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有關農民調查報告

農民調查報告

有關農民調查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更好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近期我們對我縣農民的思想狀況進行了一次較全面調查,總的來說,我縣農民思想純樸、品質善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擁護國家農村政策,同時在市場經濟由計劃經濟轉軌,商品經濟與自給自足碰撞,外來文化和城市文明對農村的衝擊,過去農民的小農經濟觀念正在發生改變,思維方式不斷豐富多樣,思想意識逐漸趨於多元。

  一、農民主流思想中的四大積極變化

  (一)市場意識逐漸取代小農思想。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國家逐步放開農產品購銷市場,廣大農民的生產活動核心由單純農產品種養,逐步主動或被動地發展到以增收為核心,進一步關注生產、儲運和銷售的各個環節。“農資價格”、“生產成本”、“農產品銷售”、“比較效益”等市場經濟語言已成為廣大農民的日常用語和普遍關注的話題。作為農業重要生產要素的農村勞動力,在市場經濟大潮下,其土地情結逐漸鬆動,農轉商、農轉工、農轉建和農轉服的“農民工”越來越多,農民的市場溶入度愈來愈高,對市場的接受度和適應性逐步提高。安豐鄉出口洲村村民覃雲貴,為了順應市場,先是由單純的種田轉產到養豬,後發展為養雞大戶,繼而又與浙江老闆合作種植草莓,其間還兼任村幹部,曾是縣裡多年的紅旗村黨支部書記,目前又轉產專門種植新疆提子,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被當地農民視為闖市場、找門路的典範。

  (二)平等公正意識逐漸取代服從思想。隨著農村民主和法治程序的加快及廣大農民資訊接收量的增加,農民的民主意識和公平意識不斷提高,過去的服從意識、盲從隨大流思想逐漸弱化,幾千年的等級尊卑思想在農民的思想意識中日漸淡化,政府機關和幹部的神秘感和威懾力基本消除,群眾上訪、民告官的事情時有發生。

  (三)開放開發意識逐漸取代保守思想。大部分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逐步從過去安於現狀的惰性和因循守舊的慣性中醒悟過來,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民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勞務經濟日漸壯大。安福鄉松湖村共有人口2133人,耕地2800畝,勞動力930人,目前外出打工的近700人,已佔到全村總人口的1/3,全村總勞力的3/4。二是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逐漸多樣。把多漬的低窪田改造成精養池塘,把多旱的水田改造成旱地,以及根據市場行情糧改棉、棉改菜、油改麻、荒改林、魚改蚌等現象隨處可見。三是利用外來資金開發本地資源的意識逐漸形成。如安豐鄉出口洲村村民,以學習草莓種植技術為條件,主動向浙江老闆提供耕地無償使用,村裡草莓種植漸成氣候,同時也為全縣草莓種植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四)科學種養意識逐漸取代傳統農作思想。在科普媒介的宣傳指導和科技致富典型的.引領下,廣大農民目前已能夠自覺相信科學、運用科學,“雜交稻”、“軟盤拋秧”、“抗蟲棉”、“大棚蔬菜”、“除草劑”、“套種”、“混養”、“保鮮”等新品種、新技術已被農民廣泛應用,科技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二、農民多元思想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和諧的五大突出矛盾

  (一)農民個人主義增強、集體意識淡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共同參與存在突出矛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降低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強化了一家一戶的個體思想,弱化了義務觀念和國家、集體意識。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其趨利性也使廣大農民在公與私、義與利的選擇中愈來愈向後者偏移。《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要“大力加強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和生態建設,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這些建設的實施與推進,無不要求農民的積極主動參與。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最強烈的是溝渠不通、道路不暢,並認為這些都是目前村級“一事一議”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在問及是否願意投工進行清洗和維護時,一部分農民選擇迴避、沉默、或是笑而不語,另一部分人則明確以“那是公家的事”或“我又不是傻子,大家都受益,憑什麼讓我幹”來回答。**鎮**村支部書記反映,現在村民都是“利益”當先,沒有一人願意主動參與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對村組幹部的號召很少有人響應。

  (二)農民渴求增收的盲從性,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存在突出矛盾。教育、醫療等支出的不斷增加與農民收入增長的相對穩定現狀,使農民對增收的渴求不斷加強,但農民增收的迫切性與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現狀存在著突出矛盾。一是農民已經具備市場開拓意識,但缺乏實際行動。在我縣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尚未形成的形勢下,不少農民在無龍頭企業引領,都或多或少的有“嗆水”經歷,“產品銷售渠道不暢和市場價格波動太大”往往使農民對產業結構調整缺乏足夠信心。由於外出打工受年齡和技

  術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數農民的增收渠道仍止於傳統作物的此消彼長和常規養殖的結構調整,對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挖掘不夠,增收渠道不多。在與安康鄉蝦趴村、安福鄉松湖村村民的座談中,問及如果在現有農村政策和農業資源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農民如何透過自身努力實現增收時,農民普遍以“去年棉花價錢好,今年將擴大棉花種植面積”、“今年要加強培管,提高產量”等調整結構和精耕細作之類的話語作答,幾乎沒有向多種經營、向二三產業要效益市場開拓計劃。二是村級組織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所做的努力,大部分農民都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和配合。松湖村支部書記反映,村裡曾經千方百計聯絡老闆、引進品種、理順銷售通道,號召全村進行種植大蒜的結構調整,結果部分村民生產培管不力,大蒜質量良莠不齊,有的交售時連渣帶土,不注意整潔和美觀程度,達不到收購標準。結果造成三方不滿:村裡虧損,幹部受氣;老闆收購不到合格產品,怨聲載道;農民不能增收。

  (三)農民散漫的日常行為,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標準存在突出矛盾。《意見》明確提出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概念。目前村民雖對此不夠了解,但都認為這是農民致富、農村發展的必備條件,並且認為當前農村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都是具備這三方面素質的人。但村民的自悟意識與其散漫的日常行為又存在著巨大反差。安豐鄉出口洲碼頭目前有兩個比較大型的、具有打牌娛樂性質的茶館,每天參與人員都在500人以上。安康鄉蝦趴村村民普遍反映溝渠農藥瓶太多,既阻塞水道,又容易傷人,都抱怨別人素質太低,自己卻還是“他甩我也甩”,任情況惡化。

  (四)農民對惠農政策的理解,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中央政策的詮釋存在突出矛盾。農村道路不通,農民希望上級解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希望國家保護;農資價格上漲過快,農民希望政府控制;子女上學費用高、看病難,農民希望社會保障等等。但在與村民的訪問與座談中,村民對“一號檔案”的瞭解僅止於農業稅費減免和糧食補貼,對其中農民如何增收、農業如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方法措施則不甚瞭解;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是“一個好政策”,至於究竟好在哪裡、有什麼內容、如何建設、建設成什麼樣子,特別是要求農民自身怎樣參與、配合和努力,村民們一片茫然。全然以為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是政府部門貫徹的,村民自己則完全作為受眾,享受和承擔政策執行結果,農民過分依賴政策的“輸血”,不注重自身如何“造血”。

  (五)農民與基層組織及相互間的不信任,與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存在突出矛盾。在目前農村基層組織與分散的家庭之間的經濟鏈條斷裂、經濟關係淡化的情況下,村級組織的聚合力削弱,村民的離心力增強,基層組織對社會控制能力減弱。特別是由於村級組織在引導農民增收上領導作用發揮不足,村民普遍認為誰當村幹部無所謂,都不能給自己帶來實惠。同時由於農戶作為單個的經濟實體,人單力薄、資訊不靈、渠道不多,在自身“利益共同體”難以自發形成時,農民面對大市場時又顯得孤立無援,內心又十分期待得到組織的保護和引領。另一方面,由於基層組織曾在引導農民結構調整上的多次無功而返後,對當前農民能否組織起來、是否具有凝聚力也持懷疑態度。造成了大家相互間的不信任,基層組織難以發揮農民帶頭人的作用,村民沒有動力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也不願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這與《意見》中要求“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和“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存在突出矛盾。

  三、當前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溝渠年久失修,水流不暢,抗旱排漬能力嚴重削弱。這是目前農民反映最強烈,最普遍的問題。渠基抬高,渠內雜草雜物和生活垃圾阻塞,漬排不出,旱灌不進,農民的排灌成本逐年提高。

  (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農產品價格起伏太大。由於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太大,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村民們普遍反映20xx年每畝生產成本要比2004年平均增加60-80元,成本增加幅度已經超過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安福鄉松湖村村民劉啟松反映,自己曾經在一天之內賣過5次不同的棉花價格,認為豐收的可能性大大低於豐產的穩定性。

  (三)中央惠農政策難以落實。**鎮、安康鄉部分村民反映,2005年良種補貼至今無法領取;**鎮**村雖每戶已經上交農網改造資金200元,但至今只完成入戶線改造,電費仍按0.65元/度收取;早晚稻收購價格大大低於國家最低收購價等。

  (四)上學難,看病難。農民“負擔最重的是孩子上大學,最怕的是家裡有人生病”。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收費上,農民最不滿意的就是學校強行搭餐、學生伙食又差的問題。在醫療方面,最反感的鄉村醫生故意抬高藥價,如安康鄉蝦趴村村民反映,縣城大藥房6塊多一支的“皮炎平”,村裡賣11.5元/支,7元一瓶的紅花油賣到12元,而且時常有假藥、過期藥。

  (五)部分農村政策“合法不合理”。村幹部普遍反映,2005年勞平攤派義務工10個,有的鄉鎮全部上收,有的鄉鎮給村裡返還1個,造成村裡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村裡無能為力。按照規定,義務工只能按勞力攤派,不能計入田畝,但由於目前外出務工農民多,義務工確實難以如實上收。如安福鄉松湖村2005年應收義務工費8.27萬元,實收4.2萬元,虧空一半,加上收取的一事一議費2萬元,僅能完成全年鄉政府上交任務,根本無力再進行村級建設。

  (六)土地糾紛多,協調難。如安福鄉松湖村6組村民李連生一家共5口人,耕地5.4畝,人平耕地僅有1.1畝,兒子已結婚兩年,兒媳至今沒有耕地。安豐鄉出口洲村5組村民劉宏桃,自去年11月我縣城關地區取消人力三輪車運營後,只要回了原種耕地2.2畝,根本無法維持一家生計。

  (七)農業技術服務弱化。**鎮**村和安豐鄉出口洲村村民反映,現在種田基本上沒有農技部門的技術指導,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經常聽到廣播播報蟲情。部分農民無法科學治蟲,通常是“看到蟲就治、看到別人治我也治”,造成農藥成本無效增加。

  (八)有些部門作為不力。安康鄉蝦趴村農民反映,目前農產品購銷市場欺行霸市現象突出,部門管理不嚴。自定點屠宰實行以來,該鄉生豬收購逐漸演變為壟斷收購,屠商們採取欺行霸市、禁止外地商販進入的方式,2005年將收購價控制在7.4-7.6元/公斤,鮮肉價保持在12.0-13.0/公斤,利用價格的低進高出損害養豬戶的利益。農戶平均養一頭豬,僅獲利100元左右,而商販則賺200元以上,而且農民平均消費一公斤鮮肉,要比縣城居民多出1元以上,與臨近的安豐鄉比,要多出2元以上。目前該村農戶已有90不養豬,農民迫切期望政府部門對屠宰市場加以嚴格管理。棉花購銷外地商販即使高價收購,也無法進入。**鎮**村村民反映,20xx年春節前村裡價值5000元左右的機埠發動機被盜,向鎮派出所報案後,民警反映年關已近,人手不夠,承諾節後再查,結果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