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黑澤明的《夢》「論文」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黑澤明的《夢》「論文」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黑澤明的《夢》「論文」

  《夢》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製作的被世人稱作是他的精神自傳的一部電影。可以說這是黑澤明在經歷了幾次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遍世態炎涼人間百態後,在80歲高齡時創作出的一部集大成的影片,傳遞出黑澤明對現今世界、社會、人生最坦率的看法。這部灌注了黑澤明一生心血的電影結構精緻巧妙,內容發人深省,放到今天依然有著警醒世人的作用。

  影片《夢》由相對獨立的八個短片組成:《日照雨》《桃田》《暴風雪》《隧道》《烏鴉》《富士山》《鬼哭》《水車村》。這八個夢分別描述了八個光怪陸離、互相毫不相關的夢境。心理學家雷奈·澤若指出,夢的內容如果被完全變換到銀幕上去,就會造成一種晦澀難懂的電影。因此在理解這種型別的電影時就需要我們適當運用影視藝術心理研究方面的相關理論,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組織原則。當我們從整體的影片敘事結構看,發現八個夢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排列,而是導演從童年到成年再到晚年的生活經歷以及內心思想成長的反映,體現了黑澤明在不同時期對世界、人生、社會的看法。

  童年時的希望之夢

  前兩個夢描繪的是黑澤明童年時期所看到的世界,從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起,就營造著夢境與現實相交融的氛圍。《日照雨》中那棟在太陽雨中佇立的小房子模仿的是黑澤明兒時在小石川的家,門邊甚至掛著一塊銘牌寫著“黑澤”,而少見的太陽雨、朦朧的水霧汽、天邊的彩虹等元素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充滿童真和幻想夢境。母親所說的不要亂跑,下太陽雨時看到狐狸嫁女是日本傳說中的禁忌,並沒有阻止黑澤明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真的看到狐狸新娘後,選擇拿起短刀繼續尋找彩虹下狐狸的窩的行為,將孩子具有探索精神的性格呈現出來。這和黑澤明小時候出生於武士家庭,做過軍官的父親對他的嚴厲家教是分不開的。在強大的壓力下黑澤明有著一顆叛逆的心,才會有衝破禁忌的原動力,以及日本武士所具有的勇敢面對挑戰的堅定和勇氣。

  《桃田》講述的是在三月三桃花節(也叫女兒節)的一天,“我”被一個小桃仙帶領著,看到了被砍的桃樹在人偶幫助下再次盛開的場景,同樣是還原著黑澤明童年時期的經歷。那位純潔美好的小桃仙則是黑澤明早夭折的小姐姐的化身,這個姐姐在他心目中,“身上有一種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損、令人哀憐的美”,這個姐姐在他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像突然被旋風颳走了一般,去了另一個世界”,當初和姐姐過人偶節時的歡樂氣氛讓他難以忘懷,這也是這個夢境產生的深層內心原因。同時這個夢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旨,只有內心仍擁有最純真的童心才能夠看到再度盛開的桃花,控訴了人們為滿足私慾把樹木砍伐殆盡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黑澤明用誇張的人物造型和借鑑日本傳統音樂,以及扁平化的畫面構圖將人偶們跳的那段舞以及桃花的盛衰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展現出來,給人們帶來心靈的震撼,更有力地傳達出導演對人們不敬畏自然行為的譴責。

  成年時的堅持之夢

  隨著情節的發展,從第三個夢到第七個夢都可以算作是黑澤明成年時的夢境,相比於之前童年的兩個夢風格和內涵上都更加嚴肅而深刻。在這個階段,黑澤明的人生幾經波折,從《姿三四郎》的一舉成名開始,他的電影事業幾經起伏,高到數次問鼎奧斯卡金像獎,低到公司破產無片可拍。各種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以及戰爭、核爆炸等災難黑澤明都體驗過,卻仍然堅持著最初的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堅持著自己精益求精的理念。

  一、對自然的態度。在人與自然應該如何相處這個永恆話題上,黑澤明一貫有著鮮明態度。他堅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試圖改造自然甚至戰勝自然。在第六個夢《富士山》和第七個夢《鬼哭》中,人們對自然的掠奪已遠遠不是童年時期亂砍濫伐那麼簡單,已經惡化到過度開採使用核能源,導致核電廠爆炸,人們只能走近海邊,走向死亡;洩露的核輻射使動植物開始產生畸變,甚至產生了食人魔這一由人類演變而來的新物種。導演透過令人恐怖的瀰漫的黑霧和怪異的紅沙來加強觀眾對核輻射的恐懼程度,表現他對戰爭對核汙染的厭惡和反感。將未來可能導致的後果用誇張的鏡頭畫面具象化,比如比人還高的蒲公英,核電廠爆炸時殷紅如血的富士山,還有食人魔痛苦地在血水邊嚎叫掙扎的剪影等,以極具形象直觀的鏡頭語言,將導演對不善待自然、過度開採開發核能源的無知批判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陰影下痛苦生活的一代人,他認為戰爭是黑澤家族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也曾在父親的幫助下逃過兵役。然而,越是厭惡就越是躲不掉,在和女演員加藤喜代結婚的當天他們的新房就被美軍轟炸夷為平地,他的電影事業也因為戰爭而一度停滯不前。他的`第四個夢《隧道》就用十分夢境化的故事講述著“非夢”的內容———第三小隊長作為唯一生還的人在戰後回家的路上,經過一條隧道時再次見到了生前計程車兵,並從他們的對話中體現出戰爭對人們的迫害,無論生與死,都是一樣的不幸:死去的人們留戀人世間,希望能夠與親人重逢;活著的人們被負罪感所束縛,在世而不得安寧。更痛苦的是象徵著戰爭的那條黑洞洞的隧道仍然充滿著危機。還有那隻極富象徵意義綁著手榴彈的狗,身上時隱時現的紅光似乎隨時有可能爆炸。這是一個對戰爭反思的夢,黑澤明希望能夠用這種象徵手法讓人們醒悟,戰爭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

  三、對理想的態度。無論是威逼還是利誘,無論是經歷過什麼挫折,破產也好,失去親人也好,一直以來的心血流產也好,在殘酷的社會和生活面前,黑澤明一直沒有放棄過他自己的理想,並且不願屈服於世俗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雖然在前進的過程中黑澤明有過自殺的念頭,但最終都挺過來了並且重新站了起來,甚至站得更高。第三個夢《暴風雪》就反映了戰勝死亡的過程。登山隊員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暴風雪中尋找營地,一度試圖放棄掙扎,甚至還有雪女 “溫柔鄉”的吸引,但隊長最終推開了誘惑,帶領著隊員在放晴之後找到了營地。第五個夢《烏鴉》則更為直接地表達了導演對藝術對理想的追求。黑澤明從小就喜愛畫畫並且最愛梵高,在這個夢中他進入到了梵高的每一幅畫作中,構成了這八個夢中最為綺麗明亮的夢。在夢中黑澤明一路追尋著梵高的步伐,配樂中不斷穿插著火車“嗚嗚”的鳴叫聲,彷彿在催促著梵高前往下一幅畫的步伐,“我埋頭苦幹,像火車頭一樣驅策自己。”黑澤明透過梵高的嘴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在追求藝術夢想的道路上只會覺得時間不夠,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哪怕是世人暫時無法理解也要竭盡全力把它呈現出來。正是在這種慾望的推動下,無論是黑澤明還是梵高才能夠不顧一切地追趕著象徵著時間的火車。這就是他們對理想的態度,不管前方是否佈滿荊棘,依舊忘我而熾熱的追尋理想。

  晚年時的迴歸之夢

  在經歷過世間滄桑百態後,黑澤明一門心思想著的就是怎麼才能夠把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呈現給觀眾,只有最純粹的心靈才能夠做出最純粹的夢。第八個夢講的就是“我”來到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外桃源,這裡的人們堅信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連死亡都可以像節日一樣歡樂,因為他們覺得那是經歷世間勞苦後重回自然懷抱。這種“迴歸”從黑澤明晚年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來,《八月狂想曲》《看海》《雨晴了》等遠不及之前作品的華麗,在絢爛之極迴歸於平淡。就像最初偷看狐狸嫁女的黑澤明,又找回了純潔美好的童心,回到最本真的生活狀態。

  黑澤明的八個夢,不但記錄了他一生中生理與心理成長的過程,更承載著太多他對人生、對社會、對理想、對愛的希望與失望。在《夢》中,經歷了童年過後的成年時期就是一個不斷把美夢撕碎的過程。在暴風雪、戰爭、核輻射等摧殘之後,本以為將會墮入人間地獄的人類突然又找到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方式,重新找回了希望。失望但不絕望。用慘痛的現實引起人們的思考,再用一絲希望去鼓勵人們改變現實的勇氣。這才是黑澤明《夢》的意義所在,也是黑澤明所希望的作品給人們帶來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