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歌> 怎樣判斷10種常見古詩題材分類

怎樣判斷10種常見古詩題材分類

怎樣判斷10種常見古詩題材分類

  怎樣判斷10種常見古詩題材分類呢?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鑑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瞭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準確地判斷。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10種常見古詩題材分類,希望能幫到大家!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 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透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絡,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遊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遊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髮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託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蘇軾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弔古蹟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蹟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山水詩、田園詩因為讀者熟知,故不作介紹了。此外,還有題畫詩、宮怨詩、無題詩等,因其題材或與其他題材相容,或要依詩的內容確定,也不再贅述。

  不少教高三的老師有個共同的感受: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詩歌鑑賞的複習該從何入手?筆者代嘗試過各種方法,覺得分類複習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照不同的標準,詩歌有不同的分類。這裡筆者著重介紹按以題材為主劃分的分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借景抒情詩。在詩中不是直接抒發感情,而是移情於物,融情於景。透過對景色的描繪來表現感情。具體到詩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見景生情兩種形式。

  詠史懷古詩。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一類詩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傷春傷別詩。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來抒發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或表達對心上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羈旅行役詩。出門在外的遊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對故里的無窮思念。

  山水田園詩。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和自己遺世獨立的高蹈情懷。

  託物言志詩。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

  即事感懷詩。指詩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類詩往往興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邊塞征戰詩。詩人或以雄渾的筆墨描寫邊塞風光,抒寫自己報國立功的壯志和寬廣胸懷,或借征戰之事表現征夫思婦對心上人的思念,對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予以辛辣的諷刺與委婉的勸諫。

  談禪說理詩。詩人把自己對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筆下,這類詩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之境取勝,或以深邃綿密的哲理流傳千古。

  閒適隱逸詩。某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藉以表達自己光輝峻潔的品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往往有不少獨得之作。

  贈友送別詩。“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一直是詩家的主要題材。

  悼亡遊仙詩。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兒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藉助於睡夢遊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