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有關魯迅的作文彙總6篇

魯迅的作文

有關魯迅的作文彙總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的作文 篇1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啦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透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啦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讚賞。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我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的,從《三味書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現在的《藥》,算算大概也有五六個年頭啦:以前年紀還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韻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著老師說,說當時社會的黑暗,說人性的醜惡。可是,現在自己也真的能夠明白那是一個多麼黑暗的社會,心中有恨,恨民眾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沒有生在當時,也同樣為醫國醫民奉獻熱血與青春。

魯迅的作文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歡迎大家來到紹興。紹興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一個小型遊樂園。

  魯迅故里是一個江南民居與園林情趣之勝。

  進了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關於魯迅的畫。只見畫中的魯迅正在抽菸,相傳這便是魯迅的標誌,他正在凝視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慮如何寫作。

  從臨街石庫臺門的右側進去並穿過長廊,再經過桂花名堂,便來到了魯迅的臥室。在辛亥革命時期,魯迅便住在這裡。

  來到了魯迅家燒菜的地方;我們知道了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章福慶的農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經常到周家來作“忙月”。還給少年魯迅做過許多玩具,受魯迅喜愛。

  最後,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一進大門,便看見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詩書”。而仔細一看,發現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魯迅是紹興人,但他屬於全中國,屬於全人類。

魯迅的作文 篇3

  你把筆一揮,喚醒沉睡的人們犀利的目光總像有無盡的思索,你彷徨在是非的邊緣,用整個生命對世界吶喊,那聲音久久迴盪在人們的心裡——一代又一代。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作品——《故鄉》,讀了這個小說之後,我知道了黑暗的社會中,人性會變得扭曲,也是因為了這個社會拆散了多少對真摯的友情。就拿他母親給他的禮物來說吧。他本是一個讀書人,可他母親卻給她許了一個“村姑”就是他最大的無奈。在《故鄉》這篇文中他記憶深刻的便是他兒時的夥伴——閏土。

  魯迅先生用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寫成了一個對比,更加強烈表達了這個社會當時的真面目。

  小時候他們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沒有主與僕之分。他依然是那個可愛,見多識廣的他。我依舊是那個在高牆深院的我。可是中年閏土中的閏土卻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父親,整天掙錢養家,生活很困難,這時我們已經沒有之前那樣的關係要好,因為我們漸漸長大了,都明白了自己身份的高低之分。閏土變了,一切變了都變了,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個結果了。

  人的命運,我覺得不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故事中的人物閏土以堅韌的性格,執著的態度與生活搏鬥,可最終仍不費力氣摧殘了我們的關係。

  這就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一個身穿樸素的中式長褂,一個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著,一個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魯迅的作文 篇4

  您好

  打小我就從許多課本以及名著上見到您的身影,上了初中之後,對您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刻。下面是我對您作品以及情感的感觸,我希望您能把它讀完。

  您生活在一個封建制度腐朽的年代,當週圍的一切壓的國人喘不過氣來時,您本人卻站在了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你用手中的筆當作武器,諷刺封建社會中的黑暗現象。您的作品如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深深刺痛著每一位讀者的內心。我在您的作品中也深深的感受到您的強烈願望—跨入新時代。

  我讀過您很多的文學作品,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等等。這些作品我都很喜歡,它們都充分的表現出您對封建社會的憎恨與厭惡。您在作品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麻木迂腐的孔乙己,自私刻薄的“豆腐西施”楊二嫂以及麻木不仁卻又淳樸善良的閏土,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給無數讀者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您倡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當時的文人志士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雖然這條路很不好走,但您仍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冒著隨時會被逮捕的危險去探索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現在您的願望也實現了,可您卻沒能看見,相信您在遺憾之餘,也一定很欣慰吧!您放心吧,我們會替你努力去建設這個日益繁榮的`新中國!

魯迅的作文 篇5

  “雛鷹爭章”活動開始了,裡面有“才藝章”、“安全章”、“保健章”……其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閱讀章”,因為它讓我想到了我們班的“小魯迅”——蘇家楨,“閱讀章”非他莫屬。

  蘇家楨長著一雙黑寶石般的大眼睛,唇紅齒白,眉清目秀。

  記得有一次,下課鈴叮叮噹噹地響起了,蘇家楨立刻拿出了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開始看了起來,我靜悄悄地來到了他的身邊,以為能嚇他一跳。可是,我走到他都走到他身邊了他還未察覺到。於是,我對他大喊了一聲:“蘇家楨!”他還坐在那裡聚精會神地看書。我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坐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他。只見他一會兒仰起頭哈哈大笑,好像是被書裡的什麼人物逗樂了;一會兒見他眉頭緊皺,彷彿是被書裡面的事情難住了;一會兒見他揚眉吐氣,彷彿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一會兒見他……上課鈴終於打響了,他好像還是沒有察覺到,直到班長大叫一聲“起立!”他才手忙腳亂地站起來趕緊把書放到了書包裡,然後又把這節課的書迅速拿到課桌上。這讓觀察他那麼久的我憋笑憋得臉都紅了。

  所以,我推薦蘇家楨獲得“閱讀章”。

魯迅的作文 篇6

  我去過魯迅留學仙台時讀書的階梯教室,在那裡,魯迅和藤野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今天,我又有機會去魯迅少年時期讀書的三味書屋,在那裡,魯迅遇到了他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我的心情好激動!

  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為我們32位學生提供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乘坐的大巴,在一路歡歌笑語中來到了紹興。

  第一站是魯迅故居。我們首先參觀了寬敞的廚房,在臥室裡,我還看到了一張床,那可是魯迅當年睡過的,不是仿製品。

  從魯迅故居出來不遠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第二站,無人不曉的三味書屋。跨入門檻,上方懸掛著一塊寫著“文魁”的匾,聽說壽家出過舉人。穿過一扇黑色的竹門,我們便來到了當年魯迅唸書的房間。同行老師告訴我們,“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也就是說當普通老百姓,吃粗茶淡飯,認真讀書。我看到房間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桌椅,原來當時的私塾只提供書本,桌椅得自帶,難怪書桌這麼不統一,看來那個年代的學習條件真的很惡劣。除了講臺之外,房間裡還擺放著八張桌子,這就意味著教室裡只有八個人,這才是真正的小班化教學呀!真羨慕!大家一定都聽所過魯迅因為遲到刻“早”字自勉的故事吧,我很想看看課桌的右下角那個“早”字是否還保留著,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字跡已經很模糊了。走出三味書屋時,一株茂盛的桂花樹映入眼簾,據說魯迅經常在這裡捉知了。

  第三站是百草園,魯迅兒時玩耍的樂園。和黑乎乎的三味書屋相比,這裡空氣清新甜潤,樹木枝繁葉茂,河水清澈見底。不過,菜地上長滿了野草,而且沒有見到蟋蟀和黃蜂,有些遺憾。

  在咸亨酒店美食一餐後,我們又回到了三味書屋。大家穿上藍色長袍,帶上一頂垂掛著長麻花辮子的帽子,準備親身體驗一下當年魯迅上課的情景。《小學生魯迅讀本》的作者劉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老和尚隨口編的。劉老師一層一層啟發我們,我們終於明白了,老和尚之所以編這個故事,是因為他身為和尚,不能喜歡美女,於是索性讓大家都不喜歡美女。一個簡單的故事,能引發很多思考呀。

  今天,我看到了魯迅的故里,聽到了名師的講課,認識了很多朋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三味書屋的課桌、百草園的野草、咸亨酒店的梅乾菜蒸肉已經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