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光和影》教學設計範文

《光和影》教學設計

《光和影》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光和影》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知道影子形成三要素:光源、擋光物體和屏。

  2、認識光源: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探究在光照下影子變化(大小、長短、形狀等)的特點。

  4、能夠透過觀察老師演示以及自己實驗探究,從中體會影子跟成影三要素間的關係。

  5、能準確的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

  重難點:

  1、光照下影子變化的特點。

  2、情感、態度、價值觀。

  3、認識到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變化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4、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善於觀察和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手電筒,A4紙、橡皮或木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精彩的影片節目,請大家欣賞。播放手影《逗趣》。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提問:這是一段什麼表演?進行手影表演需要什麼條件?板書課題。

  二、設疑探究

  1、學生以小組用身邊的材料做能看到影子的實驗。(小組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印象更深刻。

  2、師生共同研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1)為什麼用手電筒?學生說出理由。引出光源的概念,進而透過多媒體和實物,讓學生辨認光源。

  (2)為什麼用手、橡皮、木塊……引出影子產生的第二個條件遮擋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3)為什麼選擇A4紙、牆壁?引出影子產生的第三個條件屏,它們有什麼特點?

  3、能否告訴老師,影子形成需要哪三個條件?(指名回答)

  4、(出示課件)從老師拍攝的圖片中,你能快速找出光源、遮擋物、屏分別是什麼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5、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影子會發生變化嗎?那麼影子有什麼特點?要知道影子是否具備這個特點,我們還需驗證。

  (1)開啟P25,自己閱讀實驗一的實驗方法。找出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麼?不改變的條件是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在實驗中,只改變光源照射的角度而不改變光源的`遠近,操作容易嗎?怎樣解決這個難題?

  (2)影子變化還與什麼有關?閱讀實驗二的實驗方法,有幾種方法可以驗證?

  (3)橡皮各個面的形狀一樣嗎?那麼影子的形狀會和什麼因素有關?閱讀實驗三。引出投影的概念,同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都運用到了投影。

  三、達標檢測

  1、能夠自己發光的物體叫( )。

  2、光源直射時,影子( );光源斜射時,影子( );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 )。

  3、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影子就越( )。

  4、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 )有關。

  四、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編排一個手影節目呢?

  板書設計

  光 和 影

  光源 遮擋物 屏

  角度 長短

  距離 大小

  側面 形狀