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上海科技企業調查報告

上海科技企業調查報告

上海科技企業調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瞭解科創中心建設過程中企業的反響和感受,為下一步全市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決策依據,上海社會調查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分中心專門對全市368家不同型別的科技創新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這些企業主要涉及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高科技服務業以及新能源領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現將調查的主要觀點總結如下。

  科創企業對科創中心建設一年來成效評價較高

  1.對“科創22條”政策整體評價較高

  上海市於去年釋出了關於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相關的22條意見,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五大塊內容。調查結果顯示,對於這些出臺的政策,被調查企業總體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均分均在3.8到4.0之間。這說明“科創22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科創企業和從事科技創新事業人才的歡迎。很多被訪企業負責人都表示,這些政策的出臺十分振奮人心,激起了一批創新創業人才的產業報國之心、創新強國之夢。

  2.對於具體落地的七個方面政策,被調查企業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創新基地與平臺建設政策、科技人才政策、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政策、創造和保護智慧財產權政策、科學普及政策等七個方面政策的落地和實施情況,被調查企業的評價均分都在4.0分左右,表明被調查企業對於各個政策的推進實施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受益。

  3.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相對較高

  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積極性無論對於科技成果的產生還是一個企業的活力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調研顯示,在科創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企業科技人員表示創新很積極的佔25.5%,比較積極佔54.7%,兩者相加超過了80%。這說明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已經在政策的刺激下得到了釋放,科創中心建設的氛圍正在日漸濃烈。

  科創企業反映仍有四個方面問題需進一步破解

  雖然各類創新企業對科創中心建設的評價很高,但是在各類政策的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瓶頸,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統籌解決。

  1.科技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還存在一些障礙

  調查顯示,近七成被調查科技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合作,這些企業中超過八成對合作表示滿意。但是,從未來擴大合作範圍,加深合作力度看,仍存在一些問題(詳見圖2),如被調查企業中有四分之一認為企業資金不足、高效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質量有待提高。部分企業就表示,一些科研成果不接地氣、難以被企業直接應用;部分科研成果見效慢且獲利不高,難以規模化發展;部分尖端科研成果引進成本太高、企業難以承受支出大量資金的風險。同時,被調查企業中還有19%認為企業自身的知名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不願意開展合作,還有15.5%認為缺乏資訊渠道,缺少聚合的`橋樑和平臺,難以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接。

  2.科技企業希望行政審批、政策法規等涉及科技創新環境建設的核心要素能進一步改善

  調查中企業紛紛表示,涉及科技創新環境建設的諸多要素,雖然都有改善,但是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一是行政審批仍要進一步簡化流程、放寬門檻。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中41.5%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行政審批沒有簡化,58.5%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有簡化,但是簡化的程度不大。同時,“網際網路+”進一步推動了產業融合,形成了一些新興市場。但當前的行政審批機制對企業快速拓展新興市場還有一定的制約,59.7%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過去一年這種情況仍未改變,這導致企業很多新產品、新技術進入市場的週期變長。二是法律政策體系仍有待完善。調研顯示,近90%的被調查企業反映當前的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完善,尤其是涉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還存在不足,對企業的創新活動有一定的阻礙。

  3.資金問題和激勵機制問題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阻力

  調研顯示,企業反映還有很多關鍵因素阻礙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超過5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關鍵因素為“科技成果轉化缺乏風險投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不完善”以及“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短缺且投入比例失衡”,其中前兩個的綜合評價分以3.61分並列居第一(詳見表1)。這說明整體上看,影響科技成果轉化最為關鍵的還是資金問題和機制問題,即企業仍然缺乏相應的融資渠道和足夠的資金支援投入成果轉化,在政策上缺乏更多的扶持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如接近一半的被調查企業反映在成果轉化創新上未能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另有50%以上的企業表示雖然享受到了一定的稅收優惠,但是優惠幅度並不足以鼓勵其加大研發創新的力度。

  4.企業反映仍然缺乏專業化中介服務

  企業開展研發創新需要一系列專業中介服務,調查結果顯示,8種中介服務的需求均分均在4分左右,尤其是智慧財產權服務、成果產業化服務和技術示範與推廣服務,均超過4.2。但調查中發現,當前上海的這些服務仍然較少或還不夠完善,如83.7%的被調查企業非常希望獲取一些涉及專利申請、保護以及有效維護等一系列的專業中介服務,83.4%的被調查企業非常希望獲得涉及成果產業化相關的產品中試、市場分析等服務,80%的被調查企業非常希望獲得較為準確和詳盡的成果轉化資訊和諮詢服務。

  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強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

  根據科技創新特別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一般規律,在一年來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破局的基礎上,下一步深入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要進一步聚焦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透過破解關鍵體制機制瓶頸,進一步營造“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的環境,盡最大可能讓更多創新企業分享改革紅利和政策效應,形成創新企業爭相集聚的良好氛圍。

  1.積極建立中小創新型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聯盟

  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該進一步創新“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借鑑美國等發達國家成熟經驗,打造中小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平臺,將中小企業的研發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技術力量以及政策的鼓勵和補貼三者有效對接,讓創新企業獲得發展助力,讓高校科研院所把握市場創新方向,促進兩者之間形成更加緊密的創新聯盟和協作網路。

  2.根據創新規律和要求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創新企業的實際要求,在市場準入等方面建立更加科學的管理機制,使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能夠快速推廣、佔領市場,踢好“臨門一腳”。同時,圍繞智慧財產權保護等企業關心的問題,仍然需要抓政策落實、推政策完善,讓企業真正能夠享受到政策紅利。

  3.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破解關鍵問題

  進一步強化天使投資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積極借鑑以色列、美國等發展天使投資經驗,對現有各類政府引導基金進行歸併,進一步加大對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的資金注入,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和引導作用。推動國資國企自主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加強眾籌等現代方式創新,強化對天使投資發展的稅收支援,打造整合全市資源的天使投資網。進一步發展科技銀行等支援創新的金融工具。針對企業成果轉化中短期融資難的問題,上海應藉助金融中心建設優勢,積極推動科技銀行發展,進一步發展“投保貸”、“投保聯動”、“投貸聯動”、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多層次金融工具,滿足不同型別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實施成果轉化的激勵。加大對企業研發投入補助力度,對R&D經費支出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予專項補助。建立企業創新結果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對於“高科技企業”、“小巨人”等資質認定要加大成果轉化的評價比重。實行重大科技創新產品專項獎勵,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創新產品給予相應力度獎勵。進一步加大首臺(套)產品購買力度,能夠達到同類進口產品水準的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目錄。

  4.進一步推動科技中介行業發展

  遵循政府推動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分類指導與重點扶持相結合、專業化分工與網路化協作相結合、創新發展與合理監管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加強各類專業化科研中介機構的培育,儘快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執行規範化的科技中介機構品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新服務人才隊伍。積極鼓勵外國知名品牌中介機構、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國內知名機構在滬開展業務,對於成功的案例給予一定獎勵。加快建立有利於科技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的組織制度、執行機制和政策法規環境,推動科技中介行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