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6篇)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6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1

  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歷史教師的學科教學水平,搞好高三歷史複習,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特制定運城市高中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指導,以課本為依據,充分研究高考,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高三教學模式,增強歷史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試能力,從而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以課本和課程標準為基本,充分研讀考綱,從整體上把握複習的要求,讓學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基本的歷史發展脈絡。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概括,歸納,分析,綜合,比較,遷移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問題的能力。

  3、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用基本的史學方法去認識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年輕人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制定的歷史依據及其正確性,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4、加強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精選習題。

  5、進行有效知識落實,把課堂上的基本知識做為落實的主渠道,及時進行"章結","單元過關"和"月清"。

  6、學生的學科成績在優秀率,平均成績和及格率上有明顯提升。

  三、高三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高三教學,複習的整體把握和詳細計劃及實施措施,對高三隻是有大致的階段安排與複習進度,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複習目標,複習策略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沒有細緻考慮,這種計劃的盲目性,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質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師沒有對大綱,考試說明進行詳細研究。大綱中對知識掌握程度有明確要求,考試說明中也有明確的考核目標和要求,並有詳細的解讀說明,教師只是在想當然的去教學。

  3、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效率低下,對於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學習和實踐,課堂中仍習慣於教師一講到底,教師累,學生睡,效果差,成績低。

  4、課堂教學中缺乏針對性,高三教學沒有高三的特點。高三複習課,絕大多數教師都在就知識講知識,缺乏深層分析,只是知識的簡單羅列,對主幹知識把握不到位;學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歷史整體框架,歷史基本線索,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

  5、缺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近幾年高考命題思路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基礎,以大綱,考綱為指導,以課本為本,注重基礎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線來統領知識。

  6、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習慣於只講知識,不講方法,學生不會主動學習,結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而沒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對習題的篩選和高考試題研究,很多學校給學生髮了很多資料,讓學生自己去做,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熱點,重點問題的聯絡的能力,只是單講課本上的知識,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就無從下手,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

  四、採取措施

  1、從整體上考慮和制定教學複習計劃,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實施。在計劃的制定中要有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具體措施,評價,時間安排,內容安排等內容。

  2、在每輪複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針對近幾年高階的命題特點和歷史課實際,一般採用三輪複習法。

  第一輪複習主要是抓課本知識落實,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詳讀課本,圍繞主幹知識進行梳理,形成內在的主體結構網路,在記憶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理解。

  第二輪複習主要以主幹知識為中心,以專題的形式,對歷史知識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課本,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不能把每節相關知識簡單列出來放到一起,要重點分析,歸納出歷史發展規律,教會學生學會把握規律,得出啟示,提升學生縱橫比較問題的難力。

  第三輪:依據考綱,重新梳理課本,查缺補漏,教師少講,讓學生自己進行,並適當地進行綜合練習。

  3、要認真研讀大綱,考綱和考試說明。應該說,考試說明是依據大綱制定的,大綱是作為整個高中教學的依據,而考試說明只是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為備考來講,應該以教材為依託,全面複習,對考試說明沒有列出的內容不必過分深究。高考題目大體上分兩部分,一部分考查對基本知識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較為深層次的能力。前者與教材關係較緊密,但不會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後者基本上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因此,依託教材不等於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課堂效率,做好知識落實。對於歷史課來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應重點講清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講清梳理歷史脈絡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加工整理知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總結出基本的歷史規律,得出結論。知識落實要做到"四清",把課本知識的記憶放在課堂上,在習題練習上,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5、適當練習。在每一輪複習中都要有適當練習,但選題一定要注意層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題海戰,在講題中一定要針對學生問題去講解,並不是單純的就題講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能窺一斑而知全貌。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2

  一、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豐縣中學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年級在徐州市統考中歷史成績居市同級學校前一、二名,高考成績在全市繼續領先的地位。

  二、基本理念

  1、樹立三種意識:備課要有學生意識;教學要有基礎意識;訓練要有過程意識。

  2、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學生收穫大小是判斷課堂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

  三、操作模式

  1、課前預習:教師要出示課前歷史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可以透過學案,課前選擇題等形式,強制性引導學生預習。主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2、講師精講:教師講重點、破難點、釋疑點;學生圈圈劃劃、思索研討、探究求真。主要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3、隨堂精練:光說不練效果差,真抓實練是根本。講評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解題訓練,要當堂解決“是什麼”的陳述性問題。

  4、課後評估:透過典型性、系統性的練習訓練,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夯實砸牢堅實基礎,強化默寫字、句、段迴歸教材,對核心知識人人過關。

  四、相應策略

  1、課堂教學與複習要圍繞三個層次進行。

  ⑴、是什麼?圍繞考綱,落實基礎,解決重點難點,以學習掌握程度為評估標準。

  ⑵、為什麼?圍繞考綱,使學生明確考核要點,並以此指導學生課後複習。

  ⑶、怎麼辦?以高考試題為範例,引導學生以高考意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要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能力的獲得是需要知識內化後,由學習者自我產生的,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必須經過一個橋樑,這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大量練習後的總結歸納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簡單的公佈答案代替。否則,是剝奪了學生作為複習和考試的主體應有的自主活動的權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從關注“這節課我講了多少”,轉變為“這堂課學生能提高多少”。

  3、精選習題,落實有效訓練

  教師要立足校情、學情,最佳化精選習題。做到選擇題要精選,密度要適度,時機要恰當,反饋要及時。確保中檔題拿高分,帶動低檔題拿滿分,衝擊高檔題拿多分。要透過講評評出方法、評出規律、評出能力。

  4、強化貫徹,重在堅持。

  大的目標確定以後,細節決定成敗。重在落實,貴在堅持。上課+不落實=0;佈置作業+不檢查=0;100-1≠99=0;抓住不落實的內容+追究不落實的學生=落實。

  課堂教學要注意“三講三不講”。“三講”——講學生理解不了的問題;講學生歸納不了的問題;講學生運用不了的問題。“三不講”——過易的問題不講;過難的問題不講;過偏的問題不講。

  5、在高一、高二開設校本課程。暫定課題為《豐縣歷史沿革及人文精神》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奉行“共同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群體智慧,引領歷史教學研究方向,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學科教學品質為價值追求。不斷滿足日新月異的學科教學和日益增長的師生成長與發展之需,營造尊重互動,民主包容,百花齊放,和諧共進的學科教研文化。

  二、工作舉措

  1、進一步最佳化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進一步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強化個性化備課,集中學科骨幹力量繼續進行課堂教學科學性、有效性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建立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力爭學科教研上檔次,上水平。

  2、大力開展網路教研,發揮網路教研的優勢和功能。

  落實《全縣中小學網路教研實施方案》,充分利用網路平臺和網路資源,實現網路教研的常規化、制度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立足實際,廣泛借鑑,加強包括優秀教案、檢測試題、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隨筆、教學案例以及公開課示範課錄影等在內的學科教學資源庫建設;嘗試開展網路教研新形勢下的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利用網路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途徑。

  3、加強教學和常規管理,增強教學行為的規範性和科學性。加強對歷史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的研究,以教育科研指導和最佳化教學活動為重點,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研究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對網路教研背景下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規範操作研究和效果評價研究,提高備課的時效性;繼續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和檢測,進一步降低歷史教學的難度,把重點、難點分散,力爭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跟上教學的進度,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和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

  4、加強對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研究,把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高考備考相結合。在深入領會新課改、新考向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指導高一、高二年級教師藉助於已有的課程改革的經驗,繼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基礎年級教學路子;指導高三年級教師藉助新課程的理念和新知識研究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題方式和思想價值取向。

  對新課程改革和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進行集中研究,集思廣益,達成共識。對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不同教師教學中存在的特殊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去進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情而異。

  5、加強高考研究,重視資訊交流,提倡科學備考,高效備考,不斷提高歷史學科迎考水平。

  (1)認真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命題理念和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制訂出歷史學科20xx年的備考方案和具體複習計劃。

  (2)認真強化落實高三新課教學和第一階段基礎複習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把強化基礎知識落實,構建知識網路,作為第一階段複習教學的重點。

  (3)據高考題的特點制訂出第一階段的複習備考方案。認真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廣泛徵求意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第一輪複習備考意見。

  (4)認真參與教學視導活動。在視導中深入課堂聽課,深入學生中瞭解情況,參加學校教研活動,及時發現和總結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型教學範例和先進教師典型。針對課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

  (5)廣泛收集整理高考資訊,對收集到的資訊及時整理,以最快的方式傳遞到學校,為各校複習備考提供依據和支撐。

  (6)重視模擬試題資訊含量高的特點,儘快收集整理各地高考模擬試題為後期模擬訓練創造條件。

  6、最佳化練習作業,創新命題思路,及時評價反思。

  “練然後知不足”。對於歷史學習,精緻化的練習是非常必要、不可缺少的。教學改革和三維目標的達成,不僅要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而且要著力最佳化練習作業,使每一次練習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再學習、再實踐,反思知識、探究問題的學習活動。

  (1)要精心設計和選擇練習作業。我們提倡文科作業理科化,形式多樣化。練習作業的設計和佈置不能為訓練而訓練,必須著眼於學生認知、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增強練習的針對性、系統性、現實性、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使每個練習都有實際的價值和意義,使學生有時間、有興趣研究性地完成練習作業。

  歷史學科練習作業的設計和選擇要重視主幹知識、歷史概念理解和學科基本思維習慣和方法的訓練,體現基礎性;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體現時代性;要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體現應用性;要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體現探究性;要關注所學知識的重組與整合,體現綜合性;要適當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教育性。

  (2)必須最佳化批閱和評析。學生練習作業要及時批閱、研究性地批閱,要善於發現學生練習作業中的優點和思維中的亮點,善於研究歸納學生髮生差錯的具體原因,以加強作業評析和後續教學的針對性。批閱要體現人文性,可以在作業本、練習捲上多作指導性的建議、激勵性的批註,指導方法、激發學習信心。倡導寫作業批閱札記,在每次批閱作業後簡要記錄下典型的優點和問題,以及自己的感想。

  學生練習作業要及時、認真評析,不能只是簡單地校對練習的正誤,分析練習的答案,必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在自我總結、相互交流、質疑提問、深入思考的活動中認識錯誤,領悟方法。

  (3)及時指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必須及時指導學生經常對自己的作業練習進行評價和反思,必須重視錯題資源庫的建設,必須幫助學生從具體的習題中歸納出一般的方法,舉一反三、發散遷移,可以組織學生經常性地認真回顧、總結自己作業練習的情況,總結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可以指導學生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在作業本上簡單寫一些感想,提一些問題。可以開展一些作業展示交流活動,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7、集體備課與個性化備課

  集體備課:計劃分工(學期初)——主備人預備,形成活動單——分發至各人思考調整:注一注、改一改、畫一畫、寫一寫——集體備課,帶著問題建議碰撞生成:修改、補充、刪減、矯正,就難點困惑深入討論,形成有效教學策略,主備認真記錄——整合二次備課(試上),形成成熟活動單分發——個性化調整。

  個性化備課:最佳化的`教學流程;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突破的問題預設;變式、鞏固訓練的設計;高效點撥的技巧;歸納總結的部署。

  三、工作目標

  高一年級:

  1、完成規定的新課程內容(必修一、二)。

  2、完成高一年級歷史複習和考試任務。

  3、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為高二、高三年級發展奠定基礎。

  4、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使命感與民族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感。

  高二年級:

  1、必修班:根據業水平測試的考試要求:

  (1)第一學期即根據學業水平測試的考試要求完成必修三的教學任務。必修一的複習任務。

  (2)第二學期根據業水平測試的考試要求完成對三本必修教材的複習,目標要過A率全市保二爭一。

  2、選修班

  (1)第一學期即根據高考考試說明和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必修三的教學任務。

  (2)第二學期是根據高考考試說明和高中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選修一、選修四的教學任務。完成必修三一輪複習任務。

  (3)對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基本能力的培養。為高三取得實效打下基礎。

  (4)期末市級統一測試成績力爭保二爭一。

  高三年級:

  1、完成高三歷史一輪複習任務(三本必修課本、兩本選修課本)。

  2、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3、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使命感與民族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感。

  4、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層次,適應高校選拔人才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5、促進老師教育、科研工作,提升老師素質,配合學校實施名優生培養戰略力爭全縣歷史學科達A率、達B率全市保二爭一。

  四、核心組成員與學科基地建設

  1、核心組成員:研究教材、課程理念;提供示範課;做好試題研究與命制工作;開展講座等。

  2、學科基地(泗中):承擔基本的教學研討會工作,提供優質服務;提供與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共享;聘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課題研究等。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儘管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較高,但總體的學科能力不強,對新教材的整體框架和歷史發展脈絡模糊不清;學習方法上存在死記硬背和臨時抱佛腳的現象重點抓好基礎,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使學生逐步清楚新教材的整體框架和歷史發展的大致線索;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歷史的真諦,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多種品質。

  二、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三、具體措施:

  1、立足課堂教學

  ①備課組高度統一,分工協作,精心備課;

  ②注重基礎,不簡單趕進度;

  ③注重知識(教材前後、中外知識)聯絡,注重規律性知識總結;

  ④注意學習方法介紹,注重能力培養;

  ⑤要求學生記好課堂筆記。

  2、注重訓練質量

  ①練習試卷儘量自己組編;

  ②努力做到每練必批,每批必評,每評必透;

  ③考後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到糾錯本上;

  ④針對問題較大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⑤每節教學內容都有配套練習,每章都有階段練習,練過後附發參考答案。

  3、加強基礎訓練,增強學法指導。高二學生文理分科後,學習模式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4、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絡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5

  本學期歷史教研工作要繼續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中學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繼續樹立與時俱進知難而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進一步確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執行貫徹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結合學科特點,紮紮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以《歷史課程新標準》為契機,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為宗旨,努力學習不斷探索。針對我市學科師資現狀,透過多種途徑,以研育師,加快提高教師素質,為推進我市素質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為此,在歷史教研活動中追求以下四個原則:

  ①教材培訓實效化;

  ②教研工作課題性化;

  ③教研活動專題化;

  ④教師培訓能力化。從而充分發揮教研室積極指導作用。

  一、教材培訓實效化

  以課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實施使用為契機,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突出培訓工作,注意培訓的實效,把課程改革的實施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在實施時,必須堅持“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以管理為保證,以質量為歸宿”。忠實地執行國家、地方課程,積極建設好校本課程,保證課程改革實驗的完整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探索課必中的問題,把握好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規程;加強管理,能把課程理想轉變為理想課程,把政策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的習得課程;按規律,紮紮實實抓好質量,使課程改革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學骨幹的培養,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課改工作研究化,課改研究過程化。

  二、教研工作課題化

  歷史教研活動要立足於為全面提高未來勞動者的素質奠定基礎,立足於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業務素質,立足於全面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基於這三方面的認識,尋找歷史學科師資狀況和課堂教學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難點,按教育科研的規範和要求,開展課題研究,重視經驗的提升和規律的總結推廣和應用,真正實現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學期我們要結合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透過專題和課題研究,來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這樣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及水平。為使教研工作課題化,我們確立工作目標是:

  ①繼續以蘇州市級課題“中學歷史學業成績評價模式探索”研究為抓手,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學校教師的組織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時將課題研究方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大教學時空,增強實踐性,力求突出課題階段性成果的實效性和示範性。

  ②針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工程,結合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要求吳江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每人必須確立或參與一項教研教科專題研究,將課題由課題組輻射到全體骨幹教師,以骨幹教師來帶動本校本組學科教研工作,從而形成校校有課題,教師人人都參與的課題研究的氛圍。

  ③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課題研究的科學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課題化有一個階段性成果。近幾年我市歷史教研成果顯著,新人輩出。為提高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我們準備將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水平的課題成果或教學論文彙編成冊,供全體歷史教師學習和參考。

  三、教研活動專題化

  針對以往教研活動存在著弊端和不足,本學期教研活動力求實效性和針對性,每次教研活動都確立一個專題,注重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堂改革、實踐性課題課程活動、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豐富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益。教研活動專題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學習教育新理論,不管是哪一級的教研活動,教育理論學習是必備內容之一,尤其是現代教學方法、教育名家經驗、多媒體網路資料等,要創設學習研究的氛圍,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和研究。

  ②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加強示範課、新老教師的對比課、新課型的研討課、錄影觀摩課的評議工作,組織教師帶著問題參加聽課和評議。本學期將三個問題列為每次聽課的必備內容之一,一是本堂課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處;二是本堂課有哪些不足之處;三是你認為本堂課最好的教法是什麼?

  ③教研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及作用發揮。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較適當的教學目標,畢業班確立知識能力坡度,加大綜合應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課上好的基礎上處理好“問題探究”的環節,加強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

  ④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緊緊依靠歷史中心組和重點中學的骨幹教師,聯絡廣大青年教師,結合本市示範課活動和重點中學研討會,使課堂教學模式走“模仿——創新——實效”之路,完善提高吳江市原來三種教學模式,要求骨幹教師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師個個都參與,在此基礎上,形成吳江歷史教學研究的特色和風格。

  四、教師培訓能力化

  教師隊伍的建設要發揮群體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體化地規劃教研網路,在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的同時,本學期要組織和協調好學校歷史教研組、中學歷史教改協助組、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歷史教學研究中心組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群體力量,搞好歷史師資隊伍建設。

  ①本學期要將教研組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積極指導教研組的業務工作,特別是在怎樣開展好教研活動,提高教研實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進教學,對新教師多聽課多鼓勵,注重師徒對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實。

  ②“中學歷史教改協作組”是新教師快速成長的搖藍,由於目前我市部分學校規模原因,跨年級上課教師較多,青年教師往往“單兵作戰”。本學期我們把上崗三年左右、業務水平基礎好的教師全部組織起來,確立學習和研討的主題,結合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討,組織集體備課的形式,讓他們瞭解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經驗,創設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給他們壓擔子,創機會,讓他們更快成長。

  ③繼續以中學歷史課題研究組為骨幹力量,努力探索歷史教學改革,引導教師圍繞課題研究要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提高課題組老師的組織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求教師針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成績評價這兩個方面積極探索,以科研帶動教學,提高整體水平。

  ④“歷史教改中心組”要發揮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們提供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讓他們加入名師、特師後備的行列,同時把他們的教學經驗推廣到各個學校,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高中歷史教學組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著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說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透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最佳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最佳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