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堂> 高效課堂作文合集5篇

高效課堂作文

高效課堂作文合集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效課堂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效課堂作文 篇1

  新學期,新氣象,我們也開始了新的學習。這學期,學校實施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和平常的課堂不一樣的地方是:平常的課堂是老師給同學們講題,而高效課堂是同學們講題,老師補充;講題前如果有不會的、不明白的,還可以小組討論。

  我要為高效課堂喝彩,因為高效課堂把一個弱小的我變成了一個勇敢的我,讓我敢在大家面前講題,我有不會的題在小組討論時,組長會給我耐心的講解,直到我會為之。

  記得有一次,在一節數學課上,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道乘法算式,就說:“誰上來講這些題?”聽了這句話,同學沒不約而同地舉起手來,結果老師讓我去講題,我鼓起勇氣,把題講了一遍,“5顆星。”數學老師說。聽了這句話,我心裡高興極了。

  我要為高校課堂喝彩。

高效課堂作文 篇2

  “五嚴”規定下的作文課堂教學呼喚高效,學生需要高效,關鍵在於教師怎樣實現高效。嘗試從做高素質的教師、做高效率的教師、做高智慧的教師這三方面闡述如何構建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有話不會表達,不樂於表達,和學校教育出現了分離的現象。如果要求學生兩節課時間完成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教師不得不思考如何構建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

  效率是單位時間內取得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後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在“五嚴”規定下的課堂沒有時間讓學生課後“補”,課堂呼喚高效,學生需要高效,關鍵在於教師實現高效。

  一、做高素質的教師

  我們的教學源於兒童,基於母語,要讓兒童先有情感,再產生品質。同時,品質又支援學習的興趣與情感――雙向流動,奔流的語言與豐富的情感共同構築了高效的作文教學。然而,這情感、品質,這高效的課堂從哪裡來?關鍵是在教師本身。有人認為小學階段學習的知識太淺薄,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去挖掘教材,中年級作文剛剛起步,指導學生寫作是很簡單的事,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我水平,要多讀書,透過閱讀豐厚自己,引領兒童更好地理解課文和其他文學作品。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豐富知識的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教學就能做到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語文教師要補兒童的文學課,必須認識到語言不僅是工具,它能夠開啟兒童成長之門。課堂教學應該回歸兒童,每個教學環節都要體現對兒童的尊重、呵護與啟蒙。教師不應過多地限制兒童,使兒童失去本性的單純,而要科學地引領、助長,讓朵朵鮮花更好地舒展花瓣,綻放美麗。

  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四”,讓學生練寫最近發生的、大家都關注的事情,於是學生紛紛提議關注當時的世博會。作為教師的我對於世博的歷史、作用等了解並不多,如何引領學生作文?於是我上網蒐集資料,做了一個“世博集”,豐富了自己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帶領學生走進世博,與世博面對面。學生有感而發:世博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你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的燈泡就是在世博會上首次亮相的,我們衣服上的拉鍊也是透過世博會走進人們視野的,更令人稱奇的是,大家吃的冰淇淋甜筒是美國世博會的意外發明……

  教師只要有一顆“慧心”,就能使學生的獨特見解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利資源。當孩子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不一致時,教師要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細雨魚兒出,風輕燕子斜”般和諧的關係,建立一個自由的“學習共同體”,體現“教學相長”的理念,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二、做高效率的教師

  “五嚴”規定下的作文教學應該注重教學的高效率、大密度、快速度。高效率、大密度、快速度的課堂需要高效率的教師。教師要做到備課時能預設,講課時善調控,課堂組織恰到好處,時間分配科學合理。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多,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就越大,教學質量就越好,效率也越高。課堂教學密度是指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的時間與一節課總時間的比例。看一節課的密度,不僅要考慮一般密度,還要考慮特殊密度。

  中年級的作文以片段訓練為主,作文評講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對學生文章的簡單點評上,還要安排好有所側重的片段訓練,一節作文評講課基本上可以安排三到四個片段訓練。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名好教師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受益,因此對學生要分層要求,區別對待。所以我讓學習吃力的學生少寫一個片段,或者寫得字數相對少些。

  布魯姆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不在於他們掌握學習內容的能力,而在於學習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學過程,照顧學生學習速度的差異,那麼95%以上的學生成績是優良的。”因此,正確認識和把握教學速度,使其適應大多數學生的認識和鞏固知識的速度,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減少大面積學困生的出現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做高智慧的教師

  平時能說會道的小學生為何一到作文課上就愁眉苦臉地說“沒什麼可寫”呢?究其原因,是學生選材能力不強,腦子裡“素材庫”中的資料太少。要做到讓學生想寫、能寫,需要教師在能力培養上下工夫。與其對學生“填鴨子”式地灌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己去開啟知識寶庫之門。

  我經常採用“一句話題材日記”的方法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同時鍛鍊表達能力。這一句話中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必須齊全。這樣的句子簡單、省時,這類日記堅持下去,一個學年後,選材本上就會有不少積累。學生不再為選材發愁,也提高了表達能力,覺得作文原來如此簡單。智慧型的教師總是能啟迪學生,讓學生願意寫、樂於寫,為學生寫作提供有利條件,減少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對於中年級的學生,一開始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進行語言訓練,提高思維、表達等多方面能力。接著,再圍繞中心句進行段的訓練。作文有梯度,學生就會消除負面心理,獲得成功的體驗。

  讓我們共同向智慧教育努力,做知識結構綜合型、工作方式合作型、教育氣質陽光型、教育知識研究型的主動發展的智慧型教師。著眼教育的效益,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取得最最佳化的效果。

高效課堂作文 篇3

  當前的初中作文教學,教師難教,學生難寫,一時半會兒,學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我們的作文課堂似乎一貫在走這樣的套路:老師給出作文題,然後簡單引導寫作,接著學生埋頭寫作,再接著老師批改,最後講評作文(指出存在問題,讀幾篇佳作)。在如皋推進活動單導學模式,致力打造高效課堂的背景條件下,我嘗試了一些的做法,並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小組合作寫作文

  中國有句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可見,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既然,我市目前正致力於推行以小組活動為平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麼,我們的作文課也應順應形勢來個變革,於是,我想到了“小組合作寫作文”的模式。我們是這樣實施合作的。1.站在優秀作文的肩膀上成文

  首先,我向學生們呈現了自己蒐集來的優秀範文,優秀作文開頭、片段、結尾,影印成冊,每小組一份,讓小組同學集體欣賞,形成“優秀作文初體驗”,在這種初體驗中,學生很容易就形成一種審美觀,知道什麼句子片段、什麼寫作方法是值得欣賞和借鑑的。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呈現作文要求,讓小組集體合作,自己從優秀範文中搜集相關內容,完成作文的鳳頭、豬肚、豹尾收集。接著,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審閱收集的內同,並組織組員寫出各部分過渡語,鑲嵌語形成雛形作文。緊接著,小組討論,斟詞酌句,給作文潤色,形成作品。

  2.立足自身彙集精華成文

  首先,給出標題,讓小組成員根據要求寫兩至三個片段。接著,組內交流,篩選出組員文稿中相對優秀的句子或片段。然後,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員將擷取的內容按邏輯關係進行藝術的組接,並對重組後的文字進行加工潤色,然後定稿。

  3.自由創作形成自己的作品

  有了以上兩種訓練,學生基本掌握了寫好一篇好的作文應該有哪些步驟,接下來,就是自己創作的階段,根據所給的標題以及要求,讓學生獨立審題,小組簡單交流後開始著筆,根據自己蒐集的素材,創作出自己的作文初稿。

  試行了合作寫作文這種方式後,相較於以前,學生寫偏題作文的可能性降低了許多,此外,學生的作文可讀性增強了許多。作文的的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在嘗試中,我始終堅持合作寫作只是訓練作文的一種方式,而不可偏義為“唯一方式”,合作作文訓練還得和個體作文訓練相結合才行。否則,單單推行合作作文,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個性創作會受到抑制,他們將淪為寫作的“工具”。

  二、小組互動改作文

  以往學生的作文寫完後,我們做語文老師的就“苦”了,對著一堆乾巴的作文實在提不起興趣,眉頭緊鎖,“精批細改”後,學生卻“束之高閣”,只看一下分數就完事。下次作文仍舊是老樣子,問題迭出。我想,我們的作文批改也需要改革,得讓學生去關注過程,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學生作文定稿後,我們可以仍以小組活動為單位,在小組內由學生自己評析一番:講講自己的構思,說說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用了什麼方法,哪些地方感到不太滿意,再由小組成員一起評價、討論、修改。當然也讓組內優秀習作者擔任評委,有他們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其他成員作文進行評價、指導。因為是同學關係,學生的評價比較客觀公正,能夠避免我們評改時的“光環效應”。在學生修改完畢後,可以再進行一輪組間互評,指出優缺點,寫出評價意見,並打分。接下來,由老師點評小組作文,評選出最佳小組作文。因為以競爭手段為手段,人人都有了責任,也有了興趣。在交流中,學生的思想羽翼就會逐漸變得豐滿起來,從而降低了書面表達的難度,個性思維也隨之成長起來。

  不過,在小組互動評改作文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注意點:

  一是,我們要指導學生找出習作中的錯別字、病句等錯誤,還要指導他們修改的方法,如規範修改符號,明確修改程式,不能放任自流,否則會流於形式。

  二是每次批改都要確定批改的重點,如,訓練重點可以是結構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運用等。

  三是批改時要指導學生多角度評價其他同學的作文。四是對各組評改情況要進行公佈,表揚那些認真的小組和個人,對不認真和重點把握不準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使其及時改正。

  關於作文課該怎樣上才會更有效果,這個問題我仍在不斷地探索。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去寫作文,並能在寫作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是我致力追求的目標。希望我們所有的同仁一起努力,極力去打造適合學生的高效的作文課堂!

高效課堂作文 篇4

  如果說,知識是一片廣闊的.大海,那麼課堂就是其中靈活輕巧的船隻;如果說知識是一個個珍貴的寶箱,那麼課堂就是開啟它的金鑰匙;如果說知識是蘊藏在地底的甘泉,那麼課堂就是開鑿出它的井……回首我們走過的足跡,是閃光課堂,伴我們前行……

  初入四年級,對高效課堂的一切感到很新奇,但操作起來卻十分生澀,只是懵懵懂懂地根據老師的提示自學、對學、群學,也不知道如何大膽地與別人交流,依稀還記得,曾幾何時,連一句話都吞吞吐吐地說不清只是對著導學案隨便說上幾句罷了,終於,在甘老師的帶領,我發現,我們日漸熟練,我們的課堂逐漸成——

  四年級下學期,我們越來越勇敢,雖然說不算很熟練,但展示的形式卻比以前要豐富了許多,漸漸地,我們學會如何“跳”出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創新,讓同學們的思維發散,這使我們的課堂頗添了幾分色彩,而我們的小組也不斷進步,總能迎得下面的喝彩。

  時間慢慢流逝,轉眼間,我們已成為了一個五年級學生了,對於高效課堂早已操縱自如,我發現,在高效課堂的幫助下,我們一直在不斷前行著。

高效課堂作文 篇5

  雖然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已經普降大地,但我絲毫沒有感覺到嚴寒的侵襲,在我的心中,金秋十月的溫暖和收穫卻時時縈繞在我的心田。在這兩個月的打造高效課堂的號召下,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認真學習,勇於實踐,教研時主動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指出自己的迷惑和疑問。兩個月下來,我受益匪淺,嚐到了高效課堂帶來的甜頭。

  首先,高效課堂強化了集體教研,要求教師必須提前備課。我們組在許鴿平主任和組長何金平的帶領下,每天都要抽出一節課,進行集體教研。每天教研都有一位主講人。為了準確把握教材,每個人都提前翻閱相關資料,鑽研教材。教研時,我們針對自己的理解提出好的建議與方法,經過討論,使得該方法不斷完善,達到理念共享,資源共享,策略共享。同時,我們還會提出自己的困惑與迷茫,大家齊心協力,互相探討,得到滿意的結果。因為做到了這些,我們老師都能在高起點上發展,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了整體專業素質。因此我走上講堂時更自信,更有底氣。同時,我感覺工作起來更輕鬆,更高效。

  其次,高效課堂要求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以目標的完成情況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尺度。為此,我們每上一節課,都要精心制定目標,根據學生情況採取自學指導方法。這樣以來,課堂上目標是師生共知的,體現了“先學後教,當堂檢測”的教學方法。教學中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採用多種學習方式,積極主動、興趣濃厚的進入學習狀態。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成了學生的服務者,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著。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想課堂怎樣去吸引別人的眼球,千方百計去尋找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使課堂變得去偽存真,簡簡單單,真真實實,只要達到目標,學生學得好就是好課。這讓我們有了更充足的時間搞教研,抓成績。我在主講《“掃一室”與“掃天下”》時,我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3、學習反問句。經過集體教研,大家一致認為,正確流利的讀課文應該是第一課時的目標,第二個目標應該與第一個目標合併一下。因此改為目標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針對第三個目標,大家認為目標指向不明,語言不夠準確,改為學習反問句並理解其作用。這樣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教學目標更具體,更明確。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大家讚賞我的思路清晰,但對指導朗讀提出質疑,認為指導的不到位。這也是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弱項,正苦於沒辦法解決。這時,大家給我出點子,介紹自己的經驗。於是,我茅塞頓開,重新調整了朗讀指導方法,透過讓學生抓重點詞句,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讀去想,再加上我精心設計的導讀語言,我在上課前已經成竹在胸了。在多媒體教室公開講課時,我沒想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受到年級領導和教研組姐妹的充分肯定。我嚐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是高效課堂帶給我的甜頭。

  最後,高效課堂讓我們真正實現了“惜時增效,輕負高效”。在我校舉辦的《規範辦學行為,打造高效課堂》主題講座中,我懂的所謂的“惜時增效,輕負高效”是指“惜課內之時,增課堂之效,減課外之負,建高效課堂”。我們的高效課堂要在當堂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生從過重的課外負擔,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更集中了,精力更充沛了,學習效果更明顯了,學習興趣更濃厚了。我也不用跟在學生後面像要帳似的催作業。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幹自己喜歡乾的事,笑得更燦爛了,更願意和我接近了,和我說了很多悄悄話。我更能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了,做思想工作更得心應手了,我喜在心裡,樂在嘴上。

  在實施高效課堂的階段,我也積極嘗試實踐,每節課都以高效課堂標準要求自己,反覆斟酌學習目標,制定自學指導。課堂上關注潛能生,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作為教學重點。當堂檢測,當堂查缺補漏。孩子學得更充實了,我也感到更自信了。當然,在高效課堂的號召下,我只是前進了一小步,還有許多的疑惑需要我不斷的鑽研課標,學習教材,虛心探討,但我已經嚐到了甜頭,這條路我一定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高效課堂猶如冬天裡的一縷暖陽,讓我在這和煦的陽光中汲取力量,迎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