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有關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論文

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論文

有關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論文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創新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有的潛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自主觀察、猜測、操作、交流、探究,從而產生 “好奇心”、“異想天開”、“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等創新的“火花”。為此,教師應該端正教學思想,努力創設一種師生平等、課堂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 “好奇心、求知慾”,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發現和開發蘊藏在每個學生身上的創造性潛能。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我國中小學教育面臨為未來培養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基礎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全民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也影響著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和幸福。從娃娃抓起,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下面談談我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點滴體會:

  一、營造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課程標準》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活動,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景,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活動的關鍵是讓兒童獲得體驗,演技好壞並不重要。”為此,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並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討論,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見解,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古詩前,我們並沒有盲目地要求學生先背誦,而是將解析古詩作為學習的第一步。在學生對古詩有所瞭解後,讓他們自己思考詩中的意境,並將自己透過詩句體會到的內容複述出來,以此讓他們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一來,學生興味盎然。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各種激情引趣的場面,讓學生活躍思維,“不吐不快”。 如在學習課文《長城和運河》這篇課文的生字時,我改變了上學期手把手教孩子學習的方法,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分析理解生字。我要求學生認真拼讀生字,仔細分析生字。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學生把生字的要點說得正確明白。有的學生說:“我覺得這個 ‘蜒’最容易錯,要把它與‘蜻蜓’的‘蜓’區別開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也都說正是!王雨說:“‘篇’的讀音要注意,不要讀成‘扁’的音”,經常寫錯字的小陳說:“‘折’字不要多一點,那樣就變成‘拆’了。”小強說:“今天我把‘駕’當成‘架’了,希望其他同學不要犯我的錯。”學生爭先恐後地說著自己記憶生字的方法,並友情提醒其他同學該注意什麼。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強調提醒。我想沒有什麼比學生自己分析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了。另外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創新能力,給予適當的鼓勵,這樣,學生創新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二、誘導質疑,培養創新意識。

  《課程標準》中指出:“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並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廣泛質疑,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見解。尊重學生,鼓勵學生髮問。小學生不向老師提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敢提。特別是基礎差、膽子小的學生,要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確實不容易,因為他們怕被教師指責和同學恥笑。為此,教師應謀求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給學生創設敢於提問的環境。告訴學生: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上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敢於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我教《大作家的小老師》一課,我問學生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有的學生說我想知道大作家是誰?有的學生說我想知道小老師是誰?這時我們班很靦腆的孫萌站起來小聲說:“既然是大作家,怎麼會有小老師呢”當我側耳聽見讓她起來說時,她臉紅耳赤,說話結結巴巴,聽得出顫抖的聲音。我用期望的目光看著他,再對大家說:“剛才孫萌有些緊張,大家想知道她提了什麼問題嗎請同學們用掌聲歡迎他把問題說出來,好嗎”接著師生一同鼓掌。在師生的熱情鼓勵下,孫萌終於把問題清晰地說完。從此,同學們更踴躍地發問了。

  2、巧設問題,擴充套件思維。質疑問題是創新意識的反應,是學生思維參與的標誌。亞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疑問,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善於巧設問題,擴充套件學生思維。如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我採用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辯論的方法,圍繞著“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為什麼放,該不該放?”這樣一個問題,讓“父親”和“湯姆”各自找出理由來說服對方。這一問,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了。同學們各抒己見:“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後可能再也釣不到了。”“雖然魚很大,也很難釣到,但我們必須遵守規定。”還有的學生說“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這麼短的時間,沒有關係的。”“規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在辯論中讓學生明白:魚必須放掉,因為公園的規定必須遵守。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訓練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課外延伸,培養創新意識。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它能使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激發創新意識。如果確實能做到課文和課外讀物緊密結合,必然有利於學生思維的課外延伸,有助於創新思維的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我展開"五個一"系活動,即:每天一條好新聞;每週一個好故事;每月一個小製作;每學期一個小創意;每年一個小發明,並透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在學了《小河與青草》、《北風和小魚》等這種型別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的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對參加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錶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透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受到了各種鍛鍊,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馳騁想像,培養創新意識。

  事物的表象會引發人的一連串的聯想,這種聯想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著人的創造力。由表象而產生想象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教學中應創造一切契機,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訓練。如讓學生寫有關太空中雲彩的作文,,我帶學生走出教室,來到野外,仔細觀察雲霞的千姿百態和絢麗多彩。有的同學說:“那朵雲真像大鵬展翅。” 有的同學說:“那朵雲多像一個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裡睡覺呀!”“你看,一隻火鳳凰,多漂亮呀!”……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想象描述著大自然神奇的景象。這裡教師憑藉教材,把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創造性想象雲霞的千姿百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我提出了:誰想出了比烏鴉更好的喝水辦法這一問題?這時就有一個孩子說:“烏鴉銜了那麼多小石子,多費勁,如果往瓶子裡插上一根吸管,不是能更快的喝到水嗎?”學生們的回答,都閃爍著創新的火花。改變了過去那種老師提問題、學生答問題的一問一答的模式,逐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