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古詩登鸛雀樓的詩意

古詩登鸛雀樓的詩意

古詩登鸛雀樓的詩意

  登鸛雀樓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古詩登鸛雀樓的詩意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字詞解釋:

  ①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背景:

  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作品主旨: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詩意

  這首詩的亮點在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詩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望的遠”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對於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夕陽傍著青山緩緩落下和黃河奔湧著流入大海的景象,氣勢磅礴,景觀壯美,給人心曠神怡,心胸開闊的感覺;詩的後兩句,是寫詩人登高望遠的感受,詩人由描寫景物引發道理,只有站得高一點,才能欣賞到更多美麗的風景,同樣地,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也要站得高一些才能看得更遠,思考得也更為深入。全詩寫景優美,說理深入淺出,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