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精選8篇)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精選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1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家風琳琳琅琅,在我們家,便是:耕讀為本,勤儉持家,這八個字。

  有人講,現在談家風,並沒有多大意義。有人講,家風向來是大戶人家事,與一般百姓關係不大。有人講,現在家族意識不斷消減,此時談家風不合時宜。有人講,現在更應該講政風社風,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風。可是,家風家訓不應該人人遵守嗎?

  文人重家風,但家風並不只是文人事。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但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也構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家風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這幾個標準,不苛刻執行起來也不困難,應該遵守的不正是“勤儉”二字。

  記得父親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勤和儉》:從前有一個農民叫吳成,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著兩個字去做。”後來,兄弟分家時,將匾一據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日後大兒子雖勤懇工作,但不知道節儉,二兒子只知道節儉,而不知道勤懇工作。最後,他們都過著貧苦的生活。於是兩兄弟便決定把“勤儉”兩字合在一起,從此他們既“勤”又“儉”,終於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以前,我非常不注意節約糧食。每天吃飯都剩下許多白花花的米飯在碗裡。媽媽看見我這樣浪費糧食,決定在星期天帶我去田野裡走一走,一路上,猛烈的陽光像一團大火一樣,讓我感到非常的悶熱,豆大的汗珠不斷地從額頭上滲出來。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一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裡。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著許多人在忙碌地幹著農活,有的在耙田,有的在挑秧苗,他們手臂上的汗珠都隨著秧苗飛灑向田中,用雙手去接觸那雜草和汙泥,太陽照射在每個人的後背上,汗珠溼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隨著全市率先進小康,我們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美好。日子富起來了,可節儉的家風卻不能丟。當下,許多青年人用錢大手大腳,生活過分講究奢靡的現象已司空見慣。別讓家風也成為“一陣風”,徒留下“古風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風。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無關文化,只關德行。家風是潛移默化發揮的,作用更是潛力無窮。

  千年家風,底蘊厚重,韻味深長。在家,便是風範;於國,就是脊樑。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2

  什麼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澱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於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後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並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麼?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麼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注重家庭家風。一個社群、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

  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聖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衝擊錘鍊,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並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著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說,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3

  星期六中午,爸爸媽媽帶我去飯店吃飯。點好菜之後,媽媽微笑著朝服務員點頭道謝。吃飯時,爸爸媽媽不時提醒我和弟弟要安靜地用餐,不大聲喧譁,以免影響其他顧客。結賬之後,我們把剩餘的飯菜裝進餐盒裡打包帶回了家——“光碟行動”可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這其實每天都會發生,在每一個家庭裡。父母們總是身體力行,把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風傳遞給家裡的每個孩子。

  我們經常聽父母說:“家教和家風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每當這時,我總是會想:家教和家風究竟是什麼呢?它們究竟有什麼用呢?

  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透過自己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禮節。家風,則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家風的重點在於習慣方面。好家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經驗,使人博學多才,必然代代相傳;好家風是無聲的教誨,如果銘記在心,定會代代受益。好的家教、家風使子女從中吸取到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對於他們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才能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好的家教,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經驗。它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融入了祖先的智慧。擁有好的家教,無疑是一種福氣,因為它總是能在關鍵時刻給你一些好的建議,讓你做出更好的決策;或是在緊張關頭提出一些好的想法,使你化險為夷。

  好家風的養成,是每個家庭必須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在過馬路的時候,不闖紅燈,綠燈再走,既是對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避免事故對他人帶來不便和傷亡的措施;在排隊的時候,不插隊,不推搡,便是對他人的尊重;在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座位,則是對他人的理解與謙讓。這些生活中的好家風一點一滴積攢下來,就是全社會的好風氣。這時,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一道美麗的、值得讚揚的風景。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北宋名臣司馬光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後,告誡其子:“有德者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好的家教家風是有多麼重要。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一定要養成好的家教家風,讓它們為我們所用。

  好家教、好家風,是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朋友。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幫助我們,不斷把我們向好的方向引導。我們一定要時時與它們相伴,讓所有人都自信、陽光地生活在這個星球上,讓整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歡聲笑語!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4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裡,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一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雖然是個女孩子,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5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它們像一粒粒沙子,鋪就我前行的路……

  ——題記

  我的家在農村,一個沒有城市豪華的美麗的地方。這裡的人勤勞、樸實。他們的胸懷像廣闊的天;他們的思想像潔白的雲;他們的待人處事的方式,像一縷柔柔的風,很輕,很暖……他們,都是我的家人。

  記得小時候,我很調皮。爸爸媽媽下地幹活了,我一個人在家,這下,麻煩就來了。我手裡拿著一個彈弓,偷偷地跑到大娘家屋後。隨手撿起一塊小石子,拉弓,瞄準,發射——砰!玻璃應聲而碎。見大事不妙,我拔腿就跑。剛轉身,就碰上了爸爸那老虎一樣的目光。爸爸二話沒說,抓過來就把我打了一頓。屁股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大娘聽到有人哭,急忙跑出來。她看見在一旁哭泣的我和手裡的彈弓,就恍然大悟了。她一把摟過我,對爸爸說:“不就是一塊玻璃嘛,又沒傷著人,何必那麼打孩子呢?”爸爸想說什麼卻又沒說。大娘邊給我擦眼淚邊安慰我:“沒事的,大娘還嫌屋裡熱呢,玻璃碎了也就涼快了,你可幫了大娘一個大忙哩!”我咧咧嘴,笑了。

  大娘寬廣的胸懷包容了幼小的我,讓我在這天空下成長,在這天空下翱翔。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沒想到……

  爸爸深吸一口煙,吐出一圈圈的煙霧。眉頭緊鎖,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個女孩兒,怎麼能做出這種事呢?”又吸了一口煙,繼續說道:“這樣吧,明天我去集上割一塊玻璃,給你大娘鑲上,咱可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啊!”我點了點頭,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站在那,品味那一圈圈煙霧的味道。

  “不能做讓人吃虧的事”,多麼簡單的一句話,簡單得像一片無暇的雲,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駐紮。

  前院二哥訂婚的時候正是冬天,下著雪,卻很暖。按照我們的習俗,男方家的嬸嬸大娘要請女方去家裡做客,說是認認門,以後好來往。

  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請新娘子吃飯,媽媽說:“人家剛來到這個地方,不免有些陌生。我們得主動熟悉她,才像一家人嘛。”我點點頭,笑了。

  一個簡單的習俗,像一縷春風,滲透著濃濃的愛意,輕輕地,不被察覺地吹進一個陌生人的心裡,溫暖了整個冬天。

  寬容大度,將心比心,勇於承擔責任,友好待人,給別人一點溫暖,給世界一點溫暖……

  在這裡,有一群最美麗的人;在這裡,我學會了最美的道理;在這裡,我看到了一條最美的路。這裡,是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家人的一句句教誨,一次次承擔,一份份給予,教會我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像一粒粒石子,鋪就我前行的道路,它會越來越寬闊,越來越平坦……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6

  如果叛逆的我能有一點點的待人接物的和氣,有一點點樂於助人的熱心,都要歸功於我的外婆。

  ——題記

  小時候爸媽工作忙,我跟外婆住。

  外婆喜歡做媒。十里八村有小夥子、姑娘的人家,經常有人請外婆給他們牽線搭橋。我記得當時媽媽對此頗有微詞:“媽,你現在就好好看孩子,那麼大年齡了,還圖人家那幾塊錢幹嘛呀!”外婆笑道:“在俺農村,說媒跟建橋修路一樣,是積德行善。給人家帶去福,也是自己的`福。”說完朝我笑笑:“是不是,寶貝?”我也笑,但不懂,只是傻傻的點頭。媽媽不再多說什麼。

  我只記得那時我的生活很簡單,一天裡最多也是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在黃昏後搬著小板凳坐在外婆身旁靠在她膝上看她說媒,也算是見證了許多美好姻緣。有時我真的覺得一些男女是那樣的不般配,但外婆的一張巧嘴還是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即便那時的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我只知道外婆撫摸著我的頭,身上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麥香,夕陽的餘暉像是稍加漂色的紅紙,不濃不淡地映在外婆的臉上,與外婆慈祥的菊花般的笑容融為一體。那感覺讓人踏實,我常就這樣伏在她膝上入睡。

  一次,外婆遊說的一對結婚新人來請外婆參加他們的婚禮。還要硬塞給外婆錢。她拒絕了,笑得滿臉皺紋菊花一樣,說:“你們成了是緣分,好好過日子,白頭到老多少錢也買不著。”那時的我已經大一些了,學會了察言觀色。那對新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看起來既激動又感激,而外婆則是比他們幸福百倍的樣子,不知是激動還是羞澀,竟漲紅了臉。將我擁在懷裡不停摩挲著。外婆一直把那對新人送到村頭,回來的路上,她對我說:“寶貝,外婆希望你做一個快樂的人,要想快樂啊,就要助人,友善待人。”我若有所思的點頭,那時我的心裡已經懵懵懂懂得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外婆一直以來的堅持,明白了外婆對我的期望。爸媽曾擔心我跟外婆住,在教育方面會稍有欠缺,畢竟外婆沒讀過書。事實證明,外婆的確沒有發人深省的哲學道理,亦沒有精妙絕倫的語句,但卻用超出書本的自身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對我來說,她的愛便是最好的教育,教會我做人之道,為人之本。

  外婆的愛,她的教育,讓我體味到作為一個人,一位女性,具備一顆樂於助人的,友善的心是多麼的重要。愛心與慧心示愛與人,是多麼的令人敬愛啊。一個人外表固然要善良秀麗,但,具備內在的大愛更是無比重要。

  如今,我正處於花季少年,未來的青年、中年、老年之路,是人生的必經,我慶幸有一位敬愛的外婆,我慶幸我有這樣深刻而美好的家風家教。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7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姥姥都很愛我,姥姥很慈祥,她是一個勤儉的人,也一直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平時不許亂花錢,不許和姥姥隨便要玩具,不許亂買零食,那個時候,我很頑皮,有時候想要的東西姥姥或者媽媽不給買,我就耍賴,甚至有時候嚎啕大哭,可是,不管我怎麼鬧,她們卻只是好言相勸,很少滿足我的要求,幾次之後,我就懂得了,不該給我的東西,哭鬧是沒用的,而我表現好的時候,比如很聽姥姥的話,摔倒了不哭,不挑食,媽媽就總會表揚我,而我也會很高興。後來我漸漸的長大了,也養成了不吃零食,節約用水、用電、不浪費的好習慣。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醫生,工作很忙,陪我的時候不多,平時我總是被姥姥帶著,但是有空就他們就教育我,一定要聽姥姥的話,愛護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媽媽一有空,就幫姥姥做飯、做衛生,我就搶著幫她們擦玻璃、掃地,總是得到媽媽和姥姥的表揚,雖然有時候我很累,但是我看見明亮的窗戶、乾淨的地面,覺得開心極了。

  媽媽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告訴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媽媽帶我出去玩,做公交車,總是給老人和小孩讓座,看到殘疾人乞討,總是讓我給他們送去零錢,帶我去公園玩,告訴我不要亂扔垃圾。

  一年級的時候,我很不愛寫作業,總是貪玩,姥姥怎麼說,我都不聽,結果考試的時候,成績很差,媽媽並沒有責怪我,不顧辛苦,下了班就陪我寫作業,耐心的告訴我應該怎麼寫,有時候也在旁邊看書,我很奇怪,就問她,媽媽上班了,還用看書嗎?媽媽說,是啊,活到老,學到老啊,知識總是不斷更新的,媽媽只有不斷的好好學習,才能更好的給別人看病啊。熙熙也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越來越多的東西,比如說,咱們家的巴西木,本來一週只澆一次水,你要天天澆,它很快就死了,那麼怎麼才能養的更好呢?你就可以透過看書,知道它的養護知識,它就能茁壯成長了,是吧。你只有多學習,以後才能當一個有用的人啊。從那以後,我在媽媽的幫助下,養成了下學先寫作業,而且愛看書的好習慣,我的學習成績,也在不斷進步,總是名列前茅,還當上了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呢。

  今天,我問媽媽,咱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啊?媽媽給我講了這些小時候的例子,我才知道,姥姥、爸爸媽媽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已經不斷向我灌輸著家訓家風,就是“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積極向上、勤勞善良”,這些家訓家風,讓我不斷進步!今後,我要嚴格遵守家風,將來成為一個正直、善良、勇敢的人!

  家教家風作文1000字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子孫後代的鞭策與期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民族之風!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的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學以增智,學以立身,”把勤於學習作為培養良好家風的常態任務,學以至用,聖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一個偉大的民族會因學習而富強,一個政黨會因學習而強大,同樣一個家族,一個家庭會因學習而不斷的進步和發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開始從家庭的薰陶,而後在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長期培育而成。家裡的長輩教育我從小就要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才能不斷的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氣質風範,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透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求知的學習興趣,立身立德、增強智慧,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這種學習的家風一代代的薪火相傳。

  家中的長輩,及學校的老師們教給了我們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出自《弟子規》中的生活規範,初學時,我只會背,並不懂字裡行間的深刻含意,是父親告訴我說《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儒家思想的基礎,同時也是人性的基礎,爺爺奶奶經常教育我:“人”字很好寫,但是要學會做“人”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說話做事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家相處時要一視同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尊師重道,勤儉節約。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並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付諸實踐,在實踐和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及不足之處,虛心接受批評,爸爸說爺爺奶奶說的這些就是《弟子規》這篇文章中的含意,教導我要用行動來體現。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一年級將踏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弟子規》中的生活規範還懵懵懂懂,但是我明白了一點,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教育我如何做人!

  家風、家教就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分的成分,我家的家風家教“如何做人”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良好的品質。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那我們的中國夢就會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