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考試> 四歲的特殊考試作文

四歲的特殊考試作文

四歲的特殊考試作文

  6月3日,星期二,天氣很好,陽光暖暖地照著,心情也很好,四歲時的特殊。拿到了當天的文匯報,習慣地翻看著,忽然《文新問卷調查活動結束七萬讀者參與,千餘讀者中獎》的新聞躍入眼簾。就像是有心靈感應,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第八版,在第一時間裡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文新特別獎”,幸運就這樣在不經意間降臨到我的頭上。

  什麼時候第一次聽說文匯報?想來已經有十幾年了。還依稀記得,那個時候自己太小,不認識繁體的文匯的“匯”字,但這並不妨礙它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那時的我,還是千里之外一個北方都市裡的懵懂孩童,文匯報是帶著上海人特有的優雅知性、明朗大方走進我的生活的。兒時的我,對報紙、對書刊、對任何一樣有文字的東西都表現出特別的崇拜和痴迷,於是有了我生命中第一次特別的考試。

  1984年,我四歲剛剛上幼兒園中班,卻著迷一樣要跟著鄰家的姐姐去上學,直至宣佈“罷園”。人還沒桌子高,又遠遠不到規定年齡,怎麼可能上學?爸媽苦口婆心地勸,軟硬兼施都沒有用,我寧可被鎖在家中也決不再踏進幼兒園一步。無奈之中,媽媽認真地和我作了一次談話:“如果你自己能說服校長收你上學,那你就去吧,教育論文《四歲時的特殊考試》。”我真的去了,站在校長寬大的辦公桌前面,自豪地表示:“我會讀報紙,會做算術題,所以我要上學!”校長笑了,他也許覺得這樣小的孩子太可愛,甚至太好玩,於是他從桌上拿起一張報紙:“你念來聽聽。”那是一張文匯報,儘管不太能理解全文的意思,儘管在斷句上顯得上氣不接下氣,我還是念完了整整一版的報紙。在校長驚異的眼光中,我如願以償跨進了小學校門,成了一個坐在椅子上還夠不著桌子的“袖珍”學生。時光久遠,我早已不記得當年讀過的文匯報是什麼內容,但或許從那時起就種下了緣分的種子。

  十幾年過去了,我長大了,離開養育自己的家鄉,在上海一轉眼也已有六年。再次讀起文匯報,已是一種見到家鄉人般的親切。不知不覺中,我的呼吸、我的情感,已經深深地烙上了上海的印跡,文匯報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後來,文新集團舉行“文匯報進高校、進社群”活動,我也和千萬學子一同成了受益者。報紙畢竟有限,可想看報的同學太多,樓長想的'辦法是衛生評比,只有得滿分的優秀寢室才能“享受”到獲得報紙的待遇。記得那時我們每天干勁十足地大掃除,像關注國際大事一樣關注評分的黑板;有一個星期因為忘了把窗簾拉開被扣了0.5分,得不到報紙的我們每次路過樓長時,都對拿著報紙的同學投去羨慕的眼光。

  這個春天,我住進了學生公寓,每天中午看文匯報成了寢室中的頭等大事。與炮火中的伊拉克“零距離”接觸,關注來自北京“兩會”的訊息,一直到SARS的陰雲突然籠罩在祖國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