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範文

小學五年級數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人教版第十冊數學課本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以及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複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和釐米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係,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釐米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係,建立相鄰體積單位的進率之間的關係。首先出示了一個的正方體,一個稜長為1分米,再出示一個稜長為10釐米。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於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教材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後透過例3和例4的教學,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堂課我設計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透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達到以下目標:

  ①透過計算、比較、分析、歸納,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②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並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並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轉化。

  ③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④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絡性,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並能正確地進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透過計算、比較、分析、歸納,使學生能探究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四、說教法和學法

  現在教學的目標不是使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也就是透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我準備運用談話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計算、概括出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教給學生髮現、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學生深刻地理解體積單位間進率的來龍去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式

  這節課我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一、複習鋪墊,引入新課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3、填空,並說明演算法和算理。

  ①6米=(  )分米=(  )釐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演算法:進率×高階單位的數

  ②700釐米=(  )分米=(  )米

  800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演算法:低階單位的數÷進率

  4、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體積單位?這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各是多少?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板書: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探究新知

  1、推導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課件出示:稜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師:因為1分米=10釐米,如果把稜長1分米改寫成10釐米,那麼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又是多少呢?(課件出示:稜長是10釐米的正方體)

  學生計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師:同一個正方體,它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000立方厘米來表示,說明這兩者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

  引導學生比較總結出:

  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導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

  師: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

  稜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稜長是1米的正方體可以劃分成1000個稜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體,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學生計算: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書: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師: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嗎?

  師生交流總結: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4、思考:1立方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書: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

  5、比較相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關係

  單位名稱 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 米、分米、釐米 10

  面積單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100

  體積單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這三者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不同的,即長度十、面積百、體積千,加強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6、體積單位的互化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轉化。從高階單位、低階單位之間的轉化是怎樣進行讓學生相互說說後,教師指出:體積單位間的轉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的方法相同。

  ①出示教學例3

  3.8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讓學生試一試!

  教師提示:看一看問題是從高階單位向低階單位轉換,還是低階單位向高階單位轉換?

  想:因為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因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師:請對比例3的這兩道小題有什麼不同?

  板書:

  高階單位→低階單位,用進率×高階單位的數

  低階單位→高階單位,用低階單位的數÷進率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把高階單位的數改寫成低階單位的數要乘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把體積低階單位的數改寫成高階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名數的改寫作基礎,獨立解答這類新知並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嘗試做了幾道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②教學例4

  課件出示:一個牛奶包裝箱上的尺寸:50×30×40。這個牛奶包裝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教師提示:箱上的尺寸一般是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單位:釐米)

  學生獨立解決可能有兩種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單位的數,再改寫成用立方米作單位。

  (2)先把釐米數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算出體積,就是立方米作單位了。

  50釐米=0.5米30釐米=0.3米40釐米=0.4米

  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組織學生先自主讀題,並進行仔細審題,交流題目的意思,交流解決的方法。適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養成仔細審題的良好習慣。對於這兩種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可以進一步驗證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發展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口答,說出計算過程。

  1.02立方米=( )立方分米98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209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0.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8.63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8米=( )分米 60釐米=( )分米

  2、一塊長方體鋼板長2.5米,寬1.6米,厚0.03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新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重要過程。透過單位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同時溝通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對這些單位意義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