓勵閱讀。
如:《安徒生童話》、《藍貓淘氣3000問》、《哪吒傳奇》、《三毛流浪記》、《木偶奇遇記》、《南北極大探險》、《烏丟丟奇遇》、《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成語故事三百則》、《 沒頭腦和不高興》、《小貓釣魚、蘿蔔回來了》(全綵插圖本,帶注音)
《一千零一夜》(最新版彩圖注音)、《中國童話》(最新版彩圖注音)、《歐美經典-你很特別》(漢語拼音注音本)、《魯西外傳(注音版)》、《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兒童趣味科學知識問答)《史努比兒童百科全書》、《動物知識翻翻書:海底世界》(注音版)、、《風中的柳樹繪本》、《小豬唏哩呼嚕》(小布頭叢書)。
課時安排:
第一週:宣傳推廣繪本閱讀,制定閱讀計劃,做好閱讀準備。
第二週:爺爺一定有辦法繪本閱讀。
第三週:指導學生完成閱讀作業。
第四周:我有友情要出租繪本閱讀。
第五週:表演體會繪本含義。
第五週:逃家小兔繪本閱讀
第六週:學畫小兔後續故事。
第七週: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閱讀。
第八週:組織學生感受愛心,學會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愛。
第九周:愛心樹繪本閱讀。
第十週:尋找自己的愛心樹,發現、感悟愛心。
第十一週: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繪本閱讀。
第十二週:推薦鼠小弟系列繪本閱讀。
第十三週:表演繪本劇,感悟又善於互助。
第十四周:閱讀繪本小黑魚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六個單元,每個新授單元都圍繞一個話題,結合功能和結構,安排了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這樣設計和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方式,來學習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學習技巧進而來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補充的互動過程。
在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圖片,音樂,遊戲等方式,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所接觸的英語知識,給了他們更新穎的視覺,聽覺感覺,利於激發孩子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的好感。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共三十八人,孩子們剛走進校園,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有較強烈的求知慾,由於年齡和心裡認知的原因,在小學一年級展開英語教學,對於僅有六歲的孩子們來說在學習英語方面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學生上課時的自控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且大部分學生剛接觸英語,教學難度大。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全書共六個單元,教材考慮到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特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的詞語,主要有以下內容:用英語和老師、同學、家長打招呼、問好,說再見等;運用簡單句型在熟悉的場合介紹同學、老師或家人,並能做出得體的呼應,能聽、說、認讀關於小動物、文具、身體部位等的單詞,且能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1、以發展兒童的口語為核心,培養兒童對英語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習慣,建立和增強兒童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發展兒童的英語聽說能力和真實生活情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全面提升兒童的綜合素質。
2、幫助家長了解、掌握科學的現代家庭教育觀念,促進家長的狼嚎的教育行為,增進親子溝通,發展積極的親子互動方式。
四、教學措施
根據兒童“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儘量創造新穎多樣,賦予啟發性,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設計形式多樣的遊戲,來喚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享受遊戲的樂趣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能力也在遊戲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運用競賽,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競爭好奇心驅使學生樂於參與比賽活動,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靈敏性。學生在緊張歡樂地氣氛中既獲得了知識,又不易產生心理疲勞,有效地避免了走神現象,從而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由於孩子小,要注意瞭解每位學生的情況,瞭解他們的特長和愛好,並且要多在他們身上尋找“閃光點”。多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增強孩子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佈標誌著我國課程改革步入了實質性階段,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課程標準無論是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還是課程目標均為建國以來的首創。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於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組《技術與設計1》(必修1),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技術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匯入模組,皆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並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的基礎、怎樣進行設計、設計的實現——製作、設計的交流與評價。
三、教學目標
透過本模組的學習,學生將:
1、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透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高11班金額高12班學生分為6-8人的技術小組,便於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週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於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於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聯絡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收集與技術有關的各種圖片、文字資料,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技術課,使學生對“技術與設計1”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5、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要多跟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物理、歷史、化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
五、教學理念
1、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2、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4、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5、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六、實施過程
根據國家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設定指導意見,本(技術與設計1必修)應該安排38學時,但我校只在高一一學年開設《技術與設計》(必修1)高二和《技術與設計》(必修2),,每週一課時,這樣我們只能壓縮課時,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高一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必修)模組課時分配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備註
1
通用技術簡介(第1課時)
總1課時
2
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1課時)
總4課時
3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2課時)
4
第二節-技術的性質(第1課時)
5
第三節-技術的性質三技術的未來(第2課時)
6
第二章-技術世界裡的設計
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係(第1課時)
總5課時
7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係(第1課時)
8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係(第2課時)
9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1課時)
10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2課時)
11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1課時)
總6課時
12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2課時)
13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1課時)
14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2課時)
15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1課時)
16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2課時)
17
第四章-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一節-發現問題(第1課時)
總3課時
18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1課時)
19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2課時)
20
複習
總1課時
21
期末考試
總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